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鲁班传人在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是心不脏的个中道理。剔除故事中迷信色彩,规劝匠人规矩敬业,莫生恶念,才是故事的本意内涵。故意倒挂椽的行为,肯定大损那个木匠的名声了。
盖新房,上大梁
春夏之间,气候干燥,雨量少,最宜建筑施工。雇主们都抢在这个期间盖房子,木架活儿大都集中在这个季节里。张家的,李家的,王家的,一家接一家。初春,天气还冷,不适合泥土作业,雇主只好把木匠打做好的柁檩等成品码放一堆,下边垫上木头,上面苫盖些防水物,防备雨雪,暂时存放起来,待气温上升,天气暖和,泥土不冻时,再立架砌盖房屋。
木匠做好张家的木架,挎起家伙斗子去李家了。
仲春二月,大地回暖,百蛰出洞,是盖房子的时候了。
乡村人把盖房子当成大事,破土动工垒砌房基,起房、立架、上梁时,都要选吉日良辰,请风水先生择定时日。房主对风水先生唯恭唯敬,对择定的时日谨遵谨守,并把立架上梁的日期提前通知做木架的木匠。到立架(立起房架的简称)之日,木匠放下手头的活儿,提前赶到现场。房主找来帮忙的人也陆续到场。盖房子是喜事,乡亲们都乐意帮忙,大柁大檩不是一个人能搬扛起的,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互相帮忙已成风俗。
立架的时间把握不是很严格,它只是帮忙人聚拢的大概时间约定。但上梁却将就不得,定在几时就是几时,不能提前,也不能错后。上梁之“上”,在这里是动词。上梁之梁,是指房架的几根脊檩中最中间的一根。如三间房架,是中间一间的脊檩。木匠管脊檩也叫“正中”,它是一间房几条檩中的中间一根。早先盖房,上房的间数讲究单数,有三间以上为房,二间为铺,一间为棚的说法。“梁”是“正中”之正中。立架认日,上梁等时。大架立好,只剩“正中”,上梁的两个人,提前爬到房架上,做好准备,等下面有人喊“时辰到”时,即刻把早已预备在那里的“正中”组装在它的位置上。
曾有一家雇主把上梁的时辰定在午夜子时,两个木匠只好等到深夜子时临近时,爬上房架,等着准时“上梁”。
上梁时,场面很热闹。贴八卦,挂红,放鞭炮,撒五谷,唱喜歌,有不少人围观,但不许怀孕的妇女看。据说,有一孕妇凑热闹去看,“正中”如何也上不到位,后来上梁的木匠抽出腰里别着的斧子,朝“正中”砍了几下……。梁是上好了,但后来孕妇分娩生下一个三瓣嘴的孩子。兔唇是否木匠斧子砍的,只有神知道,不过热闹的地方必然乱些,尤其是施工现场,为了自身和胎儿的安全,行动不便的孕妇还是不去为好。
贴八卦,是为了辟邪。一块一尺见方的红纸上画有八卦图形,贴在“正中”脊檩朝下一面的正中间。用麻绳把几枚铜钱编成钱辫,辫上的第一枚铜钱立着钉在八卦纸中心,钱辫垂挂下来,下梢头是一绺红布条。另有一副红纸对联,“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分别贴在“正中”檩两头的大柁脊瓜柱上,另有“吉宅永安,吉宅永驻”贴在其他柁的脊瓜柱上。太公者,姜太公也,管神之神。有正神在此,诸神且请退出。房主祈求居住平安之意。财神是否也在诸神之列呢?是否日后还要专门请他回来呢?解放以前的四合院,在上房的房后头,专门为财神搭盖一间小屋,叫财神房。解放后,曾有很长时间不再供奉财神。再后来,人们才把财神像请进店堂。八卦是在地上预先贴挂好的,上梁时随梁一起上房的。
上梁时,鞭炮燃响,噼噼啪啪,喜庆气氛更浓。鞭炮声中,把一幅红布搭在梁上,叫挂红。既有驱邪之意,也象征喜庆红火。
原先,唱喜歌,撒五谷,是专由乞丐做的。一只量米用的木斗或柳条斗里盛放着五谷杂粮,乞丐爬到梁上,边唱遍撒,在梁上走个来回,来一番惊险表演(这时的“梁”只是一根光杆圆木头)。乞丐们不请自来,为的是讨几个喜钱。喜钱就放在盛五谷的斗里,五谷撒完,喜钱也进了乞丐的口袋。
解放后,乞丐没有了,有时由木匠上好梁后,顺便撒五谷,喜钱也由木匠顺便收了。木匠不会唱喜歌,这个节目就取消了。撒五谷取五谷丰登之意,喜歌是吉祥话儿编成的。
有时,碰到上梁时下起细细的雨丝,人们会庆祝道:雨浇梁,雨浇梁,风调雨顺福寿长。农民的心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是好日子。
吉日良辰雨浇梁,有时几家雇主立架选在同一个日子,木匠就忙了,立好这一家的,再赶到另一家去。风水先生只管选吉日,不管木匠忙不忙的。
现如今,盖房时喜庆形式犹存,内容已大改变了。不再贴八卦,也没了撒五谷,唱喜歌,只剩下挂红和放鞭炮。挂红时,多是把亲朋馈送的红彩被面搭在梁上,有时把被面连同包装袋一起吊挂在梁上。“梁”也由三间或五间的奇数正中,随着时势,演变为偶数房间的左中为大了。盖平顶房,没有“梁”,但照样挂红,顺房向把绳子拴在两根立杆上,固定住,把红挂在绳子上,鞭炮声中,也达到了喜庆的效果。
“打妆绣”
几个月的时间倏然过去,木匠学徒经过这几个月的锻炼,已初步学会使用多种工具,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术,也习惯了木匠的生活,将沿着学徒之路继续走下去。
雨季到了,木架活儿基本告一段落。春天盖的房子经过自然风干,墙壁不再湿软,房体已经牢固,敞着口等待着门窗的装修。木匠在空房里打做门窗,就近,而且不受夏日暴晒,阴雨天也不影响作业,很会利用天时。
