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春秋小领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伙总喜欢把自己营寨修的非常坚固,现在各国军队交给你统领,你不妨做一些先期准备,该修的修,该建的建……”
荀罂说到这,仰天看看天色,又继续说:“现在天色还早,我就不入营了。我们直接赶往国都,你等我的消息。”
赵武躬身接过虎符。
这是一个玉雕的老虎,平时分为两半,国君拿一半,将领拿一半,等到出兵的时候,国君把自己的那一半赐给预定的统帅,统帅将自己身上的虎符与国君赐给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玉虎,拥有这只玉虎就有了调遣军队的权力。
赵武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虎符,嘟囔说:“又要修城?有这么大的闲工夫,我还不如在自己的领地上修一个城呢!真是麻烦。”
荀罂停住了脚步,反问:“你需要什么?我这就回新田,要求国君将筑城的任务全部委托给你,你需要什么,不妨预先告诉我,我会向国君建议。”
赵武回答:“那就把我的新军带走——我的士兵已经打了一仗了,他们完成了任务。现在各国联军都在这儿,我需要的只是部分骑兵。你把我的军队带走,让他们回我的领地,通知我领地里的预备役赶来服役——这下子亏大了,我连预备役都要动用,你自己琢磨着给如何补偿我。”
荀罂没有说话,他拱了拱手,在家将的簇拥下与三国执政当即动身。
荀罂走后,齐策遗憾的说:“我们如果动员到了预备役……主上有什么安排,至少也该给家里通一声气,要不,我亲自跑一趟?”
赵武摇头:“你留在这里,我俩分工:我带领骑兵在郑国国都附近游猎,以阻止郑国军队出击;你把各国盟军分成四部分。鲁国、宋国、卫国各自负责一段城墙;我国的军队负责北面城墙;曹人、邾人负责四处伐木,堆积材料,准备筑城。”
齐策笑了:“主上这是打算让我负责各国军队的分工吗?分工协作这事,宋国的执政华元最在行!我听说前几年宋国国都发生大火,华元组织人手分工救火,显示出很高的协调能力。主上既然有分工筑城的意思,我们就该把华元留下来,让他主持各国的分工协作。”
赵武低声说:“华元虽然擅长这个,而且他一国执政的身份也能够让各国士兵听从他,但让他来干,却不能体现我们的意思。”
齐策一惊,马上说:“主上打算在虎牢修一座砖石城吗?那就耗费巨大了。”
赵武摇头:“别人的城池,我花那么大力气干什么?我只是想着这座虎牢位于中原腹心,建成之后可以扼守南来北往的客商,实在是一个好的通商关隘。我们不妨把它修建成一座自由贸易城,向列国倾销我们的货物——倾销,你懂吗?……不懂啊!马上你就会知道了。”
齐策不再追问,他叫来各国联军的副帅,要求各国联军把自己的战马贡献出来,而后将那些联军分成五个部分,各自负责一面城墙的修筑工作。而晋国的附庸——曹人、邾人则负责四处伐木。
三日后,赵武筛选勇士,组织起一支六千人的骑兵队伍,将这支骑兵分成两部,自己负责单日出击,另一部则负责双日战斗,两部轮流作战,频繁骚扰郑国的国都。
首先出击的赵武游荡到郑国国都的东门,郑国人见到赵武兵少,迟疑未定的想出城突击,但子驷坚决不肯,他强调:“晋国大军驻扎在虎牢,意图不明,现在我们国君已前往楚国乞师,所以,我们的任务是坚守到楚国军队的到来,不可轻率出击啊。”
郑国国人认为子驷的说法有道理,他们马上关闭了城门,不理睬在城外耀武扬威的赵武。
正午,不耐烦的戎人、狄人约束不住,开始四散的在郑国东门劫掠。郑兵愤怒不过,打算开城迎击,子驷再次表示拒绝。他端坐城楼,盯着赵武的行动。不久,他看见赵武似乎不耐烦了,他低声与身边的一位魁梧的武士吩咐了几句,那名魁梧的武士二话不说,张弓连续射杀了几名戎人。
城墙上的郑兵莫名其妙,怎么这才一会儿,城外的赵兵自相残杀起来,这又演的什么戏。
一些戎人、狄人鼓噪起来,他们聚集在各自的部落首领面前,嚷嚷着要求惩处赵武身边的那名射箭武士……子驷在城墙上听不清戎人的话语,他只看见戎人、狄人各自分成两拨,神色激动的大声喧哗着。
