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舂水先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惜,生活不是才刚刚好了么?最伤感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的离去,那是不可复制的记忆。记得大学时一位同学说过:“生命之精彩就在于它的不可重复。”然而,这种精彩里,又包藏着多少的叹惋和留恋呢?
鞭炮声乍然响起,谁家的媳妇又生娃娃了。于是,母亲便开始打听,准备红包,生怕去得晚了,淡了情份。
(四)
我出生于淮河边上一个名叫王冈的小村庄。七岁时,我才离开那里,去到小镇,在父亲身边读书。回想起来,在小村度过的那七年时光,是我的黄金时代。人,能有几个童年呢?
小村四面环水,保有中原传统的农家宅子的形式,以水沟环绕,中间仅留一处坝头,以供出入。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这种非开放式的居住模式,是农耕的产物——它利于固守,以保证家畜、粮食和人的安全,同时,从潜意识里拒绝外界的深入。
我姥姥家的三间茅草房就座落在一处数亩大的台子上,四面环水,林木葱茏。我的童年就在那里度过。记得,出堂屋右转,是一条夹道,通往围沟。围沟边以大块的青石砌了码头,供取水浣洗衣衫之用。水边长着浅浅的芦苇,肥鱼就藏在苇根。我常常光了脚,下手去掏,却又常常落空。堂屋右侧是灶房,里面藏着令我口水四溢的食物。堂屋左侧,是土坯垒起的鸡窝和鸭圈,再往左,离得稍远,便是猪圈和牛栏了。下风处,是粪池,用以积肥。堂屋门向南,有一处不大的场院,有一棵大榆树,浓荫蔽日,既是活动场所,又供休闲时吃饭、纳凉所用。那时的农村,大概都是这种格局。
我家的院子是在围沟外的,算是新宅子,虽然到今天已是不新。父母结婚时,将我家宅基地的一片桦树林削出一半,建了院子。门楼朝西,正屋朝南。一样是土坯垒墙,却是以淮草苫顶,红瓦镶边的。这便显出与其它房屋的不一样了。那时,农村的房子都是土坯房,草顶(坯是借刚刚收割过后尚湿软的稻田,以石磙子轧平,打桩拉线,以坯锹一块块铲出的,方正粗笨的大块头,因土中植有稻根,便愈发的结实、耐用,与当地农人的憨直性情颇为吻合;淮草是生于淮河边上的一种茅草,挺直、坚硬、油滑,雨过不湿,最宜苫顶),像我家这种以红瓦镶边的格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金镶玉”是很突出很漂亮的了。父亲是个讲究的人,将闲时从西边窑场捡来的断砖碎瓦铺了院子,植了梨树,便显出与普通农家小院不同的清爽干净来。屋子是两间,东间做卧室,西间是堂屋。屋壁上并未像当时流行的那样张挂伟人像,而是悬了朴素的字画,颇有些文化气息。壁间还挂着笛子、二胡,屋子里便有了音乐的流动。
听母亲说,那时,我家的小院刚刚落成,便围满了看景的邻人。母亲点亮一盏带灯罩的煤油灯,雪亮的光映在壁上,邻人便惊呼:他家点电灯了也!
我就轻笑。我并不是在嘲笑邻人的无知。那时,农村都是以碗盏盛了豆油或棉籽油,以棉线搓成捻子来照明的,再后来,有了煤油,便辛苦讨要来装药的玻璃瓶子,在铁皮盖上钻了孔,穿了捻子。精细的的还用铁丝在瓶颈上拧了把手,挂在壁间的钉子上。这种灯,常常冒着黑黑的油烟,灯光昏黄闪烁,自是不能与带玻璃罩子的台灯相比了。如今,家家户户都是用了日光灯的,明亮的世界里,谁还记得起点煤油灯的日子呢?
我是个沉湎于往事的人,怀旧的情绪总是浸染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回到家乡,自然要去小村看看。
自我家搬迁至小镇后,姥爷和姥姥便从老宅子搬到我家的小院居住,几十年的老屋便推倒,平整出一块土地来,种了庄稼。推倒老屋的时候,我不在家,未能亲眼目睹它低矮的身子扑向土地的一瞬。我想,老屋是会流泪的,或者是叹息。它的骨架,曾经构建了好几代人的欢乐啊!
