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逍遥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士奇与胡濙两人是进士出身,一身书卷气,对于船舱的布置,极为满意,尤其是看到了茶几上方的一卷长轴。
长轴上的诸葛亮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人物高卧狂放的情态,刻画得很生动,线条洗练。墨竹用笔潇洒,得元人意韵,看得两人暗暗点头不止。
而徐勉一介武夫,对什么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实在没什么兴趣,扫了几眼,目光便落在了右侧的书桌上面的一副书法字帖上,临摹的是赵孟頫所作的《黄钟•人月圆》。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笔法轻盈,婉转流利,却有一股外秀内刚之气,尤其最后几笔起笔收笔不加修饰,仿佛是一道上乘的剑法,随意挥洒。
徐勉看得津津有味,浑然不觉,一个小书童进来倒了茶水,擦拭了桌椅,直到三人朱瞻基对他摆手,方才红着脸,灿灿一笑,落下座。
朱瞻基坐在桌前,眼眸微微闭着,似乎在想着某种大事,略显苍白的脸上因为沉思而显得有几分红晕。
太子没说话,身为臣子的自然不敢说话,甚至连有些口渴的胡濙,也不敢动手喝茶,生怕自己一动手,打断了太子的沉思。
朱瞻基的沉思了一会儿,面色神色慢慢恢复了平静,那一抹红晕也退去了,烛光下看不出喜乐哀愁,一如得道高僧般入了定。
重重的吐了口气,朱瞻基的眼眸子打开了,乜了三人一眼,轻声道:“父王决意迁都,三人爱卿有何看法?”
三人中,徐勉是武人,对迁都一事并无多大兴趣,北京也好,南京也罢,锦衣卫不过是皇家的一把利刃而已,皇帝何时要他们出鞘,不管是对,还是错,不管这个人杀不杀得,他们都必须出鞘,利刃出鞘必然见血,所以,南京,北京对于这把利刃来说,不过是从北方到了南方,又或者从南方到了北方而已,并无多大干系。
但对于杨士奇,胡濙来说,迁都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那是需要动用数十万的民力,物理,财力,关乎国之大运,稍有不慎,就有亡国之灾,不得不慎之又慎。
杨士奇,胡濙彼此望了一眼,一时摸不清楚的朱瞻基的意图,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朱瞻基并没有记着催问,而是端起茶杯,轻轻的吹开了杯中的茶叶,放在嘴边喝了一口,吧唧吧唧了两下,轻轻的咽了下去。
这是南京的雨花茶,茶叶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 ,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在南京城内,是大大的有名,但朱瞻基并不十分的喜欢,这就好比他不喜欢南京一样。
对于这座大明开国的都城,他自然知道有它的好处,不说那六朝古都的名头,艳丽的秦皇河畔,长江天堑,龙盘虎踞,江南形胜之地,真足以立国等等,哪一样足以让人欢喜,便是那做皇城,也是世间最为富丽堂皇的。
可这一切总是引起不起他的欢喜来,他更向往的是北国风光,山海关外的萧杀之气,当年追随皇爷爷叱咤蒙古草原的一切都无比吸引着他,让他对北京多了一份好感。
^^^^^^^^^^^^^^^^^^^^^^^^^^^^^^^^^^^^^^^^^^^^^^^^^^^
当然,身为大明未来的储君,迁都大事,自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这座金陵城,是当年tai祖皇帝,以非凡的魄力,背倚紫金山,添平燕雀湖,凭空造出来的,但此举终究是差了些人意,虽说燕雀湖底以巨石铺底,打入木桩,又用石灰三合土反复打夯加固,可经过洪武一朝,建文一朝,当年牢不可破的金陵城,北部地基就开始下沉,弄到现在皇宫前高后低,一旦下雨,内宫就容易形成内涝,排水不易,对于这样的一座城池,自然说不上好到那里去,最主要的是,相对于北京,南京城地处江南,离中原太远,如果北方发生战事十分不易防守,这一点,就是当年的tai祖皇帝也深有体会。
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一直都有迁都的想法,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当时,明朝的主要威胁是蒙古草原上的北元残余力量。迁都西北,可以加强北方边防,安定边界。朱标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不料世事无常,太子朱标于第二年病逝,使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问题了,迁都一事才就次作罢。
