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重生一九零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早在一九零零年,北辰初到西贡时,结识了法国银行买办华侨曾锡周、马培生及侨商李竹痴等人;一九零二年,北辰利用赴河内参观博览会的机会,组织了兴中会,但人数极少;一九零五年冬,北辰偕黎仲实、胡毅生、邓慕韩等再次来到西贡,原以为有了基础,组建河内同盟会、筹集起义资金会比较顺利,但事情却不如预期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大失所望。
对于北辰,他缺乏的是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工作,可以说,他建立了兴中会,却从没好好地进行组织领导。历史上的同盟会呢,差不多也是如此,实务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黄兴、宋教仁等人在苦干。而历史上同盟会的十次起义,只有一次他短暂亲临,也就那一次踏上了国土。他和同盟会其它人也一直很疏离。甚至辛亥革命的时候,都是一个人漂泊到不知何方。
成年累月地在海外奔波,筹集资金,购买军火,然后组织起义,密谋行刺,如此等等。差不多构成了北辰前半生的革命主线,他的足迹不在江湖之间,却是遍布全世界。
这个弱点或缺陷,使北辰在河内打下的薄弱基础没有什么作用。就象檀香山根据地被保皇派攻破一样,数年之间,复兴会已经在河内扎下根来,并且在华侨当中形成了难以动摇的根基。
堤岸为越南华侨聚居区,北辰在西贡住了一两天后即赴堤岸。本以为会得到华侨的热烈欢迎,与旧识相见甚欢,成立同盟会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北辰等人没有想到。虽然有侨商李竹痴出面热情地接待他们,却是本着尽地主之谊、款待故友的心思。在酒宴上,李竹痴委婉地向北辰说明,此地已有复兴会支部,有机关报,有会议场所,连北辰的旧识曾锡周、马培生都已经加入。成为了复兴会的会员。
酒热心冷,北辰却不想轻易罢休。复兴会虽然成立得比同盟会早。但他们的纲领和宗旨温和软弱,既没有排满激进,更没有什么能叫得出名号的革命家。最近是重磅推出了宋复华,但只有他——孙逸仙才应该是被全国各地的革命志士公认为革命领袖。
“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始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则谈兴中国者,不可脱离孙逸仙三字。”
“第一之孙起,当有无量之孙以应之,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无论是报纸,还是个人,对他的赞颂难道是假的?他是首倡革命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他才应该是革命的旗帜。革命者自然要聚集在这面旗帜下,奋然搏斗。直到推翻封建王朝。
“复兴会颇有财力,《光明报》发行之初,并不足以赢利,但期期皆出,并不停刊。”李竹痴说着自己的判断,也是委婉的劝谏。“且复兴会并不以筹款募资为主,甚至成立旅越华人公会。对底层生活困难之侨胞多有接济帮助。公会又雇请洋人律师,为华侨打官司、争取应得之权益。前些日子,复兴会会首宋复华访问河内,又至此与华侨畅谈宣讲,信心满满地要在十年内推翻清廷。华侨们十分振奋,认购债券亦很是积极。时隔甚短,若想再筹款募资,恐怕有些困难。”
复兴会很有钱,复兴会这一两年来一直在宣传革命、稳固根基,复兴会为华侨办了实事,复兴会得到了华侨的支持,复兴会发行了债券并得到了华侨的积极认购……
李竹痴的这番话不长,却包含了很多信息,中心思想也很明确,复兴会根基已固,在华侨中的影响已成,想要再成立什么革命团体,想要筹集资金,已经相当困难。
“兄弟此次前来,承蒙李君等如此热心接待,兄弟实是感佩莫名。我实在担心没有什么能够不辜负诸君欢迎的盛意,但不得不献兄弟见闻所及,将救国方针告之华侨,我想也是诸君所高兴听闻的。”北辰还是决定尽力一试,他不相信数年前打下的基础就这样灰飞烟灭,“复兴会也是革命团体,与同盟会的大目标是殊途同归,想必不会以卑劣手段进行破坏,甚或有更过分之举吧?”
“先生执意如此,倒也不必担心复兴会的敌意举动。”另一位侨商刘易初开口说道:“复兴会在先生抵达西贡后,便曾在报纸上有过表态,对先生的革命精神有颇多赞誉之词,但也明确地说明,志同道不同,两家自可独树一帜,互不干扰。”
“互不干扰?”胡毅民皱着眉头,不悦地说道:“说得好听,谁知道他们暗中是如何布置的?发行债券,他们已经从华侨身上捞了不少,又有多少华侨身家豪富,能为革命再次出资?”
