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重生1881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两百一十七章战争火yào桶
就这样,罗凯,这位穿越者,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泱泱大国的统治者,一位帝国皇帝。而原先的中华民国总理和副总理则成为了有名无权的帝国**官和财政部长。
接着,罗凯开始对帝国的暴力机器军队大加封赏,以便在未来的统治中牢牢掌握主至高权利。
就在罗凯成为中华帝国皇帝不久,世界的另外一边,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殖民帝国主义英国,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俄国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接下来的巴尔干战争使得列强间的矛盾更加ji化了。
1908年,奥斯曼帝国发生**,俄、奥又商定,俄同意奥匈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奥匈则支持黑海对俄开放。
结果,奥匈达到了目的,俄国的要求则受多国阻止未能实现,就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合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结果奥匈在德国支持下,态度强硬,俄只好退让。在这次较量中,俄国感到奥匈有德国支持,自己无英、法的支持在巴尔干难以立足,所以加入三国协约。在俄国积极支持下、保、塞、门、希四国遂组成同盟,企图肢解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土。“四国同盟”也得到英、法的支持。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保、塞、希也相继在17、18日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给予土耳其统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权,要求土军撤出巴尔干。
土耳其政fu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接口实。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对土采取军事行动。
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塞尔维亚人进入瓦尔达尔河上游、新帕扎尔州和阿尔巴尼亚北部,到达亚得利亚海岸。希腊占了萨洛尼卡,保加利亚逼近伊斯坦布尔外围,阿尔巴尼亚趁机宣布独立与中立。
英、德出面调解,奥、意积极支持阿尔巴尼亚独立,以此阻止塞尔维亚的扩张及进入亚得利亚海。保加利加和希腊瓜分爱琴海北岸地区。为争夺阿尔巴尼亚,奥、塞互不相让。奥准备入侵塞,未获德支持。塞失去亚得里亚出海口,要求保让出马其顿南部领土以作补偿,但遭拒绝,遂种下保、塞不和种子。关于奥斯曼保留在欧洲的领土问题,德国给予了支持。
德国和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是站在协约国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们强大,却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潜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覆灭。在各大国的压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了停战协定。
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发生政变。新政fu青年土耳其党拒不接受和约条件。2月3日,巴尔干联盟各国重新开战。土耳其在接连遭到几次失败后,于第二次停战协定。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签订1913年5月伦敦和约而告终。根据... -->>
第两百一十七章战争火yào桶
就这样,罗凯,这位穿越者,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泱泱大国的统治者,一位帝国皇帝。而原先的中华民国总理和副总理则成为了有名无权的帝国**官和财政部长。
接着,罗凯开始对帝国的暴力机器军队大加封赏,以便在未来的统治中牢牢掌握主至高权利。
就在罗凯成为中华帝国皇帝不久,世界的另外一边,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殖民帝国主义英国,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俄国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接下来的巴尔干战争使得列强间的矛盾更加ji化了。
1908年,奥斯曼帝国发生**,俄、奥又商定,俄同意奥匈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奥匈则支持黑海对俄开放。
结果,奥匈达到了目的,俄国的要求则受多国阻止未能实现,就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合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结果奥匈在德国支持下,态度强硬,俄只好退让。在这次较量中,俄国感到奥匈有德国支持,自己无英、法的支持在巴尔干难以立足,所以加入三国协约。在俄国积极支持下、保、塞、门、希四国遂组成同盟,企图肢解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土。“四国同盟”也得到英、法的支持。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保、塞、希也相继在17、18日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给予土耳其统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权,要求土军撤出巴尔干。
土耳其政fu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接口实。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对土采取军事行动。
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塞尔维亚人进入瓦尔达尔河上游、新帕扎尔州和阿尔巴尼亚北部,到达亚得利亚海岸。希腊占了萨洛尼卡,保加利亚逼近伊斯坦布尔外围,阿尔巴尼亚趁机宣布独立与中立。
英、德出面调解,奥、意积极支持阿尔巴尼亚独立,以此阻止塞尔维亚的扩张及进入亚得利亚海。保加利加和希腊瓜分爱琴海北岸地区。为争夺阿尔巴尼亚,奥、塞互不相让。奥准备入侵塞,未获德支持。塞失去亚得里亚出海口,要求保让出马其顿南部领土以作补偿,但遭拒绝,遂种下保、塞不和种子。关于奥斯曼保留在欧洲的领土问题,德国给予了支持。
德国和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是站在协约国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们强大,却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潜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覆灭。在各大国的压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了停战协定。
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发生政变。新政fu青年土耳其党拒不接受和约条件。2月3日,巴尔干联盟各国重新开战。土耳其在接连遭到几次失败后,于第二次停战协定。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签订1913年5月伦敦和约而告终。根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