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新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每到八月秋收时节,县市就极其热闹,男男女女,人来人往,喧喧嚷嚷,店肆成列,整个市集上叫卖声不绝于耳。
尤其是隶属于金曹掾的“五均官”所在,更是排起了大长队——这是县里各乡的百姓来粜(tiào)谷了。
对长陵县来说,今岁年景比前几年要好些,雨水调匀,也没有蝗虫来作梗,地里每亩多收了一两斗谷子,大伙觉得今年日子应较去岁更好过,都喜滋滋的。
但入秋以来粟穗沉沉产生的快乐,在听到市吏报出谷价后,立刻就消失了。
“这谷价,怎比去岁还便宜了许多?”农夫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年景好,收成多,谷自然就贱了。”市吏跪坐在案几前,用一根木刺挑着指甲缝里的污渍,正眼都不看面前这些身穿破布麻衣,脸晒得酱赤的农夫一下。
“地里就多收了一两斗,可谷价却跌了一半啊!”农夫们开始抱怨,别欺负他们不会算数。
市吏却笑道:“跌了好啊,说明天下太平。”
旋即脸色一板:“再者,这可是朝中纳言(大司农)和五均司市师们决定的价,吾等只是照章办事,若是不按此价售卖,就是违律!”
新朝的经济实行五均之制,五均官负责平准物价,有理有据。但农夫们却不这么认为,谷贱伤农啊,更何况,他们听说邻郡还闹灾了呢,根本不相信粮食能增产一倍,怕不是这市吏想要转手发一笔财。
市吏不为所动:“汝等目光短浅,局限一隅,也不想想,这肯定是关东粮食也丰收,随时可以送入关中呢?各处的谷米像渭水一般涌来,谷价或许过几天还要再跌,等着瞧吧!”
又扬言道:“从常安到六尉,每个五均官收谷价格都一样,汝等若是不想卖,大可换个地方去试试,还要多交一笔过关税。”
百姓们几乎别无选择,这是热闹的县市,要不卖给私商?但哪家私商愿意做这亏本买卖啊,说不定出价比官方更低。
有人嘀咕道:“贱卖不如不卖,吾等还不如拉回去继续屯着。”
这话叫市吏听到了,嗤的笑出了声:“且屯着,屯到月底交算赋时,看汝等能否拿出数百上千的钱!”
赋,没错,该死的算赋和口赋,从前汉开始,就必须缴纳货币而不能以实物代替。汉时一个成年男女缴120钱,今朝钱贱,所以要交两三百钱,差不多是一石谷的售价——今年却要两石。
若真是理想状态下一家分配百亩耕地,收获两百石谷子,缴纳十分之一的田租外加算赋口赋不要太轻松,还能剩余不少。
但前汉两百年兼并,尤其是人多地少的关中。土地都集中到豪强贵族手中,一些贫民四五口人,地却只有十来亩。种出的粮食勉强果腹,算赋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卖之后,家里余粮还撑得过冬天么?
但不卖,也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哪怕衣食自足,除了赋税,还得从同样隶属于官府的铁官处购买质量奇差却不得不用的铁器,从盐官处换取价格高到让人想哭泣的盐巴,掉了一粒都心疼。
新室倒是不加赋而国用足了,农夫却被狠狠割了几道韭菜,每年种田获利的钱一打转,全进了五均官腰包。
众农夫丧了气,认命地卖了谷,经过谷米舂得细不细、嘉量打得平不平的扯皮后,从市吏手中得到了钱。
“能否换成货泉?”看着手里那些古里古怪,能兑换二十五枚货泉的货布,农夫们有些信不过。
过去十几年里,他们可被各种大面额货币坑怕了,还是一兜小钱沉甸甸捧在怀里安心啊。
市吏却给了他们一个白眼:“汝等胆敢不收,莫非是想获罪罚去太官服劳役?”
农夫们被吓了,只能迅速完成交易:来时是沉甸甸的粮食,回时却只拿着轻飘飘的货布。不知不觉,他们又被铸币割了一次韭菜。
没办法,宁可贱卖谷子凑齐算赋,也不愿意借豪右的贷,利息太高了。三十七岁,农夫,还要借贷给女儿凑嫁妆实在太心酸了。
更何况,贷是你想借就借的?过去豪右商贾借钱,不就是想利滚利将小农逼得破产,好买地么?如今地不准买卖,奴婢也做不成,那还借什么,穷鬼们爱死不死!
不少人本来算着,今年多收了些谷子,多换点钱,能在市上给妻子买个铜镜、给孩儿弄点饴糖解馋,再置办点家里不容易制出的厚冬衣来。
结果却什么都不敢买,只能垂头丧气拉着空空如也的辇,回家去。
但一偏头,却见一群刚到不久的农夫还满载着谷子,在市吏的讥讽和白眼下,十分硬气地调头就走。
“不卖就不卖!”
