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明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口增长的诱惑力对田复珍太大了,在古代农耕社会,地方人口是最大的社会财富,所以人口增长是一任地方官员最大的政绩。而他之所以想为一任父母,为的不就是百姓升平么?既然李信以养商之道能做到这一点,自己又何必在乎官声如何?
李信一箭射中田复珍软肋,不愁他不乖乖入彀。而此前之所以,秘助他任这一年之期的太原知府,为的便也是田复珍务实的秉性,只要合组商社一节果真于民有力,他是不会死抱着名教礼节不放的。说穿了,李信已经将田复珍划归为可争取到自家阵营中的范围之内了。
但不论如何,他暗助田复珍这一关节还是冒险了的,一旦皇帝认为他有二心,此前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此间原因在于,李信敏感的觉察出京师政治风向的变化。
就在京师于宣府两战结束之后,李信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按惯例大战得胜之后,朝廷首要之事当为赏功罚过,尤其前者更为重要,其中献俘祭祀祖庙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型活动,既激励举国士气,又可彰显朝廷实力。
可此番得胜之后,即便不大肆铺排,居然连赏功都态度不明。这其中究竟是阁臣们在作祟,还是皇帝内心起了变化,都是让人值得琢磨的。那么顺理成章的,不赏功就只能罚过了,如果两次大战都是以过失为基础,所谓得胜亦不过是功过相抵而已。
其中针对者,首当其冲的便是洪承畴于李信二人。尤其是李信,流贼进犯京师,可算作他于山西与贼作战不利。不过朝廷既然低调处理,就应当不想将此事说在明处。那么,接下来的各种按照便会接肘而至了。
比如山西,尤其是太原府官吏几乎被流贼一网打尽,现在的三卫军籍由山西总兵府手握军政财税大权,当然会惹起朝中不安,下面削权的时机便应当到了。
届时,只要陆续往山西派来地方官,一两年后他现在所取得的权势将被彻底压制下去。正是基于此点认知,李信才做出了看似冒险暗助田复珍的举动。
其实,皇帝之所以任田复珍为太原知府,还多亏了田复珍那一套理论,李信只将山西即将面临粮荒的事实报上去,又陈述了田复珍的这治民治荒之法,最后提出不如由他来顶一年灾荒的雷。按常理揣度,皇帝惧怕灾荒导致流民复燃,十之七八会茫然答应此事。事实也果然印证了李信的揣度,只是朝中大臣们能破天荒的不予为难这一点,又让李信的心悬了起来,凡事反常即为妖,他们肯定又在打着其他主意了。
如此种种,与其被动等待朝廷派出一个不和心意的地方官员来,不如主动出击,选择一个最好的结果。山西以太原府为首,以田复珍的履历,任山西布政使也不为过,但是却太招眼,阻力也必将极大。而太原知府便不同了,官职不显却大权在握,正是为李信量身打造的。
“以战养商却不知又作何解释?”
谁道田复珍在商量入股的当口,竟然又接续那“以商养农,以战养商”的话头上去。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如今山西四面皆为大战之地,就连京畿北直隶这等天子脚下都动辄大战,行商环境实在已经到了不能再坏的境地。
但是,大战必然也蕴含着极大的商机,光盐铁皮革这一项就是了不得的支出。当然,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大仗实际上有一多半打的都是粮草。而近年来,各地灾荒不断,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数年,各地边军粮饷亦是拆东墙补西墙,连年拖欠。
此种原因,固然有灾年不景气的因素,但更为严重的还是人祸,正如之前所言,朝廷上一笔银子花出去,真正能落在实处的,还不及十之一二,这就是朝廷所面临的残酷现状。
田复珍听李信一一道来,却越是胆战心惊,李信的胃口当真大到让人难以想象啊,难不成还想代替户部将大军的兵粮支出一并拿来不成?简直是异想天开。
就在田复珍连连表示这种想法的不可思议之时,李信却笑道:“事在人为,若不试试,如何知道是不是异想天开?别忘了,玉麦这种高产作物一旦普及推广,连山西这等山地众多的地方都能年产量大增,更何况直隶、山东、河南这些本就土地肥沃的地方。”
……
看着田复珍将知府大印重重的扣在股权契约之上,李信揶揄道:“府尊凭这一方玺印便得将来千万家资,当真是有赚不赔的无本买卖!”
田复珍一翻眼皮:“田某就此算上了你这厮的贼船!”
