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神游幻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方杉十分感兴趣,昨天,他拿到清心诀,并没有仔细的去思考前面的理论部分,而是直接去看了后面如何打坐,如何修习内功,那些与实践相关的内容。
方杉本以为,理论的东西,就像是吹牛放屁,都是空话,没什么用处。但是今天这一看,似乎理论部分,还是有内容的。
接着看下一段:故贤人以宁神定心为法,以心缘觉知为督查,以分别善恶以取善去恶为人本。
这一句有三个重点,贤德的人,以宁静自己的精神,安定自己的内心为方法。这是第一个重点,不过怎么宁神,怎么定心,还要再看下文吧。
第二个重点,以心缘觉知,作为检查官。这里的心缘觉知是什么意思?待会要问问唐清。
第三个重点,以分清楚好的坏的,用好的,去掉坏的,这个是做人的本分。应该是这样解释吧?方杉并不确定。
下面这句,青松子前辈也说了,这三个是重点,不能不重视。
后面这句麻烦了:宁神者,其念不杂,可见觉知之性,以心攀缘觉知之性,可查心神之诸念,先觉诸念,而后分别诸念,去恶存善,此为人本。
宁静精神的人,他的念头是不杂乱的,可以看到觉知之性,用心去攀缘觉知之性,可以查看心神里种种念头,先发现种种念头,然后再分别种种念头,去掉不好的,留下好的,这是做人的本分。
有好几个词不理解,“宁神”中的神是什么意思?“觉知之性”是什么意思?“攀缘”是什么意思?“心神”又是什么意思?还是待会问问唐清吧,这会也想不通。
好,下面这段:初习此法,难以宁神,故心息万缘,唯系一念。
刚开始学这个办法,很难宁静精神,所以让心休息,放下万缘,就抓住一个念头。这句我昨天看过了,还跟唐清讨论过,他说就是放松下来以后,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后面的这句话。
寥寥寂法,流光广发,本身不动,须弥山它
昨天唐清说过,这句话没啥意思,也不用解释,看着念就好了,就是一句心决。可是我昨天就是念这句话的啊,怎么就没用呢?难道这个世界的心决对我无效?可别是这样,不然我就别想学会内功了。方杉心里闪过一丝阴霾。
以一念而宁万念,是为宁神之初法。
哦,这就是宁神啊,就是说,我脑子里念头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太多,所以用一个念头,来平息所有其他的念头。
昨天试过了,好像有点难度,要么念着念着就忘了,要么念着念着就困了,没啥用啊。
此法习练愈久,念决之际,心念愈为平和,善念不起,恶念不生,唯留此一念矣。
这句话可以直接看懂,但是如果真的可以这样,那我昨天怎么做不到?还是说我方法错了?
但此仅为初入,若不念决,则心散乱如故,难以息心。
就是说这个方法练的久了也还是初步的,不念心决的时候,心里还是会乱。
当此时,应引心神以缘觉知,觉知心明皎如澄空之月,世事繁华,不生染着。
这个时候,应该让心神以缘觉知,觉知心像是天空中的月亮,世上的事很繁华,也不会受到污染。
说起来,天上的月亮也被污染了吧,我们的宇航员都飞上去了,哈哈。呸呸,我在想什么?
这句话里,“引心神以缘觉知”这个好难理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面解释了,觉知心的属性,是不会被污染的。那这个就是本心?好像不是,本心不是被污染变成人心了嘛。
常住此觉知之心,不染诸念,不生诸念,观念自生自灭。
经常的住在这个觉知之心上,不染着念头,不生起念头,看着念头自生自灭。
这个觉知心,好像就是观察力,一般我们是观察外面的事物,这个觉知心是观察内心的事物,对了,就是这个意思。啊,我想起来了,刚才在养生厅的时候,那一个瞬间,我不就是处在这个觉知心的状态里吗?
好像变成了一个旁观者,看着自己的念头,等等,现在呢?
