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行者玄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而提前做了防范。后来的事情没有超出他的想象,也没有突破他的防范,他那一刀算是没有白割。”
“只是这么做划得来吗?”玄奘问,“他的王兄只是出去云游,让他暂时管理一下国家,回来后就又将权力收回了。而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却要付出这样的代价。证明了之后又如何?他还是要面对自己的生活,痛苦将一直缠绕着他,让他在失落和伤感中打发掉一生。”
“法师说的是,”沙尔多笑道,“若这个故事到此为止,倒也没什么奇特的了。”
“哦?后来又有什么奇特之处了?”玄奘问。
沙尔多道:“这之后有一天,王弟在路上遇见一个男子,赶着五百头牛,要去骟割。王弟看后久久深思,这些和他有着同样不幸的生灵的遭际使他倍加感伤。他想,我现在形体亏损,难道不是因为前世的罪孽造成的吗?于是,他拿出财宝赎取了这一群牛。由于慈悲的力量,他的形体居然又完具了。也因为如此,从此他便不再入宫。国王对此感到奇怪,就去询问他,王弟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国王深感奇特,于是便建立了一座寺院,命名为阿奢理儿寺,以表彰王弟的完美操守,使他流芳后世。”
这个完美的结局让玄奘长出了一口气,但他想,世人面对谣言的时候是否也必须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呢?当他们不得不为证明自己而付出代价时,又是否会有王弟这样的幸运呢?
在玄奘看来,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如此“奇特”的神力上,他倒宁愿尝试着用佛法去拯救人心。
不管怎么说,这奇特的故事令玄奘对那座以“奇特”为名的寺院产生了浓浓的好奇心。
阿奢理儿寺位于王城西北,这里果然庭院宽敞,即使是露天的佛像,都装饰得极为细致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踏进寺院大门,玄奘依礼数先去拜访本寺住持,当地的佛教领袖木叉毱多。
或许是因为刚刚雪停,而玄奘来得又早的缘故,这座著名的寺院带给他的第一感觉竟是异样的冷——天冷、地冷、风冷、人更冷。
庄严宏伟的阿奢理儿寺就被包裹在这样一股浓浓的阴冷之中。
听玄奘说明来意,一位老僧面无表情地将他带到木叉毱多的住处。
沙尔多说得不错,这里的僧人大多年高德劭,且看上去威仪齐整,严肃敬穆,令人生敬。但不知为什么,他们似乎并不欢迎这位来自东方的同修,特别是住持木叉毱多,其傲慢与淡漠,更是令玄奘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敌意。
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玄奘依然不以为意,他生性谦逊淡泊,对有学问的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木叉毱多曾经在天竺留学二十几年,各种经文均有涉猎,尤其擅长梵语,回到西域后又受到龟兹国王和民众的极度崇敬。有才之人大多自负,这也不足为奇。玄奘想,既然自己此次前来专为拜访求教,自然也就不必在乎对方傲慢的态度了。
“弟子玄奘,见过大师。”面对端坐在蒲团上的木叉毱多,玄奘双手合什,深施了一礼。
木叉毱多翻了翻眼睛,漠然地看着眼前这位来自东方的青年法师,简直不敢把他同那位传说中的高僧联系起来!玄奘的神情恭敬而又平和,披在身上的深色袈裟上还挂着雪珠,英俊的面容上有着风霜雨雪的痕迹,而那双明亮的眸子却又如赤子般清澈单纯。
看上去的确不凡。木叉毱多心想。
但同他在西域的名望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相比,又实在是太年轻了。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僧人,就算他一生下来就习经,又能有多少佛学修为呢?他凭什么受到各国君王的尊崇和礼遇?
“法师是要去天竺吗?”停了一段时间,木叉毱多终于开口问道。
同第一次见面时一样,他说的依旧是梵语,听起来同波颇蜜多罗所说的中天竺梵语很相似,令玄奘颇感亲切。
于是他也用梵语,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正是。”
这位木叉毱多大师也去过天竺,当年的他,一定也同我一样,因心中疑惑难解而远赴佛国的吧?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我可要好好地向他请教。
他却不知,此时木叉毱多的心里却是另外一种想法——你这小辈才多大年纪,就要去天竺求法?现有的经书你都读完了吗?
“去天竺学经?”他缓缓地问。
“是。”玄奘答道。
两人四目交错,玄奘漆黑的目光恭敬中带着几分热切,木叉毱多灰色的瞳仁却是冷漠中透着几分轻视。
“若是为学经,就不必去天竺了,”木叉毱多声音舒缓,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直截了当地说道,“龟兹的佛经教义,戒律仪轨都取法于天竺,僧人们所诵习的经教律仪,也全都依据原文。老僧这阿奢理尔寺里,《杂心》、《俱舍》、《毗婆沙》一切皆有,你在这里把它们学完,就足够受用一辈子了,何必多此一举往西方跋涉,去受那份艰辛呢?”
听了这话,玄奘不禁一愣,随即问道:“这里有《十七地论》吗?”
