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雪时节绽放在枯枝上的一簇老梅,冷而艳。
周氏拉着张桂花的手,亲亲热热地说着什么,显然十分爱重张桂花。
李大伯、李乙和李子恒在隔间说话,李绮节带着李昭节和李九冬迎上前,送张大少奶奶出门。
张大少奶奶见了李绮节,立刻笑得合不拢嘴,“三娘回来了?哪日闲了,来我们家坐坐。“
笑了笑,忽然道:“才刚吃的点心,在别处没见过,是南边传过来的?“
周氏连忙给李绮节使眼色。
李绮节意会,含笑道:“难得大嫂子喜欢,是宝珠自己鼓捣出来的。“
当着一屋子丫头,张大少奶奶不好追问,只得作罢。
周氏和张大少奶奶给李绮节和张桂花序过年齿,发现张桂花年长李绮节几个月,当下便让两人改口。
李绮节笑盈盈道:“张姐姐。“
张桂花眼帘微抬,冷冷地瞥了李绮节一眼,淡淡道:“李妹妹。“
如果不是周氏在一旁看着,李绮节真想打个哆嗦,屋外北风呼啸,冷得人牙齿打颤,张桂花的眼神,比外头的北风还冷!
等张大少奶奶领着小姑子告辞离去,李绮节问周氏道:“张姐姐比我大几个月,怎么取名叫桂花?“
李家几个小娘子的名字是按着四季节气取的,李昭节生在春天,便取名昭节,李九冬是冬天落草的,所以叫九冬。李家另外一支的小娘子,刚好是夏天的生辰,叫朱律。至于李绮节的名字,顾名思义,绮节是七夕的别称,她的生辰是七月初七。
张桂花比李绮节大上好几个月,生辰在寒冬,按理不该叫桂花的。
周氏笑道:“咱们这的金桂一年才开一次,桂花出生那年,张家的桂花树却接连开了两次花,所以张老太爷才给她取了这么个名字。村里人都说她的名字取得好呢,俗是俗,可取俗名才好养活呐。“
周氏话里有些未尽之味,当年李绮节出生时,因为刚好是七夕佳节,周氏便给她取了个小名,叫七巧。李大伯死活不同意,硬是给改成了绮节。周氏总觉得李绮节的名字改得不好,所以小时候才三灾八难,一直体弱多病,心里一直惦记着想给李绮节换个俗气的名字,奈何拗不过李大伯。
李绮节不知道自己差点就成了李七巧,还在想着张家的桂花小姐,她明明是头一回见张家的小娘子,怎么老觉得这位冷美人有些眼熟?
☆、第53章
周氏很喜欢张桂花,接下来的几天始终桂花桂花不离口,惹得李大伯道:“快去调碗桂花藕粉来给你们太太吃,别饿着你们太太。“
丫头们都捂着嘴低笑。
李大伯道:“三娘回来过年,你不晓得惦记自己侄女,老是提那个张小娘子做什么?她虽然生得灵醒,和三娘比起来还是差了点。“
周氏笑道:“官人又说胡话了。“
张桂花生得颀长冷艳,和杏脸桃腮、娇俏标致的李绮节相比,又是一种风致,李大伯说张桂花不如李绮节,完全是出于偏心。
曹氏也劝周氏:“三小姐瞧着漫不经心的,其实心思细着呢!这几天家里的大小丫头,婆子仆役,都得了宝珠送的礼物,连外头几个出远门的都没落下,显见着三小姐特意吩咐的。太太当着三小姐的面夸张家小姐,三小姐难免会不高兴。“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说句难听的,三小姐只是太太您的侄女,到底不是太太亲生的,始终隔了一层。“
周氏有些愧疚,怕李绮节真的会和自己生分,这天便随便找了个借口,来探望李绮节。
李绮节才刚洗了头,正坐在火盆边烤火,见周氏进来,连忙起身。
周氏摸摸李绮节的手心,蹙眉道:“虽然在屋里,也得多穿几件衣裳。“
李绮节应了一声,宝珠乖觉,已经取了件厚袄子过来,为她披上。
说了些预备过年的闲话,周氏搭讪着道:“前几天宝珠做的那个鸡蛋糕,难不难做?“
李绮节把半湿的黑发挽了个松散的发辫,笑道:“不难做,就是有些费糖。“
宝珠道:“不止费糖,还费油,费鸡蛋,费麦粉,什么都费,要是蒸花糕,能做一大笼呢!“
说着,把烘蛋糕的步骤一点一点说给周氏听。
周氏听得咋舌,皱眉道:“法子简单是简单,就是太浪费了,可怜见的,谁家舍得这么吃?“
李绮节忍笑,周氏俭朴惯了,剩下的肉汤从不浪费,还能再煮一次汤面吃,高糖高油的糕点,她是舍不得常吃的。
