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循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的动作是连绵不绝的,对于他应该掌握的权利,在不断的收回。对于自身的安全,更不会放给任何人。
在崇祯收回帝王大权的过程中,受损最严重的,无疑就是魏忠贤与阉党了。
崔呈秀现在比魏忠贤安心,因此更显冷静,听着魏忠贤的话,点头道:“不止是宫里这些,干爹,六部,尤其是我的兵部。王在晋,高第等人已经到京,南京的刘廷元也快了……兵权已经完全没有了。不过,这是正常的,我并不奇怪。干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重获圣心,只要能获圣眷,一切都可再来!”
这是魏忠贤一直想着的,但宫里的这位不同于天启,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反而勤政的过分,与他兄长,与他老爹,与他爷爷都完全不同。
魏忠贤仔仔细细的考虑着,沉着脸,道:“暂且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霍维华,我会想办法,让他以一个合理的方式自杀,不引起怀疑,彻底了结……”
他话音未落,密室外,响起三声敲击声。
魏忠贤与崔呈秀脸色陡变,都看向入口。
崔呈秀走过去,拉开门一丝。
外面的人连忙低声道:“老爷,内阁那边的消息,周延儒去户部捐银八万两,被陛下复起为工部右侍郎。”
崔呈秀关上门,转回魏忠贤。
魏忠贤已经听到了,神色微沉,直起腰,道:“周延儒是东林党人?”
他倒是知道周延儒,却并不熟悉。这个人,在天启三年左右就辞官了。
崔呈秀坐下后,摇头道:“不是,他应该是冯铨的人,我听说他们是至交好友。”
魏忠贤听着,神色微松。
只要不是东林党人就好,他与东林党人结下了死仇,如果东林党人复来,他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崔呈秀没有在意周延儒,而是自顾的思索着道:“再过两天,我就能回内阁。到时候,我借用权力,可以将霍维华一案了结。将一切事情按在他头上,将来即便有什么事情,也可以推给他……然后,咱们就可以徐徐图之,不用那么手足无措……”
自崇祯登基以来,魏忠贤与阉党就一直处在一种惶恐不安中,没有几个人是安生的。
阉党的不断分裂,阉党高层与魏忠贤不断疏远,都是这个原因。
魏忠贤是这么想的,忽而凑近一点,低声道:“我在宫里还有几个人,是潜邸老人,这些人十分爱钱,我可以透过他们,在皇爷面前为我美言,通风报信……”
崔呈秀立刻道:“这个关系,干爹一定要维护好,十分重要。要是能够提前知道陛下的心意,我们就能对症下药,拿捏准了,或许是我们重获圣眷的关键!”
魏忠贤看着他,心里已经在思索着办法了。
他在宫里,确实有‘几个朋友’,太监无女色,都是好吃好赌好钱之辈。
与此同时,乾清宫。
崇祯四人已经吃完了,周国太出宫,倒是妙妙留了下来。
小丫头吃饱喝足就喊困,然后在崇祯的软塌上睡着了。
在崇祯说‘等她睡醒,朕派人送她回去’之后,周国太没办法,只好先行出宫。
崇祯坐在软塌的另一边,手放在小桌上,看了眼睡熟的小丫头。
四仰八叉,抱着枕头,流着口水,不时咂咂嘴,梦里似乎还在吃着什么好东西。
崇祯笑着摇头,自顾的批阅奏本。
这时,王承恩悄步进来,递上了三道奏本。
没有重要的奏本,王承恩不会亲自送过来,崇祯接过来,打开看去。
第一本,是冯铨的请求辞官的奏本,言称‘父病重,乞骸归,葬于故里’。
这不是冯铨第一次拿他老爹当借口了。
崇祯没在意,翻看第二本,这是周应秋的儿子,周龙遇代为上奏的,言称‘父病疾,不堪任,代为请辞,不误国事’。
崇祯挑了挑眉,瞥了眼王承恩,打开第三本。
“啧……”
崇祯忍不住的啧出声,余光瞥了眼小丫头,见她没反应,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还是一道请辞奏本,是杨景辰的,这位还是老理由,就是德行不配,能力不足,请求辞官,并举荐了李标。
这李标,与韩癀一样,也是东林党人,东林巨擘赵南星的门生。
这不是第一个举荐李标的了。
‘李标……’
崇祯思索着,片刻又轻声道:“还得再等等。”
周延儒的复起,是一个信号,他得看看这个信号的作用,才能判断下一步。
崇祯将三道奏本放到一旁,与王承恩低声道:“冯铨父亲装病朕是知道的,周应秋真的不行了?”