他相信木叉毱多所说的话,这里的僧人诵习的经文大部分都是梵文原典,也知道所谓《杂心》、《俱舍》、《毗婆沙》等书,都是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著作,而龟兹一直以来,流行的就是这些。莫非阿奢理尔寺里有大乘佛典?
这当然不是没有可能的,木叉毱多毕竟在天竺留学多年,说不定,他真把梵文版的《十七地论》带回龟兹也未可知呢。
想到这里,玄奘心中竟涌起一阵激动——若果真如此,自己就不用为可汗封路而着急了,干脆先在龟兹住上一年半载,把这部大经学透了再说。说不定学完之后,凌山商道也就开了,到那时再走不更好吗?
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完美了!他正在心里盘算着,却听木叉毱多不屑地说道:“何必读那些邪书?真正的佛门弟子是不读这些东西的。”
这个回答实在是令玄奘感到意外,满腔的热情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立刻觉得浑身冰冷,原本发热的头脑也因此清醒了下来。
这就是龟兹国最受人尊崇的高僧么?玄奘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诞生并培养了鸠摩罗什大师的地方,在这个西域佛学最昌隆的地方,一个佛教领袖,最受人敬仰的高僧,胸襟竟是如此的狭窄,容不下别派学说!
玄奘知道龟兹流行小乘佛法,木叉毱多信奉小乘,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佛陀说过,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任何法门都是平等无二的。所有的施设方便,都只不过是为了令不同根器的众生切入正知正觉,究竟选择哪种法门,要看个人。玄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高僧竟然对佛陀经典口出亵渎之语,并且是以这样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一位前来求学问道的人!
“《杂心》、《俱舍》、《毗婆》等论,中土皆有,玄奘少年时便曾读过。只是觉得它们所论述的佛理粗疏浅显,非究竟说,心中颇觉遗憾。正因为这样,玄奘才打算西行天竺,学习大乘佛教中的《十七地论》。此论乃是后身菩萨弥勒的启示,国师竟视其为异端邪说,难道就不惧无底枉坑么?”
听到这清越而又冷俊的声音,木叉毱多意外地抬起了头,两双眼睛再次相对,玄奘深黑色的眼眸中已经没有了恭敬和热切,代之以如月般的清冷。
木叉毱多心中一滞,这不再是一个求学者的目光!
他这才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位青年法师,是一个跋涉了千山万水,经历了千难万险才到达这里的人,他既谦逊又刚毅,既洒脱又执著,自己又怎能小瞧了他?
因而提前做了防范。后来的事情没有超出他的想象,也没有突破他的防范,他那一刀算是没有白割。”
“只是这么做划得来吗?”玄奘问,“他的王兄只是出去云游,让他暂时管理一下国家,回来后就又将权力收回了。而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却要付出这样的代价。证明了之后又如何?他还是要面对自己的生活,痛苦将一直缠绕着他,让他在失落和伤感中打发掉一生。”
“法师说的是,”沙尔多笑道,“若这个故事到此为止,倒也没什么奇特的了。”
“哦?后来又有什么奇特之处了?”玄奘问。
沙尔多道:“这之后有一天,王弟在路上遇见一个男子,赶着五百头牛,要去骟割。王弟看后久久深思,这些和他有着同样不幸的生灵的遭际使他倍加感伤。他想,我现在形体亏损,难道不是因为前世的罪孽造成的吗?于是,他拿出财宝赎取了这一群牛。由于慈悲的力量,他的形体居然又完具了。也因为如此,从此他便不再入宫。国王对此感到奇怪,就去询问他,王弟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国王深感奇特,于是便建立了一座寺院,命名为阿奢理儿寺,以表彰王弟的完美操守,使他流芳后世。”
这个完美的结局让玄奘长出了一口气,但他想,世人面对谣言的时候是否也必须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呢?当他们不得不为证明自己而付出代价时,又是否会有王弟这样的幸运呢?
