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范进的平凡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司礼监内,冯保阴沉着脸坐在那里,一串十八子的楠木手串在手上来回转动,似乎是在默念心经。整个房间的气氛,因他而显得阴森恐怖,把个代替天子管理国家的内廷,搞的鬼气森森,仿佛森罗宝殿。
早在隆庆时期,他便被恩准服蟒,但是其一向只穿大红袍,加上他精力旺盛步履如飞,在宫廷里来往走动,远远望去仿佛个火球。今天的冯保依旧穿着红袍,从其脸色便看的出,他不止外表像个火球,内心里也一样满都是火,谁要是这个时候不长眼触犯到他,一准被烧个尸骨无存。
熟悉情形的人都知道,昨天冯保吃了好大亏,在乾清宫外跪了大半日时光才被恩准起身。自老主晏驾之后,他还是第一次如此丢脸。太监都是小心眼,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小心谨慎,免得被冯保怀疑是跟红顶白,认为其失势而不尊敬他,那可是要死人的。
内廷不比外朝,太监杀太监有时没有那么多道理,一句话就可以拉出去打死。是以这些秉笔太监也都是一方要角,与冯保这个掌印比虽然略逊半筹,可也足以分庭抗礼。但是今天全都噤若寒蝉,谨慎小心,生怕哪点遭了冯保的嫉,性命就保不住。
在场几个秉笔里,惟一有资格不买冯保帐的就是老太监张宏。他是宫中老人,论辈分比冯保还高,当年跟黄锦一起侍奉过嘉靖皇帝。太监重年岁讲班辈,冯保再大的怒气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因此在这种场合,也只有张宏敢说话。
“双林,我看你今天气色不大好,最近京里的天气干,人容易闹病。你身上的差事多哪一处都离不开,要是真累病了,怕是要误大事。听我的,赶紧找地方歇会,把这劲先缓过去再说。”
冯保摇摇头,“多谢老前辈的好意,可是歇不下来啊。宫里宫外多少事压在我的肩膀上,这个时候一歇,就有负圣恩了。没办法,就是这个命,只要有口气,就得在这顶着。太后啊,陛下啊,还有外面的张江陵,哪一处不都得我敷衍着?哪个地方照应不到,一准要出差错。前个晚上动静闹那么大,今天是该揭锅的时候了,这时候一歇,不就把万岁的大事误了么?”
正在这时,一名秉笔太监忽然道:“司礼,您要的奏章找到了。”
冯保接过奏章看了两眼,脸上少有的露出一丝笑意,对那秉笔太监点头道:“好好办你的差,这两天给我使足了劲盯着,过后有你的赏赐。”
冯保拿了奏章一路小跑着来到东暖阁,张居正此时在值房应值,万历正在李太后的指导下读着书。冯保轻手轻脚走进来,咳嗽一声道:“慈圣,奴婢这里有奏章。”
李太后看了他一眼,“你特意送过来的,想必是要紧的事,念吧。”
“奴婢遵旨。”
冯保听太后的口气虽然严厉,但是怒气较之昨天已经大为下降,心头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只要帘眷不衰,一切就有可为,念着奏章,心里不由暗道:邦宁……看来这回非得狠狠心,把你打发到别处去历练几年,留你在京里,早晚要了我的命!
