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帝王师:刘伯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本,撕出几页,说:“你拿回去,背诵,如果能背得一字不漏,再来找我。”背诵是刘伯温的特长,说:“光阴似箭啊,我一来一回,浪费时间,况且,您这样的人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下次来,您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就在这里背吧。”说完,口中念念有词,囫囵吞枣,然后合上,如水银泻地般背诵了出来。
老道士叹息,说:“天才!”于是,就给刘伯温解释书中理论,七天后,刘伯温凭借此书成了优秀的战略军事家。
关于刘伯温石洞得天书,还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刘伯温根本就没有在石洞里得过什么天书,但确实遇到了那个老道士。老道士其实也不是道士,而是个天文术数大师,名叫邓祥甫。
邓祥甫未留下多少事迹。我们只是知道,此人开始精研理学,后来稍有小成,又钻研占卜术,大有所成,于是四处找徒弟。刘伯温在石门书院读书时,邓祥甫曾到石门书院寻找天才,偶然和刘伯温见面,并稍作交谈后,就大惊道:“你是个天才。我曾和很多人谈论过王佐之学,但那些人都是糨糊脑袋,你却一点就通。”
于是,他把一本秘书送给了刘伯温,这本书就是《灵棋经》。灵棋是十二枚用檀香木所造的圆形棋子。正面有字,背面无字。十二颗棋子,分成三种各四颗,分别写着“上”“中”“下”。占卜的时候,将十二个棋子抛出,以正面朝上的棋子为卦象进行占卜,背面朝上的棋子则忽略不算。
灵棋占法的步骤是:首先在一个桌台上摆满鲜果酒肉,向天神祭拜行礼。天神要拜全,不能拜了玉帝忘了王母,拜了天尊忘了佛祖。比如四孟四仲四启,天元地母,日月星宿,阴间明堂,各种神只哪怕小小土地公都是要祭拜的。拜完神以后,再去洗个澡,从浴室里出来要换身干净整洁的衣服。手要再用洗手液清洗一次,最后身上还要喷些香水。只有这样之后,才能坐在蒲席上打开棋匣,口中念着咒语把棋子抛出来。秦末时期的张良,就是靠这本书帮助刘邦得了天下。
刘伯温得到洞中奇书或者是《灵棋经》后,废寝忘食,甚至忘了在课堂上应该干什么,所以总是愣神,他的老师每次看到他在课堂上愣神时,就会盯他一会儿,猛地咆哮起来:“科举,你不想科举了吗!”
大都进士
刘伯温当然想科举,他专门写了本科举模拟习题集《春秋明经》,当然这也是刘伯温前期的政治思想。在这本习题集中,刘伯温指出,新儒家开山老祖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是完全正确的,老天爷会根据君主做好事或坏事选择把祥和或灾难降临到人间。刘伯温还说,如果有人认为天人感应是扯淡,那他就别读《春秋》。这是刘伯温多年来受理学的熏陶而得到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
实际上,刘伯温寒窗乐读十几载,你不让他去科举,对他实在不公平。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就是千辛万苦制造出来的东西,却不让它去实践。所以当他老师咆哮时,他瞪着暗淡无光的眼睛回答:“我当然想啊,但我现在眼睛不太好。”
刘伯温自从看了白猿洞中的天书后,就得了眼疾。临床症状是:视物忽而模糊,忽而清晰,忽而又看到幻象。
所以当老师认为刘伯温在愣神时,有时候他是真的在愣神,但有时候却是因为眼疾发作,他无法看清,正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据说有一天,他坐在白猿洞中,视线忽然清晰起来,连洞壁上正在睡觉的一只蚊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忽然就模糊了,影影绰绰地看到有个人从石壁上走下来,这人尖嘴猴腮,下巴长而翘。那人看着刘伯温,向他缓缓地招手,说:“来啊,来啊。”如果这个场景是一幅静止的画,那名字就叫《厉鬼洞中噬人图》。
刘伯温惶恐地要逃出洞去,那人却若有所思,突然说:“时辰未到,你等几年再来吧。”如果你见过未经艺术加工的朱元璋画像,你顿时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个从壁上下来的人,正是朱元璋。
这个厉鬼很快就从刘伯温的印象中消失了,因为那段时间,他经常会看到各种超自然现象。正当他困扰得死去活来时,突然有一天,他的眼睛恢复正常了。而离科考的时间,也迫在眉睫。所以,他必须要尽快上路,去江浙行省治所杭州参加乡试。
刘伯温离开浙江青田时是1332年,已22岁。他进入杭州时,回首望去,二十几年的光阴如巨浪一样扑面而来。刘伯温从巨浪的镜子中看到自己在蹒跚学步,又看到自己在听老爹讲那失传多年的家族传奇,还看到自己在白猿洞中废寝忘食地读书。这一切过去后,他看到一个弱不禁风的人站在他面前,一脸孤独忧郁的神情,紧闭着双唇,这就是22岁的他。这个时候,刘伯温才发现自己长大了,离孔子说的“三十而立”近在咫尺。
孔子这老头对人这种动物看得特别透彻,所以提出“三十而立”,不是说三十岁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是说三十岁时才能在心中确立百折不回的志向。这一志向将指导一个人去实现他人生最完美的价值。人在三十岁之前,热度十足,什么都想做,但往往一事无成。孔子看出来了,可好多人还是没有明白,三十岁之前总在瞎折腾,其实也就是没有确定人生的终极志向。
