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游龙戏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意即天意,听起来似乎很是有理,可实际上么,民意其实就是一面团而已,于强者来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当然了,前提条件是手段足够高超,而这,于掌握了“新欣商号”这等利器的陈子明来说,显然不算啥难事儿,这不,随着“新欣商号”的庞大网络运转了起来,前两日还几乎是一面倒的急战思潮很快便转成了缓战之热议,不止是民间如此,朝廷中也有大量的官员支持此议,这都还没等太宗正式下诏商榷亲征之事呢,朝廷里的争端便已到了火爆之地步。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卿等前来,只为一事,去岁我大唐虽是重创了高句丽,夺回了辽东故地,然,其国猖獗依旧,拒不朝贡,反倒屡次袭击我大唐属国新罗,此恶不除,必成大患,朕决议再度亲征,卿等以为如何啊?”
太宗虽已是定下了再度亲征的决心,可原本却并不打算急着对外宣告,而是想着先与朝中重臣分别商榷上一番,待得取得了共识之后,再行朝议之举,这等想法本身就是为了稳妥起见,却不曾想计划才刚开始没多久,就被突如其来的朝野纷议所打乱,眼瞅着朝野间人心惶惶,太宗可就有些坐不住了,紧着便将朝中从三品以上的文武大员全都召到了两仪殿中,见礼一毕,便即开宗明义地道出了议事之主题。
“陛下圣明,臣等愿随陛下再度出击,不灭高句丽,誓不还朝!”
“陛下,末将愿为先锋,誓灭此朝食!”
“陛下,臣虽老,尚能饭,愿随陛下再战一场!”
……
虽说是到了最近方才透露出要再次亲征之意,可实际上么,太宗早就有着这等心思了的,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只留下程名振一名大将军留守辽东,却将本应分镇各地的重将诸如尉迟恭、庞同善等都带回了京师,眼下到了要造声势之际,这群大将军们可不就都派上用场了,这不,太宗话音方才刚落,以兵部尚书李勣为首的众将们立马纷纷站了出来,人人喊打,个个高呼要战,一时间大殿里煞气为之爆棚不已!
“嗯,诸位爱卿之忠心,朕自是信得过,放心,仗有得尔等打的!”
对于李勣等人的表态以及造成的声势之大,太宗自是满意得很,但见其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长须,很是欣慰地便嘉许了众将一句道。
“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陛下效命沙场,百死无悔!”
很显然,李勣等人早就私下里跟太宗串通好了的,若不然,也不致于有这等齐声高呼之声势,如此一来,要想反对太宗亲征者,势必要面临着诸将们的压力,这等先声夺人的开局无疑是相当之完美。
“陛下,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就在这等群情激昂之际,却见房玄龄缓步从旁行了出来,朝着太宗便是深深一躬,不徐不速地进言了一句道。
“玄龄有话只管直说,朕听着便是了。”
太宗早就料到今日议事之际会有人站出来唱反调,在他看来,领头的必然是陈子明无疑,正因为此,太宗先前的注意力大半集中在了陈子明的身上,却不曾想房玄龄会在此际冒出了头来,大感意外之下,眉头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皱,只是碍于房玄龄的地位以及彼此间的情分,纵使明知房玄龄是要唱反调,太宗也自不好强行阻止其言事。
“启奏陛下,老臣前日得闻陛下有意再度亲征高句丽,心实振奋,为策万全故,特调户部粮秣存档一查,据老臣所知:黄州粮仓尚有存粮四百石,安州粮仓存粮三百石,扬州粮仓存粮七百石……,诸州粮仓累计存粮一万七千石,预计可用至夏收完毕,尚能有余,然,已是不多,另,据各州奏报表明,今夏之收成与去岁大体相当,按律征收,可得粮三百八十余万石,扣除北调关中、陇右等处之所需二百二十万石,余数尚有一百六十余万石,再减去各州运转所需之数一百二十万石,所余能机动者,唯四十万石左右,若欲调粮幽州,按通常损耗,仅可得粮三十五余万石,若欲调粮辽东,则仅可得粮十八万石左右。”
房玄龄并未直接出言反对太宗再度亲征,仅仅只是陈述了一番各州粮仓存粮情况,并预测了一下今年夏收之后可支用于出征高句丽的余粮,所得之数看似不少,十八万石粮,真堆起来,足可称得上是座庞大的粮山,问题是大军一动,这么座粮山根本不济事,不说多,就按去岁出征之规模而论,十二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就多达一千两百石左右,换而言之,在不加田赋的情况下,今夏所得之粮不过只能支撑十二万大军一百五十天左右的需要罢了,若是再有个意外情况出现,这么点粮秣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规... -->>
民意即天意,听起来似乎很是有理,可实际上么,民意其实就是一面团而已,于强者来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当然了,前提条件是手段足够高超,而这,于掌握了“新欣商号”这等利器的陈子明来说,显然不算啥难事儿,这不,随着“新欣商号”的庞大网络运转了起来,前两日还几乎是一面倒的急战思潮很快便转成了缓战之热议,不止是民间如此,朝廷中也有大量的官员支持此议,这都还没等太宗正式下诏商榷亲征之事呢,朝廷里的争端便已到了火爆之地步。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卿等前来,只为一事,去岁我大唐虽是重创了高句丽,夺回了辽东故地,然,其国猖獗依旧,拒不朝贡,反倒屡次袭击我大唐属国新罗,此恶不除,必成大患,朕决议再度亲征,卿等以为如何啊?”