相对“糙”木架而言,做门窗就显得细多了。木匠管做门窗叫“打妆绣”,可见做门窗是精致细绣的活儿。活茬外观质量精细度的提高,要求各道工序,操作手法随之精细。师傅必须把徒弟由“糙”转带入“细”中。
旧时的门窗与现代的有很大区别,全用窗棂填芯,背后糊窗户纸。后来虽有改进,也只是部分地使用玻璃,并不彻底取消窗棂。理论是玻璃只隔风,不隔寒,影响冬天室内保暖。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设施的进化,人们更追求居室的明亮采光,门窗填芯几乎全部采用玻璃。于是关于玻璃的理论渐渐被人淡忘,而旧时的窗棂门窗,也被人们称为了“旧式”门窗。
旧式门窗利用窗棂的长短,形体和方向变化,可做出许多种花样,诸如步步锦、灯笼框、套方、盘肠、蚂蚁斜、五方卡,等等,等等,方方斜斜,技术复杂。但对于一个成熟老练的师傅来说,做这些民间百姓的普通木活儿,可说是不在话下,轻车熟路。木匠能根据雇主的意愿,把各种样式进行再揉合,做出不重复的花样来,不仅这一家各房间样式不重复,而且各家与各家不重复,既显示手艺,也强化自己的技能。徒弟则大开眼界,大长知识,这些知识眼下只是积累和储备,将来却是他自立后提取资料的库藏。
几种农村家具
机关厂矿有时也雇木匠干活,木匠称之为公家活儿,生产队的叫队里活儿,把给私人干活称之为干乡活儿。
零活儿,是指用工少的活儿。张家做个桌子,李家做个柜子,多的三天五天,少的三日两日,经常搬行李换雇主,也不用多人集中在一起,适合两个人的作伙儿或一个人单干。乡村中零活很多,因为那时人们的许多用具都要用木料打制和维修。有的木匠长年做零活。虽是零活,多数都有工眼儿标准。木匠的工眼儿数,是以完成“白茬儿”交活儿的,不包括油漆。油漆活儿由专门的画匠负责,他们在衣箱的前脸儿上画“八仙人”(八仙过海)等故事,在小木匣上画鸳鸯戏水或花卉等。普通人家常常是让木匠直接油漆,简单的刷漆活儿,木匠还是能干的。
由于有工眼儿管着,也由于要赢得“干活快”的赞誉,木匠做活从不偷懒磨蹭,不管主人是否在场,该干时就干,该歇了就歇,绝对不会把两天的活儿分成三天干,倒常常把五天的活儿用四天干完。
漂活儿,是给人白干的活,大都是零星的,不够干一个工日的,不值得雇请木匠的小活。大多是雇主家周围的邻居,趁着有木匠,工具现成,或做条扁担,或修平菜板等。“木匠帮个忙,好歹半个工”,半天工是夸张了些,但个把钟头总是有的。这种活儿不能占用正式的工作时间,只能利用歇息时间。木匠心里虽然不乐意,但嘴上还是客客气气,总不能既帮了忙,还丢了人缘。
乡活中,盖房打木架做门窗用的工日多,要算是大活儿了。做花样窗户用工更多。俩人一拨的小作伙,每年若有十几间房的工作,至少半年不用闲着。其次是较集中的零活儿,单件家具都属于零活儿,但集中制作,也算是大活儿了。要娶媳妇的人家大多做几件新家具充实新房。
过去,农家的家具也适合农家的生活,讲究实用、耐用。
木仓,简称就叫仓(见图4),
既可盛装粮食也可盛放杂物,几乎每个农家都有。用一寸厚的木板粘接后组装成,有二节和三节之分,每节标准长度二尺五寸,可短,但不会再长。一个三节仓长七尺多,拼接时严缝,是木匠拿手的一项技术。“三尺以下不算缝”,木匠的牛气在此显现一斑。好的木仓,可传用几代人。
衣箱(见图五),
都是成对的,前脸不露榫头。箱盖是在这个箱子组装封钉完成后,用锯把箱体锯开做成的。顾名思义,衣箱主要是装衣服用的,最讲究用樟木打做,可以防虫。樟木产于南方,运到北方很稀少,所以珍贵,早先的嫁妆铺才有。箱体有六个面,四面樟的箱子已算是上等了,实际上每面只用一小条樟木板。衣箱常是姑娘出嫁时的陪嫁,但有时也由男方家做好,送到女家,然后陪嫁的。
坐柜(见图6),
是方形小木柜,既可装东西,也当座位。
只有极少人家做镶着镜子的梳妆台。
柜橱,大约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在农村流行起来的。而大衣柜以及其他新式家具,则是在拆除土炕改睡木床,屋内有了宽敞空间后,才逐渐进入农家的。
天寒不建房
做几份装修以及若干零活后,转眼冬天到了。天寒地冻之前也有个别盖房的雇主。与现在不同,冬季有保温措施,可以延长施工时间,过去,民间建筑必须随着季节走。百姓家要搭盖几间房,非常不容易,省吃俭用攒钱,购置砖石木料及灰土。灰土和成泥垒砌砖石,最怕冻。一冻一化变成粉末从墙上脱落下来,墙失去灰泥,就失去了坚固。所以,盖房子尽量选择春季。秋季忙于秋收是一方面,主要是怕工程拖延,遇到早寒冰冻。
伐树最好在冬季
冬季里,木匠多了一项活茬儿----伐树。冬天来了,树落光了叶子,正是树“收津脉”,木头棕眼收缩,木质返硬的时候。需要砍伐的树木,要在春天来到,树叶发芽长叶“出津脉”之前伐倒。
伐树的木匠最好会爬树。山上野外的树,可根据地形和树身倾向,掌握树体的倒向。伐村里房前屋后的树,为控制倒向,须把拉拽树的绳子拴到树上去,把巨大的树冠枝杈卸掉。不会爬树或懒得爬树,可由雇主或木匠请会爬树的人代替,但必须听从木匠的指挥。伐树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活儿,弄不好树倒下时会砸伤人,树梢抽着人,根部蹦起伤着人。尤其长在庭院里的树,放倒时还要注意不可砸坏房屋,否则,树的价值还不够修房子的费用。所以,伐树时,既要胆大,又要心细,特别的小心,目测出准确的场地距离是关键。
