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中国哲学简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邵雍的宇宙发生论
另一个讲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哲学家,要在本章提到的,是邵雍,号康节先生(1011—1077)。他是今河南省人。他的宇宙发生论,虽与周敦颐的略有不同,也是由《易经》发展而来,也是利用图解说明他的理论。
在第十八章已经讲过,汉代出现许多纬书,据说是补充原有的《六经》。在《易纬》中,有所谓“卦气”说,认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在一年中各有一段时间“用事”。按照卦气说,十二月的每一月,各在几个卦的管辖之下,其中有一卦是“主卦”,又名“天子卦”。这些主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它们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们的图像表示出了阴阳消长之道。
在第十二章已经讲过,在这些卦中,连线代表阳,与热联系;断线代表阴,与寒联系。复卦五条断线在上,一条连线在下,表示阴极阳生,是中国旧历十一月的主卦,冬至在此月。乾卦是六条连线,是旧历四月的主卦,阳达到极盛。姤卦五条连线在上,一条断线在下,表示阳极阴生,是旧历五月的主卦,夏至在此月。坤卦是六条断线,是旧历十月的主卦,阴达到极盛,下个月就冬至阳生。其余的卦表示阴阳消长的中间阶段。
这十二卦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阴达到极盛,下一卦的第一爻便出现阳。阳逐步上升,一月一月地、一卦一卦地越来越盛,一直达到极盛。于是下一卦的第一爻又出现阴,逐步上升而达到极盛。接着又轮到阳生,一年内的循环,各卦的循环,又重新开始。这样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进程。
要注意的是,邵雍关于宇宙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十二主卦的理论。周敦颐是从《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传上》)这些话,演绎出他的系统。
第一层或最下层,表示两仪。在邵雍的系统中,两仪不是阴阳,而是动静。第二层,与第一层连着看,表示四象。例如,将第二层阳下的连线,与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得四象中的阳。这就是说,在邵雍的系统中,阳不是以一条连线“一”表示,而是以两条一连结“=”表示。同样的,将第二层阴下的断线,与第一层动下的连结连着看,即得四象中的阴。这就是说,四象中的阴不是“--”,而是“==”。
同样的,第三层或最上层,与第二层、第一层连着看,表示八卦。例如,将第三层太阳下的连线,与第二层阳下的连线以及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得由三条连线组成的乾,卦。同样的,将第三层太阴下的断线,与第二层阳下的连线以及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行兑卦。将第三层少阳下的连线,与第二层阳下的断线以及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得离卦。用同样的程序可得全部八卦,其顺序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各代表一定的原则或势力。
这些原则,实体化为天、地及宇宙万物。邵雍说:“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像其他术语一样,“刚”、“柔”也是邵雍从《易传》中借用的,其中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传》)
邵雍进一步写道:“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说卦传》)
这就是邵雍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这是从他的图严格地演绎出来的。在这个图中,太极本身没有实际画出来,但是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层下面的空白就象征着太极。邵雍写道:“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这些数和象都在图中得到了说明。
事物的演化规律
若在上图上方增加第四、第五、第六层,并用同样的组合程序,可得六十四卦全图。再将此图分为相等的两半,每半弯成半圆,再将这两个半圆合为一圆,即得邵雍的另一张图,名叫“六十四卦圆图方位图”。
考察这张图(为了简明,将六十四卦减为十二“主卦”),可以看出十二“主卦”在图中固定的顺序如下(由中看起,顺时针方向):
这个序列可用所谓“加一倍法”自动地达成,因为图中每层符号的数目总是比下一层符号数目加一倍,所以最上层即第六层的符号数目是六十四,六层组成六十四卦。这个简单的级数,使这张图显得很自然,同时又很神秘。因此,它作为邵雍的一项最伟大的发现而受到绝大多数新儒家的人的欢呼,据说在这项发现内可以找到万物演化的规律和宇宙秘密的钥匙。
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一年四季的交替,而且适用于每二十四小时的昼夜交替。照邵雍与其他新儒家的说法,阴可以解释为只是阳的否定。所以,阳若是宇宙的成的力量,阴就是宇宙的毁的力量。用这个意义解释阴阳,则此图表示的规律是说宇宙万物都经过成和毁的阶段。所以,复卦的初爻表示成的阶段的开始,乾卦则表示成的阶段的完成。姤卦的初爻表示毁的阶段的开始,坤卦则表示毁的阶段的完成。此图用这... -->>