太宗虽已是定下了再度亲征的决心,可原本却并不打算急着对外宣告,而是想着先与朝中重臣分别商榷上一番,待得取得了共识之后,再行朝议之举,这等想法本身就是为了稳妥起见,却不曾想计划才刚开始没多久,就被突如其来的朝野纷议所打乱,眼瞅着朝野间人心惶惶,太宗可就有些坐不住了,紧着便将朝中从三品以上的文武大员全都召到了两仪殿中,见礼一毕,便即开宗明义地道出了议事之主题。
“陛下圣明,臣等愿随陛下再度出击,不灭高句丽,誓不还朝!”
“陛下,末将愿为先锋,誓灭此朝食!”
“陛下,臣虽老,尚能饭,愿随陛下再战一场!”
……
虽说是到了最近方才透露出要再次亲征之意,可实际上么,太宗早就有着这等心思了的,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只留下程名振一名大将军留守辽东,却将本应分镇各地的重将诸如尉迟恭、庞同善等都带回了京师,眼下到了要造声势之际,这群大将军们可不就都派上用场了,这不,太宗话音方才刚落,以兵部尚书李勣为首的众将们立马纷纷站了出来,人人喊打,个个高呼要战,一时间大殿里煞气为之爆棚不已!
“嗯,诸位爱卿之忠心,朕自是信得过,放心,仗有得尔等打的!”
对于李勣等人的表态以及造成的声势之大,太宗自是满意得很,但见其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长须,很是欣慰地便嘉许了众将一句道。
“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陛下效命沙场,百死无悔!”
很显然,李勣等人早就私下里跟太宗串通好了的,若不然,也不致于有这等齐声高呼之声势,如此一来,要想反对太宗亲征者,势必要面临着诸将们的压力,这等先声夺人的开局无疑是相当之完美。
“陛下,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就在这等群情激昂之际,却见房玄龄缓步从旁行了出来,朝着太宗便是深深一躬,不徐不速地进言了一句道。
“玄龄有话只管直说,朕听着便是了。”
太宗早就料到今日议事之际会有人站出来唱反调,在他看来,领头的必然是陈子明无疑,正因为此,太宗先前的注意力大半集中在了陈子明的身上,却不曾想房玄龄会在此际冒出了头来,大感意外之下,眉头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皱,只是碍于房玄龄的地位以及彼此间的情分,纵使明知房玄龄是要唱反调,太宗也自不好强行阻止其言事。
“启奏陛下,老臣前日得闻陛下有意再度亲征高句丽,心实振奋,为策万全故,特调户部粮秣存档一查,据老臣所知:黄州粮仓尚有存粮四百石,安州粮仓存粮三百石,扬州粮仓存粮七百石……,诸州粮仓累计存粮一万七千石,预计可用至夏收完毕,尚能有余,然,已是不多,另,据各州奏报表明,今夏之收成与去岁大体相当,按律征收,可得粮三百八十余万石,扣除北调关中、陇右等处之所需二百二十万石,余数尚有一百六十余万石,再减去各州运转所需之数一百二十万石,所余能机动者,唯四十万石左右,若欲调粮幽州,按通常损耗,仅可得粮三十五余万石,若欲调粮辽东,则仅可得粮十八万石左右。”
房玄龄并未直接出言反对太宗再度亲征,仅仅只是陈述了一番各州粮仓存粮情况,并预测了一下今年夏收之后可支用于出征高句丽的余粮,所得之数看似不少,十八万石粮,真堆起来,足可称得上是座庞大的粮山,问题是大军一动,这么座粮山根本不济事,不说多,就按去岁出征之规模而论,十二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就多达一千两百石左右,换而言之,在不加田赋的情况下,今夏所得之粮不过只能支撑十二万大军一百五十天左右的需要罢了,若是再有个意外情况出现,这么点粮秣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