伐树本身是一种用工不多的活茬儿,但后边常跟续着大锯活儿。木匠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章,前边的活儿是谁干的,后期的活儿还应该由他接茬儿干。但规章往往被破坏。伐倒的树,按照需要被截成木段,然后用大锯破成板材,待风干后使用。
木匠的大锯功
人们都说拉大锯是木匠最累的一种活儿,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是较长的木头,树立起来很高,要搭脚手架才够得着,爬上去拉锯还要掌握好身体平衡,连续几天下来,体力消耗很大。即使天气凉爽,木匠也是满头大汗。天气稍热,汗水湿透衣裳更属常事。肩上搭条毛巾,或把毛巾系在大锯拐上,拉一阵子就要停下来擦汗。擦汗的毛巾能拧出水来,累是肯定的。
拉大锯虽说费力但是省心,用墨斗弹好墨线后,只剩下来回拉锯单纯的力气活儿了。只要两个人配合的好,唰唰的锯木声,听着就让人欢快顺畅。但如果两个人不“对把”,越拉越别扭,不仅费力添累,而且心烦上火,互相埋怨对方,甚至有摔锯而去者。
据说,有个犟脾气木匠,没有人愿意与他搭伴,遇上非拉大锯不可的活儿,也只好一个人干。怎么干呢?他用一块石头拴在大锯的另一头,这边拽几下,然后换位置去那边拉几下。听来可笑,仔细想一想,却又笑不出来。因为他能在无奈中,想出唯一可行的办法。
就某种意义上说,大锯活儿可以检验出一个木匠技术和修为的水平高低。只有完全达到了“师傅”水平的木匠,才能和任何人配合拉好大锯。他能以我为主地适应他人,不愠不火,包括临时找来帮忙拉锯的纯粹外行人。
木匠的画功
木匠这种手艺活儿,设计和施工集于一身,自己画线自己做,不仅耗费体力,同时耗费脑力。一项活茬儿,从谋划,选料,加工到组装完成,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脑力劳动。
有人认为,木匠坐着下线画活时最轻松。这只说对一半。画活只是体力轻了,却正是全神贯注用脑子的时候,心力并不轻松,即使是老练的木匠也是如此。他要把一项活茬儿的整体框架结构,在头脑里绘成完美的无纸之图,再逐项分解开,准确地绘制在各种型材上,然后根据画定的线形,进行再加工。组装是最后一道工序,行话叫“成功”。只要有一处画不对,组装时就成不了功了。
以盖房做木架为例。首先头脑中要有若干间房架的整体规划,然后分解落实到各个柁、檩、椽、柱等多种构件上,不仅要考虑到各构件之间的关联与结合,同时还要顾及到后期门窗与木架的结合。一架柁,要分成解成大柁、二柁、盖柁、瓜柱等。瓜柱又分为脊瓜柱,上衿瓜柱、下衿瓜柱。山柁瓜柱与明柁瓜柱的画法又有不同,还要记住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的特殊画法,如此众多的零件,都要一次性准确无误地完成,并最后完成组装成功,可知木匠的脑子里装着多少东西。
到了画活的时候,师傅们往往互相推让,都说愿意干现成的活儿。推让中有谦逊的成分,也确实有八分的诚意。宁可多出力气,不愿干费心的事。一般情况下,谁应的活谁为主(雇主最先面请的木匠),为主的木匠具有领作的资格,尺寸和样式的决定应以他的意见为主。那么,掌尺画活也就非他莫属。这是多年沿袭下来的规矩,主要为了防止群龙无首,各行其是,但也不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多数情况是大家商量着办,谁的意见好,就听谁的。除非有了分歧,还是以领作的意见为主。
画活虽费脑力,应活的还要担当责任,但对于一个胸有成竹的师傅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
木匠的应活功
不会应活的木匠不是好木匠。应接雇主的活茬儿叫应活儿,就是答应去干活,并做出时间安排。商品没有市场,只能积压在库房里,木匠没有雇主,就没有地方出售手艺,但雇主多了,要把干活的先后次序安排好,防止跑活,也防止给自己造成麻烦。
要根据季节,气候,活茬儿的大小,活茬的缓急,雇主的脾性,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完成工作的速度,以及其他许多情况,当时给雇主一个满意的答复,保住自己的业务不流失。前面说过,盖房子是农家的大事,是季节性较强的工程,就要优先其他零活,总不能大好春光先做零活,把木架活儿拖到雨季。再者,盖房子做木架本身就是大活儿,而且后边还跟续着门窗妆绣和可能的家具制做。一份这样的活要顶若干份零活,丢了很可惜的,总要优先安排。对娶媳妇添家具的,要根据结婚的日期,工作量的大小,完成的速度,油漆的干固时间等,做出安排。有时,男方按计划备齐了一切,女方突然提出要做一件什么器物,并以不结婚为要挟,男方只好照办。类似这样的活茬儿,必须先做,可象排队买东西“加塞儿”一样,加一份活,其他雇主一般都能理解,礼让,既理解加塞儿者的特殊情况,也理解木匠的苦衷。
手艺好的木匠应接的雇主也多,干着张家的活儿,李家又来请,东村的活儿还应着,西村又来催。活总要一家一家的做,暂时去不了的,只能先应许着。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先应的先去,但又怕后来的雇主等不得而另请别人(俗称跑活儿)。可以有意地把后来者往前排,以安其心,但不能说的很死,要留有余地。解放前,有钱盖房子的人家很少,一个村子一年中有不了三家几户,零活也不是很多。那时木匠也少,周遭若干村落只有几个木匠,太多了社会供养不起,所以木匠的活动范围也大,有时要背挎着工具步行几十里去雇主家。不要怕辛苦,怕跑路,不要把一个村里的活都集中干完了再去另一个村子,总要留个尾巴等回来再收拾。不然离开的时间长了,人们会把你淡忘后,去找别的木匠。
