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寒门枭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李师师和矾楼不遗余力地宣传下,宝妍斋胭脂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开业的第一天,整个汴京都为之轰动,上万年轻妇人云集新桥,胭脂铺几乎要被挤破了门,宝妍斋临时聘请的五个售货女妓忙得脚不沾地,一天下来声音都哑了,连带着周围店铺的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仅第一天胭脂铺的净利润就达三百贯之多。
虽然女人们未必想做女妓,但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拥有李师师的容貌,当李师师坦言自己专用宝妍斋的胭脂后,汴京的女人们为之疯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脸在用了宝妍斋的脂粉后,能变得如李师师一般美貌。
而且矾楼也在李师师的劝说下,接受了宝妍斋胭脂铺为胭脂供应商,这无形中又给宝妍斋添了一道光环。
但光凭李师师的代言是无法形成永久的口碑,宝妍斋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好货,就如张古老的胭脂和王家的香墨一样。
女人们很快就发现了惊喜,宝妍斋的兰黛香水只卖两贯钱一瓶,不仅比进口的大食蔷薇水便宜得多,而且量多品质也更好,大食蔷薇水香味浓烈,时间持久,但兰黛香水不仅香味浓郁持久,透瓶可闻,而且还有一种蔷薇水没有的幽香,这更符合东方的女人的喜好。
消息很快传开了,一连十几天,每天在宝妍斋买香水的女人排队足有两里,络绎不绝,而且买了香水还免费送一堆小包装的胭脂和眉墨,如果买两次以上香水,还可享受买其他胭脂折扣,更是满足了女人们喜欢免费赠品的心理。
短短半个月时间,宝妍斋声名鹊起,成为老牌胭脂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被汴京人誉为三大胭脂品牌之一,但它的背景也引起了很多人极大兴趣,尤其传闻东主姓李后,大家便纷纷猜测李师师就是这家胭脂铺的东主。
在胭脂铺大获成功后,李延庆就基本上撒手不管了,时间进入三月,太学终于要开学了。
........
太学在宋朝的兴起有着深刻政治、文化因素,一方面是原有的国子学、广文馆和宗学已经培养不出高水平的政治家,它们面对权贵之弟,生源狭窄,完全不能新王朝的需要。
尤其宋朝进入平民社会后,朝廷的温和,统治阶层对普通民众权利的重视,这就给了更多寒门士子崛起的机会,庆历兴学后,面向天下民众的太学便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教育机构。
但宋朝读书之风强盛,光靠一个太学还是远远满足了不了大宋读书人的需求,四大书院随之出现,他们成为了太学的一种补充,但四大书院的出现并没有削弱太学的主体地位,反而更加促进了太学的发展。
王安石变法中,强烈主张用长期教育取代科举,太学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三舍法孕育而生,各地兴办州学、县学,配合科举,一层层地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李延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从一个乡村少年一步步走进了太学的大门。
太学在蔡京主政后进行了一次扩招,人数由原来的两千四百人增加到三千八百人,其中外舍生三千人,内舍生五百人,上舍生三百人,一个普通士子从外舍开始,一步步向上攀登,最后读完上舍,至少要耗费十年时间,加上小学堂五年、县学两年、州学三年,至少要苦读二十年的书才有机会成为大宋官僚机构中的一员。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时间,真正的优秀士子根本不用耗费这么长的时间,很多士子再进入太学两三年后就考上了科举,直接授官出仕途。
而且只要考中举人就有资格进入太学读书,并不要求是否读过州学,如果考上解元甚至直接进入内舍,这种宽松灵活的政策便给了很多优秀士子弯道超车的机会,正是这个... -->>
在李师师和矾楼不遗余力地宣传下,宝妍斋胭脂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开业的第一天,整个汴京都为之轰动,上万年轻妇人云集新桥,胭脂铺几乎要被挤破了门,宝妍斋临时聘请的五个售货女妓忙得脚不沾地,一天下来声音都哑了,连带着周围店铺的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仅第一天胭脂铺的净利润就达三百贯之多。
虽然女人们未必想做女妓,但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拥有李师师的容貌,当李师师坦言自己专用宝妍斋的胭脂后,汴京的女人们为之疯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脸在用了宝妍斋的脂粉后,能变得如李师师一般美貌。
而且矾楼也在李师师的劝说下,接受了宝妍斋胭脂铺为胭脂供应商,这无形中又给宝妍斋添了一道光环。
但光凭李师师的代言是无法形成永久的口碑,宝妍斋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好货,就如张古老的胭脂和王家的香墨一样。
女人们很快就发现了惊喜,宝妍斋的兰黛香水只卖两贯钱一瓶,不仅比进口的大食蔷薇水便宜得多,而且量多品质也更好,大食蔷薇水香味浓烈,时间持久,但兰黛香水不仅香味浓郁持久,透瓶可闻,而且还有一种蔷薇水没有的幽香,这更符合东方的女人的喜好。
消息很快传开了,一连十几天,每天在宝妍斋买香水的女人排队足有两里,络绎不绝,而且买了香水还免费送一堆小包装的胭脂和眉墨,如果买两次以上香水,还可享受买其他胭脂折扣,更是满足了女人们喜欢免费赠品的心理。
短短半个月时间,宝妍斋声名鹊起,成为老牌胭脂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被汴京人誉为三大胭脂品牌之一,但它的背景也引起了很多人极大兴趣,尤其传闻东主姓李后,大家便纷纷猜测李师师就是这家胭脂铺的东主。
在胭脂铺大获成功后,李延庆就基本上撒手不管了,时间进入三月,太学终于要开学了。
........
太学在宋朝的兴起有着深刻政治、文化因素,一方面是原有的国子学、广文馆和宗学已经培养不出高水平的政治家,它们面对权贵之弟,生源狭窄,完全不能新王朝的需要。
尤其宋朝进入平民社会后,朝廷的温和,统治阶层对普通民众权利的重视,这就给了更多寒门士子崛起的机会,庆历兴学后,面向天下民众的太学便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教育机构。
但宋朝读书之风强盛,光靠一个太学还是远远满足了不了大宋读书人的需求,四大书院随之出现,他们成为了太学的一种补充,但四大书院的出现并没有削弱太学的主体地位,反而更加促进了太学的发展。
王安石变法中,强烈主张用长期教育取代科举,太学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三舍法孕育而生,各地兴办州学、县学,配合科举,一层层地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李延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从一个乡村少年一步步走进了太学的大门。
太学在蔡京主政后进行了一次扩招,人数由原来的两千四百人增加到三千八百人,其中外舍生三千人,内舍生五百人,上舍生三百人,一个普通士子从外舍开始,一步步向上攀登,最后读完上舍,至少要耗费十年时间,加上小学堂五年、县学两年、州学三年,至少要苦读二十年的书才有机会成为大宋官僚机构中的一员。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时间,真正的优秀士子根本不用耗费这么长的时间,很多士子再进入太学两三年后就考上了科举,直接授官出仕途。
而且只要考中举人就有资格进入太学读书,并不要求是否读过州学,如果考上解元甚至直接进入内舍,这种宽松灵活的政策便给了很多优秀士子弯道超车的机会,正是这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