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篇是《士相见礼》,记载贵族和贵族第一次交往,带着礼物登门求见和对方回拜的礼节。
第4篇是《乡饮酒礼》,中国自古就重仕途,古时有贤者的推荐提升,需要由乡大夫作为主人设宴为之送行。后来演变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的士人,这样的宴会称为乡饮酒。
第5篇是《乡射礼》,记载的是古代基层行政组织定期举行的射箭比赛大会的具体仪节。
第6篇是《燕礼》,记载的是诸侯和他的大臣们举行酒会的详细细节,酒会上有宫廷艺术家的演奏和歌唱。
第7篇是《大射礼》,记载的是在国君主持下举行的射箭比赛大会的具体仪节,参加比赛大会的人都是各级贵族。
第8篇是《聘礼》,记载的是国君派遣大臣到他国进行礼节性访问的具体细节。
第9篇是《公食大夫礼》,记载的是国君举行宴会招待外国大臣的礼节。
第10篇是《觐礼》,记载的是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
第11篇是《丧服》,记载的是人们对死去的家属,根据亲疏远近而在丧服和服期上有种种差别的制度。
第12篇是《士丧礼》,第13篇是《既夕礼》,这两篇记载的是一般贵族从死到埋葬的一系列的详细仪节。
第14篇是《士虞礼》,记载的是一般贵族埋葬他的父母后,回家所举行的安魂礼。
第15篇是《特牲馈食礼》,记载的是一般贵族定期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祖祢是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
第16篇是《少牢馈食礼》,第17篇是《有司》,这两篇记载的是大夫一级的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仪节。
*********
《仪礼》一书,记载的是先秦的礼仪制度,它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本书的材料,来源非常古老,内容也比较可靠,而且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的制度,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状和构造、组合方式等等,非常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以及出土器物的时候,每每都要参照《仪礼》。
《仪礼》对于上古史的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国是宗法制社会,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无不浸润其中。《仪礼》对宗法制度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取学于此。此外,《仪礼》所记载的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封建社会皇室的礼仪制度中,皇室主要成员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以及聘礼、觐礼等等,都是以《仪礼》作为蓝本,加以损益而成的。
《仪礼》中的许多礼仪,是儒家精心研究的结晶,有许多思想至今没有过时。对于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么应该保持应有的尊重,并用科学的态度加以总结。其实,我们今天的礼节中也是有古义的;同样,古礼也可以用到今天的社会。
《仪礼》所记载的仪节制度,给予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冠婚丧祭各种礼节一般都是后世承袭的,只是细节上略有增减,乡饮酒礼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才因经费问题而废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仪礼》中的《丧服》篇,从魏晋到清末,礼制介入了法制,各个王朝的法典,都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和礼法依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丧服》篇中的“五服制度”规定,实行了“准五服以治罪”的原则。
“五服”是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丧的服制,“准五服以治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本质是维护家族的等级制。“准五服以治罪”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和法律的适用完全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体现了“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儒家思想在封建法律制度中的集中体现,从而确立了后世法定的亲属等级制度。由此可见,《丧服》篇从干预生活的直接性、深刻性、广泛性、持久性这些方面来讲,简直是无与伦比的。
有近代学者提出,说有一句话可以概括《仪礼》全书,这一句话出自《礼记》:君臣、上下、夫子、兄弟的名分,没有礼就无法确定。为此,《礼记》中做了详细的解释:学习做官的本领和学习六艺,如果弟子侍奉老师无礼,师生就不会亲密;百官在朝廷上的班位,将帅的治军,官员的到任履行职务,没有礼就无法体现威严;求福祷告,谢神之祠,以及常规的种种祭祀,如果不按照礼数来做,就显得内心不诚,外貌不庄重;所以,作为君子,就要用恭敬、抑制、退让的精神来显示礼。
第3篇是《士相见礼》,记载贵族和贵族第一次交往,带着礼物登门求见和对方回拜的礼节。
第4篇是《乡饮酒礼》,中国自古就重仕途,古时有贤者的推荐提升,需要由乡大夫作为主人设宴为之送行。后来演变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的士人,这样的宴会称为乡饮酒。
第5篇是《乡射礼》,记载的是古代基层行政组织定期举行的射箭比赛大会的具体仪节。
第6篇是《燕礼》,记载的是诸侯和他的大臣们举行酒会的详细细节,酒会上有宫廷艺术家的演奏和歌唱。
第7篇是《大射礼》,记载的是在国君主持下举行的射箭比赛大会的具体仪节,参加比赛大会的人都是各级贵族。
第8篇是《聘礼》,记载的是国君派遣大臣到他国进行礼节性访问的具体细节。
第9篇是《公食大夫礼》,记载的是国君举行宴会招待外国大臣的礼节。
第10篇是《觐礼》,记载的是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
第11篇是《丧服》,记载的是人们对死去的家属,根据亲疏远近而在丧服和服期上有种种差别的制度。
第12篇是《士丧礼》,第13篇是《既夕礼》,这两篇记载的是一般贵族从死到埋葬的一系列的详细仪节。
第14篇是《士虞礼》,记载的是一般贵族埋葬他的父母后,回家所举行的安魂礼。
第15篇是《特牲馈食礼》,记载的是一般贵族定期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祖祢是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
第16篇是《少牢馈食礼》,第17篇是《有司》,这两篇记载的是大夫一级的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仪节。
*********
《仪礼》一书,记载的是先秦的礼仪制度,它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本书的材料,来源非常古老,内容也比较可靠,而且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的制度,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状和构造、组合方式等等,非常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以及出土器物的时候,每每都要参照《仪礼》。
《仪礼》对于上古史的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国是宗法制社会,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无不浸润其中。《仪礼》对宗法制度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取学于此。此外,《仪礼》所记载的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封建社会皇室的礼仪制度中,皇室主要成员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以及聘礼、觐礼等等,都是以《仪礼》作为蓝本,加以损益而成的。
《仪礼》中的许多礼仪,是儒家精心研究的结晶,有许多思想至今没有过时。对于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么应该保持应有的尊重,并用科学的态度加以总结。其实,我们今天的礼节中也是有古义的;同样,古礼也可以用到今天的社会。
《仪礼》所记载的仪节制度,给予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冠婚丧祭各种礼节一般都是后世承袭的,只是细节上略有增减,乡饮酒礼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才因经费问题而废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仪礼》中的《丧服》篇,从魏晋到清末,礼制介入了法制,各个王朝的法典,都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和礼法依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丧服》篇中的“五服制度”规定,实行了“准五服以治罪”的原则。
“五服”是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丧的服制,“准五服以治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本质是维护家族的等级制。“准五服以治罪”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和法律的适用完全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体现了“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儒家思想在封建法律制度中的集中体现,从而确立了后世法定的亲属等级制度。由此可见,《丧服》篇从干预生活的直接性、深刻性、广泛性、持久性这些方面来讲,简直是无与伦比的。
有近代学者提出,说有一句话可以概括《仪礼》全书,这一句话出自《礼记》:君臣、上下、夫子、兄弟的名分,没有礼就无法确定。为此,《礼记》中做了详细的解释:学习做官的本领和学习六艺,如果弟子侍奉老师无礼,师生就不会亲密;百官在朝廷上的班位,将帅的治军,官员的到任履行职务,没有礼就无法体现威严;求福祷告,谢神之祠,以及常规的种种祭祀,如果不按照礼数来做,就显得内心不诚,外貌不庄重;所以,作为君子,就要用恭敬、抑制、退让的精神来显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