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佳肴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母不敢跟自己闺女呛声,她是卖过孩子的人,哪像别人的母亲那样有底气?说到底,到底是自己做过对不起闺女的事情,所以刘氏跟她摆脸子,她从来不敢多说什么。
刘氏小时候,也是个十分粘人,软软甜甜的小丫头,可是从打进了赵府以后,整个人的性子就变了。赎身回家以后,性子就更怪了,平时不吭声不言语的,等到她说话的时候,一句话就能把人气厥过去。
不过,闺女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就是眼睛看人毒了点,说话冲了一些。
“兰香,娘也没啥别的意思,就是瞅着你大姐日子过好了,想让她拉扯你们一把。升子读书要用钱,只靠他和他大哥打猎那点钱,根本不够上学用的啊!”刘母朝壮壮伸手,声音轻轻的道:“壮壮,到姥姥这儿来。”
大概是有些熟悉了,壮壮不像方才那样别扭了,反而伸出了小胖手,朝着刘母怀里扑去。
刘母抱着壮壮,心肝,肉肉的叫了起来。
刘氏叹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有松化的迹象。
要说起来,她娘这个人也不是坏人!就是有的时候眼皮子浅,想问题想得简单一些。她大概是怕自己在婆家受气,所以打从自己嫁到林家那天开始,她就一直提心吊胆的,整个人一遇到自己婆家这边的事儿,也会变得神经兮兮的。
其实也不怪她,怪就怪那些年她所遭受的那些非议。
刘氏进赵家的时候,才五岁,在府门里胆战心惊的过了十个年头,等到她十五岁的时候,她爹娘好不容易凑够了自己的赎身银子,又正好赶上夫人想行善积福要放一批丫头出去,她这才从赵家出来了,又成了一个自由身。
十五岁的大姑娘,该说亲了。可是她的亲事,却成了家里人的一块心病。不为别的,就为自己在赵家当过丫头,虽然赎身出来了。但是外头风言风语的,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她早就不是大闺女了,在赵家的府门里待了那么些年,指不定早就被老爷,少爷之类的主子沾了身子。成了残花。
她爹娘哥哥听了这话,差点过去跟人家拼命,他们本来就对自己有愧疚之情,听了这话,简单觉得那些人是在用刀挖他们的心肝一样。刘母因为这个事儿,还被气倒了,大病了一场,养了好几天才算是能下地了。
为了这个事儿,刘家不依不饶了好一阵子,跟村子里好几家人家都打架了。骂架的时候。那些话就别提多难听了,最后还是刘氏自己找里正出面,声称对方散布谣言,在污蔑自己的清白,如果他们不站出来道歉的话,那她就到镇上找赵府,求赵夫人给自己作主,找里长整治他们,再不行就到县里找县太爷来评判些事。
流言飞语固然可怕,可是人们更怕打官司。一个里正就足够镇压住村里的口舌事非了,更何况是里长,县太爷呢!村里人都知道,刘氏在赵家的时候。可不是个普通的丫头,她在主子面前得脸面,能说得上话。要是刘氏不顾一切的去求了赵家夫人,结果还指不定咋样呢!
以前刘氏在赵家的时候,刘母可没少吹虚显摆自己闺女有能耐,用她的话说。刘氏在赵府后宅里混得是风声水起的,主子时常有赏赐下来,赏钱比她的月例银子还多呢!托刘母的福,村里的人就没有不知道这事儿的,所以也招来了不少人的嫉妒,才会有那些难听的话传出来。
这事儿后来在里正的调和下,算是不了了之了。不过,刘氏的名声自此以后就算是毁了,即便人们不在当面提及此事,可是背地了,仍然免不了有嘴碎的私下议论,这事儿虽然过去了,可是影响还是不小的。
自此以后,刘氏的婚事就更艰难了,上门说亲的也有,但是对方条件都不咋的,不是要娶她做妾,就是要她给鳏夫做填房。来说媒的媒婆,无一例外的都被刘母骂了出去,可想而知,得罪了媒婆的刘氏,怎么可能还有好名声?