内阁,值房之内。
张居正、吕调阳以及新近入阁的张四维三人俱在。张居正还在回忆着范进所上的那份奏章,对张四维道:“凤磐,你这弟子倒是厉害。别的观政进士还都在好生学着办公,他这里已经早着先鞭,先立了一大功劳。把这伙为害京师多年的歹人一网打尽,为地方除了一大害。”
“退思文武双全,倒是个难得人才。不过下官以为,捉贼只是小道,一二健仆足以为之,于读书而言不值一论。真正难能可贵者,是他的胆略。以一观政进士之身,敢弹劾阁揆,倒不愧是海刚峰的同乡,都是胆大之辈。”
吕调阳并没参与到这个话题里来,倒不是他对范进的奏章有什么意见,或是对高拱那批人有回护之心。只是这么多年官场混下来,早练就了一对火眼金睛外加超强嗅觉,他是忠厚君子并不是笨蛋,到此时怎么可能还发觉不了案子里的蹊跷。
张居正老父病危,高拱极有希望回朝掌枢,恰在这个时候,一伙泼皮被捉,顺带审出当年旧案。这一切可以算做巧合,吕调阳也承认,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巧合。但是在官场上……哪有那么多巧合可言。他相信,这种巧合背后一定有着某个推手在引导这一切,现在连张居正和张四维都对范进的奏疏感兴趣,谈论得津津有味,更让他确信,这背后有文章。
范进的奏章是与侯守用、花正芳等人分别上的,其并没提及自己抓贼的事,只是盯住了周世臣案。直接提出当时审问过程里存在的瑕疵和疑点,比如凶器太过模糊,银两不足为证,只是单方面认定荷花等三人有罪,缺乏物证人证支撑就仓促定罪。再加上朱国臣现在的亲口招认,足以证明,当日一案是冤案无疑。
人死不能复生,荷花三人都是升斗小民,朝廷不可能给什么典恤,明朝又没有国家赔偿这个概念,最多就是平反昭雪一下,然后也就没什么然后了。范进的奏章里主要分析的就是冤案如何发生,以及责任人是谁。
第一责任人兵马司指挥张国维,这个没有什么争议。真正吸引眼球的是范进所列的第二责任人,这个责任人他不认为是翁大立,反倒认为是致仕首辅高拱。在范进的奏章里指出,高拱身为首揆,大权独揽,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案件发生后,当时已经有同审官指出案件存在瑕疵,事后还有给事中上本详细分析此案中存在疑点,当时完全可以把案子发回重审,再次调查。
可是高拱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或是为了早日结案清净,不管事实以及存在疑点,强行结案,最终导致三个人被定成死罪。而且翁大立是他保举的,也是他一力支持翁大立的论断,所以他的责任比起翁大立更大,应为第二责任人。余下则是翁大立、曹应甲乃至刑部几名堂官。
紧接着范进又提出,死者不能白死,应当最责任人进行追究。张国维、高拱、翁大立几人全都在内,一个也别想跑,全都该移交有司,穷治其罪。
明朝言官好为大言,往往... -->>
司礼监内,冯保阴沉着脸坐在那里,一串十八子的楠木手串在手上来回转动,似乎是在默念心经。整个房间的气氛,因他而显得阴森恐怖,把个代替天子管理国家的内廷,搞的鬼气森森,仿佛森罗宝殿。
早在隆庆时期,他便被恩准服蟒,但是其一向只穿大红袍,加上他精力旺盛步履如飞,在宫廷里来往走动,远远望去仿佛个火球。今天的冯保依旧穿着红袍,从其脸色便看的出,他不止外表像个火球,内心里也一样满都是火,谁要是这个时候不长眼触犯到他,一准被烧个尸骨无存。
熟悉情形的人都知道,昨天冯保吃了好大亏,在乾清宫外跪了大半日时光才被恩准起身。自老主晏驾之后,他还是第一次如此丢脸。太监都是小心眼,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小心谨慎,免得被冯保怀疑是跟红顶白,认为其失势而不尊敬他,那可是要死人的。
内廷不比外朝,太监杀太监有时没有那么多道理,一句话就可以拉出去打死。是以这些秉笔太监也都是一方要角,与冯保这个掌印比虽然略逊半筹,可也足以分庭抗礼。但是今天全都噤若寒蝉,谨慎小心,生怕哪点遭了冯保的嫉,性命就保不住。
在场几个秉笔里,惟一有资格不买冯保帐的就是老太监张宏。他是宫中老人,论辈分比冯保还高,当年跟黄锦一起侍奉过嘉靖皇帝。太监重年岁讲班辈,冯保再大的怒气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因此在这种场合,也只有张宏敢说话。
“双林,我看你今天气色不大好,最近京里的天气干,人容易闹病。你身上的差事多哪一处都离不开,要是真累病了,怕是要误大事。听我的,赶紧找地方歇会,把这劲先缓过去再说。”
冯保摇摇头,“多谢老前辈的好意,可是歇不下来啊。宫里宫外多少事压在我的肩膀上,这个时候一歇,就有负圣恩了。没办法,就是这个命,只要有口气,就得在这顶着。太后啊,陛下啊,还有外面的张江陵,哪一处不都得我敷衍着?哪个地方照应不到,一准要出差错。前个晚上动静闹那么大,今天是该揭锅的时候了,这时候一歇,不就把万岁的大事误了么?”