在玄奘看来,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如此“奇特”的神力上,他倒宁愿尝试着用佛法去拯救人心。
不管怎么说,这奇特的故事令玄奘对那座以“奇特”为名的寺院产生了浓浓的好奇心。
阿奢理儿寺位于王城西北,这里果然庭院宽敞,即使是露天的佛像,都装饰得极为细致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踏进寺院大门,玄奘依礼数先去拜访本寺住持,当地的佛教领袖木叉毱多。
或许是因为刚刚雪停,而玄奘来得又早的缘故,这座著名的寺院带给他的第一感觉竟是异样的冷——天冷、地冷、风冷、人更冷。
庄严宏伟的阿奢理儿寺就被包裹在这样一股浓浓的阴冷之中。
听玄奘说明来意,一位老僧面无表情地将他带到木叉毱多的住处。
沙尔多说得不错,这里的僧人大多年高德劭,且看上去威仪齐整,严肃敬穆,令人生敬。但不知为什么,他们似乎并不欢迎这位来自东方的同修,特别是住持木叉毱多,其傲慢与淡漠,更是令玄奘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敌意。
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玄奘依然不以为意,他生性谦逊淡泊,对有学问的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木叉毱多曾经在天竺留学二十几年,各种经文均有涉猎,尤其擅长梵语,回到西域后又受到龟兹国王和民众的极度崇敬。有才之人大多自负,这也不足为奇。玄奘想,既然自己此次前来专为拜访求教,自然也就不必在乎对方傲慢的态度了。
“弟子玄奘,见过大师。”面对端坐在蒲团上的木叉毱多,玄奘双手合什,深施了一礼。
木叉毱多翻了翻眼睛,漠然地看着眼前这位来自东方的青年法师,简直不敢把他同那位传说中的高僧联系起来!玄奘的神情恭敬而又平和,披在身上的深色袈裟上还挂着雪珠,英俊的面容上有着风霜雨雪的痕迹,而那双明亮的眸子却又如赤子般清澈单纯。
看上去的确不凡。木叉毱多心想。
但同他在西域的名望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相比,又实在是太年轻了。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僧人,就算他一生下来就习经,又能有多少佛学修为呢?他凭什么受到各国君王的尊崇和礼遇?
“法师是要去天竺吗?”停了一段时间,木叉毱多终于开口问道。
同第一次见面时一样,他说的依旧是梵语,听起来同波颇蜜多罗所说的中天竺梵语很相似,令玄奘颇感亲切。
于是他也用梵语,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正是。”
这位木叉毱多大师也去过天竺,当年的他,一定也同我一样,因心中疑惑难解而远赴佛国的吧?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我可要好好地向他请教。
他却不知,此时木叉毱多的心里却是另外一种想法——你这小辈才多大年纪,就要去天竺求法?现有的经书你都读完了吗?
“去天竺学经?”他缓缓地问。
“是。”玄奘答道。
两人四目交错,玄奘漆黑的目光恭敬中带着几分热切,木叉毱多灰色的瞳仁却是冷漠中透着几分轻视。
“若是为学经,就不必去天竺了,”木叉毱多声音舒缓,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直截了当地说道,“龟兹的佛经教义,戒律仪轨都取法于天竺,僧人们所诵习的经教律仪,也全都依据原文。老僧这阿奢理尔寺里,《杂心》、《俱舍》、《毗婆沙》一切皆有,你在这里把它们学完,就足够受用一辈子了,何必多此一举往西方跋涉,去受那份艰辛呢?”
听了这话,玄奘不禁一愣,随即问道:“这里有《十七地论》吗?”
他相信木叉毱多所说的话,这里的僧人诵习的经文大部分都是梵文原典,也知道所谓《杂心》、《俱舍》、《毗婆沙》等书,都是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著作,而龟兹一直以来,流行的就是这些。莫非阿奢理尔寺里有大乘佛典?
这当然不是没有可能的,木叉毱多毕竟在天竺留学多年,说不定,他真把梵文版的《十七地论》带回龟兹也未可知呢。
想到这里,玄奘心中竟涌起一阵激动——若果真如此,自己就不用为可汗封路而着急了,干脆先在龟兹住上一年半载,把这部大经学透了再说。说不定学完之后,凌山商道也就开了,到那时再走不更好吗?
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完美了!他正在心里盘算着,却听木叉毱多不屑地说道:“何必读那些邪书?真正的佛门弟子是不读这些东西的。”
这个回答实在是令玄奘感到意外,满腔的热情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立刻觉得浑身冰冷,原本发热的头脑也因此清醒了下来。
这就是龟兹国最受人尊崇的高僧么?玄奘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诞生并培养了鸠摩罗什大师的地方,在这个西域佛学最昌隆的地方,一个佛教领袖,最受人敬仰的高僧,胸襟竟是如此的狭窄,容不下别派学说!
玄奘知道龟兹流行小乘佛法,木叉毱多信奉小乘,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佛陀说过,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任何法门都是平等无二的。所有的施设方便,都只不过是为了令不同根器的众生切入正知正觉,究竟选择哪种法门,要看个人。玄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高僧竟然对佛陀经典口出亵渎之语,并且是以这样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一位前来求学问道的人!
“《杂心》、《俱舍》、《毗婆》等论,中土皆有,玄奘少年时便曾读过。只是觉得它们所论述的佛理粗疏浅显,非究竟说,心中颇觉遗憾。正因为这样,玄奘才打算西行天竺,学习大乘佛教中的《十七地论》。此论乃是后身菩萨弥勒的启示,国师竟视其为异端邪说,难道就不惧无底枉坑么?”
听到这清越而又冷俊的声音,木叉毱多意外地抬起了头,两双眼睛再次相对,玄奘深黑色的眼眸中已经没有了恭敬和热切,代之以如月般的清冷。
木叉毱多心中一滞,这不再是一个求学者的目光!
他这才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位青年法师,是一个跋涉了千山万水,经历了千难万险才到达这里的人,他既谦逊又刚毅,既洒脱又执著,自己又怎能小瞧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