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我成了大明勋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类事件看似简单,处理起来却无比棘手繁琐。朝臣的奏对献策,让沈忆宸可谓受益良多,这些施政经验可不是圣贤书所能教导的。
八本奏章很快宣读完毕,就在鸿胪寺鸣赞官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兵部尚书徐晞站出队列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徐晞这下站出来,让内阁跟朱祁镇都有些奇怪,到底什么事情让兵部尚书打破规则,急着上奏?
不过朱祁镇也不敢忽视,毕竟兵部掌管军事,万一是九边发生战事,那就比较严重了。
“爱卿请讲。”
“臣昨夜收到延绥镇总兵急报,瓦刺部也先强役使西北诸部为其属,沙州、罕东及赤斤蒙古诸卫皆附。”
“并且挟哈密忠顺王母及妻,侵略其领土,围其城,杀其头目,虏其人口。”
“目前哈密忠顺王特使已到延绥镇,准备向我大明求援,还望陛下定夺。”
皇帝跟文武百官听到这段描述是何想法沈忆宸不知道,但他可谓无比震惊。
大名鼎鼎的瓦刺部太师也先,终于按捺不住他的野心,开启了统一北疆蒙古的步伐!
“朕如果没记错的话,哈密乃边陲小国,哈密王其母系也先之姊吧?”
“回禀陛下,没错。”
听到徐晞确定,朱祁镇面露轻松神色继续说道:“那岂不是也先一家之事?”
对于这种西域边陲小国的内部争斗,中原皇帝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明英宗朱祁镇也是如此。
基本上每年都要收到此类“改朝换代”的奏章,如今哈密国不过与也先发生了一些冲突而已,裹挟的王太后还是也先的亲姐姐,能有什么大事情。
看着朱祁镇好像不以为意,靖远伯王骥忍不住站了出来启奏道:“回禀圣上,这并不是也先一家之事!”
“自也先其父脱欢开始,就已经着手统一蒙古卫拉特各部。如今不但瓦刺部完成了统一,就连鞑靼部都处于也先的控制之下。”
“臣去年到延绥、宁夏、甘肃巡视诸边,发现也先部兵锋正不断向东袭扰,恐有吞并兀良哈三卫之嫌。如果放任北疆鞑虏做大,将复当年北元之强盛!”
如果说朱祁镇这个“大明战神”是后世戏称的话,那么王骥可谓正统朝时期真正的大明战神。
从北到南,从蒙古鞑靼打到缅甸土司,可以说王骥以文官出身,却一生戎马征战不休。
论军事战争经验,恐怕朝堂之上,也就成国公朱勇、英国公张辅等为数不多的武将勋戚能与之媲美。
他这番话出来,本意是想提醒皇帝跟群臣重视瓦刺也先,却没想到在众人耳中,成为了危言耸听!
“北元又如何,当年还不是被历代先帝给逐鹿塞北。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区区瓦刺部不足为惧!”
刑部左侍郎马昂站了出来,反驳了王骥的言语。
这位马昂也不是纯粹的文臣,鸿胪寺起家,后转为监察御史去到了宣大总督兵备。
后又转右副都御史,参赞甘肃军务。再入左都御史,出任陕西总督,执掌军事与蒙古诸部交过手。
他认为这些什么蒙古诸部都是菜鸡,无非小打小闹的玩玩,要是大明认真起来随便碾压。王骥好歹也打了这么多年仗,怎么胆子越打越小了?
“马侍郎所言有理,瓦刺部也先对我大明还算恭敬,每年都准时过来朝贡。若因哈密国的家事,就对瓦刺部进行征讨,恐劳民伤财。”
“本官认为应宣扬圣化,使之感虞舜之敷德!”
