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大宋忽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逢之人,问题好像略多了一点?虽然肚子里的疑问,却是越问越多。
移敌蹇?大概是个契丹人的名字,于艮并不知晓,但还是抱拳久仰了一下。移敌蹇亦抱拳回应。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给于艮的感觉还不错。
契丹人姓萧,就有太多含义。契丹贵族只有“耶律”和“萧”两个姓氏。
相传耶律阿保机羡慕萧何辅助刘邦的典故,给两个得力部族赐姓萧氏。“耶律”与“萧”世为婚姻,契丹王后,全部姓萧,比如举世闻名的萧燕燕。换言之,萧姓是大辽的后族,多有位高权重者。
“敝姓李,得遇余上师,实是三生有幸!”中年文士也适时地端起酒碗,就怕别人把他忘了。其实萧老者没有替他介绍,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萧老者貌似不喜多饮,刚才干掉一碗已经很给面子了。移敌蹇也跟着李文士端起了酒碗,“上师请了!”
“请!”于艮举碗一饮而尽。
移敌蹇也是一口喝干,契丹人喝酒本来就比较爽快,当然不肯落于人后。岂不知这烈酒“醉倒驴”,对于艮来说,实在是寡淡。
李文士虽然有点费劲,但也努力地干掉了。平生得遇知己嘛,痛快!
“阿布卡赫赫是弟子们随口喊的,萧翁无须当真。”于艮还是提起了这个话题。
于艮早先推测,阿布卡赫赫是创世神,最高神诸如此类的含义。在东北边鄙土著当中,阿布卡赫赫有着无上的影响力。萧老者既然对此上心,就不如大大方方地说开——被人惦记着是可怕的。
“哦?这些都是上师的弟子?”萧老者果然很感兴趣,问得倒是很随意。十多个孩子服饰相同,头发不及寸,也是一景。头发其实是尘缘,剪掉烦恼丝嘛!
“于某乃是闲云野鹤,多年浪迹天涯,居无定所。时时普度众生,处处劝课农桑。凡有人追随,择其贤者而教之,不亦乐乎?”于艮本来就与此间不同,倒也无须矫饰。自带几分超凡脱俗。
萧老者微微点头,貌似认可。
李文士却是耐不住寂寞,屈指击空碗而叹,“《左传》有云,‘周礼尽在鲁矣。’今日得见余上师,方知古人诚不我欺。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夫子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余上师可谓见贤思齐。”
这一段话,逻辑上就有些混乱,许是喝酒太猛之故。沃淩听得不太明白,但能听出来这是赞美师父的,对李文士的好感度陡升。
“上师为何要劝课农桑?”萧老者就能抓住要点。
“萧翁想必知道,此时我大辽之东北边陲,势如累卵,岌岌乎殆哉?”于艮开启了忽悠模式,从不怕大言炎炎。
“内忧外患,岂止边陲。上师有何见教?”萧老者点头同意,脸上忧色一现即逝。
“不敢。于某率弟子赴榷场换购农具,见一张熊皮仅得一只犁头。岂不知熊皮之难得,边民多有为此搏命者。一则说,榷场之盘剥过甚。二则说,今上不知犁头之意义。”于艮叹息一声,上忧其国,下忧其民,我心慈悲。对榷场则言之凿凿,对今上虽有不敬,却是轻描淡写,为尊者讳。
“犁头有何意义?”李文士发问。这位对文史典籍太过精通,对国计民生就不太熟。
实际上于艮和萧老者之间的机锋,李文士完全不得要领。对他来说,这就是一场喝酒唠嗑,即席赋诗一首最好,可惜才思还在脑袋外面溜达。
“今辽宋兄弟相称,和平百年,宋益富,辽日窘。明眼人谓之,宋以农立国,辽以牧立国。其实上述仍是表面文章。农民内向,囿于土地,安心自足,不战则富。牧民外向,游走四方,自用不足。遇战则强,无战则日蹙。或言之,大辽之害,始于澶渊。”于艮侃侃而谈,有种高踞天上俯瞰人家的气度。
萧老者显然从未听过此番言论。细细思量,却也不是没有道理。澶渊之盟,宋岁贡辽三十万两匹,还把大辽给害了?
