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朽烂红木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是他们。圣上口谕如泰山压顶,他们必须迅速攻下威尔士棱堡,“克此坚城,屠尽城中活物”,这胜利可以说是戴罪立功,算是给自己洗刷罪名,撇清麻烦,说不准还能领个赏钱,劫点财货。可如果短期内没能拿下这棱堡,那“作战不利,未能克敌城垒”,就是他们下狱蹲死牢的N大罪状之一,军帐里所有将领都明白这点。整个下午,彭宗青老将军都在调兵遣将,为攻城做准备。这老将军到是踟蹰满志胸有成竹。
当天下午,彭老将军进行了试探性火力侦查,调集重型火炮轰城,还派出侦查间谍冒充和谈使节查看炮击效果。炮兵依据炮火现场射击情况,对主要参数进行修正。步兵也没闲着,对要塞周边土著人村落进行彻底清洗,练练手,也防止城内守军利用这些土著获取到情报。
攻城部队主要军官们从未有过的敬业,积极配合领导谋划是必须的、或许该群策群力,用尽平生所学排兵布阵,以求攻击顺利得手。这回可是真的为自己而战,为活命而战。谁都想活命,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到底听谁的??马森帝国,军队的规矩,官最大的说了算,其他人只能提提意见。即使那位大官某方面非专业出身,不怎么在行,那他也是想说了算就说了算,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这里,彭将军老彭官最大,只能听他的,专业人士有建议可以说,老彭要是不听那就请保留,或者干脆啥也别说免开尊口。因为专业人士不开口,老彭又不可能样样在行,某些错误不可避免。战场上弱势一方的胜利往往来自于强势一方的错误。
先看看马森帝国《帝国陆军军法》节选:“出战,众将皆应服从主将军令,违令者治罪,可当即斩立决。”,“顶撞主将,拒不执行将令者,斩首,悬于辕门。其部属不服者,杀无赦。”,“部将违令而战,若败,主将可治罪,可斩之;若胜,主将可不赏其功,且可治其违令之罪。”
这是N个世纪前制定的军法,至今依然有效。由以上条款可知,军事会议上老彭说了算是肯定的。除非某个将领够神经,想要脑袋挂到辕门前。此外,老彭这个人自恃从军数十年,军事经验丰富,军内威望极高,也就压根就不把小字辈将领的意见放在眼里。面对一个强硬或者刚愎自用的主帅,部属们也只能凡事皆唯唯诺诺,谨遵领导指示。
6月21日黄昏,围城马森帝国军战前军事会议,老彭侃侃而谈,众将洗耳恭听,几乎成了彭老将军个人的军事学及军事思想演说,部属们都听的爽歪歪的:
“但凡进攻,攻方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选择开战时间,可以选择开战地点,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攻击敌军一点。”
“攻城,攻坚战,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城垣,只要突破了城墙防线,守军就无险可守,兵力劣势也暴露无疑。接下来,守军或者主动投降放弃抵抗,或者士气崩溃溃散逃跑,或者在求生欲望下继续惨烈的巷战。接下来的战斗,就是小分队混战模式的巷战。但凡巷战,攻守双方伤亡基本对等,谁的兵多,谁笑到最后。”
…………
战争中,攻防永远是一对儿解不开的老冤家。一般说来,进攻者对于防守者通常会占有4比1的天然战斗力优势,就是说:进攻者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攻城时间、一个突破地点、一种方式来进攻,而防御者则必须没有选择地在24小时内、在围城四周、以一种方式来防守。哪个灵活主动、哪个被动呆板一目了然。
在中国发展了2000多年的城池攻守战中,早在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在攻城和守城术方面就有了较高成就,制造出许多复杂器械,攻守城池手段和技术都达到了极高造诣。攻城方使用抛石机、攻城机、发射火箭或使用火箭发射毒烟、夜间软梯爬城、强行使用云梯叼刀爬城、跨越护城河的浮桥、木质射箭塔、挖掘地道、堆土为山、木桩撞城门,还有直到解放战争还在使用的由一人助跑、后面几人用长杆子用力将他推上城头的做法。守城方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夜间提铃喝号、写信点烽烟求援、坚守不出、节约粮食、射箭、火炮、滚木擂石、开水石灰水滚烫的高温油从城头泼下、火把掷下、刀砍斧劈剑刺等等。
