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行者玄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王轻咳一声,心中竟莫名地有些忙乱,忙用言语来遮掩:“你方才讲什么明心见性,这便是佛法的宗旨吗?这样吧,你给本王说一说,如果说得好,就饶了你;说得不好,嘿嘿,莫怪本王无情,就叫人把你绑上祭坛,去祭我们的火神。”
话说到此,立在国王左右的卫兵,全都“刷”地一声亮出了刀剑,刺目的刀光使摩咄的脸色变得惨白。
看着这个一见面就动了杀机的国王,玄奘的心中不免有些悲凉。世间之人有不同的信仰,原本无可非议,何至于要以性命相迫?
“好吧,”他说,“我给大王讲讲因果吧。”
国王点头道:“你讲吧,我听着。”
玄奘道:“因果,就是对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律所做的概括和描述,世间的事物都是依照这个规律来运行的。”
“哦?那么,如若本王不信呢?”国王冷冷地问。
“不管你信不信都是如此,”玄奘道,“每一件事情都有它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集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结果。因果就是这么简单。贫僧今日给大王说的因果就是描述这个规律的,如果大王理解了这个规律,就会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从而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打个比喻,因果就好比庄稼的生长,我们播下去一颗种子,在合适的温度、土壤中它就会生根发芽,如果配合相应的阳光、雨水,那么种子就会成长,最终结出谷物。我们播下的种子是因,阳光、泥土、雨水是缘,因缘和合,种子发芽、成长、结实,这就是果。而在这些果中又包含有大量的新种子,那是新的因。
“我们的人生就如同一片无尽的因果森林,里面有庄稼,有杂草,也有参天的大树,它们长出的果实有善果,有恶果,还有的是毒果。有的大树结成果实后逐渐死去,有的却始终生命力顽强。
“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因、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每一个因都在不同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果报,而这些果报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目前的境遇。
“因果说起来很简单,运作起来却是万分复杂的,而且没有什么神祗在控制,也控制不了,这是一种完全客观自然的规律。
“好比今天我与大王您的相见,这个结果是由多少因素聚合在一起才产生的呢?如果您推导一下,就会发现太多了,大到您的国家、您的身份、您的经历,小到您昨天的睡眠和心情,都与此息息相关,更不用说,这里面还有我的国家,我的身份,我的经历,也都与此息息相关。而我们这次相见又可以作为因,产生很多新的果报。这里的因素太多太多,复杂到不可想象。
“《华严经》里说:于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就是说,从单单一个业力来认识,就可以知道我们大家的无量业报、果报,都是由种种因缘的聚合而成。就和这一个业力一样,我们自身的一切业力、果报都是如此的。
“所以说,因果是事物的一种运行规律,哪怕你不相信前世来生,它依然在你的生活中运行。它不是某个人、某个神、某个佛为你定下来的规矩,也没有谁能够控制并决定它。”
玄奘一席千言,只听得国王目眩神迷,张口结舌了很久,方才说道:“依法师这么说,我们根本就无法掌握因果,那你跟我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听到国王这明显不痛快的声音,摩咄的额上不禁滴下了汗,身体竟有些发软。
玄奘道:“大王,虽然我们还无法完全掌握因果运行的一切细节,但我们却能够从佛法教导中了解因果运行的大致规律,从而了解自己该怎样创造因、创造缘,创造出更好的果报来。”
“哦?你倒是说说看。”国王竟似来了兴趣。
玄奘道:“要知道我们平素所有身语意业的造作,都会导致一个结果——善业、善因导致好的结果,恶业恶因导致坏的结果。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每说一句话、每动一个念头,都是一个因,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如果遇到了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就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而果实还会提供更多的种子。
“我们在因果运行中始终会造出新的因、新的果。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就是如此。一种行为习惯必定会导致很多方面的影响。那就是果报。如果我们播下的是善因,或许一时半会儿结不出善果来,须待机缘成熟方可因缘和合;但若我们播下的是恶因,则肯定结不出善果来。
“很多人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这是不懂得从因果的角度去看问题。知道考虑后果,便是了解因果的一种标志。而一旦你习惯于从因果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就会迅速摆脱很多困扰你的问题。所以世尊教导我们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要创造好因,好缘,从而得到好的果。
“那么,如何避免不好的果报?很简单,避免那个因就可以了。比如说大王您有些胖,这通常都是贪食造成的。如果您能够节制自己的饮食,就可能会使身体更好、更灵便一些,这是最简单的因果法则。
“贫僧之所以向大王介绍佛法。就是希望大王能够通过了解真正的佛法智慧,令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发生好的转变。佛说:转转增胜。就是越来越好的意思。”
国王冷笑了一下:“说到底,这因果不过是些唬人的玩艺儿,你说佛法会让我转转增胜,那么你能不能先告诉我,佛,究竟是什么?”
