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0小说网 qlh04.com,寡人无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但凡改革,都是困难重重,其原因除了因为改革会触动到既定利益者的利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使是皇帝,想要将政令完全正确的传达下去,也是很困难的。

    无论改革者多么强有力,制定的律法多么的严谨合理,但只要执行的人出现了问题,就会从最下层分崩离析。

    代国的律法和政策,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律法和政策,但由于人是有私心的,再好的德政也会慢慢变得腐坏,原本是为国为民的律法,却成了祸国殃民的原罪。

    到了这种地步,想要慢慢根除已经不可能了,但如果直接将根源连根拔起,就必须要动兵。

    只有杀一片、灭一方,彻底将既得利益者完全洗牌,将土地收归公有,再还归与民,才能根本解决掉这个问题。

    但是这些得到好处的势力,就会乖乖引颈就戮吗?

    没有人会这么傻,这世上如同萧家、薛家、赵家这样的门庭,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的家族依旧是以家族为先,所以从他们开始以国策横征暴敛之时,就一定料想到了天子最终会发现,雷霆震怒的那一天。

    反抗和自保的力量,从刚刚开始“违法”的时候,就已经在积蓄了。而如方党这种想要浑水摸鱼的,不过是给这些人提供了□□,互相得利而已。

    至于天下是姓刘、姓方还是姓其他,对于这些根深蒂固的家族来说,并没有太大差别,因为无论是谁在当政,都不可能小瞧了他们的力量。

    腐化吏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杀招,才是方孝庭真正的埋伏。

    刘凌走向东宫的步子越来越快,他的思绪也越来越清醒,以至于到了后来,戴良见到他时,也吓了一大跳。

    “殿下,您怎么了?”

    “什么?”

    刘凌的眼睛亮的可怕。

    “殿下,您没发现您一直在抖吗?”

    戴良捂着嘴,吓得说话都不利索了。

    “要要要不要找个太医给您看看?今日招魂是把您的魂丢了吗?”

    刘凌这才发现自己由于激动,身体一直抑制不住的在抖动,想必脸色也红润的可怕,所以吓到了戴良。

    他打开窗子,站在窗边吹了好半天的冷风,直到心绪平静下来,才考虑着该怎么把这个消息传给父皇。

    自己去说肯定不行。

    王家当年被族诛,回京勤王的各路兵马当年对王家抄家灭门,此事便是太后下的令,如果暴露了王七的身份,说不定这王家的遗孤也就从此见不得光了。

    告诉陆博士或是薛棣,都会让人生疑。他们一个是文士,一个是儒生,从未在民间计算过经商之事,如果突然有了这么多数据上报,那一定是非常突兀。

    那就只有……

    刘凌扭过头,眼神熠熠生光地望着戴良。

    戴良胳膊上鸡皮疙瘩直窜,抱臂哆哆嗦嗦地说道:“殿殿殿下,您您您看我干什么……”

    殿下是中邪了吗?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看他!

    他可没先帝的癖好啊!

    “戴良,我记得你父亲未进入殿试、任工部官员之前,曾游历代国各地十余年,相交满天下?是否?”

    刘凌没管戴良的表情,自顾自问道。

    “是。”戴良听到刘凌是问这个,总算舒坦了一点,点点头,“我父母都爱游山玩水,代国各地,北至幽州,南至越州,东至胶州,西至凉州,他们都去过了。”

    “沈国公府是不是一直都在经商?我曾听陆博士说,你家数代无人出仕而不倒,就是因为经商能力了得?”

    刘凌继续发问。

    “殿下,您问这个干什么……”戴良有些困扰地挠了挠头,“经商毕竟不是光荣的事情,这个,这个……”

    就因为这个,加上他们家那些乱七八糟的家规,所以他们家的男人才一直娶不到什么好出身的姑娘。

    “不,你家经商,实在是大大的好事。”

    刘凌踱了踱步子,心中忐忑不定。

    沈国公府真的值得信任吗?

