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科林放下手里的地图道:“这座城不大,不难打。我计划派炮兵正面与对方炮战,掩护步兵从侧翼迂回过去。”
他说着手指了一下城角,那里有一处垮塌,但有没有垮到底看不清楚,被刺竹挡住了,不过从垮塌的状况判断,即便没有垮出一个缺口,也能攀爬上去。
一刻钟之后,一个士兵来报告,科林表示准备好了,马上命令炮击,发布命令的时候,丝毫没有征求过周琅的意见。
周琅看过去,炮兵阵地安放在两座榕树旁边,这里是一个缓坡,坡下是官道,其他士兵就在官道上列阵。
炮手并不是科林的人,科林的三十个雇佣兵现在也列阵在坡下,开炮的是哈拉尔的那几个挪威水手,他们都是很好的炮手。
四发炮弹呼啸着砸向左营城,一样高度的炮口,炮弹的轨迹却偏差很大,一发炮弹径直飞入了城中,一发炮弹打在了城墙上,一发则轰在了附近的刺竹林里,还有一发谁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炮手们训练有素,立刻重新装填,校准方位,将反冲偏移的大炮恢复原位。
周琅紧紧盯着城头,他知道左营也是有大炮的,可却迟迟没有开炮,不知道对方什么意思。
哈拉尔用的是开花弹,这种使用木条作为延迟引信的开花弹,在西方已经很寻常了,也十分可靠,一般是用来压制敌人步兵,攻城则是用实心弹重炮,但这几门大炮既不是重炮,现在也不是为了轰塌城墙,只是为了掩护科林的雇佣兵争夺城墙,因此用的是开花弹。
发射了三轮过后,左营城上的大炮终于响了,可是谁也没看到炮弹飞来,谁都不知道什么情况。
这时候阵地上已经弥漫了一片白烟,科林命令雇佣兵出战,他们排成三列纵队,跑步向右侧快速推进。
大炮还是按时响起,但发射的速度并不快,繁琐的装填过程,好几分钟才能响一次,但左营的炮台一直没有反击。
周琅更关注科林的行动,看到他带着人跑步靠近了城角,这座城并不大,城周只有八百丈,一面城墙也就两百丈长,六七百米而已,科林的三十个雇佣兵很快就跑到了城角附近,然后拿着军刀开始砍伐刺竹,他们砍出了细细一条路,然后放了许多火药,点然后炸开了一条宽敞的通道。
看着科林带着士兵钻入了刺竹林,隐隐能看到他们在攀登城墙,周琅始终没发现他们遇到什么阻碍。
过了一刻钟的样子,突然城头上冒出一个旗帜,英国人的圣乔治旗,也就是红十字旗!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出现,被英国人带回了英国,成为英格兰的国旗。科林打着这面旗帜,当然不是说代表英格兰,现在英国是联合王国,旗帜是米字旗。科林故意打这面旗帜,目的是有宗教色彩的。
周琅并没有去解读这其中的味道,他只是十分惊讶,从科林带人攀上城墙,到他现在抵达城楼挥舞旗帜,这过程中难道没人阻挡他们?但凡有一点阻碍,也不能这么快啊。
这么一想,他确实没听到有枪声,炮声缓慢,不可能完全遮掩枪声,也就是说科林可能真的没有遇到战斗。
指挥开炮的哈拉尔此时也停止了炮击,他也不明所以,只是看到城头上冒出圣乔治旗,知道科林他们到了城头,因此不敢开炮,怕误伤。至于接下来怎么办,他也不知道,因为科林没有告诉他。
他立刻来找周琅,询问意见。
周琅刚想说派两个人近距离看看,跟城墙上的科林联络呢,突然城门就开了,就看到几个雇佣兵走了出来,接着吊桥也放了下来。
他们是真的拿下了城头,同样是一枪没放。
整个战斗过程中,对方就开了一炮,然后就没有任何战斗,就丢失了城门。
岂止是城门啊,周琅跟随大部队一起进入城门后才发现,是整座城都丢失了。
这时候周琅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城墙上的清军开了一炮后,很快就逃跑了。为什么逃跑谁也说不清楚,这一炮还炸膛了,科林以为是对方看到自己迂回到了城墙那边,所以知道抵挡不住,明智的选择了撤退。哈拉尔感觉是自己的大炮吓跑了对方。
周琅则是惊诧的不知道该怎么想了,就开了一炮,还炸膛了!清军炮兵得有多操蛋!
