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非主流清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琏一眼,永琏也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淑嘉摸摸永琏脑头儿:“你们就当孩子早了两年开始读。他我这里,你也不是日日不得见他,”一叹,“当年弘旦跟着先帝,才真是……”
赫舍里氏心有戚戚焉,舍不得,却不巴不得。
赫舍里氏还是被淑嘉赶去看了一圈儿永琏住所,这地方是淑嘉本来收拾出来给亲儿子住,几个儿子小时候都跟着她住过,她也带孩子带出经验来了,收拾得非常适宜儿童住。
即使不舍,赫舍里氏也没有淑嘉面前呆太久,又对永琏保姆、乳母使了个眼色,才告辞回家。她家里也有不少事儿,自己身子还不大方便,不便外久坐。
赫舍里氏去后,淑嘉才一长一短地问永琏一些问题。以前接触不少,却比不上以后要亲自抚养,细细问他喜欢吃什么、玩什么、什么时辰起床。保姆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一个字,时刻准备着如果永琏回答不上问题来,上前解围。
永琏回答得倒清楚:“平常吃都爱吃,玩……嗯……不能贪玩。”
淑嘉忍不住笑了起来:“现不玩,难道要长大了再玩?这可不成,该玩时候就玩,该做正事时候就做正事。”
弘旦小时候,康熙跟前也是这样么?淑嘉时隔二十年后,再次心疼了起来。
本来还想问一问永琏认得多少字了,看到永琏这副小大人样子,淑嘉就把这个程序放到以后,问他妹妹怎么样了。永琏与妹妹们见得不得,一来双方都小,二来赫舍里氏对他管得也严不让他多玩。
他只记得:“大妹妹爱哭,小妹妹长得好看。”
一问一答,时间过得很,点心摆了上来。永琏吃饭也是自己动筷子,保姆把东西给他夹到碟子里,他自己慢腾腾地吃着。赫舍里氏自觉学婆婆只学到了皮毛,只是这日常生活还是学得模仿得似模似样。
淑嘉生弘昞时候,她已经入宫,也是眼看着淑嘉怎么教儿子。虽然对从小让孩子自己动手心里有点儿不以为然,面子上举动,还是照搬了过来。永琏换了个地方住,生活习惯上倒是没有什么不适应。
胤礽是晚饭时间过来,摆出威严面孔等永琏请过安,才一脸慈祥地叫过孙子抱着掂了掂。问他今天都做了什么,玛嬷这里点心好不好吃,想不想阿玛额娘一类。
淑嘉自己自称玛嬷就算了,反正孙子孙女也好几个了,但是这个词从胤礽嘴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觉得怪异:他们都已经这样老了啊!接着往下听,发现胤礽有变成碎嘴婆婆趋势。他对儿女们虽然也很有耐心,却从来没有这样慈祥过。
真是……让人惊掉下巴啊!
整顿饭,胤礽都以一种全部面目呈现淑嘉面前,让她魂不守舍,把她吓个半死。晚饭结束,胤礽又很耐心地问关心起孙子学业来,还亲自教他写字,夸奖:“握笔很有样子。”
————————————————————————————————————————
直到打发保姆带永琏散步,胤礽才与淑嘉说:“好好带着他,朝上又要生事了。”
“?”
“朝议,京旗回屯。”
“什么?”淑嘉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就是要混同为一体了么?普通旗人也要劳动,虽然还有特权,但是已经是向前迈了一大步了。
山海关外,称为清祖宗根本之地,又有人参等特产,除了流放、发配、任职,非原住民很少能有机会过去。为就是保存这一块资源,如果中原呆不下去了,还能回去。那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京旗有几个人愿意回屯?回去又怎么个回去法?近百年来,铁杆庄稼吃惯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大有人,让他们耕种?”
淑嘉对于满汉之分还是很意,曾经淑嘉忍不住说了一句:“眼前这还不是满汉一家。”
胤礽眼中闪出一丝锐光:“确实不是。如果是了……单比着人数,不用几十年,咱们就泯然众人矣!到时候,你再上哪里去找大清!”
没想到,胤礽大半年前反对事情,现自己已经决定要推翻原来构想、不去继续保持旗人超然地位了。
“再这么着也不是办法。”胤礽苦笑,他们是对士绅下手,并没有动旗人。但是既然改革了,有这么个形式,自然就有人提出,旗人们是不是也得参与参与?而且,旗人不事生产,原是为了让他们保持武备,现呢?养了一群废物!
