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葬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我回来了。父亲身子可好?箭伤可有痊愈?”李洛携崔秀宁来到太公院,正看见颜铎正在晒太阳,身边围着李征和李律两个男孩,以及几只狐狸。

    “为父无碍。吾儿去时,蒙元数十万大军咄咄逼人,大唐只有东南一隅。吾儿归时,数十万元军灰飞烟灭,大唐已有川蜀。”颜铎呵呵抚须笑道,“吾儿功业,已经不小了。”

    “爹爹!”

    令李洛意外的是,这次大儿子李征并没有不认识他,而是见面就张开嫰藕般的小胳膊扑上来,一把抱住他的大腿,摇啊摇。

    李洛很高兴的抱起李征,心都快化了,亲了一口奶香奶香的小脸蛋,笑问:“儿啊,有没有想爹啊?”

    李征宝石般的眼睛满是泪水,有点委屈的奶声奶气说道:“想。”

    “哈哈,征儿长大了啊!”李洛大乐。

    三岁多的孩子,记忆力大增,他真的想念爹爹了。

    相比之下,只有两岁的李律,则是穿着一身肚兜和开裆裤,偏着小脑袋咬着手指瞅着李洛,目中既有孺慕之情,又有些好奇惊惧。

    “二郎,快叫爹啊。”颜铎对李律说道,“抱你兄长的,就是你爹爹。”

    “爹。”李律很听话的叫了一声,但没有敢去抱李洛。

    李洛放下李征,又抱起李律,“二郎,有么有想爹啊?”

    李律很诚实的摇摇头,一边躲着不让李洛亲自己,逗得几个大人一起大笑。

    “微儿呢?”李洛问起女儿。

    “平时都是甄尚宫在带,婵儿和珊瑚也带。”崔秀宁说道。

    由于政务太忙,大事太多,在两个孩子断奶后,她就很少亲自带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现代人,还是穿越时两人被时空减了年龄,李洛和崔秀宁来此六年了,都已经二十八岁,可看上去比古代同龄人年轻太多了。

    李洛看上去和这时代刚过弱冠之年的男子差不多大,只是多了上位者的威严气势。而崔秀宁还是满满的胶原蛋白,身材窈窕,肌肤若雪,看上去最多二十芳华。

    这其实不奇怪。

    后世很多明星三十四岁,因为天生丽质加上保养得体,生活优裕,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

    李洛抱了一会儿李律,这孩子就开始缠着李洛,不愿意下来了。急的李征快要哭了,只能去抱崔秀宁求安慰。

    三个孩子的长相,还是有很大差别。李征是李洛和崔秀宁的组合体,既肖父又肖母。

    李律呢?却酷似李洛,并不像崔秀宁。

    李微恰恰相反,酷似崔秀宁,却不像李洛。

    这一对龙凤胎,就像是微型版李洛和崔秀宁,说起来也挺有趣了。

    李洛好好的享受了一下父子天伦之乐,这才和颜铎,秀宁说起正事。

    “父亲认为忽必烈想假借南征之名,行西征之实?”李洛问道。

    颜铎满是皱纹的脸迎着阳光,眯着眼睛,“多半如此了。忽必烈老了,和老夫一样,他最遗憾的是什么?是丢了南方么?不是。”

    “忽必烈占领南方,也不过七八年,说是一块新地也不为过。现在丢了,他也不是一定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的,是大蒙古国分裂啊。”

    李洛听了深以为是。原本他以为元廷失去南方,会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可现在看来,是他想多了。

    蒙元拥有南方不到十年,说是一块新地也不为过。在此之前,元廷并没有南方的赋税人口,难道就不强大么?