其实如果清军的武备松弛的不是这么离谱的话,四座城门上各有两门炮,就足以吓退林爽文起义时候的天地会乌合之众了。历史上还有更离谱的记载,海盗蔡牵直接带人去进攻清军水师的汛地,夺取十多门大炮而归,时候调查对方的大炮竟然是埋在土里的。因为当地士兵不愿意保养,同时平时也不出现在汛地,而是在别处做营生。
现在科林带人进攻了废弃的县城,对方的大炮炸膛至少还在。
站在城头上,科林拿着望远镜俯瞰全城,也观察附近的地形。
放下望远镜就感叹:“这真的是一个好地方,我想我们应该能守很长时间。”
左营当然是一个好地方,东边是一个湖泊,名叫莲池潭,北边是有座半屏山,南边是打鼓山,东边是大海,地理上就是一个好位置。具体地形更为险要,有人为半屏山做过一首诗,“陡然拔地起,半擘凌芳洲。翠色空霄漢,嵐光銷綠疇。鳥道晴峰拱,云帆碧海收。影入蓮潭水,千年勝蹟留”,且不说文人诗作多少带有夸张风气,半屏山并没有诗中描写的那么险要,可有一点很重要,诗中有句“影入莲潭水”,却很切实的描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连水潭直接跟北边的半屏山相连。
半屏山最南边的一座山峰,被叫做龟山,而城南打鼓山最北边也有一座山峰,叫做蛇山。因此凤山县志中将龟蛇二山称作左营的两肩,这两座山十分有利,因为从打鼓山往北必须蜿蜒而下经过蛇山,也因为势若长蛇,最后这道山才有蛇山的称谓,是从南进入左营的必经之地。
因此左营就是这样一种地利,东边有莲池潭作为依仗,西边直面大海,大海上还有一处处泻湖沙洲阻隔,北边是龟山,南边是蛇山,将这个地方拱卫了起来,从外面打进来很不容易。
周琅当然不知道军事上的地利因素,其实他现在看到这些风景,他也并不清楚要如何利用这些地利。但不妨碍周琅知道这个地方的价值,因为周琅知道这个地方最早是郑成功驻兵的地方,满清占了台湾后又选择这里作为凤山县这个土著很多的地方的县城,这些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周琅确实没什么军事经验,可郑成功有啊,打下台湾的施琅有啊。而且中国的城池,跟西方不同,更多是选择易守难攻的地方,而不像西方更多可能是建立在交通便利有利交通的地方。
所以周琅才说服科林来占领左营城。他告诉科林说,如果放任左营不管,那么清军就有可能利用这里作为进攻沙滩上停靠的东方曙光号的基地。如果占领了这里,就等于保卫了他们的船只安全,这样才可以放心的去维修损伤。
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服科林确实费了很大功夫,但一切都附和逻辑,科林最后是十分不情愿的答应采取这次军事行动,还抱怨周琅太过紧张。
但事实真是如此,真是周琅太过谨慎了吗。科林一直不太愿意进行军事行动,难道是英国这个海盗国家的军官真的对在异国他乡采取军事行动如此克制吗?
俩人当然都有各自不能为人道的原因。
> 科林放下手里的地图道:“这座城不大,不难打。我计划派炮兵正面与对方炮战,掩护步兵从侧翼迂回过去。”
他说着手指了一下城角,那里有一处垮塌,但有没有垮到底看不清楚,被刺竹挡住了,不过从垮塌的状况判断,即便没有垮出一个缺口,也能攀爬上去。
一刻钟之后,一个士兵来报告,科林表示准备好了,马上命令炮击,发布命令的时候,丝毫没有征求过周琅的意见。
周琅看过去,炮兵阵地安放在两座榕树旁边,这里是一个缓坡,坡下是官道,其他士兵就在官道上列阵。
炮手并不是科林的人,科林的三十个雇佣兵现在也列阵在坡下,开炮的是哈拉尔的那几个挪威水手,他们都是很好的炮手。
四发炮弹呼啸着砸向左营城,一样高度的炮口,炮弹的轨迹却偏差很大,一发炮弹径直飞入了城中,一发炮弹打在了城墙上,一发则轰在了附近的刺竹林里,还有一发谁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炮手们训练有素,立刻重新装填,校准方位,将反冲偏移的大炮恢复原位。
周琅紧紧盯着城头,他知道左营也是有大炮的,可却迟迟没有开炮,不知道对方什么意思。
哈拉尔用的是开花弹,这种使用木条作为延迟引信的开花弹,在西方已经很寻常了,也十分可靠,一般是用来压制敌人步兵,攻城则是用实心弹重炮,但这几门大炮既不是重炮,现在也不是为了轰塌城墙,只是为了掩护科林的雇佣兵争夺城墙,因此用的是开花弹。
发射了三轮过后,左营城上的大炮终于响了,可是谁也没看到炮弹飞来,谁都不知道什么情况。
这时候阵地上已经弥漫了一片白烟,科林命令雇佣兵出战,他们排成三列纵队,跑步向右侧快速推进。
大炮还是按时响起,但发射的速度并不快,繁琐的装填过程,好几分钟才能响一次,但左营的炮台一直没有反击。
周琅更关注科林的行动,看到他带着人跑步靠近了城角,这座城并不大,城周只有八百丈,一面城墙也就两百丈长,六七百米而已,科林的三十个雇佣兵很快就跑到了城角附近,然后拿着军刀开始砍伐刺竹,他们砍出了细细一条路,然后放了许多火药,点然后炸开了一条宽敞的通道。
