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穿越之盛世独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前让师父给她好好科普了一番。
***********************
流芳祠,顾名思义,是名臣名将列传立碑之所,建于太宗元年。祠里的“贤臣神将碑”和另外两处的碑碣共称为“开国三碑”。
大虞朝建国于五十多年前,第一任皇帝是太宗。当时前朝多年连遇重大天灾,国内起义正在燎起星星之火,北边的羯夷和西边的匈奴就趁虚而入了。而太宗袁别在如今的上京当时的燕都任一方牧守,直面北夷的大军,虽是文官但难得军事技能点点满了,斩了想不战而逃的镇北军将军,自己一边领兵一边抚民,顽强的顶住了北夷的进攻。待到寒冬腊月,北夷人无力继续就退回了老家,太宗欣然请旨想抽身去支援西线战事。
彼时的靖西军将军是四大百年世家之一的王家家主,可惜只爱诗文不爱武,尚未见到一匹匈奴的马,就带着族人和依附他的下属军士弃城而逃,边境一日之内连丢数座城池。他一路南奔回祖宅所在的留津城,路上还写出不少佳词名句,安逸下来还出了本《南飘零集》。而节节胜利的匈奴已经逼近前朝国都昌京。
两线作战并国力空虚,无力救灾也疲于抗敌,眼看半壁江山马上没了,前朝的末帝一纸罪己诏将宗室之人贬为庶民,外加一把火烧死自己和皇宫内的整个皇子皇孙,全城大乱,让文武百官措手不及,人人都惶惶不可终日。
这下太宗的请战折子没人理会了,于是太宗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安排好当时的副将,也是现在护国公顾尧的祖父顾华镇守北关,自己率三军前往西线。
昌京的皇族没卵用,但还有太宗的老相识当时的宰辅谢相,和从安东都护府驰援昌京的萧瓒萧大将军在。谢萧二人是四大世家之首的谢家和萧家家主,两家世代联姻,密不可分。在他们的联手下,率领昌京军民打了近三个月的守城战,城破之际仍进行了十日艰苦的巷战,直至全城被屠。幸而匈奴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太宗就及时赶到了,昌京得以光复。
早在昌京被围之前,谢相着手就把萧谢两家几个最年幼的孩子送走,萧家的十三岁的嫡幼女萧轻巾帼不让须眉,率领精锐亲卫,带着六岁的亲弟萧轩,和谢相年近五十才得的嫡幼子,五岁的九郎谢弛,在安东都护府治下的风陵城得以保命,而他们的叔伯兄长们皆在“匈夷之难”中罹难。
太宗收复昌京之后,还得继续把匈奴打出去。太宗派了萧瓒去南方重镇留津城和伏波城征兵粮,平息民变。王家作为逃兵,没有一点眼色的拒绝出钱出粮,甚至伙同忝居四大世家之末的方家一起哥俩好的哄抬物价,差点逼反更多的穷苦大众。幸而萧瓒雷厉风行的铁腕镇压了王方两家,并且联合了其他当地官绅望族开了海贸,才稳定住南方的局势。
一年之后,匈奴退败,太宗携势登基为王,第一件事就是下旨诛王家九族,并在靖西都护府立一块“缩头乌龟碑”,上书王家国难之时的累累罪行,押送王家家主在碑前斩首,以慰枉死的西部军民。方家见势不妙,立刻苦哈哈的献上全部家财,求情讨饶。好心情的太宗免了方家死罪,却犹不解气的在方家祖宅所在的襄原城也立了个“谢罪碑”,书明方家发国难财的行径和新皇宽宥之大恩大德,让方家声名一落千丈。
王家和方家彻底身败名裂,
而在此次“匈夷之难”中大伤元气的谢家与萧家,无数优秀子弟死伤殆尽,今人只能在流芳祠里的碑林才能一窥他们的英姿凤仪。
幸存的几人中,萧轻嫁入皇家;萧轩娶了萧瓒手下一名副将的遗腹女,得独子萧律;谢弛无子,娶的是当时的平南将军,现在的卫国公家的女儿,只得两个双生女儿谢茭和谢蕴。谢茭嫁萧律为妻,生女儿萧潆时难产而逝,萧律不愿再娶,独力扶养女儿。谢蕴嫁与老护国公顾普,也只有顾尧一个儿子,因产后失调在顾尧七岁时离世。