再舍不得,周氏还是吩咐宝鹊记住宝珠说的步骤,“好容易有个新鲜茶点是张大少奶奶没吃过的,下回她再上门,就用这个鸡蛋糕打发她,免得回回都是滴稣鲍螺。“
上个月李家又买了十几个奴仆,周氏渐渐不再管灶间的事,不过糖、油之类的精贵东西,还是她亲自管理。
说笑一阵,见李绮节言谈如常,周氏放下心来。
不想李绮节没有因为周氏厚待张桂花吃味,李昭节那头却闹起来了。
李昭节和李九冬不是周氏生的,原本就有些敏感,加上家里的仆妇喜欢逗弄小娘子,常常对姐妹俩说些“太太更喜欢三小姐,不喜欢你们两个“、“张小姐生得真好看,太太拉着她的手不肯放,还说要认张小姐做干女儿呢“、“太太有了张小姐,不要你们了“之类的玩笑话,一来二去的,李昭节当了真,竟然趁刘婆子不注意,钻进后院,闹着要跳井。
李家养着两个小娘子,怕小孩子贪玩,后院的老井早就封了井盖,还上了一把大锁,只有周氏和后厨的婆子才有开锁的钥匙。
不过曹氏还是吓出一身冷汗,一把捞起扒在井沿不肯走的李昭节,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自己先淌了一脸的泪。
周氏也吓得不轻,把几个平日里喜欢碎嘴的仆妇们训斥了一通。
曹氏安抚好李昭节,等她睡下,走到周氏房里磕头赔罪,自责道:“都怪我一时大意,没看住小姐。“
周氏一挥手:“怪不了你,以后谁在昭节和九冬跟前提起大姑娘,回来告诉我,管她是服侍多少年的老人,我们家是断断留不起的!“
下人们噤若寒蝉,自此再没人敢提起李昭节和李九冬的身世。
恍惚间过了腊月,二十三当天,周氏领着李绮节、李昭节和李九冬,聚在一处看刘婆子她们切麻糖。
乡下人家,每到年时,本族婆子媳妇,都要带上自家炒好的米糖、芝麻,结伴去村里的宗祠搅麻糖。李家只有一个大嫂子周氏,没有妯娌婆媳,只得把几个小娘子叫到一起,按着乡下的规矩,女眷同聚,亲自拌米糖。
雪时节绽放在枯枝上的一簇老梅,冷而艳。
周氏拉着张桂花的手,亲亲热热地说着什么,显然十分爱重张桂花。
李大伯、李乙和李子恒在隔间说话,李绮节带着李昭节和李九冬迎上前,送张大少奶奶出门。
张大少奶奶见了李绮节,立刻笑得合不拢嘴,“三娘回来了?哪日闲了,来我们家坐坐。“
笑了笑,忽然道:“才刚吃的点心,在别处没见过,是南边传过来的?“
周氏连忙给李绮节使眼色。
李绮节意会,含笑道:“难得大嫂子喜欢,是宝珠自己鼓捣出来的。“
当着一屋子丫头,张大少奶奶不好追问,只得作罢。
周氏和张大少奶奶给李绮节和张桂花序过年齿,发现张桂花年长李绮节几个月,当下便让两人改口。
李绮节笑盈盈道:“张姐姐。“
张桂花眼帘微抬,冷冷地瞥了李绮节一眼,淡淡道:“李妹妹。“
如果不是周氏在一旁看着,李绮节真想打个哆嗦,屋外北风呼啸,冷得人牙齿打颤,张桂花的眼神,比外头的北风还冷!
等张大少奶奶领着小姑子告辞离去,李绮节问周氏道:“张姐姐比我大几个月,怎么取名叫桂花?“
李家几个小娘子的名字是按着四季节气取的,李昭节生在春天,便取名昭节,李九冬是冬天落草的,所以叫九冬。李家另外一支的小娘子,刚好是夏天的生辰,叫朱律。至于李绮节的名字,顾名思义,绮节是七夕的别称,她的生辰是七月初七。
张桂花比李绮节大上好几个月,生辰在寒冬,按理不该叫桂花的。
周氏笑道:“咱们这的金桂一年才开一次,桂花出生那年,张家的桂花树却接连开了两次花,所以张老太爷才给她取了这么个名字。村里人都说她的名字取得好呢,俗是俗,可取俗名才好养活呐。“
周氏话里有些未尽之味,当年李绮节出生时,因为刚好是七夕佳节,周氏便给她取了个小名,叫七巧。李大伯死活不同意,硬是给改成了绮节。周氏总觉得李绮节的名字改得不好,所以小时候才三灾八难,一直体弱多病,心里一直惦记着想给李绮节换个俗气的名字,奈何拗不过李大伯。
李绮节不知道自己差点就成了李七巧,还在想着张家的桂花小姐,她明明是头一回见张家的小娘子,怎么老觉得这位冷美人有些眼熟?