解放后,尤其到了七、八十年代,盖新房的相当多,零活也相应的增多。木匠的人数也逐渐多起来,几乎村村都有,有的村多达十几个。木匠的活动范围也小了许多,多在附近地区做。不会应活儿,不仅跑活儿,还可能伤雇主的面子,伤熟人的面子。
有时应活儿也看雇主的脾气秉性。善者不争,好商量,只要理由合理,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会把先机善意的让给别人。木匠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公,实在是竞争机制使然。
应活儿,必须考虑到自己完成工作项目的能力,考虑到工作的难度和风险。难度大,会把工程半途搁浅,有损名声。风险大,弄不好会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安全。但难度大风险大的活,干好了,可大大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从而增加业务量。
险活儿---抽梁换柱
“抽梁换柱”即是风险较大的活儿。换柱尚可,抽梁尤甚。房子整体都很好,偏偏一架明柁出了毛病,柁下支根柱子,即可解决问题,但室内将失去宽敞和美观,给生活带来不方便。雇主肯定不满意。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用拆去房顶,抽出旧柁,更换新柁。要逐根把二排房檩连同房顶一同顶起,使其刚好脱离与柁的接触,下面用木头临时支住,然后把柁拆散,最后把柁抽出,新柁先已备好,随时换上。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换沉重体大的柁梁,过程十分危险,弄不好房顶会塌下来,在屋里干活的人随时都处在危险之中。这样的活儿,雇主请谁去,也是论工日付工钱,并不因为危险大而多付钱。木匠也不会因风险大而多讨。为什么?没这个规矩。
这种活儿,在一个木匠的活动范围内,多少个村庄,几十年时间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绝大多数的木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不要说干,就连听也听不完全。遇到了,最好不要退缩,退缩就失掉了唯一的一次实践机会。怎么干?全凭自己的知识技术积累,才智和胆量了。
大凡木匠活儿,都有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施工程序,只要设计好操作步骤,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安全顺利地完成施工是不成问题的。
做活要灵活
木匠吃的是百家饭,干的是百家活儿,什么样的雇主都有,什么样的活儿都能遇到。雇主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向木匠提出某种技术要求,是正常合理的。在雇主眼里,凡是用木头做的活儿,木匠都应该会干。作为木匠,也应该认为,凡是用木头的活儿都应该能干,即使以前没干过,甚至没见过的生疏活儿,也绝不要轻易说出“没做过,不会做,做不了”,总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完成它,使雇主满意。以前的乡村盖房全是立字柁,木匠们熟之又熟。后来公家盖房要用人字柁,因为他的跨度大,室内空间大,更适合办公、开会或者做厂房。那时的乡村木匠,从没有做过这样的活儿,但经过细心琢磨,大胆实践,终于闯过了这一难关。当然,木匠特有的傲气,也同时得到了强化。
“活----活”,师傅常常对徒弟说,头一个“活”,是活儿的意思,指的是眼下正干着的活儿或以后要干的活儿。第二个“活”,是灵活的活,只要不是特别特殊的技术活,都可试着干,关键是开动脑筋,多想办法,这条道走不通,可再试别的办法,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旧活---就合”。在修缮旧房旧物时,不要死板地按旧有样式,绝对复原,灵活的变更,大概恢复原状就可以了。
“一个木匠,半个先生”
一个好木匠,不仅应当心灵手巧,又快又好地做出各种木活儿,还要留心与本业有关的当地习俗,知晓民间的传统做法和讲究,以便更好地为雇主服务。雇主自会报以感激之情。
“一个木匠,半个先生”。木匠一生,参与修造建筑颇多,积累了很多经验。乡村人盖房子,大多要请风水先生看一看。在具体施工中,雇主对一些临时遇到的问题,还可能产生疑虑,木匠应按照当地的习惯和风俗,利用“先生的”知识道理,给以启示和解释,扫除雇主的疑虑,同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雇主参考。这就要求木匠具备一些“先生”的常识,适时而用。尤其在房柱高度,门口位置,后窗朝向等木匠直接施工的事情上,更要按规矩做。木匠与雇主之间,虽然有“拙匠人,巧主人”的处事关系,但也不要一味顺主,至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办法,尽可能地说服雇主,避免发生四邻纠纷。这是木匠应有的职业道德,对人对己都没有坏处。
