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春秋小领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十八章 赵军再上战场
趁着他们吵闹的工夫,韩厥又布置了士弱等人的外交任务,而后招手唤过赵武,低声说:“新军数目不能裁减了,令狐颉病重,眼看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所以我们不能指望魏氏的私兵了。如此一来,这次出战,新军全靠你了。
我听说你最近收复了许多戎狄部落,并把那些人向国君呈献,但那些戎狄武士国君一个都没要,全都归还于你……所以,你只要拉上一些戎人凑数,等于减轻了自己的负担。我许可你总共出七千武士,也算减少了规定的兵额,是吧?”
赵武点头:“如果允许我调集戎人的话,我可以凑足八千人。只是请元帅裁减一些兵车数量,元帅也知道,我不太喜欢庞大的兵车,我家的兵车狭小轻便,我还准备将兵车乘坐的人员裁减为两人,一人驾车,一人战斗。如此一来,我手头会驾驶兵车的人,数目不足,元帅如果能裁减一些兵车的额度,我愿增加一些骑兵额度以辅助作战。”
韩厥低声肯定:“我家阿起说,你打算在兵车战斗组中混杂一部分骑兵,令狐颉也跟我说过你的想法。现在令狐颉病重,新军完全由你做主,你想怎么改,不妨先试试,我支持你。”
荀罂凑近赵武,也学着韩伯的样子,压低嗓门询问:“我听说国君打算奖励你出使鲁国的功劳,把国都内、原先属于三郤的一处庄园赐给你,让你居住于新田城,可是你拒绝了,这又为什么?”
赵武低声回答:“我的家臣东郭离已经为我在东郭修建了庄园,匠丽氏也把他在东郭的房子转让给我,几座园子并在一起,许多建筑都是现成的,完全能住下家族防守武士,现在我住的很舒服,不想搬家了。”
智罂笑了:“你傻了,你看看诸卿,哪有居住在城外的道理。国君既然赐给你园子,你该收下,当然,如果你用不上城内的庄园,我可以替你照顾……那园子原来是郤犨的,位置很好,我打算把智家造纸坊开在那里,正好,不用另外购买商铺了。”
韩厥责备的瞪了智罂一眼:“智伯,小武虽然是您女婿,可你也不能如此压榨?”
智罂笑着反驳:“谁压榨了谁还不一定呢?我虽然从武子那里获得不少,可你也知道,我智家如今也出现了人手紧张的现象,为啥?你问他?”
这边三人窃窃私语,结成了一个外人不能进入的小圈子。另一边,其余四位正卿已经商议完毕,他们将商议结果呈递给韩厥。韩厥看也不看,立刻表态同意。
而后,韩厥宣布:“今年春耕过后,各位一边备战,一边要注意宣传晋国的新法律。
昔年,范武子(士会)曾劝解国君说:德行确立了(德立),刑罚施行了(刑行),政治修明了(政成),内务及时了(事时),典则被遵守了(典从),礼仪理顺了(礼顺),这样一来,谁还能与之为敌?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用兵的上策;兼并弱小的,攻打昏昧的,这是武将的宝则;整军(整顿军队)经武(筹划武略),取乱侮亡(攻取混乱的国家、侵凌即将灭亡的国家),是作为卿的觉悟……
当年范武子以此来确立了与楚争霸的基本策略,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坚持这一策略时,我们就能在争霸时占上风,每当我们忘记这一策略时,我们的霸主地位就摇摇欲坠。
与楚国的争霸是长期的,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范武子的教诲。因此,今年我们的任务就是:一边整军、经武,一边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
我希望今年将晋国新法律在全国推行,各位在自己的领地里不妨也学学赵城,将新法律的条文刻在石壁上,好让人人知晓……”
大厅里诸卿大夫轰然响应:“喏!”
韩厥继续布置:“下面,我宣布各位卿大夫的工作……”
……
傍晚时分,赵武回到国君的宫殿,他按照例行公事,安排了当夜的武宫守卫,并与公族大夫进行了交接——惯例,负责王宫守卫的甲士位于宫墙外围,阻止闲杂人员靠近宫墙,而公族大夫则带领公族子弟守卫于王宫之内。而宫城白天的守卫工作还则罢了,因为夜间不辨东西,外围的王宫武士必须与宫内的公孙们,相互约定彼此辨别的口令。
当夜值守的是韩厥长子、韩起兄长韩无忌,他正点着牛油大烛,在灯火下用毛笔抄录《兵策》,不过他不是在纸上抄录,而是在竹简之上。见到赵武进来,韩无忌也不放下笔,头也不抬的说:“君上刚才问起过你,他要你明天一早陪他与(弟弟)杨干打棒球……小武,我一直在纳闷,怎么赵城学生写的字,变的越来越方方正正?”