相对于南京,北京地... -->>
杨士奇与胡濙两人是进士出身,一身书卷气,对于船舱的布置,极为满意,尤其是看到了茶几上方的一卷长轴。
长轴上的诸葛亮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人物高卧狂放的情态,刻画得很生动,线条洗练。墨竹用笔潇洒,得元人意韵,看得两人暗暗点头不止。
而徐勉一介武夫,对什么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实在没什么兴趣,扫了几眼,目光便落在了右侧的书桌上面的一副书法字帖上,临摹的是赵孟頫所作的《黄钟•人月圆》。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笔法轻盈,婉转流利,却有一股外秀内刚之气,尤其最后几笔起笔收笔不加修饰,仿佛是一道上乘的剑法,随意挥洒。
徐勉看得津津有味,浑然不觉,一个小书童进来倒了茶水,擦拭了桌椅,直到三人朱瞻基对他摆手,方才红着脸,灿灿一笑,落下座。
朱瞻基坐在桌前,眼眸微微闭着,似乎在想着某种大事,略显苍白的脸上因为沉思而显得有几分红晕。
太子没说话,身为臣子的自然不敢说话,甚至连有些口渴的胡濙,也不敢动手喝茶,生怕自己一动手,打断了太子的沉思。
朱瞻基的沉思了一会儿,面色神色慢慢恢复了平静,那一抹红晕也退去了,烛光下看不出喜乐哀愁,一如得道高僧般入了定。
重重的吐了口气,朱瞻基的眼眸子打开了,乜了三人一眼,轻声道:“父王决意迁都,三人爱卿有何看法?”
三人中,徐勉是武人,对迁都一事并无多大兴趣,北京也好,南京也罢,锦衣卫不过是皇家的一把利刃而已,皇帝何时要他们出鞘,不管是对,还是错,不管这个人杀不杀得,他们都必须出鞘,利刃出鞘必然见血,所以,南京,北京对于这把利刃来说,不过是从北方到了南方,又或者从南方到了北方而已,并无多大干系。
但对于杨士奇,胡濙来说,迁都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那是需要动用数十万的民力,物理,财力,关乎国之大运,稍有不慎,就有亡国之灾,不得不慎之又慎。
杨士奇,胡濙彼此望了一眼,一时摸不清楚的朱瞻基的意图,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朱瞻基并没有记着催问,而是端起茶杯,轻轻的吹开了杯中的茶叶,放在嘴边喝了一口,吧唧吧唧了两下,轻轻的咽了下去。
这是南京的雨花茶,茶叶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 ,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在南京城内,是大大的有名,但朱瞻基并不十分的喜欢,这就好比他不喜欢南京一样。
对于这座大明开国的都城,他自然知道有它的好处,不说那六朝古都的名头,艳丽的秦皇河畔,长江天堑,龙盘虎踞,江南形胜之地,真足以立国等等,哪一样足以让人欢喜,便是那做皇城,也是世间最为富丽堂皇的。
可这一切总是引起不起他的欢喜来,他更向往的是北国风光,山海关外的萧杀之气,当年追随皇爷爷叱咤蒙古草原的一切都无比吸引着他,让他对北京多了一份好感。
^^^^^^^^^^^^^^^^^^^^^^^^^^^^^^^^^^^^^^^^^^^^^^^^^^^
当然,身为大明未来的储君,迁都大事,自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这座金陵城,是当年tai祖皇帝,以非凡的魄力,背倚紫金山,添平燕雀湖,凭空造出来的,但此举终究是差了些人意,虽说燕雀湖底以巨石铺底,打入木桩,又用石灰三合土反复打夯加固,可经过洪武一朝,建文一朝,当年牢不可破的金陵城,北部地基就开始下沉,弄到现在皇宫前高后低,一旦下雨,内宫就容易形成内涝,排水不易,对于这样的一座城池,自然说不上好到那里去,最主要的是,相对于北京,南京城地处江南,离中原太远,如果北方发生战事十分不易防守,这一点,就是当年的tai祖皇帝也深有体会。
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一直都有迁都的想法,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当时,明朝的主要威胁是蒙古草原上的北元残余力量。迁都西北,可以加强北方边防,安定边界。朱标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不料世事无常,太子朱标于第二年病逝,使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问题了,迁都一事才就次作罢。
相对于南京,北京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