的是心不脏的个中道理。剔除故事中迷信色彩,规劝匠人规矩敬业,莫生恶念,才是故事的本意内涵。故意倒挂椽的行为,肯定大损那个木匠的名声了。
盖新房,上大梁
春夏之间,气候干燥,雨量少,最宜建筑施工。雇主们都抢在这个期间盖房子,木架活儿大都集中在这个季节里。张家的,李家的,王家的,一家接一家。初春,天气还冷,不适合泥土作业,雇主只好把木匠打做好的柁檩等成品码放一堆,下边垫上木头,上面苫盖些防水物,防备雨雪,暂时存放起来,待气温上升,天气暖和,泥土不冻时,再立架砌盖房屋。
木匠做好张家的木架,挎起家伙斗子去李家了。
仲春二月,大地回暖,百蛰出洞,是盖房子的时候了。
乡村人把盖房子当成大事,破土动工垒砌房基,起房、立架、上梁时,都要选吉日良辰,请风水先生择定时日。房主对风水先生唯恭唯敬,对择定的时日谨遵谨守,并把立架上梁的日期提前通知做木架的木匠。到立架(立起房架的简称)之日,木匠放下手头的活儿,提前赶到现场。房主找来帮忙的人也陆续到场。盖房子是喜事,乡亲们都乐意帮忙,大柁大檩不是一个人能搬扛起的,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互相帮忙已成风俗。
立架的时间把握不是很严格,它只是帮忙人聚拢的大概时间约定。但上梁却将就不得,定在几时就是几时,不能提前,也不能错后。上梁之“上”,在这里是动词。上梁之梁,是指房架的几根脊檩中最中间的一根。如三间房架,是中间一间的脊檩。木匠管脊檩也叫“正中”,它是一间房几条檩中的中间一根。早先盖房,上房的间数讲究单数,有三间以上为房,二间为铺,一间为棚的说法。“梁”是“正中”之正中。立架认日,上梁等时。大架立好,只剩“正中”,上梁的两个人,提前爬到房架上,做好准备,等下面有人喊“时辰到”时,即刻把早已预备在那里的“正中”组装在它的位置上。
曾有一家雇主把上梁的时辰定在午夜子时,两个木匠只好等到深夜子时临近时,爬上房架,等着准时“上梁”。
上梁时,场面很热闹。贴八卦,挂红,放鞭炮,撒五谷,唱喜歌,有不少人围观,但不许怀孕的妇女看。据说,有一孕妇凑热闹去看,“正中”如何也上不到位,后来上梁的木匠抽出腰里别着的斧子,朝“正中”砍了几下……。梁是上好了,但后来孕妇分娩生下一个三瓣嘴的孩子。兔唇是否木匠斧子砍的,只有神知道,不过热闹的地方必然乱些,尤其是施工现场,为了自身和胎儿的安全,行动不便的孕妇还是不去为好。
贴八卦,是为了辟邪。一块一尺见方的红纸上画有八卦图形,贴在“正中”脊檩朝下一面的正中间。用麻绳把几枚铜钱编成钱辫,辫上的第一枚铜钱立着钉在八卦纸中心,钱辫垂挂下来,下梢头是一绺红布条。另有一副红纸对联,“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分别贴在“正中”檩两头的大柁脊瓜柱上,另有“吉宅永安,吉宅永驻”贴在其他柁的脊瓜柱上。太公者,姜太公也,管神之神。有正神在此,诸神且请退出。房主祈求居住平安之意。财神是否也在诸神之列呢?是否日后还要专门请他回来呢?解放以前的四合院,在上房的房后头,专门为财神搭盖一间小屋,叫财神房。解放后,曾有很长时间不再供奉财神。再后来,人们才把财神像请进店堂。八卦是在地上预先贴挂好的,上梁时随梁一起上房的。
上梁时,鞭炮燃响,噼噼啪啪,喜庆气氛更浓。鞭炮声中,把一幅红布搭在梁上,叫挂红。既有驱邪之意,也象征喜庆红火。
原先,唱喜歌,撒五谷,是专由乞丐做的。一只量米用的木斗或柳条斗里盛放着五谷杂粮,乞丐爬到梁上,边唱遍撒,在梁上走个来回,来一番惊险表演(这时的“梁”只是一根光杆圆木头)。乞丐们不请自来,为的是讨几个喜钱。喜钱就放在盛五谷的斗里,五谷撒完,喜钱也进了乞丐的口袋。
解放后,乞丐没有了,有时由木匠上好梁后,顺便撒五谷,喜钱也由木匠顺便收了。木匠不会唱喜歌,这个节目就取消了。撒五谷取五谷丰登之意,喜歌是吉祥话儿编成的。
有时,碰到上梁时下起细细的雨丝,人们会庆祝道:雨浇梁,雨浇梁,风调雨顺福寿长。农民的心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是好日子。
吉日良辰雨浇梁,有时几家雇主立架选在同一个日子,木匠就忙了,立好这一家的,再赶到另一家去。风水先生只管选吉日,不管木匠忙不忙的。
现如今,盖房时喜庆形式犹存,内容已大改变了。不再贴八卦,也没了撒五谷,唱喜歌,只剩下挂红和放鞭炮。挂红时,多是把亲朋馈送的红彩被面搭在梁上,有时把被面连同包装袋一起吊挂在梁上。“梁”也由三间或五间的奇数正中,随着时势,演变为偶数房间的左中为大了。盖平顶房,没有“梁”,但照样挂红,顺房向把绳子拴在两根立杆上,固定住,把红挂在绳子上,鞭炮声中,也达到了喜庆的效果。
“打妆绣”
几个月的时间倏然过去,木匠学徒经过这几个月的锻炼,已初步学会使用多种工具,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术,也习惯了木匠的生活,将沿着学徒之路继续走下去。
雨季到了,木架活儿基本告一段落。春天盖的房子经过自然风干,墙壁不再湿软,房体已经牢固,敞着口等待着门窗的装修。木匠在空房里打做门窗,就近,而且不受夏日暴晒,阴雨天也不影响作业,很会利用天时。
相对“糙”木架而言,做门窗就显得细多了。木匠管做门窗叫“打妆绣”,可见做门窗是精致细绣的活儿。活茬外观质量精细度的提高,要求各道工序,操作手法随之精细。师傅必须把徒弟由“糙”转带入“细”中。