户部侍郎张睿也站了出来,认为不应该大动干戈,而是要教化蛮夷为主。
这番话一出,引得在场的文臣大员纷纷点头赞同。
因为之前的两次麓川之战,几乎是把国库给打空了,并且劳师远征边陲之地,收益甚小。
当年征战就一众文臣反对,如今打了两次麓川之战,还没有打下来,那更是反战成为了主流。
这两位大臣的反驳理由,其实也代表着如今大明两种最主流的观点。
一是认为边陲蛮夷不足为惧,想什么时候却拿捏都可以,没必要太过重视。
另外一种就遵循王道教化,崇古效祖想着要去感化对方。认为只要边陲蛮夷识得文教,那么自然就晓之以理,不会再起纷争。
王骥听着众大臣反驳之言,可谓是满脸的无奈。这群人都是朝廷内院的文臣,从未在边疆任职过,压根就不了解边陲之地是什么情况。
纯粹的照本宣科,不按实际情况献策,如此绥靖下去,瓦刺部恐成大患!
当然,也有在边疆任职过的官员,站出来帮王骥说话。只是人数实在太少,声音完全被京官们所淹没。
沈忆宸听着正反双方的答辩,他知道历史走向如何,也先会终成大患。
但此刻大明正处于鼎盛时期,官员们心中都抱有“天朝上国”的心态,压根就没有把蒙古诸部给放在眼中。
甚至到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敢这么胡搞瞎搞的打仗,也是抱有这种心理状态。也先什么菜鸡也配跟自己打,二十万大军平a过去稳赢不输。
结果就翻车了……
沈忆宸目前就一个实习生,观政是没有说话资格的,哪怕就是能发言,人微言轻能改变什么?
想到这里,沈忆宸不由叹了口气,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经历过匈奴、突厥、蒙古等等北方强敌了,还摸不清楚草原部落出现了统一苗头,后面会发生什么吗?
可能是沈忆宸这口气叹的有些明显了,也可能是朱祁镇恰好关注到他。
见到这一幕后,朱祁镇开口问道:“沈爱卿,对于瓦刺部落,你怎么看?”
听到皇帝居然询问一个官场雏鸟,这下众大臣脸上表情可不是什么羡慕震惊,而是流露出一种轻视鄙夷。
连官衙都还没有正式进入,能在朝政大事上发表什么意见?
皇帝如此厚爱沈忆宸,恐怕会培养出下一个类似王振这样的权臣,危害甚至超过王振!
我怎么看?
沈忆宸面对朱祁镇的问题,也是有苦难言。朝臣们都快要形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自己能发表什么见解,发表了又有谁支持?
而且在朝臣们眼中,自己可能连瓦刺部在哪里都不知道,也配大放厥词?
站在前排的成国公朱勇,此刻也回过头来看向沈忆宸,朝他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不要多言。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不是他目前身份跟资历能参与的,聪明的话就用一句“臣不敢妄言”搪塞过去。
闭嘴明哲保身吗?
不知为何,沈忆宸心中感到有些唏嘘不已。
曾经有多么远大的志向,想着在朝堂之上执掌权利巅峰,然后庇护天下万民,开创太平盛世。
结果上朝第一天,就连话都不敢说了,官场融入的还真是快……
这架势还想成为恶龙,连起步屠龙少年都不配啊。
看着沈忆宸没说话,明英宗朱祁镇也明白,此等朝政要事,不是新科状元能参与进来的。自己想要培养股肱之臣,属实有些操之过急了。
就在朱祁镇认为沈忆宸不会直抒己见的时候,却没想到沈忆宸却拱手道:“回禀圣上,臣赞同靖远伯的看法。瓦刺部也先有不臣之心,如若不提前有所防备,恐成后患!”
在其位当谋其政,任其职当尽其责!
明哲保身容易,装聋作哑更容易,但恰恰就是大明太多这样的官员,才使得华夏大地最终沦丧。
沈忆宸明白历史巨轮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能到了最后什么都改变不了。
但为了大明土木堡之变二十万将士,为了九边重镇数百万军民,如若今日连附和王骥的话语都不敢说,那么自己日后必然会忘了初心。
成为一名趋名逐利的文官,泯然于众人!