他们坚决不贱卖,反正没舂过的谷子存得住,留到入冬再看看,到时候谷价一贵,就回本了。
那些农夫里为首的,是第五里的第五平旦。
有人认识他,便过去关切地问道:“平旦,汝等不卖谷,不交算赋了?莫非想被缉捕去边塞服劳役来偿?”
“不怕。”
第五平旦自豪地说道:“第五里有义仓义钱!”
……
普通小农急着卖出谷物为八月秋算做准备,地主们却十分淡定。
他们家底大,家中吃饭的嘴巴也多,粮食必须屯着,至于赋税的钱帛,往年早就存下了。
更何况,虽然钱是由金曹掾来收,但负责算口和定赋的,不就是宗主第五伦么!
八月中旬,又到一年社日前夕,临渠乡诸第在第五里坞院内集会。
第五霸赶在孙儿还没到前,就跟族长们打好招呼:“虽然做了户曹掾,但伯鱼已经说过,切勿指望他替汝等隐匿户口,瞒报田亩。”
“郡里甚至是常安,不知多少眼睛盯着伯鱼,他也难做啊。顶多只能确保不会有县吏刻意盘剥,给吾家摊派更多赋税劳役。”
“次公所言极是。”众人应诺,没有人会因为第五伦“秉公执法”而产生怨言,因为各家合并为一族后,他们已从中获利甚多。
诸第秋收增产远胜过普通人家,因为春天时,第五伦十分大方地给各家分享了曲辕犁和豆谷间作。
尤其是后者,帮他们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每亩连豆加麦,竟多收了三五斗。
第五伦确实做到了他去年承诺的“宜尔家室,乐尔妻帑(nú)”!
既然丰收了,众人便跑去向第四咸打听谷物市价,听说五均官收谷竟比去年便宜了一半,都骂骂咧咧,第一关诧异道:“莫非真是关东丰收,压低了粮价?”
“正好相反,关东大旱,不少地方都绝产了!”
第四咸压低声音给众人透底,他有商队去往河东那边,消息较一般人更灵通。若非年景不好,关东各地也不会爆发了那么多盗贼动乱啊。
“那为何谷物还贱了,不应该贵么?”第六犊埋头田畴,不太懂这方面的道道,那五均官的责任,就是平准物价么?怎么还反过来乱降价。
“强取豪夺而已,都说无商不奸,我看那五均官才是天下最奸。”
第四咸摇摇头,他听说,负责五均的是两位雒阳大商人:张长叔、薛子促,家訾亦上万万钱。
皇帝将他们当成了现世桑弘羊,皆聘... -->>
每到八月秋收时节,县市就极其热闹,男男女女,人来人往,喧喧嚷嚷,店肆成列,整个市集上叫卖声不绝于耳。
尤其是隶属于金曹掾的“五均官”所在,更是排起了大长队——这是县里各乡的百姓来粜(tiào)谷了。
对长陵县来说,今岁年景比前几年要好些,雨水调匀,也没有蝗虫来作梗,地里每亩多收了一两斗谷子,大伙觉得今年日子应较去岁更好过,都喜滋滋的。
但入秋以来粟穗沉沉产生的快乐,在听到市吏报出谷价后,立刻就消失了。
“这谷价,怎比去岁还便宜了许多?”农夫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年景好,收成多,谷自然就贱了。”市吏跪坐在案几前,用一根木刺挑着指甲缝里的污渍,正眼都不看面前这些身穿破布麻衣,脸晒得酱赤的农夫一下。
“地里就多收了一两斗,可谷价却跌了一半啊!”农夫们开始抱怨,别欺负他们不会算数。
市吏却笑道:“跌了好啊,说明天下太平。”
旋即脸色一板:“再者,这可是朝中纳言(大司农)和五均司市师们决定的价,吾等只是照章办事,若是不按此价售卖,就是违律!”
新朝的经济实行五均之制,五均官负责平准物价,有理有据。但农夫们却不这么认为,谷贱伤农啊,更何况,他们听说邻郡还闹灾了呢,根本不相信粮食能增产一倍,怕不是这市吏想要转手发一笔财。
市吏不为所动:“汝等目光短浅,局限一隅,也不想想,这肯定是关东粮食也丰收,随时可以送入关中呢?各处的谷米像渭水一般涌来,谷价或许过几天还要再跌,等着瞧吧!”
又扬言道:“从常安到六尉,每个五均官收谷价格都一样,汝等若是不想卖,大可换个地方去试试,还要多交一笔过关税。”
百姓们几乎别无选择,这是热闹的县市,要不卖给私商?但哪家私商愿意做这亏本买卖啊,说不定出价比官方更低。
有人嘀咕道:“贱卖不如不卖,吾等还不如拉回去继续屯着。”
这话叫市吏听到了,嗤的笑出了声:“且屯着,屯到月底交算赋时,看汝等能否拿出数百上千的钱!”