    事实上,南方这块新地盘,只不过是元廷薅羊毛的赋税重地,远不是元廷的基本盘。

    元廷的基本盘,始终是在北方,甚至塞外。失去南方这块新地盘,对元廷的打击远没有李洛想象的那么严重。

    颜铎继续道:“为父和忽必烈年岁相当,设身处地的想,倘若吾是忽必烈,最大的遗憾就是大蒙古国在自己手中分裂。毕竟,即位时大蒙古国可是铁板一块,那时还没占领南方。”

    “那么只要重新一统大蒙古国,回到窝阔台,贵由,蒙哥时期,也就没有遗憾了。就算南方拿不回来又如何?南方本来就不是大蒙古国的地盘啊。”

    “倘若在大蒙古国和南方之间做个选择,忽必烈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大蒙古国。蒙古人最在意的,还是牧场,牧民,牛羊,而不是汉人的耕地和粮食。这一点,你永远要记住。”

    “父亲言之有理。”李洛总算明白了。说起对忽必烈做派的了解,他肯定比不过颜铎。毕竟颜铎反元几十年,又和忽必烈,蒙哥等人同一时代。

    汉人最在乎的是什么?耕地和粮食,就算牛羊肉再香,草原再壮美,汉人也会选择耕地粮食,而不是草原牛羊。

    反过来也一样。蒙古贵族最在意的,当然是塞北和中亚西亚甚至东欧的草原。南方是汉人眼中的宝地,可在蒙古贵族看来,就像是汉人眼中的塞北和西域。

    汉人王朝丢了塞北和西域当然会感到可惜,可要说有多心疼,那就是扯淡了。

    “所以老夫推测,忽必烈应该会趁南方分裂之时,平定西道诸汗国,再统大蒙古国,重立中央汗庭。”颜铎总结道,“他可能会率领蒙汉联军从吐蕃俯冲而下,先解决宿敌海都。”

    “他的火器虽然不行,但作为杀手锏,出其不意的大败海都足够了。”

    李洛站起来来回踱度,消化颜铎的推测。半响,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

    “那父亲以为,是该提前告诉海都他们,让忽必烈无法得逞呢,还是不闻不问,任由忽必烈统一大蒙古国?”李洛虽有了主意,但还想听听颜铎的建议。

    颜铎笑道:“不要通知海都他们,就让忽必烈灭掉他们。”

    李洛也笑了,“父亲和我想到一块了。没错,就任由忽必烈灭了他们。”

    敌人的敌人难道不是朋友么?为何要这么干?

    很简单。

    现在南方分裂,唐国短期内绝对没有北伐的条件。

    北方是元军主力所在,还有几十万铁骑,战力和之前灭掉的南方元军不同。而且北方到处都是有利于骑兵纵横的平原地带。

    唐军就算有几万火器兵,在北方骑兵主场也很难打得过元军重兵集团,胜算太低。

    所以唐国需要时间。需要时间统一南方,恢复生产,制作更多的火器,训练更多的骑兵。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军事实力占据优势,才能放心大胆的北伐。

    倘若破坏忽必烈的计划,让他无法对付海都等人,那么他必定只能一心一意对付南方,源源不断从吐蕃进入大理,攻打四川,干扰唐国统一南方的战略,让唐国始终无法休养生息。

    通知海都防范,就是将原本对付海都的祸水,再次引回来对付自己。看似是给元廷制造麻烦,其实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占便宜的只是海都等人。那不是傻么?

    第二个原因,就是李洛也想要西域!

    西域被海都等人占据,更不利于唐国将来收复西域。在元廷手中,反而更简单。

    到时只要北伐打败忽必烈,就能乘胜收复西域,不比和西域坐地虎海都打更容易?

    基于这两个考虑,李洛决定不闻不问。

    忽必烈统一大蒙古国,他统一南方。双方各干各的大事,双方都需要时间。

    “我曾经也想过。”崔秀宁笑道,“所以没有下令特察局给西域送情报。就要他们狗咬狗去。”

    崔秀宁说到这里,忽然神色黯淡下来,“这次大战,伤亡十几万。就连光夏也阵亡了。过几天,是不是祭祀阵亡将士了?”