如果你现在在路上拦住刘伯温,问他,你这一生最大的志向是什么?他会抓耳挠腮许久,然后想出许多个志向。当然,迫在眼前的是能中乡试。然后是会试,做官,娶妻生子,写几本专着,如果休闲时间很多,就仔细琢磨一下象术。
这些志向里,就没有帮助朱元璋建立新的更黑暗的明王朝。
人类有种令宇宙生物作呕的怪现象,一旦有人成为万众瞩目的伟大人物,那所有人就会断定这个伟大人物从小就树立了伟大志向。
很多人都把平民出身的刘邦、朱元璋当成励志人物,说他们从小就立下了建立新王朝的志向。但历史事实是,刘邦四十多岁了还在老家做流氓,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刘伯温说,当初只想打家劫舍,谁想竟然弄假成真。英雄人物曹操晚年时说,我从小就没有什么志向,不过是时势推演,把我推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别指望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的成功你们无法复制。
所以说,志向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三十岁前可立可不立。当然,更不能听孔子的,三十岁时立了志向就冥顽不改,这都不是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人生在世,变数太大,如孤舟行进在惊涛骇浪中,随时转舵才是聪明的生存方式。也没有人会一上船,就说,我要永远直行。这不是神仙就是白痴。
刘伯温22岁那年到杭州参加乡试,脑海里一直思考将来的志向问题,乡试成绩公布,他榜上有名后,他认为自己的志向更坚定了:去京城考取进士,做官,光宗耀祖。
23岁那年,怀抱着这一伟大志向,他踏上了北上大都的路。
大都,突厥语是汗八里,蒙古大汗居住的地方。据那个人品可疑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述说,大都之城,商贾百物云集,世界莫能与之比也。
——所以说这人人品可疑,是因为有人通过大量证据证明,这小子当年根本就没有到过中国。他那本《马可·波罗游记》的体裁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刘伯温那时当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所以当他跟着南方的运输船从积水潭进入大都后,对大都的繁华盖世顿时产生了深刻印象。
从神仙的立场来看,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神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佛祖,更不是关羽,而是哪吒。玉皇大帝、佛祖、关羽在民间的所有塑像加起来都不及哪吒一个人,因为哪吒的塑像有一个城那么大,这个城就是大都,神仙们称它为哪吒城。
一本,撕出几页,说:“你拿回去,背诵,如果能背得一字不漏,再来找我。”背诵是刘伯温的特长,说:“光阴似箭啊,我一来一回,浪费时间,况且,您这样的人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下次来,您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就在这里背吧。”说完,口中念念有词,囫囵吞枣,然后合上,如水银泻地般背诵了出来。
老道士叹息,说:“天才!”于是,就给刘伯温解释书中理论,七天后,刘伯温凭借此书成了优秀的战略军事家。
关于刘伯温石洞得天书,还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刘伯温根本就没有在石洞里得过什么天书,但确实遇到了那个老道士。老道士其实也不是道士,而是个天文术数大师,名叫邓祥甫。
邓祥甫未留下多少事迹。我们只是知道,此人开始精研理学,后来稍有小成,又钻研占卜术,大有所成,于是四处找徒弟。刘伯温在石门书院读书时,邓祥甫曾到石门书院寻找天才,偶然和刘伯温见面,并稍作交谈后,就大惊道:“你是个天才。我曾和很多人谈论过王佐之学,但那些人都是糨糊脑袋,你却一点就通。”
于是,他把一本秘书送给了刘伯温,这本书就是《灵棋经》。灵棋是十二枚用檀香木所造的圆形棋子。正面有字,背面无字。十二颗棋子,分成三种各四颗,分别写着“上”“中”“下”。占卜的时候,将十二个棋子抛出,以正面朝上的棋子为卦象进行占卜,背面朝上的棋子则忽略不算。
灵棋占法的步骤是:首先在一个桌台上摆满鲜果酒肉,向天神祭拜行礼。天神要拜全,不能拜了玉帝忘了王母,拜了天尊忘了佛祖。比如四孟四仲四启,天元地母,日月星宿,阴间明堂,各种神只哪怕小小土地公都是要祭拜的。拜完神以后,再去洗个澡,从浴室里出来要换身干净整洁的衣服。手要再用洗手液清洗一次,最后身上还要喷些香水。只有这样之后,才能坐在蒲席上打开棋匣,口中念着咒语把棋子抛出来。秦末时期的张良,就是靠这本书帮助刘邦得了天下。
刘伯温得到洞中奇书或者是《灵棋经》后,废寝忘食,甚至忘了在课堂上应该干什么,所以总是愣神,他的老师每次看到他在课堂上愣神时,就会盯他一会儿,猛地咆哮起来:“科举,你不想科举了吗!”