萧瓒、萧轩和谢弛两对夫妻在高宗袁起登基当年离世,之后萧谢两家嫡支人丁凋敝,旁支不显。即使如今萧律尚在,也阻挡不了两家的日渐没落。
四大世家再不复往日荣光。
***********************
与流芳祠一照面,顾辞就被震住了。
祠阁坐西朝东,背山面水,为二进歇山顶。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逼人,巍峨的飞檐斗拱,与她前世所见过的孔庙也不差多少了。
前沿溪照壁宽一丈,呈八字型。进而是四柱三门的棂星门,嵌琉璃壁砖。其后中间一通道,道路左右各建有两座碑亭,各立一碑碣于其中,左亭是“贤臣录”,右亭是“神将录”,砻石镌刻。亭后各有一侧门,内里分别是文臣和武将的传记碑林,松柏之荫下,一排排汉白玉石碑肃然拱立。
直进则是仪门,上悬“流芳祠”匾额,穿过仪门即为宽大的天井,天井当中一条甬道直通露台。登露台进入第二进的“善厅”,享堂悬“万古流芳”巨匾,三壁皆画,左右皆为“三军破阵图”,正中为“行军饮宴图”。
穿厅而过即是寝殿,供奉神位之所在,并列三个三开间,加上两尽间,共十一间。十根檐柱采用琢成讹角的方形石柱,檐下正悬一横匾“生为人杰,死亦鬼雄”,左右立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秉丹心照古今”。
整个祠内的楹联和匾额都是太宗所题,亲笔手书,壁画则是她的曾外祖父萧轩所画。
寝殿内整整摆放着一百五十九名自前朝起就赫赫有名的能臣良将之牌位,有一大半人不是姓谢就是姓萧。
寝殿两端设有楼梯,可登临二层阁楼。该阁用于珍藏与流芳祠有关的诰命、诏书等恩旨纶音,以及两份谱牒——延绵数百年的四大世家之谢家和萧家。
仆妇侍卫们停在天井,萧律、毓仪和顾尧带着五个孩子进入寝殿,男左女右,按司祭的唱念而立拜。礼毕,三位长辈献祝美酒,小辈则拈香叩拜。
接过娘亲递过来的三柱香,顾辞恭恭敬敬的用三寸丁的小身子趴在蒲团上给列祖列宗磕了九个头。她勉强能看清楚牌位上的一个个字,却发现自己大部分都不认识……
祭拜完毕,顾尧当仁不让的再次抱起顾辞,爱怜的告诉她,下个休沐日就可以接她回家了,让她这几日跟着教养嬷嬷胡妈妈好好学学规矩,因为这将是顾辞出生以来第一次在护国公府里正式亮相,也是向众人宣布她病已痊愈,一洗“又瞎又哑”之名。
***********************
是的,刚出生的顾小妹纸是传说中的“天盲地哑”,但并不是天生残疾,据说是因为吃了被下毒的奶娘的奶水所致,尚可治愈。于是断奶了就开始喝药,日日针灸敷眼,风雨无阻寒暑不怠。
刚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肉趴趴的软体婴儿,胎穿的顾辞自然知道口不能言眼不能视是婴儿期的正常情况,又是整日昏睡,没有时间概念。直到清醒的时候比较多了,尿了饿了想努力叫唤却无声,感觉到晒着阳光眼前却是灰白,才发觉自己不对劲。
没法看也没法问,她这个状况,莫不是进入的时候不小心选择了Hard模式……顾辞内牛满面。
一个软趴趴的婴儿能做的事不多,病已经在治了,那顾辞就一门心思的想把身体底子打好。于是每天从睁眼开始就没怎么停过,能走就不爬,能爬就不躺,只要有机会就摸爬滚打出一身汗,反正她能感觉到身边随时有一群丫鬟婆子在伺候着,不会让她伤到。同时饭量也大增,吃嘛嘛香,能吃的绝对不放过,即使喝苦苦的中药也没有败坏她的胃口。从娘亲越来越爱抱着她摸摸亲亲的,她就知道自己肯定是珠圆玉润肉嘟嘟的一只胖团子。
而她之所以中毒还活的这么活蹦乱跳,多亏了神仙师父妙手回春。和蔼慈爱的师父会给她诊脉开方,针灸敷眼,教她说话识物,背书诵经。
现在三岁的她嗓子渐开,眼睛已经进化成黑白水墨画,外加打了柔光和滤镜的效果,只要不是在暗室,她与正常小孩完全什么区别。
何况自己的见识可比一般小孩多得多呢。顾辞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在开启新副本之前的这几天,认真的做攻略。