不久,戎人、狄人部落各自派出几名首领,前去拜见赵武。此时,赵兵已大多数下马,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牵着马目视着城墙,似乎全没把戎狄的喧哗放在眼里。
骑在马上的赵武显得很冷漠,那些戎狄首领与赵武交谈了几句,只听赵武神色严厉的训斥那几名戎狄首领,说到激动处,他用手里的马鞭狠狠的抽打着那些戎狄首领。
起初,戎狄首领神色激动,赵武训斥他们时,他们梗着脖子抗辩。但不久,他们一个个低下脑袋,而赵武越说越激动,他跳下马来,狠狠的用靴子踹那些戎狄首领。
随着自家的首领屈服,戎狄部落的骑士们也逐渐开始垂头丧气,他们一个个低着头走到赵武身边,跪地请罪,赵武责骂一通,用马鞭指着几个戎人、狄人,被他挑选出来的戎人、狄人立刻被人拖出,砍了脑袋。
稍后,一名赵兵拎着十几颗血淋淋的脑袋,走到郑国东门,躬身向城头上的子驷行礼,大声说:“我们家主说了,两个国君交战,士兵们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应该把怒火倾泻到无辜百姓身上。
我们家主对部下的戎狄管束不严,使他们侵害了贵国的百姓,现在主上特地斩杀了这些犯罪的人,并向贵国请罪,请贵国原谅我军的无礼。”
子驷看到这里,他站起身来,手扶着城墙的垛口回答:“我常听说武子仁善,果不其然啊!今日我已经看到了赵兵军纪的严厉,请回复贵国统帅,我子驷替我敝国百姓多谢了。”
子驷回答完,从城垛口缩回了身子。他说那番话的时候,城墙上郑国的士兵频频点头,旁边有一名郑国将领附和说:“武子果然仁善。”
子驷回身大骂:“放屁!武子怎么会仁善?昔年他领军攻击我郑国,盗割了子罕的农田,掳走郑国农夫无数……这样的人怎么会是仁善?”
那将领小心翼翼的反驳说:“戎狄之人不受管束,武子不是斩杀了他们吗?这次武子攻击我国门,不伤国门附近的百姓,至少,他这次算得上仁善吧?”
子驷怒气冲冲:“他斩杀戎狄,不是为了我郑国,还是为了他自己——你说得对,戎狄之人不受管束,赵武这是找茬子收拾他们,以便更严厉的管理他们。他是借戎狄的人头警告他们的同伴。我相信,以后戎人会更加听话,那样,我郑国的灾难就大了。”
武将不明白,他摇着脑袋,表示无法理解子驷的话。但三两天后,他明白了。
赵武第一天出战,表明了他绝不骚扰郑国野人的决心,为此不惜斩杀自己的士兵。第二天,城外换了一拨新军队,依旧是骑兵,装束依旧是赵氏标准,但领头的换成一名普通将领。这位将领对待郑国郊外的百姓态度截然不同,他规规矩矩坚持到正午,见到郑国人不出城,他悠闲地转身……紧接着纵兵抢劫了郑国郊外,满载而归。
第三天,赵武又亲自来了,他亲自带领的军队纪律还是那么严明,连部下的戎人、狄人都老实了很多……整整一天,赵武只是在各城门四处游荡,却对百姓秋毫无犯。
就这样,每隔一天,单日是赵武纪律严明的出现;接下来,双日是另外的将领领兵——哪一天,对郑国人来说是地狱。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郑国人在这种对比强烈中煎熬。
然而,战争还在继续——继续下去的战争,那股毫无军纪的骑兵队纪律越来越松弛,抢劫杀戮越来越肆无忌惮,以至于大多数郑国郊外的百姓觉得这一天格外漫长。
等到第九天,赵武重新出现的时候,受到郑国百姓空前狂热的欢迎,他们担水担粮慰劳赵武,并苦苦哀求赵武以后常来,最好是天天由赵武出战。
侵略者居然收到如此热烈欢迎,被欺辱的百姓竟然要求侵略者常来家坐坐——战争打到这份上,赵武享受的待遇可算是春秋独一份。
郑国百姓的热情还是感动了赵武,赵武答应约束另一支骑军,事后,这支骑军果然收敛了很多,但他们的军纪相比赵武的亲军,依旧让郑国百姓感到寒暑般的分明。
此后,类似的场景持续上演,每当赵武出战的时候,郑国百姓立刻显示出自己的热情,而另一支骑军出现,郑国城外成了旷野,大家都回家躲了起来。
十余天后,城墙上的郑兵用脚后跟也能想明白子驷当初的话,当初那个询问子驷的将领也忧虑的向子驷请示:“执政,这样下去,‘人心在彼,不在我’,我们还如何坚守?不如让我们出去冲杀一阵,或许我们可以选择那支恶军在的时候,大举出击,以惩罚他们的骄纵。”