    她提到光夏,颜铎也神色悲伤,“唉,光夏啊,可是老夫看着长大的。忠勇善战,终于马革裹尸,为国捐躯了。”

    李洛想起光夏,心中也泛起忧伤。

    等到一统中原,如今还在的大将们,不知道还有几人啊。

    颜铎又道:“颜隼他们去了塞北找传国玺,都大半年了。老夫估摸着,应该是没了啊。”

    颜铎提到颜隼等人,李洛也只能幽幽叹息,心中堵得很。

    他们一行人去塞外大青山大半年了。可是至今一点消息都没有。

    很可能,真是没了。

    他们都是跟了自己好几年的老人啊!

    崔秀宁道:“父亲和夫君放心,他们都不是庸才,没那么容易全部命丧塞外,应该是遇到麻烦的事了。再过一个月不回来,我就派人去找。”

    “还有一件事要告诉夫君,我们的粮食储备快没了。”崔秀宁故意转移话题。

    李洛皱眉,“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就快没了?”

    崔秀宁给他算账:“从去年起兵到现在一年多了,光赈济东南百姓的粮食,就花了一千四百多万石。”

    “军粮共耗费了三百多万石,包括将士口粮,军奴军马的口粮。各地做苦力的奴隶有二十多万人,耗费了六十多万石。三万多工匠,耗费十几万石……”

    “夫君,我们眼下只剩下两百多万石粮食。可是离夏粮收割还有近两个月,不能再花粮食了。”

    颜铎道:“之前呢,两千万粮食储备看着很多。可大唐有近四千万百姓,需要赈济的人太多,已经不错了。起码没人饿死,各地都复耕了。”

    崔秀宁说:“复耕是复耕了,但效果不好,因为这两年战乱频繁,民间耕牛很多被宰杀吃掉了。缺了耕牛,百姓耕种起来事倍功半,导致耕种面积大减。”

    李洛沉吟着说:“我在四川推行官牲借民之策,用军中和驿站的挽马,骡马,牛来出借百姓,效果还不错。”

    可领!

    “那是四川人少。”崔秀宁道,“东南三千多万人,耕牛缺口太大。总不能用战马来耕田吧?乃颜已经知道了洛宁商社和我们有关,不愿意再换牛马了。”

    “如果不解决耕牛问题,今天的秋粮也少的可怜,明年还是会缺粮,要快速恢复生产,就是一句空话。”

    李洛很是头疼。

    做一个仁慈的君主,何其难也!

    东南本来不缺耕牛,之前起码上百万头。可是这两年打仗,流民大增,田土抛荒,大部分的耕牛都宰杀,不是被饥饿的百姓吃掉,就是被元军杀了做军粮吃掉。

    这么大的耕牛缺口,李洛根本没有办法。

    至于去印度买牛,那也是扯淡。

    印度牛是多,李洛钱也多。可问题是,距离太远,运力严重不足。

    一头牛上千斤,一艘千料的大海船,最多只能运一百多头,因为还需要携带大量的清水和草料。

    这么算,整个唐国军舰加商船,全部用来运牛,一次最多几万头,不能再多了。

    来回一趟最快三个月,一年也不过十几万头。

    根本杯水车薪。

    如此频繁远航,途中还不能出一次事,可能吗?

    更别说唐军还需要大量船只封江锁海了。

    完全不现实。

    “好几十万耕牛的缺口啊,这数目太大了。看来,南方几年之内,百姓只能勉强糊口了。”李洛感到一阵无力。

    耕牛太少,百姓的耕田效率大降,能打多少粮食?

    他甚至很是恼火。恼火那些杀牛的百姓和流民,更恼恨杀牛的元军。

    你们杀牛作甚!

    古代中国,耕牛极重。早在上古,《礼记》就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

    之后历朝历代都严禁私自宰杀耕牛。隋唐自有重典,就是晚唐藩镇,也无不禁令极严。宋朝皇帝带头不吃牛肉,乾隆父子更是苛刻,连回民杀牛也要禁。

    唯有元朝,不把耕牛当回事。你爱杀不杀,但你杀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