战争胜败其实是资源的比拼。与困守城内的守方相比,还是占据城外广阔土地的攻城方可动用/可掠夺资源多一些。特别提示,注意:游牧部落除外。从当时冷兵器时代出发,农业文明对于游牧文明具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筑城与攻城的不对称悬殊关系上。农业文明发展到高峰的汉人在筑城术方面确实大大领先于游牧部落。在筑城之初就巧用心思,尽量造成己方的主动和使攻城方处于被动地位,马面编织成的交叉火力网,护城河、拒马墙、鹿角、拒马、寨笓造成进攻方士兵前进的迟缓。而游牧民族对于攻城确实很不在行,用农耕社会的长城来阻却游牧民族的南下也不失为农业文明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长城里面就是一个偌大的城池。不论是长城还是城池,每当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到它们面前,由于没有相应的攻城思想和攻城器械以及组织方式,无一例外都在坚固的城墙面前显得措手不及、攻城乏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薛仁贵西征,兵败安西县的锁阳城(估计仅剩数万兵马),被数十万西域游牧部落骑兵围困,但是仍然整整坚守了一年零四个月直至从长安搬来救兵解围。这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除了薛仁贵用兵有方、将士用命、城池极其高大坚固设计巧妙之外,相信西域民族的广泛机动的骑兵战术对于大规模攻城并不在行,只能打相对消极的围困战,否则绝不至于在16个月内居然拿不下一座1平方公里见方的孤城!
但是,长城还是那个长城,骑兵还是那个骑兵,长城防御战到了成吉思汗时代就不灵了。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个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沒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以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发明的火药和拋石武器。蒙古人使用的抛石机、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時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意志而开始弃城逃跑。
值得称道的是,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任务。成吉思汗由骑兵组成的古代闪击战吸收了汉族的攻城经验,使他们在东方战场,无论是野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在具体攻城中更是注意到“围师必阙”,经常将敌方守城部队诱出消灭在广阔机动的野外,竟也屡试不爽。所谓“夫战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说完,彭老将军用自己的老脑袋制订了心中的完胜之策,貌似也是最稳妥的攻城策略:
“本帅初步判断城内守军也就一万来人,敌军的城防工事十分粗陋,也不坚固,毫无险要可用。当我大军云集城下,敌军多半会受不了这个压力,士气崩溃,主动投降,只求活命。本帅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上个世纪,双方多次战争。历史记载,我军指挥藩属国各部在白芦荟谷地集中优势兵力,全数歼灭该国一支主力野战部队。此后,每每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出战,敌军就会选择主动退却。敌军是惧怕我军的,这是历史史实。再看现在这场边境小战争,敌军但凡遭遇我军总是想尽办法逃跑,这说明敌军至今依然惧怕我军。这是帝国先皇列祖列宗赐予我军的天威武德。我们要充分利用敌军内心的这种恐惧。据此本帅提出两个作战方案:
方案一:大军列阵城下,以帝国大军威严军容恫吓守军,重火力居前,猛烈炮火轰击敌军城防。而后送出最后通牒,要求敌军投降。
方案二(备用方案):如果敌军不投降,继续顽抗,大军就发起进攻。炮火掩护下,各部冲击,投入开始登城强攻,不计代价强攻。城里敌军已是惊弓之鸟,最多一个时辰就能拿下。”
任何时代,实战与作战方案总是天壤之别。臆想敌人会吓破胆,指望吓唬敌人获胜,实在是太过于一厢情愿。要知道,人家也是职业军队。
“一流的将领设计战争,二流的将领应付战争,三流的将领尾随战争。设计战争的将领能够夺得战争主动权,应付战争的将领有可能夺得战役主动权,而尾随战争的将领完全不可能夺得战争的主动权,只会在战争中陷于被动,继而一步步落败。”德军名将莱因哈特*曼施坦因如此评价二战法军的迅速溃败,不是因为战争实力和军事技术,完全是法军总参谋部老脑残制造了这场悲剧。
老彭,老彭,老将军,老资格,老脑袋,或者也是个老脑残。这位将军一切都在尽量仿效成法,循规蹈矩,模仿曾有过的事情。他从来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指挥作战,也就是在“尾随战争”。次日,本场战争的首场恶战,第一次威尔士棱堡攻坚战,这也将是他们和守军命运之绝战。一言堂中军大帐内,面对老彭将军老脑袋一厢情愿模式制定的作战计划,众将只能听老彭的,犯错误似乎不可避免。对此,部分马森帝国军的后起之秀们只得祈求上苍:苍天啊,求求你!让棱堡里的敌人按照我们预想的套路打吧!谢天谢地谢谢您了!!