“的确有些困难。”李竹痴略有些不满,但脸色如常,缓缓说道:“认购复兴会债券的也多是底层侨胞,豪富者甚少,或者是匿名认购,预留后路,所募款项也不是很多。倒是保皇党,颇多豪富者支持,这其中原因想必先生也知道。”
复兴会不缺钱,自然是有陈文强的暗中支持,以及复兴会的组织宣传、自己经营。而保皇党呢,因为人们观念的传统,筹款也是很顺利。
保皇党筹款的办法主要是拿着莫须有的“衣带诏”作号召,并利用很多清朝官员穿戴的袍褂靴帽,在华侨中卖官骛爵。据说三品官以下的爵位,他们都有权封赠。封赠官阶的大小,按你捐款的多寡来决定。
参加并支持保皇党的华侨中,多是属于上层。他们手上都握有比较多的财产。他们参加保皇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希望有朝一日,保皇党在清朝掌握了大权,能够得到一官半职;另一个是将来回国探亲时。可以穿起官袍顶戴,炫耀乡里。
&... -->>
早在一九零零年,北辰初到西贡时,结识了法国银行买办华侨曾锡周、马培生及侨商李竹痴等人;一九零二年,北辰利用赴河内参观博览会的机会,组织了兴中会,但人数极少;一九零五年冬,北辰偕黎仲实、胡毅生、邓慕韩等再次来到西贡,原以为有了基础,组建河内同盟会、筹集起义资金会比较顺利,但事情却不如预期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大失所望。
对于北辰,他缺乏的是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工作,可以说,他建立了兴中会,却从没好好地进行组织领导。历史上的同盟会呢,差不多也是如此,实务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黄兴、宋教仁等人在苦干。而历史上同盟会的十次起义,只有一次他短暂亲临,也就那一次踏上了国土。他和同盟会其它人也一直很疏离。甚至辛亥革命的时候,都是一个人漂泊到不知何方。
成年累月地在海外奔波,筹集资金,购买军火,然后组织起义,密谋行刺,如此等等。差不多构成了北辰前半生的革命主线,他的足迹不在江湖之间,却是遍布全世界。
这个弱点或缺陷,使北辰在河内打下的薄弱基础没有什么作用。就象檀香山根据地被保皇派攻破一样,数年之间,复兴会已经在河内扎下根来,并且在华侨当中形成了难以动摇的根基。
堤岸为越南华侨聚居区,北辰在西贡住了一两天后即赴堤岸。本以为会得到华侨的热烈欢迎,与旧识相见甚欢,成立同盟会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北辰等人没有想到。虽然有侨商李竹痴出面热情地接待他们,却是本着尽地主之谊、款待故友的心思。在酒宴上,李竹痴委婉地向北辰说明,此地已有复兴会支部,有机关报,有会议场所,连北辰的旧识曾锡周、马培生都已经加入。成为了复兴会的会员。
酒热心冷,北辰却不想轻易罢休。复兴会虽然成立得比同盟会早。但他们的纲领和宗旨温和软弱,既没有排满激进,更没有什么能叫得出名号的革命家。最近是重磅推出了宋复华,但只有他——孙逸仙才应该是被全国各地的革命志士公认为革命领袖。
“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始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则谈兴中国者,不可脱离孙逸仙三字。”
“第一之孙起,当有无量之孙以应之,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无论是报纸,还是个人,对他的赞颂难道是假的?他是首倡革命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他才应该是革命的旗帜。革命者自然要聚集在这面旗帜下,奋然搏斗。直到推翻封建王朝。
“复兴会颇有财力,《光明报》发行之初,并不足以赢利,但期期皆出,并不停刊。”李竹痴说着自己的判断,也是委婉的劝谏。“且复兴会并不以筹款募资为主,甚至成立旅越华人公会。对底层生活困难之侨胞多有接济帮助。公会又雇请洋人律师,为华侨打官司、争取应得之权益。前些日子,复兴会会首宋复华访问河内,又至此与华侨畅谈宣讲,信心满满地要在十年内推翻清廷。华侨们十分振奋,认购债券亦很是积极。时隔甚短,若想再筹款募资,恐怕有些困难。”
复兴会很有钱,复兴会这一两年来一直在宣传革命、稳固根基,复兴会为华侨办了实事,复兴会得到了华侨的支持,复兴会发行了债券并得到了华侨的积极认购……
李竹痴的这番话不长,却包含了很多信息,中心思想也很明确,复兴会根基已固,在华侨中的影响已成,想要再成立什么革命团体,想要筹集资金,已经相当困难。
“兄弟此次前来,承蒙李君等如此热心接待,兄弟实是感佩莫名。我实在担心没有什么能够不辜负诸君欢迎的盛意,但不得不献兄弟见闻所及,将救国方针告之华侨,我想也是诸君所高兴听闻的。”北辰还是决定尽力一试,他不相信数年前打下的基础就这样灰飞烟灭,“复兴会也是革命团体,与同盟会的大目标是殊途同归,想必不会以卑劣手段进行破坏,甚或有更过分之举吧?”
“先生执意如此,倒也不必担心复兴会的敌意举动。”另一位侨商刘易初开口说道:“复兴会在先生抵达西贡后,便曾在报纸上有过表态,对先生的革命精神有颇多赞誉之词,但也明确地说明,志同道不同,两家自可独树一帜,互不干扰。”
“互不干扰?”胡毅民皱着眉头,不悦地说道:“说得好听,谁知道他们暗中是如何布置的?发行债券,他们已经从华侨身上捞了不少,又有多少华侨身家豪富,能为革命再次出资?”
“的确有些困难。”李竹痴略有些不满,但脸色如常,缓缓说道:“认购复兴会债券的也多是底层侨胞,豪富者甚少,或者是匿名认购,预留后路,所募款项也不是很多。倒是保皇党,颇多豪富者支持,这其中原因想必先生也知道。”
复兴会不缺钱,自然是有陈文强的暗中支持,以及复兴会的组织宣传、自己经营。而保皇党呢,因为人们观念的传统,筹款也是很顺利。
保皇党筹款的办法主要是拿着莫须有的“衣带诏”作号召,并利用很多清朝官员穿戴的袍褂靴帽,在华侨中卖官骛爵。据说三品官以下的爵位,他们都有权封赠。封赠官阶的大小,按你捐款的多寡来决定。
参加并支持保皇党的华侨中,多是属于上层。他们手上都握有比较多的财产。他们参加保皇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希望有朝一日,保皇党在清朝掌握了大权,能够得到一官半职;另一个是将来回国探亲时。可以穿起官袍顶戴,炫耀乡里。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