    沈国公府也在经商,粮价和马价暴涨不可能不知道,为何一直都不曾告之过户部?如果这种大事告诉了他们,他们没有出手帮他,而是私下开始囤积粮草,推波助澜,那他岂不是助纣为虐?

    可如果没有沈国公府的帮助,这样的消息,是很难送到父皇那里的,很有可能折子到了一半,就被压下去了。

    “殿下,您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想要让我家去办?”戴良敏锐的察觉到了刘凌心中的挣扎,直率地问出了口。

    “如果您有什么差事,只管提就是。我爹说我做了您的侍读,我沈国公府一门就和您已经拴在了一起,一荣俱荣。我祖父也说,我这样的庸才,能跟着您就是祖坟上冒了青烟,只准给您帮忙,不准给您添乱……”

    他是个直肠子,家中长辈私下里叮嘱的话,竟一下子倒了个干干净净。

    刘凌听了戴良的话,忍不住啼笑皆非,就算沈国公和戴执大人不可考,以戴良的心性,确实是很难在他面前隐瞒什么的。

    如果沈国公府真的在私底下做了些什么,他告不告诉他们,也没什么区别。

    “戴良,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情,非常重要。重要到我无法用笔书写让你带出去,而是必须你休沐回家后原原本本的告之你父亲和你祖父。”刘凌看了眼王宁,示意他去把住门,继续说道:

    “我知道你记性不好,我会说两遍,原原本本的分析给你听,你必须要记住……”

    刘凌顿了顿。

    “这关系到江山社稷!”

    他重重地说道。

    “那殿下,您还是不要跟我说了吧,我怕我记不住!”戴良不要脸地张大了嘴,“我祖父常说,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你这惫懒的家伙,说的都是什么鬼!”刘凌紧绷的情绪被戴良彻底给弄没了,哭笑不得地摇头:“沈国公都说了,你成了我的侍读便是我的人了,我让你在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为戴良说起这件事:“我今日在出宫,偶然知道了一个消息。这消息来源非常可靠,但是具体如何,还得麻烦沈国公府派人细细佐证……”

    他没有说王七的身份,也没有说出是从哪儿得知,只是将粮食和马匹的事情之事和其背后的隐患说的非常明白。

    “……正因为如此,我根本无法平静下来。如果一旦民间因为缺粮而动乱,那么只要有心之人加以引导,百姓不会对有众多家丁和护院的富商或豪族下手,只会冲击储存有大量粮食作为赋税的官府。一旦有官府出事,其他暴民便会纷纷效仿,等他们尝到了甜头,就会集聚起更大的力量……”

    刘凌沉下脸。

    “我不怕百姓造反会生出剧变,因为代国的吏治虽然出了些问题,但百姓对于官府依旧有着敬畏之情,王师所到之处,百姓必定是俯首称臣。但我怕幕后还有用心险恶之人,趁机混入乱民之中生事,甚至资助有野心之人粮草、马匹和军备,酿起更大的灾祸。”

    戴良哪怕再怎么资质鲁钝,听到这里也明白为何刘凌回来时不住在颤抖,因为他现在也已经紧张的连话都说不出口了。

    “那我怎么办?和我爹、我祖父说了这件事,就有用吗?”

    “我根本做不到什么,戴良,我能做的,只有借你父亲、你祖父的口将这件事告之我父皇。你父亲是工部大员,你祖父是国公之身,人脉广阔,无论是查证此事还是送呈上奏,都会引起重视。一旦这件事被发现,户部有许多经济上的人才,朝中又有众多能臣干吏,必定会想出解决的法子。再不济想不出什么法子,及早预防、想法子平抑粮价总是做的到的。“

    刘凌只恨自己没有早知道这个消息,早一点见到王七。

    “我明白了,我会一字不漏的告知他们的。”

    戴良点了点头。

    “殿下您放心!”