赵武坐在韩无忌旁边,提起了毛笔,在竹简上写了几个字,用毛笔指着自己写的字,解释:“无忌哥,这字越来越显得方正,是因为书写技术出现了变革。
原先的象形文字更像是绘画,用最简略的笔触画出字的图形来,所以字体形状更加图形化,弯弯曲曲的。但现在我们有了纸,有了毛笔。如今,人们都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不再像过去用刀子刻竹简,因为无须注意竹子的纹理,所以字迹追求简便,就会越来越方正——这就是变革,顺应时代的变革。”
韩无忌接过赵武手中的笔,提笔在竹简上写了几个字,若有所思的回答:“你说的不错,用笔在竹简上写字,果然不同过去的刀刻手法。过去因为要注意木头的纹理,所以用刀刻画线条尽量要圆,现在用毛笔,横平竖直最省力……
小武,我晋国字体并不统一,原先,字的笔画怎么弯全凭个人爱好,我现在负责教导公族子弟,常为这个发愁,听说你打算与鲁国人联手编录一份诗经,你说,我们可不可以编录一份标准的‘书典’,把所有的字都规范统一起来……”
赵武讶然笑了。
如果真能通过几本书规范一个国家的字体,那么,这就是“至圣先师”所做的工作,他编录的几本书后来被称为“四书”,属于“经”——没准赵武照这样编录出来的书,也会被后人称之为“四书五经”。
“说实话,我也就是一时冲动,才跟鲁国人谈起这件事。但鲁国人似乎对这是很上心,开春的时候,鲁国大夫已经派出了许多家臣到我那里,催促我开始动手编录诗经。可我现在哪有这份精力。
无忌哥,你看我现在,头上既挂着少司寇的头衔,还要管理武宫,管理新军,另外,我赵家的家族事也有一大堆……无忌哥既然对此感兴趣,不如帮帮我,由你领着那些鲁国大夫开始动手编录诗经——其实这种事,最适合由你这位公族大夫出面。”
韩无忌满口答应:“编录典籍——这是你推让给我的荣誉,我正好也有心研究一下列国的诗词……好得很,这事就由我出面,只是,你别忘了供应我足够的笔墨纸张。”
赵武顺嘴说:“那么,韩氏是否也有心建立一座造纸坊?我可以把造纸技术交给韩氏的工匠?”
韩无忌摇头:“不好,如今造纸业有智氏与赵氏出面,我韩氏参与其中,岂不抢了你们两家的饭碗?如今战事频频,谁家日子过的都不容易,我身为元帅之子,不能干这事啊。”
“瞧你说的”,赵武答:“天下读书人何止十万?这些读书人需要抄录的典籍何止百万,需要的纸张可以用兆来计算,凭我赵氏与智氏两家,哪能把天下的纸张都生产过来?便是加上韩氏一家,现在纸张仍然供不应求。”
韩无忌想了一下,说:“果然如此,那我韩家便加入其中。”
赵武与韩无忌说话的工夫,门外不时有巡逻的甲士牵着狗走过。
韩无忌坐在那里,悠然神往的说:“如果能做到人人手上有一本书,那这世界该是个什么世界?用竹牍记录书籍,我们做不到人人有书读,但一车的竹简却能抄录在一张纸卷轴上,我们可以做到人人手上一个卷轴,如此一来……”
“如此一来,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就可以手中拿着书,对照老师的讲授。再也不用:老师在上面讲授,学生瞪大眼睛记忆;等老师讲授完,再传阅老师手上的竹牍,让老师耳提面命——赵城学宫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所以用了三年,便教出了一大批识字的人。”
韩无忌来了精神,立刻跟赵武探讨起教学方法,这方面赵武有经验,他与韩无忌一直聊到深夜……
这年春,晋国百姓暂时得到了片刻的休息,他们顺利的忙完了春耕,而后不紧不慢的开始集结。
等到当年秋,荀罂带领新军与部分中军出战,才进入宋国国境,果然传来了郑国国君郑成公病逝的消息。赵武行军途中听到这消息,立刻发出严正声明:“不是我干的——咱也就是追了郑国国君几十里,怎可能吓死郑君呢?郑君那是运动量过大,没注意恢复运动,跟我没关系。”
荀罂脸色凝重:“据说,郑成公临死前依然坚持附楚,他叮咛执政子罕说:‘楚君为了我们郑国,... -->>
第七十八章 赵军再上战场
趁着他们吵闹的工夫,韩厥又布置了士弱等人的外交任务,而后招手唤过赵武,低声说:“新军数目不能裁减了,令狐颉病重,眼看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所以我们不能指望魏氏的私兵了。如此一来,这次出战,新军全靠你了。
我听说你最近收复了许多戎狄部落,并把那些人向国君呈献,但那些戎狄武士国君一个都没要,全都归还于你……所以,你只要拉上一些戎人凑数,等于减轻了自己的负担。我许可你总共出七千武士,也算减少了规定的兵额,是吧?”