正在这时,一名秉笔太监忽然道:“司礼,您要的奏章找到了。”
冯保接过奏章看了两眼,脸上少有的露出一丝笑意,对那秉笔太监点头道:“好好办你的差,这两天给我使足了劲盯着,过后有你的赏赐。”
冯保拿了奏章一路小跑着来到东暖阁,张居正此时在值房应值,万历正在李太后的指导下读着书。冯保轻手轻脚走进来,咳嗽一声道:“慈圣,奴婢这里有奏章。”
李太后看了他一眼,“你特意送过来的,想必是要紧的事,念吧。”
“奴婢遵旨。”
冯保听太后的口气虽然严厉,但是怒气较之昨天已经大为下降,心头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只要帘眷不衰,一切就有可为,念着奏章,心里不由暗道:邦宁……看来这回非得狠狠心,把你打发到别处去历练几年,留你在京里,早晚要了我的命!
内阁,值房之内。
张居正、吕调阳以及新近入阁的张四维三人俱在。张居正还在回忆着范进所上的那份奏章,对张四维道:“凤磐,你这弟子倒是厉害。别的观政进士还都在好生学着办公,他这里已经早着先鞭,先立了一大功劳。把这伙为害京师多年的歹人一网打尽,为地方除了一大害。”
“退思文武双全,倒是个难得人才。不过下官以为,捉贼只是小道,一二健仆足以为之,于读书而言不值一论。真正难能可贵者,是他的胆略。以一观政进士之身,敢弹劾阁揆,倒不愧是海刚峰的同乡,都是胆大之辈。”
吕调阳并没参与到这个话题里来,倒不是他对范进的奏章有什么意见,或是对高拱那批人有回护之心。只是这么多年官场混下来,早练就了一对火眼金睛外加超强嗅觉,他是忠厚君子并不是笨蛋,到此时怎么可能还发觉不了案子里的蹊跷。
张居正老父病危,高拱极有希望回朝掌枢,恰在这个时候,一伙泼皮被捉,顺带审出当年旧案。这一切可以算做巧合,吕调阳也承认,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巧合。但是在官场上……哪有那么多巧合可言。他相信,这种巧合背后一定有着某个推手在引导这一切,现在连张居正和张四维都对范进的奏疏感兴趣,谈论得津津有味,更让他确信,这背后有文章。
范进的奏章是与侯守用、花正芳等人分别上的,其并没提及自己抓贼的事,只是盯住了周世臣案。直接提出当时审问过程里存在的瑕疵和疑点,比如凶器太过模糊,银两不足为证,只是单方面认定荷花等三人有罪,缺乏物证人证支撑就仓促定罪。再加上朱国臣现在的亲口招认,足以证明,当日一案是冤案无疑。
人死不能复生,荷花三人都是升斗小民,朝廷不可能给什么典恤,明朝又没有国家赔偿这个概念,最多就是平反昭雪一下,然后也就没什么然后了。范进的奏章里主要分析的就是冤案如何发生,以及责任人是谁。
第一责任人兵马司指挥张国维,这个没有什么争议。真正吸引眼球的是范进所列的第二责任人,这个责任人他不认为是翁大立,反倒认为是致仕首辅高拱。在范进的奏章里指出,高拱身为首揆,大权独揽,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案件发生后,当时已经有同审官指出案件存在瑕疵,事后还有给事中上本详细分析此案中存在疑点,当时完全可以把案子发回重审,再次调查。
可是高拱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或是为了早日结案清净,不管事实以及存在疑点,强行结案,最终导致三个人被定成死罪。而且翁大立是他保举的,也是他一力支持翁大立的论断,所以他的责任比起翁大立更大,应为第二责任人。余下则是翁大立、曹应甲乃至刑部几名堂官。
紧接着范进又提出,死者不能白死,应当最责任人进行追究。张国维、高拱、翁大立几人全都在内,一个也别想跑,全都该移交有司,穷治其罪。
明朝言官好为大言,往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