    “我怎能放心……”

    刘凌闭了闭眼,心中幽幽地叹气。

    就算神仙的预言没错,他最终能够成帝,这交给他手中的江山,也是危机四伏,急需变革。

    他父皇想要改革吏治,却恐怕没想过方党一开始想要的就不是把持朝政,富贵熏天,而是想要更进一步……

    他想效法高祖之时,趁着天下大乱,再更近一步!

    想起那位长相和蔼,总是慈爱地对着二哥谆谆教诲的方老大人,刘凌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此人最可怕之处,在于能忍,他如今已经年近致仕之年,却依旧忍而不发,等着的,恐怕就是一场足以导致天下大变的灾荒。

    也是上天疼爱代国,代国国运昌隆,从父皇当政开始,小的洪涝或旱情一直都有,但大的天灾*却是从未有过。方孝庭恐怕已经等了很多年,终于等不得了,才开始想着人为的制造灾祸。

    山崩、大雪、旱灾都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但洪涝就不一样了。

    只要地方豪强们在上游修起堤坝,竭泽而渔或引走河水湖泊里的水灌溉良田,必定就会使得河流改道、水枯泽困。

    再加上调任河防的官员都是一些利欲熏心之辈,用不了多久,不需要等到天降暴雨,河防上就要出事。

    今年关中又有旱灾,父皇如今动了方党,已经是对吏治宣战,他细细想来,如果今年没有动乱,明年春夏之际,恐怕方党也要放手一搏了。

    什么储位之争,后宫之争,全都是虚的。难怪方孝庭根本不让淑妃娘娘在后宫里做什么,甚至不争权夺利以自保。

    他着眼的,根本就和后宫、储位无关,一直在扶植二哥,也不过是障眼法而已!一旦方家真的成了势,就算二哥坐上了那个位置,日后也许就沦为傀儡,更说不得,可能还会被逼禅位给……

    这一刻,刘凌由衷的感谢赵太妃和薛太妃从小对他的教导。若不是她们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导于他,以他今时今日的眼界,是根本想不到这么多干系的。

    若不是他从小在赵太妃那里听过众多朝代兴起的故事,他根本就不会知道很多时候那些“英主”根本不是乘乱而起,而是这乱世就是他们造成的,也许可能是两三代人十几年、几十年的“布局”。

    若不是他得了薛太妃那张薛家历代先祖为帝王开出的“书单”,那么他应该和大哥、二哥一样,每日读着圣贤之道、治国之策,将《水经注》、《山河志》之类的书籍当做“杂书”,不屑一顾,更不会知道山河地理对于治理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作用。

    若不是王太宝林教他经济之道,告诉他商人对一个国家的作用、物价对于百姓的影响,听到粮价和马匹的价格有了波动,也许他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说不定还在懵懵懂懂之间。

    若不是萧将军教他武艺,若不是陆博士细细为他搜寻书单上的书籍、为他和沈国公府牵线搭桥……

    在冷宫里的那么多年,每当他学的心力交瘁、彻夜难眠时,他也曾常常问自己,学这些东西有用吗?如果他一辈子都出不了冷宫,学这些东西又有何用?

    如果父皇一直不肯正视他,他满腹经纶,是不是会比懵懂无知更加痛苦?

    而如今,他终于懂了。

    他由衷的感谢那些严厉教导他的太妃们。

    正是因为她们,如今的他,才能像是刘氏皇族的诸多祖先一般,为这个国家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能力,而不是随波逐流,犹如被大潮推动的浮萍一般,只能祈求着上天给予一线生机。

    薛棣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出仕、王家为什么会在隐藏身份这么多年后毅然回京,其中固然是因为他们从各个方面知道了亲人的消息,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对于国家的责任,让他们摈弃了旧怨,没有冷眼旁观,而是选择了以身殉国的危险,来敲响最后一次警钟。

    他们赌赢了。

    直到此刻,刘凌才由衷的敬畏起这些士族的传承,即使被灭了族,薛家依旧有薛家的气节,王家依旧有王家的风骨。

    如果这都不算是“国士”,那又有谁能够称得上“国士”?