旧时的门窗与现代的有很大区别,全用窗棂填芯,背后糊窗户纸。后来虽有改进,也只是部分地使用玻璃,并不彻底取消窗棂。理论是玻璃只隔风,不隔寒,影响冬天室内保暖。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设施的进化,人们更追求居室的明亮采光,门窗填芯几乎全部采用玻璃。于是关于玻璃的理论渐渐被人淡忘,而旧时的窗棂门窗,也被人们称为了“旧式”门窗。
旧式门窗利用窗棂的长短,形体和方向变化,可做出许多种花样,诸如步步锦、灯笼框、套方、盘肠、蚂蚁斜、五方卡,等等,等等,方方斜斜,技术复杂。但对于一个成熟老练的师傅来说,做这些民间百姓的普通木活儿,可说是不在话下,轻车熟路。木匠能根据雇主的意愿,把各种样式进行再揉合,做出不重复的花样来,不仅这一家各房间样式不重复,而且各家与各家不重复,既显示手艺,也强化自己的技能。徒弟则大开眼界,大长知识,这些知识眼下只是积累和储备,将来却是他自立后提取资料的库藏。
几种农村家具
机关厂矿有时也雇木匠干活,木匠称之为公家活儿,生产队的叫队里活儿,把给私人干活称之为干乡活儿。
零活儿,是指用工少的活儿。张家做个桌子,李家做个柜子,多的三天五天,少的三日两日,经常搬行李换雇主,也不用多人集中在一起,适合两个人的作伙儿或一个人单干。乡村中零活很多,因为那时人们的许多用具都要用木料打制和维修。有的木匠长年做零活。虽是零活,多数都有工眼儿标准。木匠的工眼儿数,是以完成“白茬儿”交活儿的,不包括油漆。油漆活儿由专门的画匠负责,他们在衣箱的前脸儿上画“八仙人”(八仙过海)等故事,在小木匣上画鸳鸯戏水或花卉等。普通人家常常是让木匠直接油漆,简单的刷漆活儿,木匠还是能干的。
由于有工眼儿管着,也由于要赢得“干活快”的赞誉,木匠做活从不偷懒磨蹭,不管主人是否在场,该干时就干,该歇了就歇,绝对不会把两天的活儿分成三天干,倒常常把五天的活儿用四天干完。
漂活儿,是给人白干的活,大都是零星的,不够干一个工日的,不值得雇请木匠的小活。大多是雇主家周围的邻居,趁着有木匠,工具现成,或做条扁担,或修平菜板等。“木匠帮个忙,好歹半个工”,半天工是夸张了些,但个把钟头总是有的。这种活儿不能占用正式的工作时间,只能利用歇息时间。木匠心里虽然不乐意,但嘴上还是客客气气,总不能既帮了忙,还丢了人缘。
乡活中,盖房打木架做门窗用的工日多,要算是大活儿了。做花样窗户用工更多。俩人一拨的小作伙,每年若有十几间房的工作,至少半年不用闲着。其次是较集中的零活儿,单件家具都属于零活儿,但集中制作,也算是大活儿了。要娶媳妇的人家大多做几件新家具充实新房。
过去,农家的家具也适合农家的生活,讲究实用、耐用。
木仓,简称就叫仓(见图4),
既可盛装粮食也可盛放杂物,几乎每个农家都有。用一寸厚的木板粘接后组装成,有二节和三节之分,每节标准长度二尺五寸,可短,但不会再长。一个三节仓长七尺多,拼接时严缝,是木匠拿手的一项技术。“三尺以下不算缝”,木匠的牛气在此显现一斑。好的木仓,可传用几代人。
衣箱(见图五),
都是成对的,前脸不露榫头。箱盖是在这个箱子组装封钉完成后,用锯把箱体锯开做成的。顾名思义,衣箱主要是装衣服用的,最讲究用樟木打做,可以防虫。樟木产于南方,运到北方很稀少,所以珍贵,早先的嫁妆铺才有。箱体有六个面,四面樟的箱子已算是上等了,实际上每面只用一小条樟木板。衣箱常是姑娘出嫁时的陪嫁,但有时也由男方家做好,送到女家,然后陪嫁的。
坐柜(见图6),
是方形小木柜,既可装东西,也当座位。
只有极少人家做镶着镜子的梳妆台。
柜橱,大约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在农村流行起来的。而大衣柜以及其他新式家具,则是在拆除土炕改睡木床,屋内有了宽敞空间后,才逐渐进入农家的。
天寒不建房
做几份装修以及若干零活后,转眼冬天到了。天寒地冻之前也有个别盖房的雇主。与现在不同,冬季有保温措施,可以延长施工时间,过去,民间建筑必须随着季节走。百姓家要搭盖几间房,非常不容易,省吃俭用攒钱,购置砖石木料及灰土。灰土和成泥垒砌砖石,最怕冻。一冻一化变成粉末从墙上脱落下来,墙失去灰泥,就失去了坚固。所以,盖房子尽量选择春季。秋季忙于秋收是一方面,主要是怕工程拖延,遇到早寒冰冻。
伐树最好在冬季
冬季里,木匠多了一项活茬儿----伐树。冬天来了,树落光了叶子,正是树“收津脉”,木头棕眼收缩,木质返硬的时候。需要砍伐的树木,要在春天来到,树叶发芽长叶“出津脉”之前伐倒。
伐树的木匠最好会爬树。山上野外的树,可根据地形和树身倾向,掌握树体的倒向。伐村里房前屋后的树,为控制倒向,须把拉拽树的绳子拴到树上去,把巨大的树冠枝杈卸掉。不会爬树或懒得爬树,可由雇主或木匠请会爬树的人代替,但必须听从木匠的指挥。伐树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活儿,弄不好树倒下时会砸伤人,树梢抽着人,根部蹦起伤着人。尤其长在庭院里的树,放倒时还要注意不可砸坏房屋,否则,树的价值还不够修房子的费用。所以,伐树时,既要胆大,又要心细,特别的小心,目测出准确的场地距离是关键。
伐树本身是一种用工不多的活茬儿,但后边常跟续着大锯活儿。木匠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章,前边的活儿是谁干的,后期的活儿还应该由他接茬儿干。但规章往往被破坏。伐倒的树,按照需要被截成木段,然后用大锯破成板材,待风干后使用。
