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再铸皇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括囊开新书了,还是喜欢写历史类,不写就浑身难受……
新书《复汉》,讲的是五胡十六国事,开篇淝水之战,侧重军旅杀伐,请看主角如何力挽狂澜,兴复汉室。
P.S.:这次不搞POV了,专注主线。
“算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帝今天心情似乎还不错,可能是今天吃的素斋起到了作用,所以他没有生气,只是摆摆手:“叫他们修好就是了,若是有第二次,棍子权且记下,再惩罚也不妨。”
“皇爷仁慈宽厚,实乃我大明黎民之福!”王承恩也想不明白皇帝仁厚和百姓有福有什么关系,毕竟从古到今百姓总是受苦的,就好像那首元曲里面唱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这些阿谀奉承的话他早就烂熟于心,因此说起来流畅至极。
“要不,别修了。”皇帝想了想,突然又说:“这么大的皇宫,我一辈子都未必走得完,眼下国难方殷,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我又何必拿民脂民膏来修亭子呢!百姓都是我之赤子啊!”
这个小皇帝才不过十七岁,正是寻常人家的毛头小子年纪,最是顽皮不堪的,可是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成熟起来、稳重起来,不仅要承担起自己的成长,更要为这个国家的民众考虑,身为九五之尊,却这么困难,这不禁让王承恩感动得眼睛有些湿润,突然觉得这个皇帝的确是百姓的福气,不由得哽咽地说道:“皇上如此殚精极虑、自奉瘠薄,的确是万民之福啊!”
但是正是因此,王承恩越发的不愿意皇帝受苦,他慢慢说:“魏忠贤倒台,他积攒的银子都被柳旭拿了,柳旭留了一小半搞基金会,把剩下的都刚送到皇爷内孥,好像有个三百多万两,皇爷不用这么辛苦的!”
小皇帝叹息着摇了摇头:“不行啊,不行啊,这三百万两看着多,其实却没几个钱。柳旭有句话说得好,咱们大明两万万人,多少粮食、多少银子,除以两万万就没几个钱了,我又怎么能不谨慎小心呢!”
说到了柳旭,年轻的皇帝突然有些伤感,他喃喃道:“伴伴,你说,是不是我不适合当这个皇帝呢,他那么有才华的人,给我上了三道计策,我却只能施行这下策,可是古往今来,凡是接受了下三策的,多半没什么好下场。”
上中下策最早出现于《孙子兵法·谋攻篇》,讲的是上兵伐谋的道理,后来有薛公给刘邦分析英布动向,贾让为汉哀帝讲解治河谋略,班超三策杀匈奴时节,种种例证,不计其数。若是要找什么一般规律,大概就是采取上策的能笑到最后,采取下策的都要倒霉。
柳旭的上中下策王承恩当初是听得清清楚楚,可是正是因此,他越发的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实在关系太大了,他涉及了大明朝皇权和士大夫之间权利纷争。虽然从宋朝开始,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但是这个权力之争涉及到荣华富贵乃至于身家性命,没有人愿意轻易放手。所以这个权利就好像弹簧一般,皇帝强势,士大夫就忍让一些,皇帝昏聩,士大夫就强大,... -->>
括囊开新书了,还是喜欢写历史类,不写就浑身难受……
新书《复汉》,讲的是五胡十六国事,开篇淝水之战,侧重军旅杀伐,请看主角如何力挽狂澜,兴复汉室。
P.S.:这次不搞POV了,专注主线。
“算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帝今天心情似乎还不错,可能是今天吃的素斋起到了作用,所以他没有生气,只是摆摆手:“叫他们修好就是了,若是有第二次,棍子权且记下,再惩罚也不妨。”
“皇爷仁慈宽厚,实乃我大明黎民之福!”王承恩也想不明白皇帝仁厚和百姓有福有什么关系,毕竟从古到今百姓总是受苦的,就好像那首元曲里面唱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这些阿谀奉承的话他早就烂熟于心,因此说起来流畅至极。
“要不,别修了。”皇帝想了想,突然又说:“这么大的皇宫,我一辈子都未必走得完,眼下国难方殷,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我又何必拿民脂民膏来修亭子呢!百姓都是我之赤子啊!”
这个小皇帝才不过十七岁,正是寻常人家的毛头小子年纪,最是顽皮不堪的,可是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成熟起来、稳重起来,不仅要承担起自己的成长,更要为这个国家的民众考虑,身为九五之尊,却这么困难,这不禁让王承恩感动得眼睛有些湿润,突然觉得这个皇帝的确是百姓的福气,不由得哽咽地说道:“皇上如此殚精极虑、自奉瘠薄,的确是万民之福啊!”
但是正是因此,王承恩越发的不愿意皇帝受苦,他慢慢说:“魏忠贤倒台,他积攒的银子都被柳旭拿了,柳旭留了一小半搞基金会,把剩下的都刚送到皇爷内孥,好像有个三百多万两,皇爷不用这么辛苦的!”
小皇帝叹息着摇了摇头:“不行啊,不行啊,这三百万两看着多,其实却没几个钱。柳旭有句话说得好,咱们大明两万万人,多少粮食、多少银子,除以两万万就没几个钱了,我又怎么能不谨慎小心呢!”
说到了柳旭,年轻的皇帝突然有些伤感,他喃喃道:“伴伴,你说,是不是我不适合当这个皇帝呢,他那么有才华的人,给我上了三道计策,我却只能施行这下策,可是古往今来,凡是接受了下三策的,多半没什么好下场。”
上中下策最早出现于《孙子兵法·谋攻篇》,讲的是上兵伐谋的道理,后来有薛公给刘邦分析英布动向,贾让为汉哀帝讲解治河谋略,班超三策杀匈奴时节,种种例证,不计其数。若是要找什么一般规律,大概就是采取上策的能笑到最后,采取下策的都要倒霉。
柳旭的上中下策王承恩当初是听得清清楚楚,可是正是因此,他越发的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实在关系太大了,他涉及了大明朝皇权和士大夫之间权利纷争。虽然从宋朝开始,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但是这个权力之争涉及到荣华富贵乃至于身家性命,没有人愿意轻易放手。所以这个权利就好像弹簧一般,皇帝强势,士大夫就忍让一些,皇帝昏聩,士大夫就强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