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北京的部队大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啥事都要两面说,外出打工的人有赚钱的,在家干活的人也有发财的;外出的人有混得不怎么样的,在家里的人也有过得挺滋润的。俺庄老梗家的顺子去深圳打工,不想再回农村干活,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找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有钱女人当老婆,老梗打电话对他儿子讲,人家的儿子都是娶个媳妇,你却是找了一个干妈,以后不准你和那个老娘们进我的家门。还有俺庄大头的媳妇菊花,到上海给人家干了一年的活,后来竟然跟着另外一个男人跑了,大头爱面子,还不肯承认,说他媳妇没有跟着别人跑,只不过是在与别的男人过日子去了。我觉得,人有什么本事就干什么活,想干什么活你得先学会干这种活的本事,长了一副驴脸就不要去混吃马料,有骆驼的身材也不要在羊群里受委屈。三百六十行,种地能称王。哪个人哪一天不吃饭?农民的本职就是把农活干好,现在农村耕地少,劳动力多,又喜欢使唤这机器那机器,有活不愁干。有些年轻人出来见见世面,找些活干,按说也应该,多数人还是应当把土地种好,把猪羊养好。农村要想拴住心、留住人,关键是上边的政策要对头,如果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几十年,还没有几年打工赚的钱多,人们当然都要往外跑了。”
殷玲觉得老人的有些话讲得非常有道理,用眼神鼓励他继续往下讲。
老人接着说:“人在生活上要知足,什么叫钱多,什么叫钱少?有的人总是说自己的钱不够用,不是他赚得少,而是他花得多;有的人觉得自己的钱够用了,不是他赚得多,而是他花得少。相比较来说,农村的生活条件差一些,这是实事,但是农村有农村的优越性,农民起码不用担心下岗,不用害怕退休;不涨工资不用送礼打点,不调职务不用托人活动;抬起头走路,弯着腰干活,日图三餐,夜欲一倒,不用看谁的眼色行事。只要你满足粗茶淡饭,不梦想升官发财,你在你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就是一个臣民不多的国王。”
“您讲得真好!”殷玲对老人说。她重新审视眼前这位老人,见他花白的头发如同冰河中的芦苇,蓬乱的胡须好似冷霜下的茅草,形象虽然让人感到凄凉悲壮,却给人留下了沧桑厚实的印象。
老人很高兴今天有了倾诉的对象,他接着对殷玲讲:“现在共产党的政策好了,农民的日子正在逐渐好过起来,俺庄的汪有财把承包的土地由种庄稼改成种水果和大棚蔬菜以后,一年赚了七八万块钱,他带着他的老婆和小孙子外出旅游,对别人吹嘘说,他们往南去过小浪底,往北去过‘假’木斯。我心里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明年我让在老家的大儿子也种大棚蔬菜,赚了钱也出去好好逛逛,往南咱去‘大浪底’,往北咱去‘真’木斯,跟汪有财比试比试。”
老人家的话把殷玲逗得又笑了起来。
老人家不知道殷玲为什么发笑,迟疑了一下,接着往下讲:
“我知道不少城里人现在的日子过得也不容易,用什么东西都要花钱买,办什么事都要找人办。比如我儿子,他当了一辈子的兵,五十多岁向六十岁奔的人了,住的房子还是公家的,现在要自己买房子,买房子的钱又凑不够,心里边还着急。我总是劝他说,房宽不如心宽,一家人没灾没病,不愁吃穿,草舍茅屋就是宫殿;为了买房子而借钱负债,心里天天不痛快,住在宫殿里也不比坐在牢房里舒服多少。”
“您的想法与现在的年轻人想法不一样,用将来的钱改善眼前的生活条件是一种时尚。对了,老人家,您刚才说什么,您儿子也要买综合部的经济适用住房?”
“他不但以后买房子,现在还管着建房子。”
“是吗!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汪泉。”
“原来您是汪泉汪干事的父亲!”
“汪泉干事不干事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他爹。”
殷玲高兴地说:“我爱人与汪干事是好朋友,而且现在又在一起管着建房子的事,老人家以后天气好没有事了就出来转转,我陪您聊天。”
“不,过几天我就要回农村老家去了,我儿子送我回去。”老人说,“我对我儿子讲,反正你也退休了,带着媳妇还是回农村去住着算了,古时候宰相丞相那么大的官,最后还要告老还乡,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城里买一套一般的房子要好几百万块钱,农村花个十万二十万块的就可以建一所很好的砖瓦房,冬暖夏凉,比楼房住着还舒坦。城里买一台汽车听说也要十几万几十万,在农村买一台小‘手扶’,只要几千块钱,能犁地能拉人,比那些‘笨死’“笨活”,‘饱马’、饿马’,几十万块钱一辆、几百万块钱一辆的高级汽车好用多了。”
殷玲听老人家说过几天就要回老家去,心里觉得有点遗憾,依然笑着问他:“汪干事和嫂子同意跟着您回老家住吗?”。
“不同意,他们主要是放心不下孩子,我对他们讲,子孙自有子孙福,还用得着你们一辈子为他操心吗!”