伙总喜欢把自己营寨修的非常坚固,现在各国军队交给你统领,你不妨做一些先期准备,该修的修,该建的建……”
荀罂说到这,仰天看看天色,又继续说:“现在天色还早,我就不入营了。我们直接赶往国都,你等我的消息。”
赵武躬身接过虎符。
这是一个玉雕的老虎,平时分为两半,国君拿一半,将领拿一半,等到出兵的时候,国君把自己的那一半赐给预定的统帅,统帅将自己身上的虎符与国君赐给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玉虎,拥有这只玉虎就有了调遣军队的权力。
赵武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虎符,嘟囔说:“又要修城?有这么大的闲工夫,我还不如在自己的领地上修一个城呢!真是麻烦。”
荀罂停住了脚步,反问:“你需要什么?我这就回新田,要求国君将筑城的任务全部委托给你,你需要什么,不妨预先告诉我,我会向国君建议。”
赵武回答:“那就把我的新军带走——我的士兵已经打了一仗了,他们完成了任务。现在各国联军都在这儿,我需要的只是部分骑兵。你把我的军队带走,让他们回我的领地,通知我领地里的预备役赶来服役——这下子亏大了,我连预备役都要动用,你自己琢磨着给如何补偿我。”
荀罂没有说话,他拱了拱手,在家将的簇拥下与三国执政当即动身。
荀罂走后,齐策遗憾的说:“我们如果动员到了预备役……主上有什么安排,至少也该给家里通一声气,要不,我亲自跑一趟?”
赵武摇头:“你留在这里,我俩分工:我带领骑兵在郑国国都附近游猎,以阻止郑国军队出击;你把各国盟军分成四部分。鲁国、宋国、卫国各自负责一段城墙;我国的军队负责北面城墙;曹人、邾人负责四处伐木,堆积材料,准备筑城。”
齐策笑了:“主上这是打算让我负责各国军队的分工吗?分工协作这事,宋国的执政华元最在行!我听说前几年宋国国都发生大火,华元组织人手分工救火,显示出很高的协调能力。主上既然有分工筑城的意思,我们就该把华元留下来,让他主持各国的分工协作。”
赵武低声说:“华元虽然擅长这个,而且他一国执政的身份也能够让各国士兵听从他,但让他来干,却不能体现我们的意思。”
齐策一惊,马上说:“主上打算在虎牢修一座砖石城吗?那就耗费巨大了。”
赵武摇头:“别人的城池,我花那么大力气干什么?我只是想着这座虎牢位于中原腹心,建成之后可以扼守南来北往的客商,实在是一个好的通商关隘。我们不妨把它修建成一座自由贸易城,向列国倾销我们的货物——倾销,你懂吗?……不懂啊!马上你就会知道了。”
齐策不再追问,他叫来各国联军的副帅,要求各国联军把自己的战马贡献出来,而后将那些联军分成五个部分,各自负责一面城墙的修筑工作。而晋国的附庸——曹人、邾人则负责四处伐木。
三日后,赵武筛选勇士,组织起一支六千人的骑兵队伍,将这支骑兵分成两部,自己负责单日出击,另一部则负责双日战斗,两部轮流作战,频繁骚扰郑国的国都。
首先出击的赵武游荡到郑国国都的东门,郑国人见到赵武兵少,迟疑未定的想出城突击,但子驷坚决不肯,他强调:“晋国大军驻扎在虎牢,意图不明,现在我们国君已前往楚国乞师,所以,我们的任务是坚守到楚国军队的到来,不可轻率出击啊。”
郑国国人认为子驷的说法有道理,他们马上关闭了城门,不理睬在城外耀武扬威的赵武。
正午,不耐烦的戎人、狄人约束不住,开始四散的在郑国东门劫掠。郑兵愤怒不过,打算开城迎击,子驷再次表示拒绝。他端坐城楼,盯着赵武的行动。不久,他看见赵武似乎不耐烦了,他低声与身边的一位魁梧的武士吩咐了几句,那名魁梧的武士二话不说,张弓连续射杀了几名戎人。
城墙上的郑兵莫名其妙,怎么这才一会儿,城外的赵兵自相残杀起来,这又演的什么戏。
一些戎人、狄人鼓噪起来,他们聚集在各自的部落首领面前,嚷嚷着要求惩处赵武身边的那名射箭武士……子驷在城墙上听不清戎人的话语,他只看见戎人、狄人各自分成两拨,神色激动的大声喧哗着。
不久,戎人、狄人部落各自派出几名首领,前去拜见赵武。此时,赵兵已大多数下马,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牵着马目视着城墙,似乎全没把戎狄的喧哗放在眼里。