    这个国家曾经是无数个薛家、王家之流和高祖一起共同创立起来的,如今大厦将倾,他们对皇室纵有宿怨,然而对国家和百姓却不改初心。

    如今的代国境内,也许已经到处都是方党之流,也许地方豪族列强已经摩拳擦掌着翻天覆地,但只要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盛和平之心不灭,则天地间的正气不灭。

    在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这股正气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在时运艰危的时刻,胸怀正气的义士就会出现,用自己的力量力挽狂澜。

    人为的引起灾祸,只会让上天所厌弃,唯有为生民立命之心,会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只要正气不灭,代国绝不会被这些奸臣乱党所覆灭!”

    刘凌深吸口气,重重地呼出。

    他一无知少年尚且会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之战栗,那么多为了国家曾经呕心沥血的忠臣义士,只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些人是不会得逞的。

    他坚信!

    ***

    戴良是个心中揣不住事的人,当刘凌对他选择了和盘托出、托付重任时,他的身上就背上了重重的责任,这让他整夜整夜的都睡不着觉。

    他曾是一个厌恶责任,只愿意及时行乐的人,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也开始学会了去关心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他甚至在床上辗转反侧,思考着如果祖父和父亲并不想管这件事,他该怎么办。

    如果从家族的利益上来讲,他应该是站在家族这边,选择和家族共进退;可如果从他的立场上来说,他已经是刘凌的臣子,应当以全君臣的道义来选择为了这个国家而鞠躬尽瘁。

    他的人生阅历还太浅,甚至不如从小在冷宫里一步步走出来的刘凌,所以思考了几天这样的“人生大事”后,就连刘凌都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太过乐观,将这种事情告诉戴良后,活生生把自己的侍读给折磨成这个样子……

    不管怎么说,戴良还是在休沐那天起了个大早,穿戴整齐之后,像是上战场一般回了家。

    那一天,连刘凌都坐立不安。

    第二天,戴良回了宫,一见到刘凌就行了个大礼。

    “殿下,臣幸不辱命!”

    直听到他这句话,刘凌才算是真正的松了口气。

    戴良用“臣”来称呼自己,说明沈国公府已经有了自己的决断。

    他们选择站在皇帝,不,应该说,他们选择站在国家这边。

    沈国公府虽然淡出政治核心很久了,但沈国公府历经五朝而未倒,必定是有些过人的本事是不为人所知的。

    从戴良回家的第二日起,沈国公府就派出了家中四个管事分赴各地去查账,这件事对京中之人来说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因为现在已经快到年底了,各家都在查账对账中,沈国公府又是出了名的会经营。

    除此之外,沈国公还悄悄拜访了好几个巨贾,其中有几家也是恵帝时期曾经任过皇商的,他的行动掩饰的很小心,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约见这些巨贾的事,只是这里毕竟是京中,有些消息传得比别人要快些,渐渐地,一股不安的气氛就在京中弥漫了起来。

    刘凌每日听政,对朝政的变化最为敏感。最先起了变化的,便是朝中的争议变得越来越激烈,一件政事想要推行下去,往往要先扯皮半天,经过许多的阻碍,他的父皇才能够最终确定下来。

    兵部和刑部还是像往常一般坚定地站在父皇这边,但礼部、户部都有些摇摆不定,工部则是事不关己的典型,一下子帮着兵部这边,一下子帮着礼部和户部这边。看得出即使是六部之中,也不是铁板一块。

    这样的情况,使得两位宰相施政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是新上任没多久的门下侍郎庄骏。他毕竟是从大理寺卿担任的这个位置,过于讲究条理和证据,时日一久,未免得罪了不少人。

    今日又是一个普通的朝会,刘凌在一旁昏昏欲睡地听着吏部奏着今年各地官员考核的情况,好不容易等到吏部奏完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