“田大人您一人上了贼船,能换得百万百姓安居乐业... -->>
人口增长的诱惑力对田复珍太大了,在古代农耕社会,地方人口是最大的社会财富,所以人口增长是一任地方官员最大的政绩。而他之所以想为一任父母,为的不就是百姓升平么?既然李信以养商之道能做到这一点,自己又何必在乎官声如何?
李信一箭射中田复珍软肋,不愁他不乖乖入彀。而此前之所以,秘助他任这一年之期的太原知府,为的便也是田复珍务实的秉性,只要合组商社一节果真于民有力,他是不会死抱着名教礼节不放的。说穿了,李信已经将田复珍划归为可争取到自家阵营中的范围之内了。
但不论如何,他暗助田复珍这一关节还是冒险了的,一旦皇帝认为他有二心,此前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此间原因在于,李信敏感的觉察出京师政治风向的变化。
就在京师于宣府两战结束之后,李信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按惯例大战得胜之后,朝廷首要之事当为赏功罚过,尤其前者更为重要,其中献俘祭祀祖庙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型活动,既激励举国士气,又可彰显朝廷实力。
可此番得胜之后,即便不大肆铺排,居然连赏功都态度不明。这其中究竟是阁臣们在作祟,还是皇帝内心起了变化,都是让人值得琢磨的。那么顺理成章的,不赏功就只能罚过了,如果两次大战都是以过失为基础,所谓得胜亦不过是功过相抵而已。
其中针对者,首当其冲的便是洪承畴于李信二人。尤其是李信,流贼进犯京师,可算作他于山西与贼作战不利。不过朝廷既然低调处理,就应当不想将此事说在明处。那么,接下来的各种按照便会接肘而至了。
比如山西,尤其是太原府官吏几乎被流贼一网打尽,现在的三卫军籍由山西总兵府手握军政财税大权,当然会惹起朝中不安,下面削权的时机便应当到了。
届时,只要陆续往山西派来地方官,一两年后他现在所取得的权势将被彻底压制下去。正是基于此点认知,李信才做出了看似冒险暗助田复珍的举动。
其实,皇帝之所以任田复珍为太原知府,还多亏了田复珍那一套理论,李信只将山西即将面临粮荒的事实报上去,又陈述了田复珍的这治民治荒之法,最后提出不如由他来顶一年灾荒的雷。按常理揣度,皇帝惧怕灾荒导致流民复燃,十之七八会茫然答应此事。事实也果然印证了李信的揣度,只是朝中大臣们能破天荒的不予为难这一点,又让李信的心悬了起来,凡事反常即为妖,他们肯定又在打着其他主意了。
如此种种,与其被动等待朝廷派出一个不和心意的地方官员来,不如主动出击,选择一个最好的结果。山西以太原府为首,以田复珍的履历,任山西布政使也不为过,但是却太招眼,阻力也必将极大。而太原知府便不同了,官职不显却大权在握,正是为李信量身打造的。
“以战养商却不知又作何解释?”
谁道田复珍在商量入股的当口,竟然又接续那“以商养农,以战养商”的话头上去。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如今山西四面皆为大战之地,就连京畿北直隶这等天子脚下都动辄大战,行商环境实在已经到了不能再坏的境地。
但是,大战必然也蕴含着极大的商机,光盐铁皮革这一项就是了不得的支出。当然,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大仗实际上有一多半打的都是粮草。而近年来,各地灾荒不断,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数年,各地边军粮饷亦是拆东墙补西墙,连年拖欠。
此种原因,固然有灾年不景气的因素,但更为严重的还是人祸,正如之前所言,朝廷上一笔银子花出去,真正能落在实处的,还不及十之一二,这就是朝廷所面临的残酷现状。
田复珍听李信一一道来,却越是胆战心惊,李信的胃口当真大到让人难以想象啊,难不成还想代替户部将大军的兵粮支出一并拿来不成?简直是异想天开。
就在田复珍连连表示这种想法的不可思议之时,李信却笑道:“事在人为,若不试试,如何知道是不是异想天开?别忘了,玉麦这种高产作物一旦普及推广,连山西这等山地众多的地方都能年产量大增,更何况直隶、山东、河南这些本就土地肥沃的地方。”
……
看着田复珍将知府大印重重的扣在股权契约之上,李信揶揄道:“府尊凭这一方玺印便得将来千万家资,当真是有赚不赔的无本买卖!”
田复珍一翻眼皮:“田某就此算上了你这厮的贼船!”
“田大人您一人上了贼船,能换得百万百姓安居乐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