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晚清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七月初八,已经是盛夏的尾巴,雨季依然未离开江南大地,山东来的物资,在徐州下了火车,得艰难的行走在泥泞的大路上,朝南方缓慢而去,在泰安城刘奇简陋皇宫以西一处民房里,礼部尚书邱中会脸色阴沉。
他面前桌案上摆着一份奏折,上面有刘奇亲笔写的几个字:“以谭丞相嗣同所定为准。”
这份奏折被打回来,邱中会是没想到的,他觉着他能抓住刘奇的脉搏,刘奇不同意他的建议非常奇怪,只有一种可能,谭嗣同花言巧语,诋毁他,让刘奇轻信了他的说法。
因早年刘奇定下府下设司,谭嗣同也没有更改,将各部下机构定为署,这吏部便设有文选署、考功署、稽勋署和职学署,祁祖彝这个出过洋的人一下子被提升为吏部左侍郎已经够糟心的了,邱中会本想将他在济南府任上刻意培养的历山县令李骥年推荐为吏部右侍郎,这本板上钉钉的事情,居然也黄了,右侍郎一职被刘奇直接安插了陈婉,这个从大安山来,以前跟随朱兰并不出众的女子。
李骥年虽说最后仍旧在吏部,并且是重要的考功署郎中,不过他也等于挤掉了邱中会另外考虑的人选,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顺势接替他出任济南府知府。
从吏部职能说,权利很大,干系到一众人的前程,而且刘奇依旧仿照以往朝代,知府以下官吏任命,皆由吏部自决,还给了各部尚书以下,知府以上官员开缺官员的推荐,可以说邱中会是属于相当核心的人物。
只是他清楚,这些权利,还受到御史台的节制,比如文选,所选官吏皆要过御史台,有些时候,邱中会恨不得和马夏说,你干脆推荐过来算了,省得麻烦!同样,官吏考课,铨叙等,吏部单说不算,还得有御史台的评述。
按照谭嗣同解释刘奇的旨意,就是官吏选择相当关键,得有其他人也盯着,邱中会自己的理解,是谭嗣同和马夏一同限制了他这个吏部尚书,原因就是因为他和他们不是一伙的。
有些时候,邱中会会去想一件事,当初自己要是一直在王府长史这个位子上,那今天他会不会是丞相?
没有另一条路可以重来一次,邱中会不知道,谭嗣同能独揽大权,是因为刘奇对他那种难以明说的信任,六君子中,刘奇独喜谭嗣同,这不是因为和他有关的书、电影缘故,而是刘奇本身学考古,历史多少知道一些,他认可的是外人对谭嗣同的评价,而不是能力,否则他早就把六君子都想法找来了。
或许也是这个原因,邱中会意图揣测刘奇心思总是出错,比如这一次,他花费了很大的心力,才拿出一份安徽、江苏、江西三州的府县主官名单,而且还得到祁祖彝和陈婉两个侍郎的认可。
名单之中,可谓平衡处处见,他将其中三分之一的职位,派给自己这边的人,其余的,尽可能往马夏、谭嗣同那边的人靠拢。
然而,在到了谭嗣同那里,没想到此人居然全盘否定,说各地官吏不宜升迁调动,这两年很多人调动频繁,往往一地都待不上几年,对府县影响很大。
邱中会当时都有些懵了,难不成占领之地不要官了?他见谭嗣同并不着急的样子,便气哼哼的提醒他,让武将代管可不行!
谭嗣同当然不是想让武将代管,而是觉着,总在这一个篮子里扒拉,不是事,破虏军脚步这么快,总不能年年抽调吧?