可这是战争!战争从来都是人类最高能量级智慧,科学和力量的比拼,不是祈求上苍就能获得胜利的。
世界历史记载(当然是架空世界的世界史):
B世纪40年6月21日晨,马森帝国二皇子金高阳被萨克森温莎帝国殖民地军警戒哨兵击毙于威尔士棱堡城下。
当天下午15时,封建君主制国家的最高指示,圣旨电文终于来了——圣上口谕:威尔士棱堡内和棱堡周边鸡犬不留,此城屠城以告慰二皇子殿下亡灵;自今日起,正式向萨克森温莎帝国宣战,全面宣战。第一次B世纪洲际殖民地战争正式爆发。
萨克森温莎帝国,新兴海洋国家中的最强者;马森帝国,老牌超级大国,数百年来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两国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争霸战争轨道。架空世界的世界史,将这一战争作为“大航海时代”结束的标志。自此,历史进入了世界级殖民帝国争霸时代。生物学模式释义国际政局:那时候,小动物基本都吃完了,恐龙级巨兽们开始了互杀。所谓“大国杀”时代。
B世纪40年6月22日,萨克森温莎帝国在格曼半岛最后的据点,威尔士棱堡要塞城下,棱堡外围北侧防线,攻方浩浩荡荡,十万大军排兵布阵。
看看这里的守方是什么情况:
与攻方相比,守方的实力明显是太单薄了。棱堡内原驻有约2000名殖民军正规军,棱堡的原驻防军,再算上撤退至此的殖民地治安军和武装平民,守军大约有5000人。城内还有约16000名未撤走的平民和难民。面对敌军十万大军黑云压城,威尔士棱堡内,约翰米勒少将和部下们也在积极进行防御准备。棱堡南部为港口,北侧马蹄形防御工事环绕港口与城市,有一定的地形优势,持续构筑了几百年的工事,完全可以抵挡敌军炮火。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了。
“昨天早晨,打死的那个大家伙身份绝对不一般。敌军,中午下午两波炮击,还清理屠杀了外围村落,这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切迹象表明,敌军很可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报复性进攻,这次会是真正的攻城,不仅仅是火力袭击。”
多数守军对此都心知肚明,他们那时还不知道被打死的贵族军官是马森帝国皇子,也不知道马森帝国皇帝下达了屠城口谕,“城内人畜皆不留”。但马森帝国军对城外村落的抢掠和屠杀,让守城军民清楚的明白了:一旦城破,他们绝对不会被人道对待,至少要被抢走所有财物,还可能会被卖做奴隶,不是契约奴隶,而是终生奴隶,这意味着他们的未来可能连自家奴隶都不如。自由空气下长大的人,谁甘心做奴隶,一辈子奴隶。那么,勇敢的战斗,捍卫自由,捍卫财产,这就成了守城军民的唯一选择。晚饭后,战前军事会议开始,军官们各抒己见。
棱堡内,守军的军事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军官们研究讨论了敌军各种可能的进攻模式和应对策略,普遍认为现有部队短期内能守住这座要塞。
会议结束时,约翰米勒少将和他的部下们已是胸有成竹。少将对各部主要军官说:“我们,我们的妻子孩子,还有我们的家产,都在这座要塞。我们身后是大海,航路已断。援军到来之前,这里是我们唯一的庇护所,守住这里,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告知所有人,要像骑士一样战斗。每个人都是骑士,每个人都是英雄。先生们,祝你们好运!”随即挥拳振臂一呼,“胜利!”
参会军官们一起挥拳高呼:“胜利!!”