可是刘氏却觉得,这样也挺好,至少她可以嫁一个真心待自己的人。而不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归宿,稀里糊涂的就嫁了。
刘氏这一等,就是好多年!
她在赵家的时候,见过大宅院里后宅女人们过得日子是什么样的,那些女人看似活得风光,实则个个都有一把辛酸的泪。大夫人看着风光,手里权力一把抓,可是老爷的心就跟本不在她身上,那些个妾和通房,天天在她眼皮子底下转悠,明面上倒是不敢不敬,实则暗地里什么手段都敢耍。别人都当大夫人吃斋念佛是个好相与的,谁又能真正看透她那个人?再说那些个以色侍人的妾室,或是娇艳如花,或者柔情似水,一时风光,无限得意,可是谁能想到她们人后的日子是如何的黑暗和冰冷?
刘氏见得多了,便暗暗嘱咐自己,无论如何不要走到那一步!所以在赵家的时候,她处处小心,事事循规蹈矩,平时都是躲着府里的男主子走。
好歹被放出来了,刘氏就想着,自己要找一个真心待她的,穷也好,富也好,夫妻一心一意的,万事皆好。哪怕出了名声有损的事儿,她也没灰心,想着要是实在不行,以后就不嫁了,自己一个人在娘家呆着,秀花卖钱,帮家里做事,估计哥哥,嫂子们也不会有啥意见。
刘氏万万没想到,自己能嫁到林家去。能找到林家这样的婆家,对她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了。林家人口简单,家风正,林父在世的时候,好歹也是个秀才。林家两兄弟都不是那种游手好闲,不肯脚踏实地做事的人,兄弟俩长得高高大大的,都很孝顺,特别是林儒升,还一直在读书,而且读的还不错,写得一手好字,将来没准就有出头的那一天也说不定呢?
刘氏也没有啥太不实际的念头,她就盼着林儒升日后能中个秀才就好了。最起码以后种地就不用交税了。顶着秀才的名头,他以后可以找个教书的活儿,或者干脆在村子里开个私塾,给孩子们启蒙。挣些... -->>
刘母不敢跟自己闺女呛声,她是卖过孩子的人,哪像别人的母亲那样有底气?说到底,到底是自己做过对不起闺女的事情,所以刘氏跟她摆脸子,她从来不敢多说什么。
刘氏小时候,也是个十分粘人,软软甜甜的小丫头,可是从打进了赵府以后,整个人的性子就变了。赎身回家以后,性子就更怪了,平时不吭声不言语的,等到她说话的时候,一句话就能把人气厥过去。
不过,闺女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就是眼睛看人毒了点,说话冲了一些。
“兰香,娘也没啥别的意思,就是瞅着你大姐日子过好了,想让她拉扯你们一把。升子读书要用钱,只靠他和他大哥打猎那点钱,根本不够上学用的啊!”刘母朝壮壮伸手,声音轻轻的道:“壮壮,到姥姥这儿来。”
大概是有些熟悉了,壮壮不像方才那样别扭了,反而伸出了小胖手,朝着刘母怀里扑去。
刘母抱着壮壮,心肝,肉肉的叫了起来。
刘氏叹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有松化的迹象。
要说起来,她娘这个人也不是坏人!就是有的时候眼皮子浅,想问题想得简单一些。她大概是怕自己在婆家受气,所以打从自己嫁到林家那天开始,她就一直提心吊胆的,整个人一遇到自己婆家这边的事儿,也会变得神经兮兮的。
其实也不怪她,怪就怪那些年她所遭受的那些非议。
刘氏进赵家的时候,才五岁,在府门里胆战心惊的过了十个年头,等到她十五岁的时候,她爹娘好不容易凑够了自己的赎身银子,又正好赶上夫人想行善积福要放一批丫头出去,她这才从赵家出来了,又成了一个自由身。
十五岁的大姑娘,该说亲了。可是她的亲事,却成了家里人的一块心病。不为别的,就为自己在赵家当过丫头,虽然赎身出来了。但是外头风言风语的,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她早就不是大闺女了,在赵家的府门里待了那么些年,指不定早就被老爷,少爷之类的主子沾了身子。成了残花。
她爹娘哥哥听了这话,差点过去跟人家拼命,他们本来就对自己有愧疚之情,听了这话,简单觉得那些人是在用刀挖他们的心肝一样。刘母因为这个事儿,还被气倒了,大病了一场,养了好几天才算是能下地了。
为了这个事儿,刘家不依不饶了好一阵子,跟村子里好几家人家都打架了。骂架的时候。那些话就别提多难听了,最后还是刘氏自己找里正出面,声称对方散布谣言,在污蔑自己的清白,如果他们不站出来道歉的话,那她就到镇上找赵府,求赵夫人给自己作主,找里长整治他们,再不行就到县里找县太爷来评判些事。
流言飞语固然可怕,可是人们更怕打官司。一个里正就足够镇压住村里的口舌事非了,更何况是里长,县太爷呢!村里人都知道,刘氏在赵家的时候。可不是个普通的丫头,她在主子面前得脸面,能说得上话。要是刘氏不顾一切的去求了赵家夫人,结果还指不定咋样呢!