木匠的大锯功
人们都说拉大锯是木匠最累的一种活儿,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是较长的木头,树立起来很高,要搭脚手架才够得着,爬上去拉锯还要掌握好身体平衡,连续几天下来,体力消耗很大。即使天气凉爽,木匠也是满头大汗。天气稍热,汗水湿透衣裳更属常事。肩上搭条毛巾,或把毛巾系在大锯拐上,拉一阵子就要停下来擦汗。擦汗的毛巾能拧出水来,累是肯定的。
拉大锯虽说费力但是省心,用墨斗弹好墨线后,只剩下来回拉锯单纯的力气活儿了。只要两个人配合的好,唰唰的锯木声,听着就让人欢快顺畅。但如果两个人不“对把”,越拉越别扭,不仅费力添累,而且心烦上火,互相埋怨对方,甚至有摔锯而去者。
据说,有个犟脾气木匠,没有人愿意与他搭伴,遇上非拉大锯不可的活儿,也只好一个人干。怎么干呢?他用一块石头拴在大锯的另一头,这边拽几下,然后换位置去那边拉几下。听来可笑,仔细想一想,却又笑不出来。因为他能在无奈中,想出唯一可行的办法。
就某种意义上说,大锯活儿可以检验出一个木匠技术和修为的水平高低。只有完全达到了“师傅”水平的木匠,才能和任何人配合拉好大锯。他能以我为主地适应他人,不愠不火,包括临时找来帮忙拉锯的纯粹外行人。
木匠的画功
木匠这种手艺活儿,设计和施工集于一身,自己画线自己做,不仅耗费体力,同时耗费脑力。一项活茬儿,从谋划,选料,加工到组装完成,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脑力劳动。
有人认为,木匠坐着下线画活时最轻松。这只说对一半。画活只是体力轻了,却正是全神贯注用脑子的时候,心力并不轻松,即使是老练的木匠也是如此。他要把一项活茬儿的整体框架结构,在头脑里绘成完美的无纸之图,再逐项分解开,准确地绘制在各种型材上,然后根据画定的线形,进行再加工。组装是最后一道工序,行话叫“成功”。只要有一处画不对,组装时就成不了功了。
以盖房做木架为例。首先头脑中要有若干间房架的整体规划,然后分解落实到各个柁、檩、椽、柱等多种构件上,不仅要考虑到各构件之间的关联与结合,同时还要顾及到后期门窗与木架的结合。一架柁,要分成解成大柁、二柁、盖柁、瓜柱等。瓜柱又分为脊瓜柱,上衿瓜柱、下衿瓜柱。山柁瓜柱与明柁瓜柱的画法又有不同,还要记住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的特殊画法,如此众多的零件,都要一次性准确无误地完成,并最后完成组装成功,可知木匠的脑子里装着多少东西。
到了画活的时候,师傅们往往互相推让,都说愿意干现成的活儿。推让中有谦逊的成分,也确实有八分的诚意。宁可多出力气,不愿干费心的事。一般情况下,谁应的活谁为主(雇主最先面请的木匠),为主的木匠具有领作的资格,尺寸和样式的决定应以他的意见为主。那么,掌尺画活也就非他莫属。这是多年沿袭下来的规矩,主要为了防止群龙无首,各行其是,但也不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多数情况是大家商量着办,谁的意见好,就听谁的。除非有了分歧,还是以领作的意见为主。
画活虽费脑力,应活的还要担当责任,但对于一个胸有成竹的师傅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
木匠的应活功
不会应活的木匠不是好木匠。应接雇主的活茬儿叫应活儿,就是答应去干活,并做出时间安排。商品没有市场,只能积压在库房里,木匠没有雇主,就没有地方出售手艺,但雇主多了,要把干活的先后次序安排好,防止跑活,也防止给自己造成麻烦。
要根据季节,气候,活茬儿的大小,活茬的缓急,雇主的脾性,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完成工作的速度,以及其他许多情况,当时给雇主一个满意的答复,保住自己的业务不流失。前面说过,盖房子是农家的大事,是季节性较强的工程,就要优先其他零活,总不能大好春光先做零活,把木架活儿拖到雨季。再者,盖房子做木架本身就是大活儿,而且后边还跟续着门窗妆绣和可能的家具制做。一份这样的活要顶若干份零活,丢了很可惜的,总要优先安排。对娶媳妇添家具的,要根据结婚的日期,工作量的大小,完成的速度,油漆的干固时间等,做出安排。有时,男方按计划备齐了一切,女方突然提出要做一件什么器物,并以不结婚为要挟,男方只好照办。类似这样的活茬儿,必须先做,可象排队买东西“加塞儿”一样,加一份活,其他雇主一般都能理解,礼让,既理解加塞儿者的特殊情况,也理解木匠的苦衷。
手艺好的木匠应接的雇主也多,干着张家的活儿,李家又来请,东村的活儿还应着,西村又来催。活总要一家一家的做,暂时去不了的,只能先应许着。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先应的先去,但又怕后来的雇主等不得而另请别人(俗称跑活儿)。可以有意地把后来者往前排,以安其心,但不能说的很死,要留有余地。解放前,有钱盖房子的人家很少,一个村子一年中有不了三家几户,零活也不是很多。那时木匠也少,周遭若干村落只有几个木匠,太多了社会供养不起,所以木匠的活动范围也大,有时要背挎着工具步行几十里去雇主家。不要怕辛苦,怕跑路,不要把一个村里的活都集中干完了再去另一个村子,总要留个尾巴等回来再收拾。不然离开的时间长了,人们会把你淡忘后,去找别的木匠。