老人又坐着与殷玲聊了一会天,就起身走了。
殷玲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不已。
。啥事都要两面说,外出打工的人有赚钱的,在家干活的人也有发财的;外出的人有混得不怎么样的,在家里的人也有过得挺滋润的。俺庄老梗家的顺子去深圳打工,不想再回农村干活,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找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有钱女人当老婆,老梗打电话对他儿子讲,人家的儿子都是娶个媳妇,你却是找了一个干妈,以后不准你和那个老娘们进我的家门。还有俺庄大头的媳妇菊花,到上海给人家干了一年的活,后来竟然跟着另外一个男人跑了,大头爱面子,还不肯承认,说他媳妇没有跟着别人跑,只不过是在与别的男人过日子去了。我觉得,人有什么本事就干什么活,想干什么活你得先学会干这种活的本事,长了一副驴脸就不要去混吃马料,有骆驼的身材也不要在羊群里受委屈。三百六十行,种地能称王。哪个人哪一天不吃饭?农民的本职就是把农活干好,现在农村耕地少,劳动力多,又喜欢使唤这机器那机器,有活不愁干。有些年轻人出来见见世面,找些活干,按说也应该,多数人还是应当把土地种好,把猪羊养好。农村要想拴住心、留住人,关键是上边的政策要对头,如果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几十年,还没有几年打工赚的钱多,人们当然都要往外跑了。”
殷玲觉得老人的有些话讲得非常有道理,用眼神鼓励他继续往下讲。
老人接着说:“人在生活上要知足,什么叫钱多,什么叫钱少?有的人总是说自己的钱不够用,不是他赚得少,而是他花得多;有的人觉得自己的钱够用了,不是他赚得多,而是他花得少。相比较来说,农村的生活条件差一些,这是实事,但是农村有农村的优越性,农民起码不用担心下岗,不用害怕退休;不涨工资不用送礼打点,不调职务不用托人活动;抬起头走路,弯着腰干活,日图三餐,夜欲一倒,不用看谁的眼色行事。只要你满足粗茶淡饭,不梦想升官发财,你在你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就是一个臣民不多的国王。”
“您讲得真好!”殷玲对老人说。她重新审视眼前这位老人,见他花白的头发如同冰河中的芦苇,蓬乱的胡须好似冷霜下的茅草,形象虽然让人感到凄凉悲壮,却给人留下了沧桑厚实的印象。
老人很高兴今天有了倾诉的对象,他接着对殷玲讲:“现在共产党的政策好了,农民的日子正在逐渐好过起来,俺庄的汪有财把承包的土地由种庄稼改成种水果和大棚蔬菜以后,一年赚了七八万块钱,他带着他的老婆和小孙子外出旅游,对别人吹嘘说,他们往南去过小浪底,往北去过‘假’木斯。我心里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明年我让在老家的大儿子也种大棚蔬菜,赚了钱也出去好好逛逛,往南咱去‘大浪底’,往北咱去‘真’木斯,跟汪有财比试比试。”
老人家的话把殷玲逗得又笑了起来。
老人家不知道殷玲为什么发笑,迟疑了一下,接着往下讲:
“我知道不少城里人现在的日子过得也不容易,用什么东西都要花钱买,办什么事都要找人办。比如我儿子,他当了一辈子的兵,五十多岁向六十岁奔的人了,住的房子还是公家的,现在要自己买房子,买房子的钱又凑不够,心里边还着急。我总是劝他说,房宽不如心宽,一家人没灾没病,不愁吃穿,草舍茅屋就是宫殿;为了买房子而借钱负债,心里天天不痛快,住在宫殿里也不比坐在牢房里舒服多少。”
“您的想法与现在的年轻人想法不一样,用将来的钱改善眼前的生活条件是一种时尚。对了,老人家,您刚才说什么,您儿子也要买综合部的经济适用住房?”
“他不但以后买房子,现在还管着建房子。”
“是吗!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汪泉。”
“原来您是汪泉汪干事的父亲!”
“汪泉干事不干事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他爹。”
殷玲高兴地说:“我爱人与汪干事是好朋友,而且现在又在一起管着建房子的事,老人家以后天气好没有事了就出来转转,我陪您聊天。”
“不,过几天我就要回农村老家去了,我儿子送我回去。”老人说,“我对我儿子讲,反正你也退休了,带着媳妇还是回农村去住着算了,古时候宰相丞相那么大的官,最后还要告老还乡,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城里买一套一般的房子要好几百万块钱,农村花个十万二十万块的就可以建一所很好的砖瓦房,冬暖夏凉,比楼房住着还舒坦。城里买一台汽车听说也要十几万几十万,在农村买一台小‘手扶’,只要几千块钱,能犁地能拉人,比那些‘笨死’“笨活”,‘饱马’、饿马’,几十万块钱一辆、几百万块钱一辆的高级汽车好用多了。”
殷玲听老人家说过几天就要回老家去,心里觉得有点遗憾,依然笑着问他:“汪干事和嫂子同意跟着您回老家住吗?”。
“不同意,他们主要是放心不下孩子,我对他们讲,子孙自有子孙福,还用得着你们一辈子为他操心吗!”
老人又坐着与殷玲聊了一会天,就起身走了。
殷玲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