以前刘氏在赵家的时候,刘母可没少吹虚显摆自己闺女有能耐,用她的话说。刘氏在赵府后宅里混得是风声水起的,主子时常有赏赐下来,赏钱比她的月例银子还多呢!托刘母的福,村里的人就没有不知道这事儿的,所以也招来了不少人的嫉妒,才会有那些难听的话传出来。
这事儿后来在里正的调和下,算是不了了之了。不过,刘氏的名声自此以后就算是毁了,即便人们不在当面提及此事,可是背地了,仍然免不了有嘴碎的私下议论,这事儿虽然过去了,可是影响还是不小的。
自此以后,刘氏的婚事就更艰难了,上门说亲的也有,但是对方条件都不咋的,不是要娶她做妾,就是要她给鳏夫做填房。来说媒的媒婆,无一例外的都被刘母骂了出去,可想而知,得罪了媒婆的刘氏,怎么可能还有好名声?
可是刘氏却觉得,这样也挺好,至少她可以嫁一个真心待自己的人。而不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归宿,稀里糊涂的就嫁了。
刘氏这一等,就是好多年!
她在赵家的时候,见过大宅院里后宅女人们过得日子是什么样的,那些女人看似活得风光,实则个个都有一把辛酸的泪。大夫人看着风光,手里权力一把抓,可是老爷的心就跟本不在她身上,那些个妾和通房,天天在她眼皮子底下转悠,明面上倒是不敢不敬,实则暗地里什么手段都敢耍。别人都当大夫人吃斋念佛是个好相与的,谁又能真正看透她那个人?再说那些个以色侍人的妾室,或是娇艳如花,或者柔情似水,一时风光,无限得意,可是谁能想到她们人后的日子是如何的黑暗和冰冷?
刘氏见得多了,便暗暗嘱咐自己,无论如何不要走到那一步!所以在赵家的时候,她处处小心,事事循规蹈矩,平时都是躲着府里的男主子走。
好歹被放出来了,刘氏就想着,自己要找一个真心待她的,穷也好,富也好,夫妻一心一意的,万事皆好。哪怕出了名声有损的事儿,她也没灰心,想着要是实在不行,以后就不嫁了,自己一个人在娘家呆着,秀花卖钱,帮家里做事,估计哥哥,嫂子们也不会有啥意见。
刘氏万万没想到,自己能嫁到林家去。能找到林家这样的婆家,对她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了。林家人口简单,家风正,林父在世的时候,好歹也是个秀才。林家两兄弟都不是那种游手好闲,不肯脚踏实地做事的人,兄弟俩长得高高大大的,都很孝顺,特别是林儒升,还一直在读书,而且读的还不错,写得一手好字,将来没准就有出头的那一天也说不定呢?
刘氏也没有啥太不实际的念头,她就盼着林儒升日后能中个秀才就好了。最起码以后种地就不用交税了。顶着秀才的名头,他以后可以找个教书的活儿,或者干脆在村子里开个私塾,给孩子们启蒙。挣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