又有弘旦趁着摊丁入亩机会,知道了国家耕与人口状况,大着胆子问他爹:旗人再繁衍下去,要拿什么来养?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好,解决了眼前危机,也是给国家长远发展打下一个不错基础。
这却使旗人与民人之间界限加明显。以往还有个有不纳税特权官绅集团作为两边缓冲,使国家呈现普通百姓、特权官绅、旗人三个集团,满汉之分就没那么突兀。
现特权官绅集团特权被去掉了基础那一部分,如果继续给旗人以特权,对立将明显。不能不让人担心,未来矛盾稍一激化,一个民族主义旗号就能招起一大批人——各阶级都有——来反对现政权。
而且,旗丁比胤礽还是太子那会儿,又增加了不少人口,这些都要花钱养,预算不够,只好给他们工资打个七折来发。
有时候,本土人士比穿越人士想象得加开明,他们中有识之士对现状比穿越者熟悉多了,容易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而调整政策,其开放程度,绝对令对古人有刻板印象穿越人士大吃一惊。
当然,胤礽没有这么笨,就这样放弃统治基础,他意思,还是不允许汉人自由到关外屯垦,所以要调旗人去。
淑嘉:“……”
不过刚得罪完了官绅集团,眼下不宜对旗人动手,是以虽然胤礽有此心,弘旦有此意,满朝上下有此识,却都没有明着提出来。
与摊丁入亩一样,这事涉及到具体土地分配,怎么着也得摸底排查一遍,对吧?
淑嘉想了三天,后还是小心地问胤礽:“你有没有想过?”
“什么?”
“真正满汉一家。”
“嗯?”
淑嘉构想里,这样一直分开来对待,还要防来防去,真是没意思。自己把自己当成蛮夷,你就一直都是蛮夷!隋文帝说是汉太尉后人,他老婆确是绝对胡人,他们家亲戚李渊一家,自称是老子后代、陇西李氏,要是细论族谱,也是胡人血统。
即便如此,也没有哪个汉人会否认这两位,为什么?
盛世、开放。
主要是定位,你把自己政权定位什么地位上。
为什么不一起繁荣?为什么要做敌人?
盛极一时蒙元怎么就一败涂地了?他们倒是人分四等、界限清楚了。
胤礽面容阴冷:“魏孝文帝倒是汉化了,结果呢?国没了,家没了,连祖宗姓名也没了。”即便不得已让步,他还是有顾忌。
“当今天下,除了穿着满人衣服、剃发结辫,还有什么是满人风俗?那些咬文嚼字,都是汉人么?满人里有多少骑射稀松?国家费了多大力气,保护旗人尚武,可比开国初年,我们扪心自问,差远了!不要说现,就是当年三藩之乱,不过承平三四十年,也已经不复当年勇武了吧?还有,说姓氏,谁称呼瓜尔佳大人、钮祜禄大人了?”她们家就是一例。
不过了这道坎儿,永远不会有发展。慢慢地同化,太慢了,而且,不知道要同化到什么地方去了!
胤礽也知道这个道理是对,却仍然下不定决心。这是一次豪赌,
淑嘉想却是,与其被动挨一鞭子动一下,不如把主动权握手上,共存共荣。
用蛊惑语调道:“满汉分野,才是大忧患,只要这一条解决了,天下再没有可以愁事情了。想想看,一件事,不用管平衡,不用管谁人之心可不可信,只要问他做不做得来这件事……”
胤礽猛地摇头,淑嘉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你有另办法么?”
没有,如果有,也就不用发放给旗人国家补助时候实际打七折,然后有意让旗人耕种了。分明是眼前统治形式,已经维系不下去了。这片土地上生存民族,有着顽强生命力,占领者、侵略者如果不能同化,就只好完蛋!
无一例外。
胤礽心沉了沉:“我要想一想。”
淑嘉身份,让胤礽相信她没有“异心”,所以愿意听。事实摆眼前,他得寻一条出路。满汉分野,是这个王朝天然存,凡权利中心人,都下意识不去动它。藏其中解决方案,自然……没人去扒拉出来。
胤礽并不满足于苟延残喘,自欺欺人,他想名垂千古,做一圣君。圣君,怎么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哪个圣君不是怀柔四海?