”胜利“,军人以胜利为荣光!!可是,胜利是要付出代价的,胜利的价格从来都不便宜,参会军官只有不到半数活到了要塞解围那天。
能是他们。圣上口谕如泰山压顶,他们必须迅速攻下威尔士棱堡,“克此坚城,屠尽城中活物”,这胜利可以说是戴罪立功,算是给自己洗刷罪名,撇清麻烦,说不准还能领个赏钱,劫点财货。可如果短期内没能拿下这棱堡,那“作战不利,未能克敌城垒”,就是他们下狱蹲死牢的N大罪状之一,军帐里所有将领都明白这点。整个下午,彭宗青老将军都在调兵遣将,为攻城做准备。这老将军到是踟蹰满志胸有成竹。
当天下午,彭老将军进行了试探性火力侦查,调集重型火炮轰城,还派出侦查间谍冒充和谈使节查看炮击效果。炮兵依据炮火现场射击情况,对主要参数进行修正。步兵也没闲着,对要塞周边土著人村落进行彻底清洗,练练手,也防止城内守军利用这些土著获取到情报。
攻城部队主要军官们从未有过的敬业,积极配合领导谋划是必须的、或许该群策群力,用尽平生所学排兵布阵,以求攻击顺利得手。这回可是真的为自己而战,为活命而战。谁都想活命,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到底听谁的??马森帝国,军队的规矩,官最大的说了算,其他人只能提提意见。即使那位大官某方面非专业出身,不怎么在行,那他也是想说了算就说了算,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这里,彭将军老彭官最大,只能听他的,专业人士有建议可以说,老彭要是不听那就请保留,或者干脆啥也别说免开尊口。因为专业人士不开口,老彭又不可能样样在行,某些错误不可避免。战场上弱势一方的胜利往往来自于强势一方的错误。
先看看马森帝国《帝国陆军军法》节选:“出战,众将皆应服从主将军令,违令者治罪,可当即斩立决。”,“顶撞主将,拒不执行将令者,斩首,悬于辕门。其部属不服者,杀无赦。”,“部将违令而战,若败,主将可治罪,可斩之;若胜,主将可不赏其功,且可治其违令之罪。”
这是N个世纪前制定的军法,至今依然有效。由以上条款可知,军事会议上老彭说了算是肯定的。除非某个将领够神经,想要脑袋挂到辕门前。此外,老彭这个人自恃从军数十年,军事经验丰富,军内威望极高,也就压根就不把小字辈将领的意见放在眼里。面对一个强硬或者刚愎自用的主帅,部属们也只能凡事皆唯唯诺诺,谨遵领导指示。
6月21日黄昏,围城马森帝国军战前军事会议,老彭侃侃而谈,众将洗耳恭听,几乎成了彭老将军个人的军事学及军事思想演说,部属们都听的爽歪歪的:
“但凡进攻,攻方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选择开战时间,可以选择开战地点,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攻击敌军一点。”
“攻城,攻坚战,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城垣,只要突破了城墙防线,守军就无险可守,兵力劣势也暴露无疑。接下来,守军或者主动投降放弃抵抗,或者士气崩溃溃散逃跑,或者在求生欲望下继续惨烈的巷战。接下来的战斗,就是小分队混战模式的巷战。但凡巷战,攻守双方伤亡基本对等,谁的兵多,谁笑到最后。”
…………
战争中,攻防永远是一对儿解不开的老冤家。一般说来,进攻者对于防守者通常会占有4比1的天然战斗力优势,就是说:进攻者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攻城时间、一个突破地点、一种方式来进攻,而防御者则必须没有选择地在24小时内、在围城四周、以一种方式来防守。哪个灵活主动、哪个被动呆板一目了然。
在中国发展了2000多年的城池攻守战中,早在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在攻城和守城术方面就有了较高成就,制造出许多复杂器械,攻守城池手段和技术都达到了极高造诣。攻城方使用抛石机、攻城机、发射火箭或使用火箭发射毒烟、夜间软梯爬城、强行使用云梯叼刀爬城、跨越护城河的浮桥、木质射箭塔、挖掘地道、堆土为山、木桩撞城门,还有直到解放战争还在使用的由一人助跑、后面几人用长杆子用力将他推上城头的做法。守城方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夜间提铃喝号、写信点烽烟求援、坚守不出、节约粮食、射箭、火炮、滚木擂石、开水石灰水滚烫的高温油从城头泼下、火把掷下、刀砍斧劈剑刺等等。