周应秋七十岁的人了,什么时候死都不奇怪。
王承恩躬着身,道:“奴婢让人去看了,周府一片哀默,是否要动用东厂密探……”
崇祯目露沉吟,道:“算了,不值得。三道奏本全部留中,这三人,一个不准走。”
想跑,门都没有!
“是。”王承恩应着,悄步后退。
崇祯继续批阅奏本。
这些奏本,五花八门,什么事情都有。手里这道,是苏州织造太监李环的奏本,言称太湖发现了一块奇石,天然的‘崇祯’草书二字,认为是祥瑞,请求入京献宝。
‘这真要是运到京,这么大东西,从打捞到沿途运送,起码花费数万两银子……’
崇祯在这道奏本是画了个×,否决了。
一边是国库极度困顿,一边是下面挥金如土。
不说这‘祥瑞’,魏忠贤那一百多座三生祠,一座就动辄数万,数十万两银子。
‘这个国家,真的是病的严重了……’
崇祯默默想着。
曹化淳悄步进来,瞥了眼熟睡的妙妙,将任命文书递给崇祯,低声道:“皇爷,好了。”
崇祯伸手拿过来,翻开看了眼,递给他,道:“发下去吧……等等,让这个周延儒先来见朕。”
“是。”曹化淳见崇祯将这道任命文书放在一旁,应着道,缓步后退。
崇祯的动作是连绵不绝的,对于他应该掌握的权利,在不断的收回。对于自身的安全,更不会放给任何人。
在崇祯收回帝王大权的过程中,受损最严重的,无疑就是魏忠贤与阉党了。
崔呈秀现在比魏忠贤安心,因此更显冷静,听着魏忠贤的话,点头道:“不止是宫里这些,干爹,六部,尤其是我的兵部。王在晋,高第等人已经到京,南京的刘廷元也快了……兵权已经完全没有了。不过,这是正常的,我并不奇怪。干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重获圣心,只要能获圣眷,一切都可再来!”
这是魏忠贤一直想着的,但宫里的这位不同于天启,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反而勤政的过分,与他兄长,与他老爹,与他爷爷都完全不同。
魏忠贤仔仔细细的考虑着,沉着脸,道:“暂且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霍维华,我会想办法,让他以一个合理的方式自杀,不引起怀疑,彻底了结……”
他话音未落,密室外,响起三声敲击声。
魏忠贤与崔呈秀脸色陡变,都看向入口。
崔呈秀走过去,拉开门一丝。
外面的人连忙低声道:“老爷,内阁那边的消息,周延儒去户部捐银八万两,被陛下复起为工部右侍郎。”
崔呈秀关上门,转回魏忠贤。
魏忠贤已经听到了,神色微沉,直起腰,道:“周延儒是东林党人?”