面对国王越来越浓重的杀气,玄奘并无惧色,相反,他从对方略带迷茫的眼睛里得知,国王已经开始信服他的话了。
“佛,是一盏生活的明灯,使我们向善,”玄奘语气舒缓地说道,“简单地说,诸佛菩萨的品质主要是两种,即无限的慈悲与智慧。”
“慈悲与智慧?很多人不都有吗?”国王问。
“那不一样,”玄奘道,“佛所说的慈悲,也不同于世人有分别的爱,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所说的智慧,也不是世间有限的知识,而是透视人生真相,穿透烦恼痛苦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烦恼就无立足之地。”
国王又问:“何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玄奘答道:“就是我同情你,不是因为你是我的亲人,也不是因为你与我有缘。这种慈悲就是把众生和自己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对方需要就给予。真正的菩萨不会舍弃一个众生,也不会有丝毫的亲疏之分。”
国王微微一哂:“不分亲疏的同情和怜悯,众生是否需要呢?”
玄奘道,“大王,慈悲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情或怜悯,‘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把众生从苦中救出来,给予真实的快乐才是慈悲。”
“那也不过是嘴巴说说罢了,”国王不以为然地说道,“你说佛家智慧可穿透烦恼,那么,如何得到这种智慧?”
“自然是通过闻听经教,如理思维而来,”玄奘道,“佛家非常重视理性,如果没有正见,就不可能开发真正的般若智慧。”
“是吗?”国王懒洋洋靠在靠背上,问,“僧人讲四大皆空,这是智慧还是慈悲?一切都空了,何谈慈悲与爱?”
... -->>
国王轻咳一声,心中竟莫名地有些忙乱,忙用言语来遮掩:“你方才讲什么明心见性,这便是佛法的宗旨吗?这样吧,你给本王说一说,如果说得好,就饶了你;说得不好,嘿嘿,莫怪本王无情,就叫人把你绑上祭坛,去祭我们的火神。”
话说到此,立在国王左右的卫兵,全都“刷”地一声亮出了刀剑,刺目的刀光使摩咄的脸色变得惨白。
看着这个一见面就动了杀机的国王,玄奘的心中不免有些悲凉。世间之人有不同的信仰,原本无可非议,何至于要以性命相迫?
“好吧,”他说,“我给大王讲讲因果吧。”
国王点头道:“你讲吧,我听着。”
玄奘道:“因果,就是对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律所做的概括和描述,世间的事物都是依照这个规律来运行的。”
“哦?那么,如若本王不信呢?”国王冷冷地问。
“不管你信不信都是如此,”玄奘道,“每一件事情都有它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集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结果。因果就是这么简单。贫僧今日给大王说的因果就是描述这个规律的,如果大王理解了这个规律,就会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从而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打个比喻,因果就好比庄稼的生长,我们播下去一颗种子,在合适的温度、土壤中它就会生根发芽,如果配合相应的阳光、雨水,那么种子就会成长,最终结出谷物。我们播下的种子是因,阳光、泥土、雨水是缘,因缘和合,种子发芽、成长、结实,这就是果。而在这些果中又包含有大量的新种子,那是新的因。
“我们的人生就如同一片无尽的因果森林,里面有庄稼,有杂草,也有参天的大树,它们长出的果实有善果,有恶果,还有的是毒果。有的大树结成果实后逐渐死去,有的却始终生命力顽强。
“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因、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每一个因都在不同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果报,而这些果报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目前的境遇。
“因果说起来很简单,运作起来却是万分复杂的,而且没有什么神祗在控制,也控制不了,这是一种完全客观自然的规律。
“好比今天我与大王您的相见,这个结果是由多少因素聚合在一起才产生的呢?如果您推导一下,就会发现太多了,大到您的国家、您的身份、您的经历,小到您昨天的睡眠和心情,都与此息息相关,更不用说,这里面还有我的国家,我的身份,我的经历,也都与此息息相关。而我们这次相见又可以作为因,产生很多新的果报。这里的因素太多太多,复杂到不可想象。
“《华严经》里说:于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就是说,从单单一个业力来认识,就可以知道我们大家的无量业报、果报,都是由种种因缘的聚合而成。就和这一个业力一样,我们自身的一切业力、果报都是如此的。