战争胜败其实是资源的比拼。与困守城内的守方相比,还是占据城外广阔土地的攻城方可动用/可掠夺资源多一些。特别提示,注意:游牧部落除外。从当时冷兵器时代出发,农业文明对于游牧文明具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筑城与攻城的不对称悬殊关系上。农业文明发展到高峰的汉人在筑城术方面确实大大领先于游牧部落。在筑城之初就巧用心思,尽量造成己方的主动和使攻城方处于被动地位,马面编织成的交叉火力网,护城河、拒马墙、鹿角、拒马、寨笓造成进攻方士兵前进的迟缓。而游牧民族对于攻城确实很不在行,用农耕社会的长城来阻却游牧民族的南下也不失为农业文明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长城里面就是一个偌大的城池。不论是长城还是城池,每当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到它们面前,由于没有相应的攻城思想和攻城器械以及组织方式,无一例外都在坚固的城墙面前显得措手不及、攻城乏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薛仁贵西征,兵败安西县的锁阳城(估计仅剩数万兵马),被数十万西域游牧部落骑兵围困,但是仍然整整坚守了一年零四个月直至从长安搬来救兵解围。这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除了薛仁贵用兵有方、将士用命、城池极其高大坚固设计巧妙之外,相信西域民族的广泛机动的骑兵战术对于大规模攻城并不在行,只能打相对消极的围困战,否则绝不至于在16个月内居然拿不下一座1平方公里见方的孤城!
但是,长城还是那个长城,骑兵还是那个骑兵,长城防御战到了成吉思汗时代就不灵了。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个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沒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以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发明的火药和拋石武器。蒙古人使用的抛石机、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時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意志而开始弃城逃跑。
值得称道的是,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任务。成吉思汗由骑兵组成的古代闪击战吸收了汉族的攻城经验,使他们在东方战场,无论是野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在具体攻城中更是注意到“围师必阙”,经常将敌方守城部队诱出消灭在广阔机动的野外,竟也屡试不爽。所谓“夫战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说完,彭老将军用自己的老脑袋制订了心中的完胜之策,貌似也是最稳妥的攻城策略:
“本帅初步判断城内守军也就一万来人,敌军的城防工事十分粗陋,也不坚固,毫无险要可用。当我大军云集城下,敌军多半会受不了这个压力,士气崩溃,主动投降,只求活命。本帅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上个世纪,双方多次战争。历史记载,我军指挥藩属国各部在白芦荟谷地集中优势兵力,全数歼灭该国一支主力野战部队。此后,每每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出战,敌军就会选择主动退却。敌军是惧怕我军的,这是历史史实。再看现在这场边境小战争,敌军但凡遭遇我军总是想尽办法逃跑,这说明敌军至今依然惧怕我军。这是帝国先皇列祖列宗赐予我军的天威武德。我们要充分利用敌军内心的这种恐惧。据此本帅提出两个作战方案:
方案一:大军列阵城下,以帝国大军威严军容恫吓守军,重火力居前,猛烈炮火轰击敌军城防。而后送出最后通牒,要求敌军投降。
方案二(备用方案):如果敌军不投降,继续顽抗,大军就发起进攻。炮火掩护下,各部冲击,投入开始登城强攻,不计代价强攻。城里敌军已是惊弓之鸟,最多一个时辰就能拿下。”
任何时代,实战与作战方案总是天壤之别。臆想敌人会吓破胆,指望吓唬敌人获胜,实在是太过于一厢情愿。要知道,人家也是职业军队。
“一流的将领设计战争,二流的将领应付战争,三流的将领尾随战争。设计战争的将领能够夺得战争主动权,应付战争的将领有可能夺得战役主动权,而尾随战争的将领完全不可能夺得战争的主动权,只会在战争中陷于被动,继而一步步落败。”德军名将莱因哈特*曼施坦因如此评价二战法军的迅速溃败,不是因为战争实力和军事技术,完全是法军总参谋部老脑残制造了这场悲剧。
老彭,老彭,老将军,老资格,老脑袋,或者也是个老脑残。这位将军一切都在尽量仿效成法,循规蹈矩,模仿曾有过的事情。他从来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指挥作战,也就是在“尾随战争”。次日,本场战争的首场恶战,第一次威尔士棱堡攻坚战,这也将是他们和守军命运之绝战。一言堂中军大帐内,面对老彭将军老脑袋一厢情愿模式制定的作战计划,众将只能听老彭的,犯错误似乎不可避免。对此,部分马森帝国军的后起之秀们只得祈求上苍:苍天啊,求求你!让棱堡里的敌人按照我们预想的套路打吧!谢天谢地谢谢您了!!