提前让师父给她好好科普了一番。
***********************
流芳祠,顾名思义,是名臣名将列传立碑之所,建于太宗元年。祠里的“贤臣神将碑”和另外两处的碑碣共称为“开国三碑”。
大虞朝建国于五十多年前,第一任皇帝是太宗。当时前朝多年连遇重大天灾,国内起义正在燎起星星之火,北边的羯夷和西边的匈奴就趁虚而入了。而太宗袁别在如今的上京当时的燕都任一方牧守,直面北夷的大军,虽是文官但难得军事技能点点满了,斩了想不战而逃的镇北军将军,自己一边领兵一边抚民,顽强的顶住了北夷的进攻。待到寒冬腊月,北夷人无力继续就退回了老家,太宗欣然请旨想抽身去支援西线战事。
彼时的靖西军将军是四大百年世家之一的王家家主,可惜只爱诗文不爱武,尚未见到一匹匈奴的马,就带着族人和依附他的下属军士弃城而逃,边境一日之内连丢数座城池。他一路南奔回祖宅所在的留津城,路上还写出不少佳词名句,安逸下来还出了本《南飘零集》。而节节胜利的匈奴已经逼近前朝国都昌京。
两线作战并国力空虚,无力救灾也疲于抗敌,眼看半壁江山马上没了,前朝的末帝一纸罪己诏将宗室之人贬为庶民,外加一把火烧死自己和皇宫内的整个皇子皇孙,全城大乱,让文武百官措手不及,人人都惶惶不可终日。
这下太宗的请战折子没人理会了,于是太宗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安排好当时的副将,也是现在护国公顾尧的祖父顾华镇守北关,自己率三军前往西线。
昌京的皇族没卵用,但还有太宗的老相识当时的宰辅谢相,和从安东都护府驰援昌京的萧瓒萧大将军在。谢萧二人是四大世家之首的谢家和萧家家主,两家世代联姻,密不可分。在他们的联手下,率领昌京军民打了近三个月的守城战,城破之际仍进行了十日艰苦的巷战,直至全城被屠。幸而匈奴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太宗就及时赶到了,昌京得以光复。
早在昌京被围之前,谢相着手就把萧谢两家几个最年幼的孩子送走,萧家的十三岁的嫡幼女萧轻巾帼不让须眉,率领精锐亲卫,带着六岁的亲弟萧轩,和谢相年近五十才得的嫡幼子,五岁的九郎谢弛,在安东都护府治下的风陵城得以保命,而他们的叔伯兄长们皆在“匈夷之难”中罹难。
太宗收复昌京之后,还得继续把匈奴打出去。太宗派了萧瓒去南方重镇留津城和伏波城征兵粮,平息民变。王家作为逃兵,没有一点眼色的拒绝出钱出粮,甚至伙同忝居四大世家之末的方家一起哥俩好的哄抬物价,差点逼反更多的穷苦大众。幸而萧瓒雷厉风行的铁腕镇压了王方两家,并且联合了其他当地官绅望族开了海贸,才稳定住南方的局势。
一年之后,匈奴退败,太宗携势登基为王,第一件事就是下旨诛王家九族,并在靖西都护府立一块“缩头乌龟碑”,上书王家国难之时的累累罪行,押送王家家主在碑前斩首,以慰枉死的西部军民。方家见势不妙,立刻苦哈哈的献上全部家财,求情讨饶。好心情的太宗免了方家死罪,却犹不解气的在方家祖宅所在的襄原城也立了个“谢罪碑”,书明方家发国难财的行径和新皇宽宥之大恩大德,让方家声名一落千丈。
王家和方家彻底身败名裂,
而在此次“匈夷之难”中大伤元气的谢家与萧家,无数优秀子弟死伤殆尽,今人只能在流芳祠里的碑林才能一窥他们的英姿凤仪。
幸存的几人中,萧轻嫁入皇家;萧轩娶了萧瓒手下一名副将的遗腹女,得独子萧律;谢弛无子,娶的是当时的平南将军,现在的卫国公家的女儿,只得两个双生女儿谢茭和谢蕴。谢茭嫁萧律为妻,生女儿萧潆时难产而逝,萧律不愿再娶,独力扶养女儿。谢蕴嫁与老护国公顾普,也只有顾尧一个儿子,因产后失调在顾尧七岁时离世。
萧瓒、萧轩和谢弛两对夫妻在高宗袁起登基当年离世,之后萧谢两家嫡支人丁凋敝,旁支不显。即使如今萧律尚在,也阻挡不了两家的日渐没落。
四大世家再不复往日荣光。
***********************
与流芳祠一照面,顾辞就被震住了。