☆、第53章
周氏很喜欢张桂花,接下来的几天始终桂花桂花不离口,惹得李大伯道:“快去调碗桂花藕粉来给你们太太吃,别饿着你们太太。“
丫头们都捂着嘴低笑。
李大伯道:“三娘回来过年,你不晓得惦记自己侄女,老是提那个张小娘子做什么?她虽然生得灵醒,和三娘比起来还是差了点。“
周氏笑道:“官人又说胡话了。“
张桂花生得颀长冷艳,和杏脸桃腮、娇俏标致的李绮节相比,又是一种风致,李大伯说张桂花不如李绮节,完全是出于偏心。
曹氏也劝周氏:“三小姐瞧着漫不经心的,其实心思细着呢!这几天家里的大小丫头,婆子仆役,都得了宝珠送的礼物,连外头几个出远门的都没落下,显见着三小姐特意吩咐的。太太当着三小姐的面夸张家小姐,三小姐难免会不高兴。“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说句难听的,三小姐只是太太您的侄女,到底不是太太亲生的,始终隔了一层。“
周氏有些愧疚,怕李绮节真的会和自己生分,这天便随便找了个借口,来探望李绮节。
李绮节才刚洗了头,正坐在火盆边烤火,见周氏进来,连忙起身。
周氏摸摸李绮节的手心,蹙眉道:“虽然在屋里,也得多穿几件衣裳。“
李绮节应了一声,宝珠乖觉,已经取了件厚袄子过来,为她披上。
说了些预备过年的闲话,周氏搭讪着道:“前几天宝珠做的那个鸡蛋糕,难不难做?“
李绮节把半湿的黑发挽了个松散的发辫,笑道:“不难做,就是有些费糖。“
宝珠道:“不止费糖,还费油,费鸡蛋,费麦粉,什么都费,要是蒸花糕,能做一大笼呢!“
说着,把烘蛋糕的步骤一点一点说给周氏听。
周氏听得咋舌,皱眉道:“法子简单是简单,就是太浪费了,可怜见的,谁家舍得这么吃?“
李绮节忍笑,周氏俭朴惯了,剩下的肉汤从不浪费,还能再煮一次汤面吃,高糖高油的糕点,她是舍不得常吃的。
再舍不得,周氏还是吩咐宝鹊记住宝珠说的步骤,“好容易有个新鲜茶点是张大少奶奶没吃过的,下回她再上门,就用这个鸡蛋糕打发她,免得回回都是滴稣鲍螺。“
上个月李家又买了十几个奴仆,周氏渐渐不再管灶间的事,不过糖、油之类的精贵东西,还是她亲自管理。
说笑一阵,见李绮节言谈如常,周氏放下心来。
不想李绮节没有因为周氏厚待张桂花吃味,李昭节那头却闹起来了。
李昭节和李九冬不是周氏生的,原本就有些敏感,加上家里的仆妇喜欢逗弄小娘子,常常对姐妹俩说些“太太更喜欢三小姐,不喜欢你们两个“、“张小姐生得真好看,太太拉着她的手不肯放,还说要认张小姐做干女儿呢“、“太太有了张小姐,不要你们了“之类的玩笑话,一来二去的,李昭节当了真,竟然趁刘婆子不注意,钻进后院,闹着要跳井。
李家养着两个小娘子,怕小孩子贪玩,后院的老井早就封了井盖,还上了一把大锁,只有周氏和后厨的婆子才有开锁的钥匙。
不过曹氏还是吓出一身冷汗,一把捞起扒在井沿不肯走的李昭节,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自己先淌了一脸的泪。
周氏也吓得不轻,把几个平日里喜欢碎嘴的仆妇们训斥了一通。
曹氏安抚好李昭节,等她睡下,走到周氏房里磕头赔罪,自责道:“都怪我一时大意,没看住小姐。“
周氏一挥手:“怪不了你,以后谁在昭节和九冬跟前提起大姑娘,回来告诉我,管她是服侍多少年的老人,我们家是断断留不起的!“
下人们噤若寒蝉,自此再没人敢提起李昭节和李九冬的身世。
恍惚间过了腊月,二十三当天,周氏领着李绮节、李昭节和李九冬,聚在一处看刘婆子她们切麻糖。
乡下人家,每到年时,本族婆子媳妇,都要带上自家炒好的米糖、芝麻,结伴去村里的宗祠搅麻糖。李家只有一个大嫂子周氏,没有妯娌婆媳,只得把几个小娘子叫到一起,按着乡下的规矩,女眷同聚,亲自拌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