胤礽踌躇了。
蒙元、孝文帝、唐太宗,你要做哪一个?你有信心做哪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心中惴惴啊,凡写改革,总是担心有漏洞,写得过于跳跃、过于yy了。
琏一眼,永琏也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淑嘉摸摸永琏脑头儿:“你们就当孩子早了两年开始读。他我这里,你也不是日日不得见他,”一叹,“当年弘旦跟着先帝,才真是……”
赫舍里氏心有戚戚焉,舍不得,却不巴不得。
赫舍里氏还是被淑嘉赶去看了一圈儿永琏住所,这地方是淑嘉本来收拾出来给亲儿子住,几个儿子小时候都跟着她住过,她也带孩子带出经验来了,收拾得非常适宜儿童住。
即使不舍,赫舍里氏也没有淑嘉面前呆太久,又对永琏保姆、乳母使了个眼色,才告辞回家。她家里也有不少事儿,自己身子还不大方便,不便外久坐。
赫舍里氏去后,淑嘉才一长一短地问永琏一些问题。以前接触不少,却比不上以后要亲自抚养,细细问他喜欢吃什么、玩什么、什么时辰起床。保姆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一个字,时刻准备着如果永琏回答不上问题来,上前解围。
永琏回答得倒清楚:“平常吃都爱吃,玩……嗯……不能贪玩。”
淑嘉忍不住笑了起来:“现不玩,难道要长大了再玩?这可不成,该玩时候就玩,该做正事时候就做正事。”
弘旦小时候,康熙跟前也是这样么?淑嘉时隔二十年后,再次心疼了起来。
本来还想问一问永琏认得多少字了,看到永琏这副小大人样子,淑嘉就把这个程序放到以后,问他妹妹怎么样了。永琏与妹妹们见得不得,一来双方都小,二来赫舍里氏对他管得也严不让他多玩。
他只记得:“大妹妹爱哭,小妹妹长得好看。”
一问一答,时间过得很,点心摆了上来。永琏吃饭也是自己动筷子,保姆把东西给他夹到碟子里,他自己慢腾腾地吃着。赫舍里氏自觉学婆婆只学到了皮毛,只是这日常生活还是学得模仿得似模似样。
淑嘉生弘昞时候,她已经入宫,也是眼看着淑嘉怎么教儿子。虽然对从小让孩子自己动手心里有点儿不以为然,面子上举动,还是照搬了过来。永琏换了个地方住,生活习惯上倒是没有什么不适应。
胤礽是晚饭时间过来,摆出威严面孔等永琏请过安,才一脸慈祥地叫过孙子抱着掂了掂。问他今天都做了什么,玛嬷这里点心好不好吃,想不想阿玛额娘一类。
淑嘉自己自称玛嬷就算了,反正孙子孙女也好几个了,但是这个词从胤礽嘴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觉得怪异:他们都已经这样老了啊!接着往下听,发现胤礽有变成碎嘴婆婆趋势。他对儿女们虽然也很有耐心,却从来没有这样慈祥过。
真是……让人惊掉下巴啊!
整顿饭,胤礽都以一种全部面目呈现淑嘉面前,让她魂不守舍,把她吓个半死。晚饭结束,胤礽又很耐心地问关心起孙子学业来,还亲自教他写字,夸奖:“握笔很有样子。”
————————————————————————————————————————
直到打发保姆带永琏散步,胤礽才与淑嘉说:“好好带着他,朝上又要生事了。”
“?”
“朝议,京旗回屯。”
“什么?”淑嘉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就是要混同为一体了么?普通旗人也要劳动,虽然还有特权,但是已经是向前迈了一大步了。
山海关外,称为清祖宗根本之地,又有人参等特产,除了流放、发配、任职,非原住民很少能有机会过去。为就是保存这一块资源,如果中原呆不下去了,还能回去。那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京旗有几个人愿意回屯?回去又怎么个回去法?近百年来,铁杆庄稼吃惯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大有人,让他们耕种?”
淑嘉对于满汉之分还是很意,曾经淑嘉忍不住说了一句:“眼前这还不是满汉一家。”
胤礽眼中闪出一丝锐光:“确实不是。如果是了……单比着人数,不用几十年,咱们就泯然众人矣!到时候,你再上哪里去找大清!”
没想到,胤礽大半年前反对事情,现自己已经决定要推翻原来构想、不去继续保持旗人超然地位了。
“再这么着也不是办法。”胤礽苦笑,他们是对士绅下手,并没有动旗人。但是既然改革了,有这么个形式,自然就有人提出,旗人们是不是也得参与参与?而且,旗人不事生产,原是为了让他们保持武备,现呢?养了一群废物!