赵武点头:“如果允许我调集戎人的话,我可以凑足八千人。只是请元帅裁减一些兵车数量,元帅也知道,我不太喜欢庞大的兵车,我家的兵车狭小轻便,我还准备将兵车乘坐的人员裁减为两人,一人驾车,一人战斗。如此一来,我手头会驾驶兵车的人,数目不足,元帅如果能裁减一些兵车的额度,我愿增加一些骑兵额度以辅助作战。”
韩厥低声肯定:“我家阿起说,你打算在兵车战斗组中混杂一部分骑兵,令狐颉也跟我说过你的想法。现在令狐颉病重,新军完全由你做主,你想怎么改,不妨先试试,我支持你。”
荀罂凑近赵武,也学着韩伯的样子,压低嗓门询问:“我听说国君打算奖励你出使鲁国的功劳,把国都内、原先属于三郤的一处庄园赐给你,让你居住于新田城,可是你拒绝了,这又为什么?”
赵武低声回答:“我的家臣东郭离已经为我在东郭修建了庄园,匠丽氏也把他在东郭的房子转让给我,几座园子并在一起,许多建筑都是现成的,完全能住下家族防守武士,现在我住的很舒服,不想搬家了。”
智罂笑了:“你傻了,你看看诸卿,哪有居住在城外的道理。国君既然赐给你园子,你该收下,当然,如果你用不上城内的庄园,我可以替你照顾……那园子原来是郤犨的,位置很好,我打算把智家造纸坊开在那里,正好,不用另外购买商铺了。”
韩厥责备的瞪了智罂一眼:“智伯,小武虽然是您女婿,可你也不能如此压榨?”
智罂笑着反驳:“谁压榨了谁还不一定呢?我虽然从武子那里获得不少,可你也知道,我智家如今也出现了人手紧张的现象,为啥?你问他?”
这边三人窃窃私语,结成了一个外人不能进入的小圈子。另一边,其余四位正卿已经商议完毕,他们将商议结果呈递给韩厥。韩厥看也不看,立刻表态同意。
而后,韩厥宣布:“今年春耕过后,各位一边备战,一边要注意宣传晋国的新法律。
昔年,范武子(士会)曾劝解国君说:德行确立了(德立),刑罚施行了(刑行),政治修明了(政成),内务及时了(事时),典则被遵守了(典从),礼仪理顺了(礼顺),这样一来,谁还能与之为敌?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用兵的上策;兼并弱小的,攻打昏昧的,这是武将的宝则;整军(整顿军队)经武(筹划武略),取乱侮亡(攻取混乱的国家、侵凌即将灭亡的国家),是作为卿的觉悟……
当年范武子以此来确立了与楚争霸的基本策略,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坚持这一策略时,我们就能在争霸时占上风,每当我们忘记这一策略时,我们的霸主地位就摇摇欲坠。
与楚国的争霸是长期的,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范武子的教诲。因此,今年我们的任务就是:一边整军、经武,一边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
我希望今年将晋国新法律在全国推行,各位在自己的领地里不妨也学学赵城,将新法律的条文刻在石壁上,好让人人知晓……”
大厅里诸卿大夫轰然响应:“喏!”
韩厥继续布置:“下面,我宣布各位卿大夫的工作……”
……
傍晚时分,赵武回到国君的宫殿,他按照例行公事,安排了当夜的武宫守卫,并与公族大夫进行了交接——惯例,负责王宫守卫的甲士位于宫墙外围,阻止闲杂人员靠近宫墙,而公族大夫则带领公族子弟守卫于王宫之内。而宫城白天的守卫工作还则罢了,因为夜间不辨东西,外围的王宫武士必须与宫内的公孙们,相互约定彼此辨别的口令。
当夜值守的是韩厥长子、韩起兄长韩无忌,他正点着牛油大烛,在灯火下用毛笔抄录《兵策》,不过他不是在纸上抄录,而是在竹简之上。见到赵武进来,韩无忌也不放下笔,头也不抬的说:“君上刚才问起过你,他要你明天一早陪他与(弟弟)杨干打棒球……小武,我一直在纳闷,怎么赵城学生写的字,变的越来越方方正正?”