骑在马上的赵武显得很冷漠,那些戎狄首领与赵武交谈了几句,只听赵武神色严厉的训斥那几名戎狄首领,说到激动处,他用手里的马鞭狠狠的抽打着那些戎狄首领。
起初,戎狄首领神色激动,赵武训斥他们时,他们梗着脖子抗辩。但不久,他们一个个低下脑袋,而赵武越说越激动,他跳下马来,狠狠的用靴子踹那些戎狄首领。
随着自家的首领屈服,戎狄部落的骑士们也逐渐开始垂头丧气,他们一个个低着头走到赵武身边,跪地请罪,赵武责骂一通,用马鞭指着几个戎人、狄人,被他挑选出来的戎人、狄人立刻被人拖出,砍了脑袋。
稍后,一名赵兵拎着十几颗血淋淋的脑袋,走到郑国东门,躬身向城头上的子驷行礼,大声说:“我们家主说了,两个国君交战,士兵们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应该把怒火倾泻到无辜百姓身上。
我们家主对部下的戎狄管束不严,使他们侵害了贵国的百姓,现在主上特地斩杀了这些犯罪的人,并向贵国请罪,请贵国原谅我军的无礼。”
子驷看到这里,他站起身来,手扶着城墙的垛口回答:“我常听说武子仁善,果不其然啊!今日我已经看到了赵兵军纪的严厉,请回复贵国统帅,我子驷替我敝国百姓多谢了。”
子驷回答完,从城垛口缩回了身子。他说那番话的时候,城墙上郑国的士兵频频点头,旁边有一名郑国将领附和说:“武子果然仁善。”
子驷回身大骂:“放屁!武子怎么会仁善?昔年他领军攻击我郑国,盗割了子罕的农田,掳走郑国农夫无数……这样的人怎么会是仁善?”
那将领小心翼翼的反驳说:“戎狄之人不受管束,武子不是斩杀了他们吗?这次武子攻击我国门,不伤国门附近的百姓,至少,他这次算得上仁善吧?”
子驷怒气冲冲:“他斩杀戎狄,不是为了我郑国,还是为了他自己——你说得对,戎狄之人不受管束,赵武这是找茬子收拾他们,以便更严厉的管理他们。他是借戎狄的人头警告他们的同伴。我相信,以后戎人会更加听话,那样,我郑国的灾难就大了。”
武将不明白,他摇着脑袋,表示无法理解子驷的话。但三两天后,他明白了。
赵武第一天出战,表明了他绝不骚扰郑国野人的决心,为此不惜斩杀自己的士兵。第二天,城外换了一拨新军队,依旧是骑兵,装束依旧是赵氏标准,但领头的换成一名普通将领。这位将领对待郑国郊外的百姓态度截然不同,他规规矩矩坚持到正午,见到郑国人不出城,他悠闲地转身……紧接着纵兵抢劫了郑国郊外,满载而归。
第三天,赵武又亲自来了,他亲自带领的军队纪律还是那么严明,连部下的戎人、狄人都老实了很多……整整一天,赵武只是在各城门四处游荡,却对百姓秋毫无犯。
就这样,每隔一天,单日是赵武纪律严明的出现;接下来,双日是另外的将领领兵——哪一天,对郑国人来说是地狱。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郑国人在这种对比强烈中煎熬。
然而,战争还在继续——继续下去的战争,那股毫无军纪的骑兵队纪律越来越松弛,抢劫杀戮越来越肆无忌惮,以至于大多数郑国郊外的百姓觉得这一天格外漫长。
等到第九天,赵武重新出现的时候,受到郑国百姓空前狂热的欢迎,他们担水担粮慰劳赵武,并苦苦哀求赵武以后常来,最好是天天由赵武出战。
侵略者居然收到如此热烈欢迎,被欺辱的百姓竟然要求侵略者常来家坐坐——战争打到这份上,赵武享受的待遇可算是春秋独一份。
郑国百姓的热情还是感动了赵武,赵武答应约束另一支骑军,事后,这支骑军果然收敛了很多,但他们的军纪相比赵武的亲军,依旧让郑国百姓感到寒暑般的分明。
此后,类似的场景持续上演,每当赵武出战的时候,郑国百姓立刻显示出自己的热情,而另一支骑军出现,郑国城外成了旷野,大家都回家躲了起来。
十余天后,城墙上的郑兵用脚后跟也能想明白子驷当初的话,当初那个询问子驷的将领也忧虑的向子驷请示:“执政,这样下去,‘人心在彼,不在我’,我们还如何坚守?不如让我们出去冲杀一阵,或许我们可以选择那支恶军在的时候,大举出击,以惩罚他们的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