这类事件看似简单,处理起来却无比棘手繁琐。朝臣的奏对献策,让沈忆宸可谓受益良多,这些施政经验可不是圣贤书所能教导的。
八本奏章很快宣读完毕,就在鸿胪寺鸣赞官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兵部尚书徐晞站出队列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徐晞这下站出来,让内阁跟朱祁镇都有些奇怪,到底什么事情让兵部尚书打破规则,急着上奏?
不过朱祁镇也不敢忽视,毕竟兵部掌管军事,万一是九边发生战事,那就比较严重了。
“爱卿请讲。”
“臣昨夜收到延绥镇总兵急报,瓦刺部也先强役使西北诸部为其属,沙州、罕东及赤斤蒙古诸卫皆附。”
“并且挟哈密忠顺王母及妻,侵略其领土,围其城,杀其头目,虏其人口。”
“目前哈密忠顺王特使已到延绥镇,准备向我大明求援,还望陛下定夺。”
皇帝跟文武百官听到这段描述是何想法沈忆宸不知道,但他可谓无比震惊。
大名鼎鼎的瓦刺部太师也先,终于按捺不住他的野心,开启了统一北疆蒙古的步伐!
“朕如果没记错的话,哈密乃边陲小国,哈密王其母系也先之姊吧?”
“回禀陛下,没错。”
听到徐晞确定,朱祁镇面露轻松神色继续说道:“那岂不是也先一家之事?”
对于这种西域边陲小国的内部争斗,中原皇帝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明英宗朱祁镇也是如此。
基本上每年都要收到此类“改朝换代”的奏章,如今哈密国不过与也先发生了一些冲突而已,裹挟的王太后还是也先的亲姐姐,能有什么大事情。
看着朱祁镇好像不以为意,靖远伯王骥忍不住站了出来启奏道:“回禀圣上,这并不是也先一家之事!”
“自也先其父脱欢开始,就已经着手统一蒙古卫拉特各部。如今不但瓦刺部完成了统一,就连鞑靼部都处于也先的控制之下。”
“臣去年到延绥、宁夏、甘肃巡视诸边,发现也先部兵锋正不断向东袭扰,恐有吞并兀良哈三卫之嫌。如果放任北疆鞑虏做大,将复当年北元之强盛!”
如果说朱祁镇这个“大明战神”是后世戏称的话,那么王骥可谓正统朝时期真正的大明战神。
从北到南,从蒙古鞑靼打到缅甸土司,可以说王骥以文官出身,却一生戎马征战不休。
论军事战争经验,恐怕朝堂之上,也就成国公朱勇、英国公张辅等为数不多的武将勋戚能与之媲美。
他这番话出来,本意是想提醒皇帝跟群臣重视瓦刺也先,却没想到在众人耳中,成为了危言耸听!
“北元又如何,当年还不是被历代先帝给逐鹿塞北。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区区瓦刺部不足为惧!”
刑部左侍郎马昂站了出来,反驳了王骥的言语。
这位马昂也不是纯粹的文臣,鸿胪寺起家,后转为监察御史去到了宣大总督兵备。
后又转右副都御史,参赞甘肃军务。再入左都御史,出任陕西总督,执掌军事与蒙古诸部交过手。
他认为这些什么蒙古诸部都是菜鸡,无非小打小闹的玩玩,要是大明认真起来随便碾压。王骥好歹也打了这么多年仗,怎么胆子越打越小了?
“马侍郎所言有理,瓦刺部也先对我大明还算恭敬,每年都准时过来朝贡。若因哈密国的家事,就对瓦刺部进行征讨,恐劳民伤财。”
“本官认为应宣扬圣化,使之感虞舜之敷德!”