看着科林带着士兵钻入了刺竹林,隐隐能看到他们在攀登城墙,周琅始终没发现他们遇到什么阻碍。
过了一刻钟的样子,突然城头上冒出一个旗帜,英国人的圣乔治旗,也就是红十字旗!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出现,被英国人带回了英国,成为英格兰的国旗。科林打着这面旗帜,当然不是说代表英格兰,现在英国是联合王国,旗帜是米字旗。科林故意打这面旗帜,目的是有宗教色彩的。
周琅并没有去解读这其中的味道,他只是十分惊讶,从科林带人攀上城墙,到他现在抵达城楼挥舞旗帜,这过程中难道没人阻挡他们?但凡有一点阻碍,也不能这么快啊。
这么一想,他确实没听到有枪声,炮声缓慢,不可能完全遮掩枪声,也就是说科林可能真的没有遇到战斗。
指挥开炮的哈拉尔此时也停止了炮击,他也不明所以,只是看到城头上冒出圣乔治旗,知道科林他们到了城头,因此不敢开炮,怕误伤。至于接下来怎么办,他也不知道,因为科林没有告诉他。
他立刻来找周琅,询问意见。
周琅刚想说派两个人近距离看看,跟城墙上的科林联络呢,突然城门就开了,就看到几个雇佣兵走了出来,接着吊桥也放了下来。
他们是真的拿下了城头,同样是一枪没放。
整个战斗过程中,对方就开了一炮,然后就没有任何战斗,就丢失了城门。
岂止是城门啊,周琅跟随大部队一起进入城门后才发现,是整座城都丢失了。
这时候周琅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城墙上的清军开了一炮后,很快就逃跑了。为什么逃跑谁也说不清楚,这一炮还炸膛了,科林以为是对方看到自己迂回到了城墙那边,所以知道抵挡不住,明智的选择了撤退。哈拉尔感觉是自己的大炮吓跑了对方。
周琅则是惊诧的不知道该怎么想了,就开了一炮,还炸膛了!清军炮兵得有多操蛋!
其实如果清军的武备松弛的不是这么离谱的话,四座城门上各有两门炮,就足以吓退林爽文起义时候的天地会乌合之众了。历史上还有更离谱的记载,海盗蔡牵直接带人去进攻清军水师的汛地,夺取十多门大炮而归,时候调查对方的大炮竟然是埋在土里的。因为当地士兵不愿意保养,同时平时也不出现在汛地,而是在别处做营生。
现在科林带人进攻了废弃的县城,对方的大炮炸膛至少还在。
站在城头上,科林拿着望远镜俯瞰全城,也观察附近的地形。
放下望远镜就感叹:“这真的是一个好地方,我想我们应该能守很长时间。”
左营当然是一个好地方,东边是一个湖泊,名叫莲池潭,北边是有座半屏山,南边是打鼓山,东边是大海,地理上就是一个好位置。具体地形更为险要,有人为半屏山做过一首诗,“陡然拔地起,半擘凌芳洲。翠色空霄漢,嵐光銷綠疇。鳥道晴峰拱,云帆碧海收。影入蓮潭水,千年勝蹟留”,且不说文人诗作多少带有夸张风气,半屏山并没有诗中描写的那么险要,可有一点很重要,诗中有句“影入莲潭水”,却很切实的描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连水潭直接跟北边的半屏山相连。
半屏山最南边的一座山峰,被叫做龟山,而城南打鼓山最北边也有一座山峰,叫做蛇山。因此凤山县志中将龟蛇二山称作左营的两肩,这两座山十分有利,因为从打鼓山往北必须蜿蜒而下经过蛇山,也因为势若长蛇,最后这道山才有蛇山的称谓,是从南进入左营的必经之地。
因此左营就是这样一种地利,东边有莲池潭作为依仗,西边直面大海,大海上还有一处处泻湖沙洲阻隔,北边是龟山,南边是蛇山,将这个地方拱卫了起来,从外面打进来很不容易。
周琅当然不知道军事上的地利因素,其实他现在看到这些风景,他也并不清楚要如何利用这些地利。但不妨碍周琅知道这个地方的价值,因为周琅知道这个地方最早是郑成功驻兵的地方,满清占了台湾后又选择这里作为凤山县这个土著很多的地方的县城,这些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周琅确实没什么军事经验,可郑成功有啊,打下台湾的施琅有啊。而且中国的城池,跟西方不同,更多是选择易守难攻的地方,而不像西方更多可能是建立在交通便利有利交通的地方。
所以周琅才说服科林来占领左营城。他告诉科林说,如果放任左营不管,那么清军就有可能利用这里作为进攻沙滩上停靠的东方曙光号的基地。如果占领了这里,就等于保卫了他们的船只安全,这样才可以放心的去维修损伤。
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服科林确实费了很大功夫,但一切都附和逻辑,科林最后是十分不情愿的答应采取这次军事行动,还抱怨周琅太过紧张。
但事实真是如此,真是周琅太过谨慎了吗。科林一直不太愿意进行军事行动,难道是英国这个海盗国家的军官真的对在异国他乡采取军事行动如此克制吗?
俩人当然都有各自不能为人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