有一点却是肯定,百年来,契丹贵族日益骄奢淫逸,兵骄将惰,文恬武嬉。还真是与不战有关。
于艮点到为止,轻巧地转了话头。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于某买犁头,是为让边民吃饱。吃饱之后,乃得大辽边陲靖平。”于艮一副悲天悯人的语气,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就这么简单?”移敌蹇忍不住插话,显然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却始终未得其解。
“然也!《汉书·食货志》云,无农不稳!”李文士终于插上了话,好心替于艮作答。
“呵呵,肉食者谋之。于某不过闲云野鹤,以游走四方为乐,到此处还不足两月。待边民种了水稻,于某又将云游。”于艮对移敌蹇略笑——乃翁是肉食者。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李文士兴奋地拍着桌子。
呃,于艮都有点喜欢这厮了,活得多么纯粹……
相逢之人,问题好像略多了一点?虽然肚子里的疑问,却是越问越多。
移敌蹇?大概是个契丹人的名字,于艮并不知晓,但还是抱拳久仰了一下。移敌蹇亦抱拳回应。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给于艮的感觉还不错。
契丹人姓萧,就有太多含义。契丹贵族只有“耶律”和“萧”两个姓氏。
相传耶律阿保机羡慕萧何辅助刘邦的典故,给两个得力部族赐姓萧氏。“耶律”与“萧”世为婚姻,契丹王后,全部姓萧,比如举世闻名的萧燕燕。换言之,萧姓是大辽的后族,多有位高权重者。
“敝姓李,得遇余上师,实是三生有幸!”中年文士也适时地端起酒碗,就怕别人把他忘了。其实萧老者没有替他介绍,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萧老者貌似不喜多饮,刚才干掉一碗已经很给面子了。移敌蹇也跟着李文士端起了酒碗,“上师请了!”
“请!”于艮举碗一饮而尽。
移敌蹇也是一口喝干,契丹人喝酒本来就比较爽快,当然不肯落于人后。岂不知这烈酒“醉倒驴”,对于艮来说,实在是寡淡。
李文士虽然有点费劲,但也努力地干掉了。平生得遇知己嘛,痛快!
“阿布卡赫赫是弟子们随口喊的,萧翁无须当真。”于艮还是提起了这个话题。
于艮早先推测,阿布卡赫赫是创世神,最高神诸如此类的含义。在东北边鄙土著当中,阿布卡赫赫有着无上的影响力。萧老者既然对此上心,就不如大大方方地说开——被人惦记着是可怕的。
“哦?这些都是上师的弟子?”萧老者果然很感兴趣,问得倒是很随意。十多个孩子服饰相同,头发不及寸,也是一景。头发其实是尘缘,剪掉烦恼丝嘛!
“于某乃是闲云野鹤,多年浪迹天涯,居无定所。时时普度众生,处处劝课农桑。凡有人追随,择其贤者而教之,不亦乐乎?”于艮本来就与此间不同,倒也无须矫饰。自带几分超凡脱俗。
萧老者微微点头,貌似认可。
李文士却是耐不住寂寞,屈指击空碗而叹,“《左传》有云,‘周礼尽在鲁矣。’今日得见余上师,方知古人诚不我欺。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夫子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余上师可谓见贤思齐。”
这一段话,逻辑上就有些混乱,许是喝酒太猛之故。沃淩听得不太明白,但能听出来这是赞美师父的,对李文士的好感度陡升。
“上师为何要劝课农桑?”萧老者就能抓住要点。
“萧翁想必知道,此时我大辽之东北边陲,势如累卵,岌岌乎殆哉?”于艮开启了忽悠模式,从不怕大言炎炎。
“内忧外患,岂止边陲。上师有何见教?”萧老者点头同意,脸上忧色一现即逝。
“不敢。于某率弟子赴榷场换购农具,见一张熊皮仅得一只犁头。岂不知熊皮之难得,边民多有为此搏命者。一则说,榷场之盘剥过甚。二则说,今上不知犁头之意义。”于艮叹息一声,上忧其国,下忧其民,我心慈悲。对榷场则言之凿凿,对今上虽有不敬,却是轻描淡写,为尊者讳。
“犁头有何意义?”李文士发问。这位对文史典籍太过精通,对国计民生就不太熟。
实际上于艮和萧老者之间的机锋,李文士完全不得要领。对他来说,这就是一场喝酒唠嗑,即席赋诗一首最好,可惜才思还在脑袋外面溜达。
“今辽宋兄弟相称,和平百年,宋益富,辽日窘。明眼人谓之,宋以农立国,辽以牧立国。其实上述仍是表面文章。农民内向,囿于土地,安心自足,不战则富。牧民外向,游走四方,自用不足。遇战则强,无战则日蹙。或言之,大辽之害,始于澶渊。”于艮侃侃而谈,有种高踞天上俯瞰人家的气度。
萧老者显然从未听过此番言论。细细思量,却也不是没有道理。澶渊之盟,宋岁贡辽三十万两匹,还把大辽给害了?
有一点却是肯定,百年来,契丹贵族日益骄奢淫逸,兵骄将惰,文恬武嬉。还真是与不战有关。
于艮点到为止,轻巧地转了话头。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于某买犁头,是为让边民吃饱。吃饱之后,乃得大辽边陲靖平。”于艮一副悲天悯人的语气,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就这么简单?”移敌蹇忍不住插话,显然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却始终未得其解。
“然也!《汉书·食货志》云,无农不稳!”李文士终于插上了话,好心替于艮作答。
“呵呵,肉食者谋之。于某不过闲云野鹤,以游走四方为乐,到此处还不足两月。待边民种了水稻,于某又将云游。”于艮对移敌蹇略笑——乃翁是肉食者。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李文士兴奋地拍着桌子。
呃,于艮都有点喜欢这厮了,活得多么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