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靖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伍文定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一看了过去。
来到云南两年多了。前年和去年上半年,一直只能先和沐绍勋一起平定内滇那两府叛乱、收尾余波。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想在这里有一番作为的伍文定倒是更加清楚这云南诸官的心态了。
任官云南这种地方,近似于流放。有些在这里已经做了很久的官,有些是这些年朝廷政争中的失败者。
总之,绝大多数人已经没有更多的仕途指望。
在云南,有名册的土司之家可以世袭为土官,对大明同样是要纳贡的。这种纳贡不同于朝贡,可以大概理解为“包税”。大土司每年要贡献多少、小土司每年要贡献多少,都有规定。
而云南边情复杂,朝廷对云南应起运缴纳的赋税却要求得很少。
如此一来,到云南做官有好有坏。那坏处自不必说,大部分人都是既做不了京官又不能在好省份做官才来这里的,升迁通道更加窄。好处呢,那就是复杂的边情给予他们的特殊空间。
内滇已经是半土半流的状态,大明能掌控好的部分,那些土官大多要看流官的眼色了。为了子孙袭替和自己族民的安稳,每年定额的纳贡之外,孝敬也不能少。
但现在说的是外滇事,人家兵马真的多,人家真敢杀人。
除了洪武、永乐年间,最晚到宣德前期,人家还朝贡、纳贡,后来其实大体上就是你不惹我、我不惹你。
大明管着内滇还会有土官叛乱,外滇确实早就是鞭长莫及。
伍文定看着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去年才调到云南的新官,问道:“高参政,你的看法呢?”
被他问到的人抬起了头:“督台若有命,下官愿往。”
伍文定眼睛一亮:“哦?高参政此言当真?”
“外滇三宣六尉皆大明敕命给印之臣,如今有了纷争,自该过问令其退兵止戈,以宣陛下之威。”
“高参政此言亦有理!”那左参政王汝舟竟改了口,“如今两府之乱已平,想来孟养、木邦、孟密三司也不敢轻视大明之威!”
见到有人愿意赴险,他们立刻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理该派人去过问一下。
什么三土司既然已经得了缅甸之地,不论情况如何,也该厘清纷争,最好让他们为了大明册封那莽卜信为缅甸之主而付出一些代价。若是能让他们再纳一次贡,更是大功!
当然了,话语里也表露着这一回他们不敢像前年那么大胆的意思,此行是天官既至,三土司必将谨慎给个说法的情形。
一点都不危险!
伍文定听得心中感叹,凝视着高尚贤。
他发现,这个右参政的眼底还是有一些忐忑的。
虽然主动请缨了,但似乎又不是他的本意。
“既如此,那便辛苦高参政走一趟。”
伍文定结束了这次临时的会议,然后留下了高尚贤。
他并没有先指示高尚贤怎么做,而是问了问他的打算。
对答之间,高尚贤有些支支吾吾,只说前年初思伦那么大胆,是因为嘉靖六年皇帝御驾亲征阵斩博迪、大胜还朝的消息还没传到云南。这次过去,倚陛下天威、内滇安定,思伦等人确实不敢妄动。
至于去了之后,那自然是先再宣朝廷对诸土司的要求。那莽卜信请封和莽瑞体哭诉,既然有了纷争,可以在那边看了些情况后要求他们都遣人到昆明论理争辩。
突出一个不当面处置什么,只摆出大明应该做调和之人的姿态,留有余地。
如何处置,他的责任本就是堪明实情。至于实情是什么,回来之后汇报所见所闻,督台和朝廷自有决断嘛。
伍文定最后只是惊异地说道:“凤溪有大才啊!”
高尚贤听他称呼自己的号,颇有些惭愧和忐忑:“督台夸奖,愧不敢当。”
伍文定嘴角带着微笑:“凤溪此去,除了这些事,还有一件事得让他们拿出说法。那曹义,毕竟是朝廷赐了金字红牌的千户。焚毁驿站的,不管是流贼还是他们御下不严,总要交出凶手来。”
高尚贤心里一突,但已经请缨了,只能先说道:“下官明白了……”
从总督部院离开,高尚贤先去了布政使司衙门。
既然要动身去阿瓦城,藩司衙门里的公务要先交接一下。
从邵锡到王汝舟,同僚们各异的神情他看在了眼里。
之前在黔国公府,密旨只留下了几人听,这个大家当然都一直在猜想。现在他们看自己的眼神,只怕就是琢磨着高尚贤是不是知道什么、为了立功不要命。
高尚贤顾不得他们怎么想,交接完了手头上的公务就往家里赶。
他到云南来做右参政,这里自然也安排了官宅。
他回家不是为了收拾行装——那还早着呢,总督部院衙门和藩司、都司那边都要先准备公文和护卫。
“少爷出去没有?”
“在书房呢。”
于是高尚贤就直接往书房闯,进去之后只见儿子愕然看了看窗外:“父亲,还没放值吧?”
“督台当真准备遣人去外滇了!我已经请缨前往,现在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直接坐了下来,喝着茶招着手:“为父已经四十七了!这条老命,别真的丢在云南。好好的右侍郎不做,都是你说这云南右参政更好!”
放下书册走过来的,正是他的儿子高拱。
现在他边走边笑着说:“儿子既然又料中了,那岂会有凶险?南京的浑水何必去趟?云南虽是边陲,却正是建功之地。”
“我还想怎么建功吗?”高尚贤瞪了瞪眼睛,“你倒好,不仅劝我到这里来,自己还跟着跑来。后年就要会试了,你就算要游学,也该去北京,那里懂新学的才多!”