当此时,方杉犹如醍醐灌顶,顿时发现了不同,刚才方杉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他所有的精神都用在了思考上,而现在,他发现,自己似乎可以把精神用在这个觉知心上,也就是观察内心的状态里。在这个状态里,自己已经不是念头了,而是那个看着念头生灭的人。
方杉脑海中的念头依旧生起,他看到自己在想:就是这个样子,这几句话是我脑子里所想的,但不是我所想的,却又是我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但我是这个念头吗?不,不是,我是这个在感觉的人。
方杉再次进入了这个奇妙的状态之中,或许这会很有用。
bsp; 方杉十分感兴趣,昨天,他拿到清心诀,并没有仔细的去思考前面的理论部分,而是直接去看了后面如何打坐,如何修习内功,那些与实践相关的内容。
方杉本以为,理论的东西,就像是吹牛放屁,都是空话,没什么用处。但是今天这一看,似乎理论部分,还是有内容的。
接着看下一段:故贤人以宁神定心为法,以心缘觉知为督查,以分别善恶以取善去恶为人本。
这一句有三个重点,贤德的人,以宁静自己的精神,安定自己的内心为方法。这是第一个重点,不过怎么宁神,怎么定心,还要再看下文吧。
第二个重点,以心缘觉知,作为检查官。这里的心缘觉知是什么意思?待会要问问唐清。
第三个重点,以分清楚好的坏的,用好的,去掉坏的,这个是做人的本分。应该是这样解释吧?方杉并不确定。
下面这句,青松子前辈也说了,这三个是重点,不能不重视。
后面这句麻烦了:宁神者,其念不杂,可见觉知之性,以心攀缘觉知之性,可查心神之诸念,先觉诸念,而后分别诸念,去恶存善,此为人本。
宁静精神的人,他的念头是不杂乱的,可以看到觉知之性,用心去攀缘觉知之性,可以查看心神里种种念头,先发现种种念头,然后再分别种种念头,去掉不好的,留下好的,这是做人的本分。
有好几个词不理解,“宁神”中的神是什么意思?“觉知之性”是什么意思?“攀缘”是什么意思?“心神”又是什么意思?还是待会问问唐清吧,这会也想不通。
好,下面这段:初习此法,难以宁神,故心息万缘,唯系一念。
刚开始学这个办法,很难宁静精神,所以让心休息,放下万缘,就抓住一个念头。这句我昨天看过了,还跟唐清讨论过,他说就是放松下来以后,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后面的这句话。
寥寥寂法,流光广发,本身不动,须弥山它
昨天唐清说过,这句话没啥意思,也不用解释,看着念就好了,就是一句心决。可是我昨天就是念这句话的啊,怎么就没用呢?难道这个世界的心决对我无效?可别是这样,不然我就别想学会内功了。方杉心里闪过一丝阴霾。
以一念而宁万念,是为宁神之初法。
哦,这就是宁神啊,就是说,我脑子里念头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太多,所以用一个念头,来平息所有其他的念头。
昨天试过了,好像有点难度,要么念着念着就忘了,要么念着念着就困了,没啥用啊。
此法习练愈久,念决之际,心念愈为平和,善念不起,恶念不生,唯留此一念矣。
这句话可以直接看懂,但是如果真的可以这样,那我昨天怎么做不到?还是说我方法错了?
但此仅为初入,若不念决,则心散乱如故,难以息心。
就是说这个方法练的久了也还是初步的,不念心决的时候,心里还是会乱。
当此时,应引心神以缘觉知,觉知心明皎如澄空之月,世事繁华,不生染着。
这个时候,应该让心神以缘觉知,觉知心像是天空中的月亮,世上的事很繁华,也不会受到污染。
说起来,天上的月亮也被污染了吧,我们的宇航员都飞上去了,哈哈。呸呸,我在想什么?
这句话里,“引心神以缘觉知”这个好难理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面解释了,觉知心的属性,是不会被污染的。那这个就是本心?好像不是,本心不是被污染变成人心了嘛。
常住此觉知之心,不染诸念,不生诸念,观念自生自灭。
经常的住在这个觉知之心上,不染着念头,不生起念头,看着念头自生自灭。
这个觉知心,好像就是观察力,一般我们是观察外面的事物,这个觉知心是观察内心的事物,对了,就是这个意思。啊,我想起来了,刚才在养生厅的时候,那一个瞬间,我不就是处在这个觉知心的状态里吗?
好像变成了一个旁观者,看着自己的念头,等等,现在呢?
当此时,方杉犹如醍醐灌顶,顿时发现了不同,刚才方杉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他所有的精神都用在了思考上,而现在,他发现,自己似乎可以把精神用在这个觉知心上,也就是观察内心的状态里。在这个状态里,自己已经不是念头了,而是那个看着念头生灭的人。
方杉脑海中的念头依旧生起,他看到自己在想:就是这个样子,这几句话是我脑子里所想的,但不是我所想的,却又是我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但我是这个念头吗?不,不是,我是这个在感觉的人。
方杉再次进入了这个奇妙的状态之中,或许这会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