邵雍的宇宙发生论
另一个讲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哲学家,要在本章提到的,是邵雍,号康节先生(1011—1077)。他是今河南省人。他的宇宙发生论,虽与周敦颐的略有不同,也是由《易经》发展而来,也是利用图解说明他的理论。
在第十八章已经讲过,汉代出现许多纬书,据说是补充原有的《六经》。在《易纬》中,有所谓“卦气”说,认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在一年中各有一段时间“用事”。按照卦气说,十二月的每一月,各在几个卦的管辖之下,其中有一卦是“主卦”,又名“天子卦”。这些主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它们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们的图像表示出了阴阳消长之道。
在第十二章已经讲过,在这些卦中,连线代表阳,与热联系;断线代表阴,与寒联系。复卦五条断线在上,一条连线在下,表示阴极阳生,是中国旧历十一月的主卦,冬至在此月。乾卦是六条连线,是旧历四月的主卦,阳达到极盛。姤卦五条连线在上,一条断线在下,表示阳极阴生,是旧历五月的主卦,夏至在此月。坤卦是六条断线,是旧历十月的主卦,阴达到极盛,下个月就冬至阳生。其余的卦表示阴阳消长的中间阶段。
这十二卦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阴达到极盛,下一卦的第一爻便出现阳。阳逐步上升,一月一月地、一卦一卦地越来越盛,一直达到极盛。于是下一卦的第一爻又出现阴,逐步上升而达到极盛。接着又轮到阳生,一年内的循环,各卦的循环,又重新开始。这样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进程。
要注意的是,邵雍关于宇宙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十二主卦的理论。周敦颐是从《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传上》)这些话,演绎出他的系统。
第一层或最下层,表示两仪。在邵雍的系统中,两仪不是阴阳,而是动静。第二层,与第一层连着看,表示四象。例如,将第二层阳下的连线,与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得四象中的阳。这就是说,在邵雍的系统中,阳不是以一条连线“一”表示,而是以两条一连结“=”表示。同样的,将第二层阴下的断线,与第一层动下的连结连着看,即得四象中的阴。这就是说,四象中的阴不是“--”,而是“==”。
同样的,第三层或最上层,与第二层、第一层连着看,表示八卦。例如,将第三层太阳下的连线,与第二层阳下的连线以及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得由三条连线组成的乾,卦。同样的,将第三层太阴下的断线,与第二层阳下的连线以及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行兑卦。将第三层少阳下的连线,与第二层阳下的断线以及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得离卦。用同样的程序可得全部八卦,其顺序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各代表一定的原则或势力。
这些原则,实体化为天、地及宇宙万物。邵雍说:“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像其他术语一样,“刚”、“柔”也是邵雍从《易传》中借用的,其中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传》)
邵雍进一步写道:“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说卦传》)
这就是邵雍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这是从他的图严格地演绎出来的。在这个图中,太极本身没有实际画出来,但是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层下面的空白就象征着太极。邵雍写道:“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这些数和象都在图中得到了说明。
事物的演化规律
若在上图上方增加第四、第五、第六层,并用同样的组合程序,可得六十四卦全图。再将此图分为相等的两半,每半弯成半圆,再将这两个半圆合为一圆,即得邵雍的另一张图,名叫“六十四卦圆图方位图”。
考察这张图(为了简明,将六十四卦减为十二“主卦”),可以看出十二“主卦”在图中固定的顺序如下(由中看起,顺时针方向):
这个序列可用所谓“加一倍法”自动地达成,因为图中每层符号的数目总是比下一层符号数目加一倍,所以最上层即第六层的符号数目是六十四,六层组成六十四卦。这个简单的级数,使这张图显得很自然,同时又很神秘。因此,它作为邵雍的一项最伟大的发现而受到绝大多数新儒家的人的欢呼,据说在这项发现内可以找到万物演化的规律和宇宙秘密的钥匙。
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一年四季的交替,而且适用于每二十四小时的昼夜交替。照邵雍与其他新儒家的说法,阴可以解释为只是阳的否定。所以,阳若是宇宙的成的力量,阴就是宇宙的毁的力量。用这个意义解释阴阳,则此图表示的规律是说宇宙万物都经过成和毁的阶段。所以,复卦的初爻表示成的阶段的开始,乾卦则表示成的阶段的完成。姤卦的初爻表示毁的阶段的开始,坤卦则表示毁的阶段的完成。此图用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