大都进士
刘伯温当然想科举,他专门写了本科举模拟习题集《春秋明经》,当然这也是刘伯温前期的政治思想。在这本习题集中,刘伯温指出,新儒家开山老祖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是完全正确的,老天爷会根据君主做好事或坏事选择把祥和或灾难降临到人间。刘伯温还说,如果有人认为天人感应是扯淡,那他就别读《春秋》。这是刘伯温多年来受理学的熏陶而得到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
实际上,刘伯温寒窗乐读十几载,你不让他去科举,对他实在不公平。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就是千辛万苦制造出来的东西,却不让它去实践。所以当他老师咆哮时,他瞪着暗淡无光的眼睛回答:“我当然想啊,但我现在眼睛不太好。”
刘伯温自从看了白猿洞中的天书后,就得了眼疾。临床症状是:视物忽而模糊,忽而清晰,忽而又看到幻象。
所以当老师认为刘伯温在愣神时,有时候他是真的在愣神,但有时候却是因为眼疾发作,他无法看清,正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据说有一天,他坐在白猿洞中,视线忽然清晰起来,连洞壁上正在睡觉的一只蚊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忽然就模糊了,影影绰绰地看到有个人从石壁上走下来,这人尖嘴猴腮,下巴长而翘。那人看着刘伯温,向他缓缓地招手,说:“来啊,来啊。”如果这个场景是一幅静止的画,那名字就叫《厉鬼洞中噬人图》。
刘伯温惶恐地要逃出洞去,那人却若有所思,突然说:“时辰未到,你等几年再来吧。”如果你见过未经艺术加工的朱元璋画像,你顿时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个从壁上下来的人,正是朱元璋。
这个厉鬼很快就从刘伯温的印象中消失了,因为那段时间,他经常会看到各种超自然现象。正当他困扰得死去活来时,突然有一天,他的眼睛恢复正常了。而离科考的时间,也迫在眉睫。所以,他必须要尽快上路,去江浙行省治所杭州参加乡试。
刘伯温离开浙江青田时是1332年,已22岁。他进入杭州时,回首望去,二十几年的光阴如巨浪一样扑面而来。刘伯温从巨浪的镜子中看到自己在蹒跚学步,又看到自己在听老爹讲那失传多年的家族传奇,还看到自己在白猿洞中废寝忘食地读书。这一切过去后,他看到一个弱不禁风的人站在他面前,一脸孤独忧郁的神情,紧闭着双唇,这就是22岁的他。这个时候,刘伯温才发现自己长大了,离孔子说的“三十而立”近在咫尺。
孔子这老头对人这种动物看得特别透彻,所以提出“三十而立”,不是说三十岁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是说三十岁时才能在心中确立百折不回的志向。这一志向将指导一个人去实现他人生最完美的价值。人在三十岁之前,热度十足,什么都想做,但往往一事无成。孔子看出来了,可好多人还是没有明白,三十岁之前总在瞎折腾,其实也就是没有确定人生的终极志向。
如果你现在在路上拦住刘伯温,问他,你这一生最大的志向是什么?他会抓耳挠腮许久,然后想出许多个志向。当然,迫在眼前的是能中乡试。然后是会试,做官,娶妻生子,写几本专着,如果休闲时间很多,就仔细琢磨一下象术。
这些志向里,就没有帮助朱元璋建立新的更黑暗的明王朝。
人类有种令宇宙生物作呕的怪现象,一旦有人成为万众瞩目的伟大人物,那所有人就会断定这个伟大人物从小就树立了伟大志向。
很多人都把平民出身的刘邦、朱元璋当成励志人物,说他们从小就立下了建立新王朝的志向。但历史事实是,刘邦四十多岁了还在老家做流氓,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刘伯温说,当初只想打家劫舍,谁想竟然弄假成真。英雄人物曹操晚年时说,我从小就没有什么志向,不过是时势推演,把我推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别指望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的成功你们无法复制。
所以说,志向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三十岁前可立可不立。当然,更不能听孔子的,三十岁时立了志向就冥顽不改,这都不是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人生在世,变数太大,如孤舟行进在惊涛骇浪中,随时转舵才是聪明的生存方式。也没有人会一上船,就说,我要永远直行。这不是神仙就是白痴。
刘伯温22岁那年到杭州参加乡试,脑海里一直思考将来的志向问题,乡试成绩公布,他榜上有名后,他认为自己的志向更坚定了:去京城考取进士,做官,光宗耀祖。
23岁那年,怀抱着这一伟大志向,他踏上了北上大都的路。
大都,突厥语是汗八里,蒙古大汗居住的地方。据那个人品可疑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述说,大都之城,商贾百物云集,世界莫能与之比也。
——所以说这人人品可疑,是因为有人通过大量证据证明,这小子当年根本就没有到过中国。他那本《马可·波罗游记》的体裁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刘伯温那时当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所以当他跟着南方的运输船从积水潭进入大都后,对大都的繁华盖世顿时产生了深刻印象。
从神仙的立场来看,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神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佛祖,更不是关羽,而是哪吒。玉皇大帝、佛祖、关羽在民间的所有塑像加起来都不及哪吒一个人,因为哪吒的塑像有一个城那么大,这个城就是大都,神仙们称它为哪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