可这是战争!战争从来都是人类最高能量级智慧,科学和力量的比拼,不是祈求上苍就能获得胜利的。
世界历史记载(当然是架空世界的世界史):
B世纪40年6月21日晨,马森帝国二皇子金高阳被萨克森温莎帝国殖民地军警戒哨兵击毙于威尔士棱堡城下。
当天下午15时,封建君主制国家的最高指示,圣旨电文终于来了——圣上口谕:威尔士棱堡内和棱堡周边鸡犬不留,此城屠城以告慰二皇子殿下亡灵;自今日起,正式向萨克森温莎帝国宣战,全面宣战。第一次B世纪洲际殖民地战争正式爆发。
萨克森温莎帝国,新兴海洋国家中的最强者;马森帝国,老牌超级大国,数百年来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两国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争霸战争轨道。架空世界的世界史,将这一战争作为“大航海时代”结束的标志。自此,历史进入了世界级殖民帝国争霸时代。生物学模式释义国际政局:那时候,小动物基本都吃完了,恐龙级巨兽们开始了互杀。所谓“大国杀”时代。
B世纪40年6月22日,萨克森温莎帝国在格曼半岛最后的据点,威尔士棱堡要塞城下,棱堡外围北侧防线,攻方浩浩荡荡,十万大军排兵布阵。
看看这里的守方是什么情况:
与攻方相比,守方的实力明显是太单薄了。棱堡内原驻有约2000名殖民军正规军,棱堡的原驻防军,再算上撤退至此的殖民地治安军和武装平民,守军大约有5000人。城内还有约16000名未撤走的平民和难民。面对敌军十万大军黑云压城,威尔士棱堡内,约翰米勒少将和部下们也在积极进行防御准备。棱堡南部为港口,北侧马蹄形防御工事环绕港口与城市,有一定的地形优势,持续构筑了几百年的工事,完全可以抵挡敌军炮火。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了。
“昨天早晨,打死的那个大家伙身份绝对不一般。敌军,中午下午两波炮击,还清理屠杀了外围村落,这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切迹象表明,敌军很可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报复性进攻,这次会是真正的攻城,不仅仅是火力袭击。”
多数守军对此都心知肚明,他们那时还不知道被打死的贵族军官是马森帝国皇子,也不知道马森帝国皇帝下达了屠城口谕,“城内人畜皆不留”。但马森帝国军对城外村落的抢掠和屠杀,让守城军民清楚的明白了:一旦城破,他们绝对不会被人道对待,至少要被抢走所有财物,还可能会被卖做奴隶,不是契约奴隶,而是终生奴隶,这意味着他们的未来可能连自家奴隶都不如。自由空气下长大的人,谁甘心做奴隶,一辈子奴隶。那么,勇敢的战斗,捍卫自由,捍卫财产,这就成了守城军民的唯一选择。晚饭后,战前军事会议开始,军官们各抒己见。
棱堡内,守军的军事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军官们研究讨论了敌军各种可能的进攻模式和应对策略,普遍认为现有部队短期内能守住这座要塞。
会议结束时,约翰米勒少将和他的部下们已是胸有成竹。少将对各部主要军官说:“我们,我们的妻子孩子,还有我们的家产,都在这座要塞。我们身后是大海,航路已断。援军到来之前,这里是我们唯一的庇护所,守住这里,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告知所有人,要像骑士一样战斗。每个人都是骑士,每个人都是英雄。先生们,祝你们好运!”随即挥拳振臂一呼,“胜利!”
参会军官们一起挥拳高呼:“胜利!!”
”胜利“,军人以胜利为荣光!!可是,胜利是要付出代价的,胜利的价格从来都不便宜,参会军官只有不到半数活到了要塞解围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