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戴高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提起陈庆镛,对泉州人来说,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说话间,自然是他敢于直谏,是清朝出了名的“天下三大鲠直御史”之一。
陈庆镛的直谏之名,能与朱琦、苏廷魁齐名,是因他在道光二十三年间,在无人敢言的情况下,毅然愤书了申明刑赏疏,使道光皇帝重新起用琦善、奕山、奕经、牛鉴、文蔚等卖国贼的意图破灭,不得不收回成命,让这帮人闭门思过,终生不用。
陈庆镛是清后期著名的爱国志士,他支持林则徐禁烟,是著名的儒家思想传承人。鸦片战争时期,作为主战派人士,他与林则徐等人的政治主张一致,坚决抗英斗争,并对抗英中牺牲的英烈,深表崇敬,著诗悼念。
一方面,他坚决要求强化水师,刑赏分明;一方面,又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战略思想,试图通过政治改革,重振大清帝国;同时,他又坚守着二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内主张忠君报国,坚决镇压农民起义,以维护清王朝腐败的封建统治。
陈庆镛是清代知名的儒学家,他饱览古今、知书达礼;为官清正,教书育人。特别是他奉行的“实事求是”精神,更为后人推崇,发扬光大。
2
金秋时节,我们一起来到陈庆镛的故居,在他的故居前,同时想起了这位泉州乃至中国知名的前清故人——著名的儒学家和直谏御史。
陈庆镛的故居位于西门外塔后村(今属丰泽区),其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是一栋传统的闽南风格古大厝,至今已有190年的历史。由于风雨削刷,故居除了书房保持较为完好之外,其内部主体结构已大部分坍塌,但四周的墙体依然还在。后来,陈庆镛的后人对故居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翻修,根据原状,把主厝的前半部分全面翻修了,后半部分则原封未动,保留在苍老的岁月之间,静静思考。
我们由左往右而行,古大厝经过翻修的前半部分,下石上砖,中间的窗户是整块的辉绿岩雕刻而成的窗石,三根竹状似的柱体,盘着花鸟,内圆外方,四个方角上各有四只展翼的蝙蝠。自古以来——“蝠”即是“福”也,四角上刻有蝙蝠,其寓意为四方来福!左边护厝门上,有一块石碑,刻有陈庆镛的亲笔题书“实事求是”四个字。
由正门而进,石大门上的横批上写着“颂南风韵”“颂南”即为陈庆镛的大号,故“颂南风韵”四个字,也该是后人翻修时请人书刻上去的,并非古厝原有。石门之上,还有一块木制匾额,上面有楷书“黄门”二字。据乡民介绍,当年道光皇帝曾微服御访过陈家,故在陈庆镛的故居门上,有“黄门”二字,实乃大谥也。然根据史实,道光皇帝其时年事已高,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想从北京微服来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这“黄门”二字又作何解释呢?原来,据传陈庆镛曾有一同僚名士,在他大厝落成之时,为他题写了“芡门”二字,是为相赠也。故当时陈庆镛的府第,有人称之为“芡门居”或“芡门府第”
后来不知何故,民间流传道光皇帝曾经微服御访过他家。加之时间一久“芡门”二字的匾额年久失修,不知是丢失还是损坏,民间纷纷传说,此二字应该是“黄门”吧?表示皇帝曾经入过此门。自然,不管是民间百姓对他的尊重,还是传说中的以讹传讹,后人重修此居时... -->>
1
提起陈庆镛,对泉州人来说,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说话间,自然是他敢于直谏,是清朝出了名的“天下三大鲠直御史”之一。
陈庆镛的直谏之名,能与朱琦、苏廷魁齐名,是因他在道光二十三年间,在无人敢言的情况下,毅然愤书了申明刑赏疏,使道光皇帝重新起用琦善、奕山、奕经、牛鉴、文蔚等卖国贼的意图破灭,不得不收回成命,让这帮人闭门思过,终生不用。
陈庆镛是清后期著名的爱国志士,他支持林则徐禁烟,是著名的儒家思想传承人。鸦片战争时期,作为主战派人士,他与林则徐等人的政治主张一致,坚决抗英斗争,并对抗英中牺牲的英烈,深表崇敬,著诗悼念。
一方面,他坚决要求强化水师,刑赏分明;一方面,又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战略思想,试图通过政治改革,重振大清帝国;同时,他又坚守着二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内主张忠君报国,坚决镇压农民起义,以维护清王朝腐败的封建统治。
陈庆镛是清代知名的儒学家,他饱览古今、知书达礼;为官清正,教书育人。特别是他奉行的“实事求是”精神,更为后人推崇,发扬光大。
2
金秋时节,我们一起来到陈庆镛的故居,在他的故居前,同时想起了这位泉州乃至中国知名的前清故人——著名的儒学家和直谏御史。
陈庆镛的故居位于西门外塔后村(今属丰泽区),其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是一栋传统的闽南风格古大厝,至今已有190年的历史。由于风雨削刷,故居除了书房保持较为完好之外,其内部主体结构已大部分坍塌,但四周的墙体依然还在。后来,陈庆镛的后人对故居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翻修,根据原状,把主厝的前半部分全面翻修了,后半部分则原封未动,保留在苍老的岁月之间,静静思考。
我们由左往右而行,古大厝经过翻修的前半部分,下石上砖,中间的窗户是整块的辉绿岩雕刻而成的窗石,三根竹状似的柱体,盘着花鸟,内圆外方,四个方角上各有四只展翼的蝙蝠。自古以来——“蝠”即是“福”也,四角上刻有蝙蝠,其寓意为四方来福!左边护厝门上,有一块石碑,刻有陈庆镛的亲笔题书“实事求是”四个字。
由正门而进,石大门上的横批上写着“颂南风韵”“颂南”即为陈庆镛的大号,故“颂南风韵”四个字,也该是后人翻修时请人书刻上去的,并非古厝原有。石门之上,还有一块木制匾额,上面有楷书“黄门”二字。据乡民介绍,当年道光皇帝曾微服御访过陈家,故在陈庆镛的故居门上,有“黄门”二字,实乃大谥也。然根据史实,道光皇帝其时年事已高,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想从北京微服来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这“黄门”二字又作何解释呢?原来,据传陈庆镛曾有一同僚名士,在他大厝落成之时,为他题写了“芡门”二字,是为相赠也。故当时陈庆镛的府第,有人称之为“芡门居”或“芡门府第”
后来不知何故,民间流传道光皇帝曾经微服御访过他家。加之时间一久“芡门”二字的匾额年久失修,不知是丢失还是损坏,民间纷纷传说,此二字应该是“黄门”吧?表示皇帝曾经入过此门。自然,不管是民间百姓对他的尊重,还是传说中的以讹传讹,后人重修此居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