祠阁坐西朝东,背山面水,为二进歇山顶。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逼人,巍峨的飞檐斗拱,与她前世所见过的孔庙也不差多少了。
前沿溪照壁宽一丈,呈八字型。进而是四柱三门的棂星门,嵌琉璃壁砖。其后中间一通道,道路左右各建有两座碑亭,各立一碑碣于其中,左亭是“贤臣录”,右亭是“神将录”,砻石镌刻。亭后各有一侧门,内里分别是文臣和武将的传记碑林,松柏之荫下,一排排汉白玉石碑肃然拱立。
直进则是仪门,上悬“流芳祠”匾额,穿过仪门即为宽大的天井,天井当中一条甬道直通露台。登露台进入第二进的“善厅”,享堂悬“万古流芳”巨匾,三壁皆画,左右皆为“三军破阵图”,正中为“行军饮宴图”。
穿厅而过即是寝殿,供奉神位之所在,并列三个三开间,加上两尽间,共十一间。十根檐柱采用琢成讹角的方形石柱,檐下正悬一横匾“生为人杰,死亦鬼雄”,左右立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秉丹心照古今”。
整个祠内的楹联和匾额都是太宗所题,亲笔手书,壁画则是她的曾外祖父萧轩所画。
寝殿内整整摆放着一百五十九名自前朝起就赫赫有名的能臣良将之牌位,有一大半人不是姓谢就是姓萧。
寝殿两端设有楼梯,可登临二层阁楼。该阁用于珍藏与流芳祠有关的诰命、诏书等恩旨纶音,以及两份谱牒——延绵数百年的四大世家之谢家和萧家。
仆妇侍卫们停在天井,萧律、毓仪和顾尧带着五个孩子进入寝殿,男左女右,按司祭的唱念而立拜。礼毕,三位长辈献祝美酒,小辈则拈香叩拜。
接过娘亲递过来的三柱香,顾辞恭恭敬敬的用三寸丁的小身子趴在蒲团上给列祖列宗磕了九个头。她勉强能看清楚牌位上的一个个字,却发现自己大部分都不认识……
祭拜完毕,顾尧当仁不让的再次抱起顾辞,爱怜的告诉她,下个休沐日就可以接她回家了,让她这几日跟着教养嬷嬷胡妈妈好好学学规矩,因为这将是顾辞出生以来第一次在护国公府里正式亮相,也是向众人宣布她病已痊愈,一洗“又瞎又哑”之名。
***********************
是的,刚出生的顾小妹纸是传说中的“天盲地哑”,但并不是天生残疾,据说是因为吃了被下毒的奶娘的奶水所致,尚可治愈。于是断奶了就开始喝药,日日针灸敷眼,风雨无阻寒暑不怠。
刚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肉趴趴的软体婴儿,胎穿的顾辞自然知道口不能言眼不能视是婴儿期的正常情况,又是整日昏睡,没有时间概念。直到清醒的时候比较多了,尿了饿了想努力叫唤却无声,感觉到晒着阳光眼前却是灰白,才发觉自己不对劲。
没法看也没法问,她这个状况,莫不是进入的时候不小心选择了Hard模式……顾辞内牛满面。
一个软趴趴的婴儿能做的事不多,病已经在治了,那顾辞就一门心思的想把身体底子打好。于是每天从睁眼开始就没怎么停过,能走就不爬,能爬就不躺,只要有机会就摸爬滚打出一身汗,反正她能感觉到身边随时有一群丫鬟婆子在伺候着,不会让她伤到。同时饭量也大增,吃嘛嘛香,能吃的绝对不放过,即使喝苦苦的中药也没有败坏她的胃口。从娘亲越来越爱抱着她摸摸亲亲的,她就知道自己肯定是珠圆玉润肉嘟嘟的一只胖团子。
而她之所以中毒还活的这么活蹦乱跳,多亏了神仙师父妙手回春。和蔼慈爱的师父会给她诊脉开方,针灸敷眼,教她说话识物,背书诵经。
现在三岁的她嗓子渐开,眼睛已经进化成黑白水墨画,外加打了柔光和滤镜的效果,只要不是在暗室,她与正常小孩完全什么区别。
何况自己的见识可比一般小孩多得多呢。顾辞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在开启新副本之前的这几天,认真的做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