赵武坐在韩无忌旁边,提起了毛笔,在竹简上写了几个字,用毛笔指着自己写的字,解释:“无忌哥,这字越来越显得方正,是因为书写技术出现了变革。
原先的象形文字更像是绘画,用最简略的笔触画出字的图形来,所以字体形状更加图形化,弯弯曲曲的。但现在我们有了纸,有了毛笔。如今,人们都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不再像过去用刀子刻竹简,因为无须注意竹子的纹理,所以字迹追求简便,就会越来越方正——这就是变革,顺应时代的变革。”
韩无忌接过赵武手中的笔,提笔在竹简上写了几个字,若有所思的回答:“你说的不错,用笔在竹简上写字,果然不同过去的刀刻手法。过去因为要注意木头的纹理,所以用刀刻画线条尽量要圆,现在用毛笔,横平竖直最省力……
小武,我晋国字体并不统一,原先,字的笔画怎么弯全凭个人爱好,我现在负责教导公族子弟,常为这个发愁,听说你打算与鲁国人联手编录一份诗经,你说,我们可不可以编录一份标准的‘书典’,把所有的字都规范统一起来……”
赵武讶然笑了。
如果真能通过几本书规范一个国家的字体,那么,这就是“至圣先师”所做的工作,他编录的几本书后来被称为“四书”,属于“经”——没准赵武照这样编录出来的书,也会被后人称之为“四书五经”。
“说实话,我也就是一时冲动,才跟鲁国人谈起这件事。但鲁国人似乎对这是很上心,开春的时候,鲁国大夫已经派出了许多家臣到我那里,催促我开始动手编录诗经。可我现在哪有这份精力。
无忌哥,你看我现在,头上既挂着少司寇的头衔,还要管理武宫,管理新军,另外,我赵家的家族事也有一大堆……无忌哥既然对此感兴趣,不如帮帮我,由你领着那些鲁国大夫开始动手编录诗经——其实这种事,最适合由你这位公族大夫出面。”
韩无忌满口答应:“编录典籍——这是你推让给我的荣誉,我正好也有心研究一下列国的诗词……好得很,这事就由我出面,只是,你别忘了供应我足够的笔墨纸张。”
赵武顺嘴说:“那么,韩氏是否也有心建立一座造纸坊?我可以把造纸技术交给韩氏的工匠?”
韩无忌摇头:“不好,如今造纸业有智氏与赵氏出面,我韩氏参与其中,岂不抢了你们两家的饭碗?如今战事频频,谁家日子过的都不容易,我身为元帅之子,不能干这事啊。”
“瞧你说的”,赵武答:“天下读书人何止十万?这些读书人需要抄录的典籍何止百万,需要的纸张可以用兆来计算,凭我赵氏与智氏两家,哪能把天下的纸张都生产过来?便是加上韩氏一家,现在纸张仍然供不应求。”
韩无忌想了一下,说:“果然如此,那我韩家便加入其中。”
赵武与韩无忌说话的工夫,门外不时有巡逻的甲士牵着狗走过。
韩无忌坐在那里,悠然神往的说:“如果能做到人人手上有一本书,那这世界该是个什么世界?用竹牍记录书籍,我们做不到人人有书读,但一车的竹简却能抄录在一张纸卷轴上,我们可以做到人人手上一个卷轴,如此一来……”
“如此一来,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就可以手中拿着书,对照老师的讲授。再也不用:老师在上面讲授,学生瞪大眼睛记忆;等老师讲授完,再传阅老师手上的竹牍,让老师耳提面命——赵城学宫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所以用了三年,便教出了一大批识字的人。”
韩无忌来了精神,立刻跟赵武探讨起教学方法,这方面赵武有经验,他与韩无忌一直聊到深夜……
这年春,晋国百姓暂时得到了片刻的休息,他们顺利的忙完了春耕,而后不紧不慢的开始集结。
等到当年秋,荀罂带领新军与部分中军出战,才进入宋国国境,果然传来了郑国国君郑成公病逝的消息。赵武行军途中听到这消息,立刻发出严正声明:“不是我干的——咱也就是追了郑国国君几十里,怎可能吓死郑君呢?郑君那是运动量过大,没注意恢复运动,跟我没关系。”
荀罂脸色凝重:“据说,郑成公临死前依然坚持附楚,他叮咛执政子罕说:‘楚君为了我们郑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