高拱摇了摇头:“如今新学,一靠悟性,二靠明实情。都往北京跑,像云南这种地方的实情,又有多少人能明?我这正是为了另辟蹊径。”
高... -->>
伍文定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一看了过去。
来到云南两年多了。前年和去年上半年,一直只能先和沐绍勋一起平定内滇那两府叛乱、收尾余波。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想在这里有一番作为的伍文定倒是更加清楚这云南诸官的心态了。
任官云南这种地方,近似于流放。有些在这里已经做了很久的官,有些是这些年朝廷政争中的失败者。
总之,绝大多数人已经没有更多的仕途指望。
在云南,有名册的土司之家可以世袭为土官,对大明同样是要纳贡的。这种纳贡不同于朝贡,可以大概理解为“包税”。大土司每年要贡献多少、小土司每年要贡献多少,都有规定。
而云南边情复杂,朝廷对云南应起运缴纳的赋税却要求得很少。
如此一来,到云南做官有好有坏。那坏处自不必说,大部分人都是既做不了京官又不能在好省份做官才来这里的,升迁通道更加窄。好处呢,那就是复杂的边情给予他们的特殊空间。
内滇已经是半土半流的状态,大明能掌控好的部分,那些土官大多要看流官的眼色了。为了子孙袭替和自己族民的安稳,每年定额的纳贡之外,孝敬也不能少。
但现在说的是外滇事,人家兵马真的多,人家真敢杀人。
除了洪武、永乐年间,最晚到宣德前期,人家还朝贡、纳贡,后来其实大体上就是你不惹我、我不惹你。
大明管着内滇还会有土官叛乱,外滇确实早就是鞭长莫及。
伍文定看着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去年才调到云南的新官,问道:“高参政,你的看法呢?”
被他问到的人抬起了头:“督台若有命,下官愿往。”
伍文定眼睛一亮:“哦?高参政此言当真?”
“外滇三宣六尉皆大明敕命给印之臣,如今有了纷争,自该过问令其退兵止戈,以宣陛下之威。”
“高参政此言亦有理!”那左参政王汝舟竟改了口,“如今两府之乱已平,想来孟养、木邦、孟密三司也不敢轻视大明之威!”
见到有人愿意赴险,他们立刻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理该派人去过问一下。
什么三土司既然已经得了缅甸之地,不论情况如何,也该厘清纷争,最好让他们为了大明册封那莽卜信为缅甸之主而付出一些代价。若是能让他们再纳一次贡,更是大功!
当然了,话语里也表露着这一回他们不敢像前年那么大胆的意思,此行是天官既至,三土司必将谨慎给个说法的情形。
一点都不危险!
伍文定听得心中感叹,凝视着高尚贤。
他发现,这个右参政的眼底还是有一些忐忑的。
虽然主动请缨了,但似乎又不是他的本意。
“既如此,那便辛苦高参政走一趟。”
伍文定结束了这次临时的会议,然后留下了高尚贤。
他并没有先指示高尚贤怎么做,而是问了问他的打算。
对答之间,高尚贤有些支支吾吾,只说前年初思伦那么大胆,是因为嘉靖六年皇帝御驾亲征阵斩博迪、大胜还朝的消息还没传到云南。这次过去,倚陛下天威、内滇安定,思伦等人确实不敢妄动。
至于去了之后,那自然是先再宣朝廷对诸土司的要求。那莽卜信请封和莽瑞体哭诉,既然有了纷争,可以在那边看了些情况后要求他们都遣人到昆明论理争辩。
突出一个不当面处置什么,只摆出大明应该做调和之人的姿态,留有余地。
如何处置,他的责任本就是堪明实情。至于实情是什么,回来之后汇报所见所闻,督台和朝廷自有决断嘛。
伍文定最后只是惊异地说道:“凤溪有大才啊!”
高尚贤听他称呼自己的号,颇有些惭愧和忐忑:“督台夸奖,愧不敢当。”
伍文定嘴角带着微笑:“凤溪此去,除了这些事,还有一件事得让他们拿出说法。那曹义,毕竟是朝廷赐了金字红牌的千户。焚毁驿站的,不管是流贼还是他们御下不严,总要交出凶手来。”
高尚贤心里一突,但已经请缨了,只能先说道:“下官明白了……”
从总督部院离开,高尚贤先去了布政使司衙门。
既然要动身去阿瓦城,藩司衙门里的公务要先交接一下。
从邵锡到王汝舟,同僚们各异的神情他看在了眼里。
之前在黔国公府,密旨只留下了几人听,这个大家当然都一直在猜想。现在他们看自己的眼神,只怕就是琢磨着高尚贤是不是知道什么、为了立功不要命。
高尚贤顾不得他们怎么想,交接完了手头上的公务就往家里赶。
他到云南来做右参政,这里自然也安排了官宅。
他回家不是为了收拾行装——那还早着呢,总督部院衙门和藩司、都司那边都要先准备公文和护卫。
“少爷出去没有?”
“在书房呢。”
于是高尚贤就直接往书房闯,进去之后只见儿子愕然看了看窗外:“父亲,还没放值吧?”
“督台当真准备遣人去外滇了!我已经请缨前往,现在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直接坐了下来,喝着茶招着手:“为父已经四十七了!这条老命,别真的丢在云南。好好的右侍郎不做,都是你说这云南右参政更好!”
放下书册走过来的,正是他的儿子高拱。
现在他边走边笑着说:“儿子既然又料中了,那岂会有凶险?南京的浑水何必去趟?云南虽是边陲,却正是建功之地。”
“我还想怎么建功吗?”高尚贤瞪了瞪眼睛,“你倒好,不仅劝我到这里来,自己还跟着跑来。后年就要会试了,你就算要游学,也该去北京,那里懂新学的才多!”
高拱摇了摇头:“如今新学,一靠悟性,二靠明实情。都往北京跑,像云南这种地方的实情,又有多少人能明?我这正是为了另辟蹊径。”
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