又有弘旦趁着摊丁入亩机会,知道了国家耕与人口状况,大着胆子问他爹:旗人再繁衍下去,要拿什么来养?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好,解决了眼前危机,也是给国家长远发展打下一个不错基础。
这却使旗人与民人之间界限加明显。以往还有个有不纳税特权官绅集团作为两边缓冲,使国家呈现普通百姓、特权官绅、旗人三个集团,满汉之分就没那么突兀。
现特权官绅集团特权被去掉了基础那一部分,如果继续给旗人以特权,对立将明显。不能不让人担心,未来矛盾稍一激化,一个民族主义旗号就能招起一大批人——各阶级都有——来反对现政权。
而且,旗丁比胤礽还是太子那会儿,又增加了不少人口,这些都要花钱养,预算不够,只好给他们工资打个七折来发。
有时候,本土人士比穿越人士想象得加开明,他们中有识之士对现状比穿越者熟悉多了,容易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而调整政策,其开放程度,绝对令对古人有刻板印象穿越人士大吃一惊。
当然,胤礽没有这么笨,就这样放弃统治基础,他意思,还是不允许汉人自由到关外屯垦,所以要调旗人去。
淑嘉:“……”
不过刚得罪完了官绅集团,眼下不宜对旗人动手,是以虽然胤礽有此心,弘旦有此意,满朝上下有此识,却都没有明着提出来。
与摊丁入亩一样,这事涉及到具体土地分配,怎么着也得摸底排查一遍,对吧?
淑嘉想了三天,后还是小心地问胤礽:“你有没有想过?”
“什么?”
“真正满汉一家。”
“嗯?”
淑嘉构想里,这样一直分开来对待,还要防来防去,真是没意思。自己把自己当成蛮夷,你就一直都是蛮夷!隋文帝说是汉太尉后人,他老婆确是绝对胡人,他们家亲戚李渊一家,自称是老子后代、陇西李氏,要是细论族谱,也是胡人血统。
即便如此,也没有哪个汉人会否认这两位,为什么?
盛世、开放。
主要是定位,你把自己政权定位什么地位上。
为什么不一起繁荣?为什么要做敌人?
盛极一时蒙元怎么就一败涂地了?他们倒是人分四等、界限清楚了。
胤礽面容阴冷:“魏孝文帝倒是汉化了,结果呢?国没了,家没了,连祖宗姓名也没了。”即便不得已让步,他还是有顾忌。
“当今天下,除了穿着满人衣服、剃发结辫,还有什么是满人风俗?那些咬文嚼字,都是汉人么?满人里有多少骑射稀松?国家费了多大力气,保护旗人尚武,可比开国初年,我们扪心自问,差远了!不要说现,就是当年三藩之乱,不过承平三四十年,也已经不复当年勇武了吧?还有,说姓氏,谁称呼瓜尔佳大人、钮祜禄大人了?”她们家就是一例。
不过了这道坎儿,永远不会有发展。慢慢地同化,太慢了,而且,不知道要同化到什么地方去了!
胤礽也知道这个道理是对,却仍然下不定决心。这是一次豪赌,
淑嘉想却是,与其被动挨一鞭子动一下,不如把主动权握手上,共存共荣。
用蛊惑语调道:“满汉分野,才是大忧患,只要这一条解决了,天下再没有可以愁事情了。想想看,一件事,不用管平衡,不用管谁人之心可不可信,只要问他做不做得来这件事……”
胤礽猛地摇头,淑嘉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你有另办法么?”
没有,如果有,也就不用发放给旗人国家补助时候实际打七折,然后有意让旗人耕种了。分明是眼前统治形式,已经维系不下去了。这片土地上生存民族,有着顽强生命力,占领者、侵略者如果不能同化,就只好完蛋!
无一例外。
胤礽心沉了沉:“我要想一想。”
淑嘉身份,让胤礽相信她没有“异心”,所以愿意听。事实摆眼前,他得寻一条出路。满汉分野,是这个王朝天然存,凡权利中心人,都下意识不去动它。藏其中解决方案,自然……没人去扒拉出来。
胤礽并不满足于苟延残喘,自欺欺人,他想名垂千古,做一圣君。圣君,怎么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哪个圣君不是怀柔四海?
胤礽踌躇了。
蒙元、孝文帝、唐太宗,你要做哪一个?你有信心做哪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心中惴惴啊,凡写改革,总是担心有漏洞,写得过于跳跃、过于y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