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岛主的幸福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国的都城是汴梁,官方给的名号是“东京”而大辽国的也有一个东京,它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辽阳府。
当然了,辽国的都城并不是东京辽阳府,而是在辽阳府西北地区的临潢府,名为上京,这里是契丹人的发源地,所以就算契丹人占领的广大的土地,他们仍旧是以西拉木伦河周边为自己的都城,不曾迁往更加繁华的南方。
除了上京和东京,大辽国还有中京大定府和南京析津府,分别管辖自己国度的四大区域。
其实大辽国现在的国号也不叫“辽”而是被改名成了“契丹”正确应该称呼为契丹国才对,但是它们总是在“契丹”和“辽”之间变来变去,外面的人就干脆以自己觉得顺口的“大辽国”来称呼。事实上,越来越汉化的契丹族人本身,也倾向于重新改名回“辽”而不是这有荒蛮意味的“契丹”
好吧。
国号的称呼并没有什么好追究的,反正我们也不打算和大辽人多接触,只是将这港口的雄城辽阳府的生意经营好就行。
辽阳府的府城在渤海的辽阳港口以北二十里地,西拉木伦河等几条河流汇集起来注入辽河,古人在这辽河畔就修建了辽阳城,而辽河一直往南流,最终汇入了渤海。
人们抵达港口后,通常都会顺着辽河往北方行进,最终抵达辽阳城旁边的诺大港口,在这里卸货装货,做买卖生意。
如今虽然已经是九月的中旬,天气已经渐渐的转凉,但是我们抵达辽河,前往辽阳府的时候,仍旧看到了不少的船队,规模比起东瀛堺町是不如的,但比起高丽的釜山来,却又繁华了不少。
至于为什么他们的港口不是建在渤海入海口,而是选择二十里外的辽阳府,原因大概是渤海口周围经常闹水患,周围十里地都是沼泽和淤泥居多,不大适合商队长期停靠和运输吧。
早就听人说过,辽国人非常的野蛮和粗鲁,所以来到辽阳府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些忐忑的,没想到在港口等待入港时,几条小船热情的行驶了过来,一个穿着短袖衫的精壮大辽国小吏,拿着本子和笔,笑容满面的就开始了询问和登记。
和小吏聊了几句,发现辽阳府的规矩和堺町的差不多,都是愿意给多点钱,就停靠的位置好一些,不愿意多给钱也没有关系,位置差一点,却也绝对保证你的安全。
而且他们的价格可比东瀛的便宜得多,我们二十艘船舰选择了好一点的停泊位置,居然**才收每天五十两黄金,只有堺町的一半。
只不过,辽阳府的码头建设得可不怎么样,他们也没有将码头地面建设得坑坑洼洼的,但是却很有些杂乱无章,连绵有五六里长的河面堤坝旁边,到处都有船只在停泊,大宋的、东瀛的、南方小岛的等等,都混杂着停靠在一起。
环目一看,我们还是四周规模最大的一个商队,二十艘的大船,也让旁边的不少商人们嘀咕着这新来的同行是买卖什么的。
而在码头的两个边角,则是驻扎着两个军营,一... -->>
大宋国的都城是汴梁,官方给的名号是“东京”而大辽国的也有一个东京,它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辽阳府。
当然了,辽国的都城并不是东京辽阳府,而是在辽阳府西北地区的临潢府,名为上京,这里是契丹人的发源地,所以就算契丹人占领的广大的土地,他们仍旧是以西拉木伦河周边为自己的都城,不曾迁往更加繁华的南方。
除了上京和东京,大辽国还有中京大定府和南京析津府,分别管辖自己国度的四大区域。
其实大辽国现在的国号也不叫“辽”而是被改名成了“契丹”正确应该称呼为契丹国才对,但是它们总是在“契丹”和“辽”之间变来变去,外面的人就干脆以自己觉得顺口的“大辽国”来称呼。事实上,越来越汉化的契丹族人本身,也倾向于重新改名回“辽”而不是这有荒蛮意味的“契丹”
好吧。
国号的称呼并没有什么好追究的,反正我们也不打算和大辽人多接触,只是将这港口的雄城辽阳府的生意经营好就行。
辽阳府的府城在渤海的辽阳港口以北二十里地,西拉木伦河等几条河流汇集起来注入辽河,古人在这辽河畔就修建了辽阳城,而辽河一直往南流,最终汇入了渤海。
人们抵达港口后,通常都会顺着辽河往北方行进,最终抵达辽阳城旁边的诺大港口,在这里卸货装货,做买卖生意。
如今虽然已经是九月的中旬,天气已经渐渐的转凉,但是我们抵达辽河,前往辽阳府的时候,仍旧看到了不少的船队,规模比起东瀛堺町是不如的,但比起高丽的釜山来,却又繁华了不少。
至于为什么他们的港口不是建在渤海入海口,而是选择二十里外的辽阳府,原因大概是渤海口周围经常闹水患,周围十里地都是沼泽和淤泥居多,不大适合商队长期停靠和运输吧。
早就听人说过,辽国人非常的野蛮和粗鲁,所以来到辽阳府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些忐忑的,没想到在港口等待入港时,几条小船热情的行驶了过来,一个穿着短袖衫的精壮大辽国小吏,拿着本子和笔,笑容满面的就开始了询问和登记。
和小吏聊了几句,发现辽阳府的规矩和堺町的差不多,都是愿意给多点钱,就停靠的位置好一些,不愿意多给钱也没有关系,位置差一点,却也绝对保证你的安全。
而且他们的价格可比东瀛的便宜得多,我们二十艘船舰选择了好一点的停泊位置,居然**才收每天五十两黄金,只有堺町的一半。
只不过,辽阳府的码头建设得可不怎么样,他们也没有将码头地面建设得坑坑洼洼的,但是却很有些杂乱无章,连绵有五六里长的河面堤坝旁边,到处都有船只在停泊,大宋的、东瀛的、南方小岛的等等,都混杂着停靠在一起。
环目一看,我们还是四周规模最大的一个商队,二十艘的大船,也让旁边的不少商人们嘀咕着这新来的同行是买卖什么的。
而在码头的两个边角,则是驻扎着两个军营,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