他倒是知道周延儒,却并不熟悉。这个人,在天启三年左右就辞官了。
崔呈秀坐下后,摇头道:“不是,他应该是冯铨的人,我听说他们是至交好友。”
魏忠贤听着,神色微松。
只要不是东林党人就好,他与东林党人结下了死仇,如果东林党人复来,他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崔呈秀没有在意周延儒,而是自顾的思索着道:“再过两天,我就能回内阁。到时候,我借用权力,可以将霍维华一案了结。将一切事情按在他头上,将来即便有什么事情,也可以推给他……然后,咱们就可以徐徐图之,不用那么手足无措……”
自崇祯登基以来,魏忠贤与阉党就一直处在一种惶恐不安中,没有几个人是安生的。
阉党的不断分裂,阉党高层与魏忠贤不断疏远,都是这个原因。
魏忠贤是这么想的,忽而凑近一点,低声道:“我在宫里还有几个人,是潜邸老人,这些人十分爱钱,我可以透过他们,在皇爷面前为我美言,通风报信……”
崔呈秀立刻道:“这个关系,干爹一定要维护好,十分重要。要是能够提前知道陛下的心意,我们就能对症下药,拿捏准了,或许是我们重获圣眷的关键!”
魏忠贤看着他,心里已经在思索着办法了。
他在宫里,确实有‘几个朋友’,太监无女色,都是好吃好赌好钱之辈。
与此同时,乾清宫。
崇祯四人已经吃完了,周国太出宫,倒是妙妙留了下来。
小丫头吃饱喝足就喊困,然后在崇祯的软塌上睡着了。
在崇祯说‘等她睡醒,朕派人送她回去’之后,周国太没办法,只好先行出宫。
崇祯坐在软塌的另一边,手放在小桌上,看了眼睡熟的小丫头。
四仰八叉,抱着枕头,流着口水,不时咂咂嘴,梦里似乎还在吃着什么好东西。
崇祯笑着摇头,自顾的批阅奏本。
这时,王承恩悄步进来,递上了三道奏本。
没有重要的奏本,王承恩不会亲自送过来,崇祯接过来,打开看去。
第一本,是冯铨的请求辞官的奏本,言称‘父病重,乞骸归,葬于故里’。
这不是冯铨第一次拿他老爹当借口了。
崇祯没在意,翻看第二本,这是周应秋的儿子,周龙遇代为上奏的,言称‘父病疾,不堪任,代为请辞,不误国事’。
崇祯挑了挑眉,瞥了眼王承恩,打开第三本。
“啧……”
崇祯忍不住的啧出声,余光瞥了眼小丫头,见她没反应,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还是一道请辞奏本,是杨景辰的,这位还是老理由,就是德行不配,能力不足,请求辞官,并举荐了李标。
这李标,与韩癀一样,也是东林党人,东林巨擘赵南星的门生。
这不是第一个举荐李标的了。
‘李标……’
崇祯思索着,片刻又轻声道:“还得再等等。”
周延儒的复起,是一个信号,他得看看这个信号的作用,才能判断下一步。
崇祯将三道奏本放到一旁,与王承恩低声道:“冯铨父亲装病朕是知道的,周应秋真的不行了?”
周应秋七十岁的人了,什么时候死都不奇怪。
王承恩躬着身,道:“奴婢让人去看了,周府一片哀默,是否要动用东厂密探……”
崇祯目露沉吟,道:“算了,不值得。三道奏本全部留中,这三人,一个不准走。”
想跑,门都没有!
“是。”王承恩应着,悄步后退。
崇祯继续批阅奏本。
这些奏本,五花八门,什么事情都有。手里这道,是苏州织造太监李环的奏本,言称太湖发现了一块奇石,天然的‘崇祯’草书二字,认为是祥瑞,请求入京献宝。
‘这真要是运到京,这么大东西,从打捞到沿途运送,起码花费数万两银子……’
崇祯在这道奏本是画了个×,否决了。
一边是国库极度困顿,一边是下面挥金如土。
不说这‘祥瑞’,魏忠贤那一百多座三生祠,一座就动辄数万,数十万两银子。
‘这个国家,真的是病的严重了……’
崇祯默默想着。
曹化淳悄步进来,瞥了眼熟睡的妙妙,将任命文书递给崇祯,低声道:“皇爷,好了。”
崇祯伸手拿过来,翻开看了眼,递给他,道:“发下去吧……等等,让这个周延儒先来见朕。”
“是。”曹化淳见崇祯将这道任命文书放在一旁,应着道,缓步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