赋,没错,该死的算赋和口赋,从前汉开始,就必须缴纳货币而不能以实物代替。汉时一个成年男女缴120钱,今朝钱贱,所以要交两三百钱,差不多是一石谷的售价——今年却要两石。
若真是理想状态下一家分配百亩耕地,收获两百石谷子,缴纳十分之一的田租外加算赋口赋不要太轻松,还能剩余不少。
但前汉两百年兼并,尤其是人多地少的关中。土地都集中到豪强贵族手中,一些贫民四五口人,地却只有十来亩。种出的粮食勉强果腹,算赋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卖之后,家里余粮还撑得过冬天么?
但不卖,也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哪怕衣食自足,除了赋税,还得从同样隶属于官府的铁官处购买质量奇差却不得不用的铁器,从盐官处换取价格高到让人想哭泣的盐巴,掉了一粒都心疼。
新室倒是不加赋而国用足了,农夫却被狠狠割了几道韭菜,每年种田获利的钱一打转,全进了五均官腰包。
众农夫丧了气,认命地卖了谷,经过谷米舂得细不细、嘉量打得平不平的扯皮后,从市吏手中得到了钱。
“能否换成货泉?”看着手里那些古里古怪,能兑换二十五枚货泉的货布,农夫们有些信不过。
过去十几年里,他们可被各种大面额货币坑怕了,还是一兜小钱沉甸甸捧在怀里安心啊。
市吏却给了他们一个白眼:“汝等胆敢不收,莫非是想获罪罚去太官服劳役?”
农夫们被吓了,只能迅速完成交易:来时是沉甸甸的粮食,回时却只拿着轻飘飘的货布。不知不觉,他们又被铸币割了一次韭菜。
没办法,宁可贱卖谷子凑齐算赋,也不愿意借豪右的贷,利息太高了。三十七岁,农夫,还要借贷给女儿凑嫁妆实在太心酸了。
更何况,贷是你想借就借的?过去豪右商贾借钱,不就是想利滚利将小农逼得破产,好买地么?如今地不准买卖,奴婢也做不成,那还借什么,穷鬼们爱死不死!
不少人本来算着,今年多收了些谷子,多换点钱,能在市上给妻子买个铜镜、给孩儿弄点饴糖解馋,再置办点家里不容易制出的厚冬衣来。
结果却什么都不敢买,只能垂头丧气拉着空空如也的辇,回家去。
但一偏头,却见一群刚到不久的农夫还满载着谷子,在市吏的讥讽和白眼下,十分硬气地调头就走。
“不卖就不卖!”
他们坚决不贱卖,反正没舂过的谷子存得住,留到入冬再看看,到时候谷价一贵,就回本了。
那些农夫里为首的,是第五里的第五平旦。
有人认识他,便过去关切地问道:“平旦,汝等不卖谷,不交算赋了?莫非想被缉捕去边塞服劳役来偿?”
“不怕。”
第五平旦自豪地说道:“第五里有义仓义钱!”
……
普通小农急着卖出谷物为八月秋算做准备,地主们却十分淡定。
他们家底大,家中吃饭的嘴巴也多,粮食必须屯着,至于赋税的钱帛,往年早就存下了。
更何况,虽然钱是由金曹掾来收,但负责算口和定赋的,不就是宗主第五伦么!
八月中旬,又到一年社日前夕,临渠乡诸第在第五里坞院内集会。
第五霸赶在孙儿还没到前,就跟族长们打好招呼:“虽然做了户曹掾,但伯鱼已经说过,切勿指望他替汝等隐匿户口,瞒报田亩。”
“郡里甚至是常安,不知多少眼睛盯着伯鱼,他也难做啊。顶多只能确保不会有县吏刻意盘剥,给吾家摊派更多赋税劳役。”
“次公所言极是。”众人应诺,没有人会因为第五伦“秉公执法”而产生怨言,因为各家合并为一族后,他们已从中获利甚多。
诸第秋收增产远胜过普通人家,因为春天时,第五伦十分大方地给各家分享了曲辕犁和豆谷间作。
尤其是后者,帮他们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每亩连豆加麦,竟多收了三五斗。
第五伦确实做到了他去年承诺的“宜尔家室,乐尔妻帑(nú)”!
既然丰收了,众人便跑去向第四咸打听谷物市价,听说五均官收谷竟比去年便宜了一半,都骂骂咧咧,第一关诧异道:“莫非真是关东丰收,压低了粮价?”
“正好相反,关东大旱,不少地方都绝产了!”
第四咸压低声音给众人透底,他有商队去往河东那边,消息较一般人更灵通。若非年景不好,关东各地也不会爆发了那么多盗贼动乱啊。
“那为何谷物还贱了,不应该贵么?”第六犊埋头田畴,不太懂这方面的道道,那五均官的责任,就是平准物价么?怎么还反过来乱降价。
“强取豪夺而已,都说无商不奸,我看那五均官才是天下最奸。”
第四咸摇摇头,他听说,负责五均的是两位雒阳大商人:张长叔、薛子促,家訾亦上万万钱。
皇帝将他们当成了现世桑弘羊,皆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