解放后,尤其到了七、八十年代,盖新房的相当多,零活也相应的增多。木匠的人数也逐渐多起来,几乎村村都有,有的村多达十几个。木匠的活动范围也小了许多,多在附近地区做。不会应活儿,不仅跑活儿,还可能伤雇主的面子,伤熟人的面子。
有时应活儿也看雇主的脾气秉性。善者不争,好商量,只要理由合理,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会把先机善意的让给别人。木匠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公,实在是竞争机制使然。
应活儿,必须考虑到自己完成工作项目的能力,考虑到工作的难度和风险。难度大,会把工程半途搁浅,有损名声。风险大,弄不好会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安全。但难度大风险大的活,干好了,可大大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从而增加业务量。
险活儿---抽梁换柱
“抽梁换柱”即是风险较大的活儿。换柱尚可,抽梁尤甚。房子整体都很好,偏偏一架明柁出了毛病,柁下支根柱子,即可解决问题,但室内将失去宽敞和美观,给生活带来不方便。雇主肯定不满意。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用拆去房顶,抽出旧柁,更换新柁。要逐根把二排房檩连同房顶一同顶起,使其刚好脱离与柁的接触,下面用木头临时支住,然后把柁拆散,最后把柁抽出,新柁先已备好,随时换上。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换沉重体大的柁梁,过程十分危险,弄不好房顶会塌下来,在屋里干活的人随时都处在危险之中。这样的活儿,雇主请谁去,也是论工日付工钱,并不因为危险大而多付钱。木匠也不会因风险大而多讨。为什么?没这个规矩。
这种活儿,在一个木匠的活动范围内,多少个村庄,几十年时间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绝大多数的木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不要说干,就连听也听不完全。遇到了,最好不要退缩,退缩就失掉了唯一的一次实践机会。怎么干?全凭自己的知识技术积累,才智和胆量了。
大凡木匠活儿,都有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施工程序,只要设计好操作步骤,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安全顺利地完成施工是不成问题的。
做活要灵活
木匠吃的是百家饭,干的是百家活儿,什么样的雇主都有,什么样的活儿都能遇到。雇主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向木匠提出某种技术要求,是正常合理的。在雇主眼里,凡是用木头做的活儿,木匠都应该会干。作为木匠,也应该认为,凡是用木头的活儿都应该能干,即使以前没干过,甚至没见过的生疏活儿,也绝不要轻易说出“没做过,不会做,做不了”,总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完成它,使雇主满意。以前的乡村盖房全是立字柁,木匠们熟之又熟。后来公家盖房要用人字柁,因为他的跨度大,室内空间大,更适合办公、开会或者做厂房。那时的乡村木匠,从没有做过这样的活儿,但经过细心琢磨,大胆实践,终于闯过了这一难关。当然,木匠特有的傲气,也同时得到了强化。
“活----活”,师傅常常对徒弟说,头一个“活”,是活儿的意思,指的是眼下正干着的活儿或以后要干的活儿。第二个“活”,是灵活的活,只要不是特别特殊的技术活,都可试着干,关键是开动脑筋,多想办法,这条道走不通,可再试别的办法,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旧活---就合”。在修缮旧房旧物时,不要死板地按旧有样式,绝对复原,灵活的变更,大概恢复原状就可以了。
“一个木匠,半个先生”
一个好木匠,不仅应当心灵手巧,又快又好地做出各种木活儿,还要留心与本业有关的当地习俗,知晓民间的传统做法和讲究,以便更好地为雇主服务。雇主自会报以感激之情。
“一个木匠,半个先生”。木匠一生,参与修造建筑颇多,积累了很多经验。乡村人盖房子,大多要请风水先生看一看。在具体施工中,雇主对一些临时遇到的问题,还可能产生疑虑,木匠应按照当地的习惯和风俗,利用“先生的”知识道理,给以启示和解释,扫除雇主的疑虑,同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雇主参考。这就要求木匠具备一些“先生”的常识,适时而用。尤其在房柱高度,门口位置,后窗朝向等木匠直接施工的事情上,更要按规矩做。木匠与雇主之间,虽然有“拙匠人,巧主人”的处事关系,但也不要一味顺主,至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办法,尽可能地说服雇主,避免发生四邻纠纷。这是木匠应有的职业道德,对人对己都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