“所以说,因果是事物的一种运行规律,哪怕你不相信前世来生,它依然在你的生活中运行。它不是某个人、某个神、某个佛为你定下来的规矩,也没有谁能够控制并决定它。”
玄奘一席千言,只听得国王目眩神迷,张口结舌了很久,方才说道:“依法师这么说,我们根本就无法掌握因果,那你跟我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听到国王这明显不痛快的声音,摩咄的额上不禁滴下了汗,身体竟有些发软。
玄奘道:“大王,虽然我们还无法完全掌握因果运行的一切细节,但我们却能够从佛法教导中了解因果运行的大致规律,从而了解自己该怎样创造因、创造缘,创造出更好的果报来。”
“哦?你倒是说说看。”国王竟似来了兴趣。
玄奘道:“要知道我们平素所有身语意业的造作,都会导致一个结果——善业、善因导致好的结果,恶业恶因导致坏的结果。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每说一句话、每动一个念头,都是一个因,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如果遇到了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就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而果实还会提供更多的种子。
“我们在因果运行中始终会造出新的因、新的果。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就是如此。一种行为习惯必定会导致很多方面的影响。那就是果报。如果我们播下的是善因,或许一时半会儿结不出善果来,须待机缘成熟方可因缘和合;但若我们播下的是恶因,则肯定结不出善果来。
“很多人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这是不懂得从因果的角度去看问题。知道考虑后果,便是了解因果的一种标志。而一旦你习惯于从因果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就会迅速摆脱很多困扰你的问题。所以世尊教导我们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要创造好因,好缘,从而得到好的果。
“那么,如何避免不好的果报?很简单,避免那个因就可以了。比如说大王您有些胖,这通常都是贪食造成的。如果您能够节制自己的饮食,就可能会使身体更好、更灵便一些,这是最简单的因果法则。
“贫僧之所以向大王介绍佛法。就是希望大王能够通过了解真正的佛法智慧,令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发生好的转变。佛说:转转增胜。就是越来越好的意思。”
国王冷笑了一下:“说到底,这因果不过是些唬人的玩艺儿,你说佛法会让我转转增胜,那么你能不能先告诉我,佛,究竟是什么?”
面对国王越来越浓重的杀气,玄奘并无惧色,相反,他从对方略带迷茫的眼睛里得知,国王已经开始信服他的话了。
“佛,是一盏生活的明灯,使我们向善,”玄奘语气舒缓地说道,“简单地说,诸佛菩萨的品质主要是两种,即无限的慈悲与智慧。”
“慈悲与智慧?很多人不都有吗?”国王问。
“那不一样,”玄奘道,“佛所说的慈悲,也不同于世人有分别的爱,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所说的智慧,也不是世间有限的知识,而是透视人生真相,穿透烦恼痛苦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烦恼就无立足之地。”
国王又问:“何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玄奘答道:“就是我同情你,不是因为你是我的亲人,也不是因为你与我有缘。这种慈悲就是把众生和自己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对方需要就给予。真正的菩萨不会舍弃一个众生,也不会有丝毫的亲疏之分。”
国王微微一哂:“不分亲疏的同情和怜悯,众生是否需要呢?”
玄奘道,“大王,慈悲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情或怜悯,‘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把众生从苦中救出来,给予真实的快乐才是慈悲。”
“那也不过是嘴巴说说罢了,”国王不以为然地说道,“你说佛家智慧可穿透烦恼,那么,如何得到这种智慧?”
“自然是通过闻听经教,如理思维而来,”玄奘道,“佛家非常重视理性,如果没有正见,就不可能开发真正的般若智慧。”
“是吗?”国王懒洋洋靠在靠背上,问,“僧人讲四大皆空,这是智慧还是慈悲?一切都空了,何谈慈悲与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