户部侍郎张睿也站了出来,认为不应该大动干戈,而是要教化蛮夷为主。
这番话一出,引得在场的文臣大员纷纷点头赞同。
因为之前的两次麓川之战,几乎是把国库给打空了,并且劳师远征边陲之地,收益甚小。
当年征战就一众文臣反对,如今打了两次麓川之战,还没有打下来,那更是反战成为了主流。
这两位大臣的反驳理由,其实也代表着如今大明两种最主流的观点。
一是认为边陲蛮夷不足为惧,想什么时候却拿捏都可以,没必要太过重视。
另外一种就遵循王道教化,崇古效祖想着要去感化对方。认为只要边陲蛮夷识得文教,那么自然就晓之以理,不会再起纷争。
王骥听着众大臣反驳之言,可谓是满脸的无奈。这群人都是朝廷内院的文臣,从未在边疆任职过,压根就不了解边陲之地是什么情况。
纯粹的照本宣科,不按实际情况献策,如此绥靖下去,瓦刺部恐成大患!
当然,也有在边疆任职过的官员,站出来帮王骥说话。只是人数实在太少,声音完全被京官们所淹没。
沈忆宸听着正反双方的答辩,他知道历史走向如何,也先会终成大患。
但此刻大明正处于鼎盛时期,官员们心中都抱有“天朝上国”的心态,压根就没有把蒙古诸部给放在眼中。
甚至到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敢这么胡搞瞎搞的打仗,也是抱有这种心理状态。也先什么菜鸡也配跟自己打,二十万大军平a过去稳赢不输。
结果就翻车了……
沈忆宸目前就一个实习生,观政是没有说话资格的,哪怕就是能发言,人微言轻能改变什么?
想到这里,沈忆宸不由叹了口气,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经历过匈奴、突厥、蒙古等等北方强敌了,还摸不清楚草原部落出现了统一苗头,后面会发生什么吗?
可能是沈忆宸这口气叹的有些明显了,也可能是朱祁镇恰好关注到他。
见到这一幕后,朱祁镇开口问道:“沈爱卿,对于瓦刺部落,你怎么看?”
听到皇帝居然询问一个官场雏鸟,这下众大臣脸上表情可不是什么羡慕震惊,而是流露出一种轻视鄙夷。
连官衙都还没有正式进入,能在朝政大事上发表什么意见?
皇帝如此厚爱沈忆宸,恐怕会培养出下一个类似王振这样的权臣,危害甚至超过王振!
我怎么看?
沈忆宸面对朱祁镇的问题,也是有苦难言。朝臣们都快要形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自己能发表什么见解,发表了又有谁支持?
而且在朝臣们眼中,自己可能连瓦刺部在哪里都不知道,也配大放厥词?
站在前排的成国公朱勇,此刻也回过头来看向沈忆宸,朝他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不要多言。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不是他目前身份跟资历能参与的,聪明的话就用一句“臣不敢妄言”搪塞过去。
闭嘴明哲保身吗?
不知为何,沈忆宸心中感到有些唏嘘不已。
曾经有多么远大的志向,想着在朝堂之上执掌权利巅峰,然后庇护天下万民,开创太平盛世。
结果上朝第一天,就连话都不敢说了,官场融入的还真是快……
这架势还想成为恶龙,连起步屠龙少年都不配啊。
看着沈忆宸没说话,明英宗朱祁镇也明白,此等朝政要事,不是新科状元能参与进来的。自己想要培养股肱之臣,属实有些操之过急了。
就在朱祁镇认为沈忆宸不会直抒己见的时候,却没想到沈忆宸却拱手道:“回禀圣上,臣赞同靖远伯的看法。瓦刺部也先有不臣之心,如若不提前有所防备,恐成后患!”
在其位当谋其政,任其职当尽其责!
明哲保身容易,装聋作哑更容易,但恰恰就是大明太多这样的官员,才使得华夏大地最终沦丧。
沈忆宸明白历史巨轮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能到了最后什么都改变不了。
但为了大明土木堡之变二十万将士,为了九边重镇数百万军民,如若今日连附和王骥的话语都不敢说,那么自己日后必然会忘了初心。
成为一名趋名逐利的文官,泯然于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