为此,他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直接启用这两年来在泰安、济南两地做事的年轻人,再从齐鲁学府里挑选一批学了三年多的人,一并派往南方占领区。
如此提拔,当然要被人说的,不过谭嗣同有办法,他并不打算任命这些人做县令,而是署理县丞,辅助以其他署理主簿等职务的年轻人,将县管起来。
在实践中培养官吏,这个想法让刘奇大加赞赏,他对谭嗣同能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是欣慰。
谭嗣同敢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刚刚占领的县,官吏要做的是稳定地方,恢复秩序,并不需要去考虑今后做什么,这种事情,年轻人有闯劲,而且在府衙做事,或者读书期间,都很深入的了解了刘奇的治国理念,说白了,他们清楚刘奇想要什么样的国家。
有热情,至少这个阶段他们不会贪赃枉法,因此,他们去治理一个县难度并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知府设立毫无意义,地方都不稳,知府能做什么?谭嗣同更想要的,是军中此次受伤退役之人,他们作为巡捕主力,陪同这些年轻人先期建立治安体系,更为迫切。
谭嗣同的奏折和邱中会的奏折在刘奇眼中,高下立盼,他将邱中会的批示打回,要他配合谭嗣同,完成官吏的选拔。
当然,只有署理的县丞,万一有事,难不成都要来泰安折腾?这一点,谭嗣同也想到了,他请刘奇下旨,... -->>
七月初八,已经是盛夏的尾巴,雨季依然未离开江南大地,山东来的物资,在徐州下了火车,得艰难的行走在泥泞的大路上,朝南方缓慢而去,在泰安城刘奇简陋皇宫以西一处民房里,礼部尚书邱中会脸色阴沉。
他面前桌案上摆着一份奏折,上面有刘奇亲笔写的几个字:“以谭丞相嗣同所定为准。”
这份奏折被打回来,邱中会是没想到的,他觉着他能抓住刘奇的脉搏,刘奇不同意他的建议非常奇怪,只有一种可能,谭嗣同花言巧语,诋毁他,让刘奇轻信了他的说法。
因早年刘奇定下府下设司,谭嗣同也没有更改,将各部下机构定为署,这吏部便设有文选署、考功署、稽勋署和职学署,祁祖彝这个出过洋的人一下子被提升为吏部左侍郎已经够糟心的了,邱中会本想将他在济南府任上刻意培养的历山县令李骥年推荐为吏部右侍郎,这本板上钉钉的事情,居然也黄了,右侍郎一职被刘奇直接安插了陈婉,这个从大安山来,以前跟随朱兰并不出众的女子。
李骥年虽说最后仍旧在吏部,并且是重要的考功署郎中,不过他也等于挤掉了邱中会另外考虑的人选,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顺势接替他出任济南府知府。
从吏部职能说,权利很大,干系到一众人的前程,而且刘奇依旧仿照以往朝代,知府以下官吏任命,皆由吏部自决,还给了各部尚书以下,知府以上官员开缺官员的推荐,可以说邱中会是属于相当核心的人物。
只是他清楚,这些权利,还受到御史台的节制,比如文选,所选官吏皆要过御史台,有些时候,邱中会恨不得和马夏说,你干脆推荐过来算了,省得麻烦!同样,官吏考课,铨叙等,吏部单说不算,还得有御史台的评述。
按照谭嗣同解释刘奇的旨意,就是官吏选择相当关键,得有其他人也盯着,邱中会自己的理解,是谭嗣同和马夏一同限制了他这个吏部尚书,原因就是因为他和他们不是一伙的。
有些时候,邱中会会去想一件事,当初自己要是一直在王府长史这个位子上,那今天他会不会是丞相?
没有另一条路可以重来一次,邱中会不知道,谭嗣同能独揽大权,是因为刘奇对他那种难以明说的信任,六君子中,刘奇独喜谭嗣同,这不是因为和他有关的书、电影缘故,而是刘奇本身学考古,历史多少知道一些,他认可的是外人对谭嗣同的评价,而不是能力,否则他早就把六君子都想法找来了。
或许也是这个原因,邱中会意图揣测刘奇心思总是出错,比如这一次,他花费了很大的心力,才拿出一份安徽、江苏、江西三州的府县主官名单,而且还得到祁祖彝和陈婉两个侍郎的认可。
名单之中,可谓平衡处处见,他将其中三分之一的职位,派给自己这边的人,其余的,尽可能往马夏、谭嗣同那边的人靠拢。
然而,在到了谭嗣同那里,没想到此人居然全盘否定,说各地官吏不宜升迁调动,这两年很多人调动频繁,往往一地都待不上几年,对府县影响很大。
邱中会当时都有些懵了,难不成占领之地不要官了?他见谭嗣同并不着急的样子,便气哼哼的提醒他,让武将代管可不行!
谭嗣同当然不是想让武将代管,而是觉着,总在这一个篮子里扒拉,不是事,破虏军脚步这么快,总不能年年抽调吧?
为此,他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直接启用这两年来在泰安、济南两地做事的年轻人,再从齐鲁学府里挑选一批学了三年多的人,一并派往南方占领区。
如此提拔,当然要被人说的,不过谭嗣同有办法,他并不打算任命这些人做县令,而是署理县丞,辅助以其他署理主簿等职务的年轻人,将县管起来。
在实践中培养官吏,这个想法让刘奇大加赞赏,他对谭嗣同能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是欣慰。
谭嗣同敢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刚刚占领的县,官吏要做的是稳定地方,恢复秩序,并不需要去考虑今后做什么,这种事情,年轻人有闯劲,而且在府衙做事,或者读书期间,都很深入的了解了刘奇的治国理念,说白了,他们清楚刘奇想要什么样的国家。
有热情,至少这个阶段他们不会贪赃枉法,因此,他们去治理一个县难度并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知府设立毫无意义,地方都不稳,知府能做什么?谭嗣同更想要的,是军中此次受伤退役之人,他们作为巡捕主力,陪同这些年轻人先期建立治安体系,更为迫切。
谭嗣同的奏折和邱中会的奏折在刘奇眼中,高下立盼,他将邱中会的批示打回,要他配合谭嗣同,完成官吏的选拔。
当然,只有署理的县丞,万一有事,难不成都要来泰安折腾?这一点,谭嗣同也想到了,他请刘奇下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