我家的小院尚存。年逾七旬的姥爷和姥姥住在那里。只是,由于沿淮公路的修建,我家的院子被削去了一角,院子南墙外的树林也消失了。有了路,便也有了车,小院往昔的静谧,如今,到哪里去寻?院中平整的砖路未再修整,已是坑洼不平;闲不住的姥爷又平整出一小片菜园子,堆了个草垛,建了个猪圈,小院便显得拥挤不堪,脏且乱,没有了往日的漂亮。邻人们都陆续搬出老宅,去路边建了新的楼房、平房,我家的老屋在那些高大的红砖楼房面前,萎缩了身子,形容枯槁,便不再引人驻足。也许,只有我这个对往昔岁月念念不忘的离人,才会一再地流连、回味、叹惋吧?
2005年6月26日
补记:小晤绿茶
我是极少交朋友的。但并不等于我没有朋友。在信阳,的的确确是有那么一位素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朋友。早在数日前,于qq上偶遇信阳绿茶,提及回乡一事,绿茶便真诚相邀我路过信阳时作短暂停留,以作小晤。我素来不喜麻烦朋友,便再三婉拒了。临行前晚,再次在qq上碰面,思虑再三,终抵不过亲见传说中的绿茶一面的诱惑,应下来。
列车飞快地驶往信阳。途中,绿茶已发来短信,询问确切抵达时间,可知其情义深重。列车于10:39分抵达信阳。下车伊始,接到电话,方得悉一帮高中时的死党也因参加考试,于凌晨到了信阳。匆忙赶往盐业宾馆相见。旧友相聚,甚欢。本应一起痛饮,只因约了绿茶“重色轻友”又是古训,便涎着脸皮抛开一干死党,于馆中等候绿茶接见。死党也未相强,出门去胡吃海喝了。都是铁杆好友,不拘礼数的。
绿茶于我是并不陌生的。早在零距离文学家园混论坛时,她主持的茶楼以信阳绿茶和牛肉包子诱人垂涎的同时,也由文字的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中,触及了活生生的血肉和灵魂。只是,她的声音是不熟悉的。
当电话响起,带着浓重信阳口音的女声呼我“青铜”便知是绿茶无疑。出宾馆门,遥见一辆米黄色的雪佛兰,驾驶座上,一位短发精当的女子,墨镜遮面,肤白胜雪。我走上前去,一声招呼,如多年老友,拉开侧门坐下,并未对视,也未寒暄,仿佛昨天刚才见过。
绿茶比我印象中的要娇小许多。其实,我早该想到的,以信阳山水之灵秀,育出个大块头的女子来,倒是让人大跌眼镜了。
同餐的还有小雅,一位写作高手。同样是信阳女子的灵韵生动。她是西陆文学的当家花旦,掌中一枝神笔,惯作散文、工于小说、也写诗歌。
二人话多幽默、机智,一餐饭时,谈及信阳文朋诗友林野大兽、张振立、田君等人,多是相熟或神交,又因同在大河风论坛(小雅常在小说版出没,神龙见首不见尾)聚首,故友新知,相见甚欢。想来,网络真是个好物事,能将千里情缘一线相牵。
饭毕出门,举目四顾,贤山如黛,师河穿城而过,如衔玉带,真是好所在。更因有朋友生活在此间,内心便生出许多喜欢。
2005年6月22日
惜,生活不是才刚刚好了么?最伤感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的离去,那是不可复制的记忆。记得大学时一位同学说过:“生命之精彩就在于它的不可重复。”然而,这种精彩里,又包藏着多少的叹惋和留恋呢?
鞭炮声乍然响起,谁家的媳妇又生娃娃了。于是,母亲便开始打听,准备红包,生怕去得晚了,淡了情份。
(四)
我出生于淮河边上一个名叫王冈的小村庄。七岁时,我才离开那里,去到小镇,在父亲身边读书。回想起来,在小村度过的那七年时光,是我的黄金时代。人,能有几个童年呢?
小村四面环水,保有中原传统的农家宅子的形式,以水沟环绕,中间仅留一处坝头,以供出入。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这种非开放式的居住模式,是农耕的产物——它利于固守,以保证家畜、粮食和人的安全,同时,从潜意识里拒绝外界的深入。
我姥姥家的三间茅草房就座落在一处数亩大的台子上,四面环水,林木葱茏。我的童年就在那里度过。记得,出堂屋右转,是一条夹道,通往围沟。围沟边以大块的青石砌了码头,供取水浣洗衣衫之用。水边长着浅浅的芦苇,肥鱼就藏在苇根。我常常光了脚,下手去掏,却又常常落空。堂屋右侧是灶房,里面藏着令我口水四溢的食物。堂屋左侧,是土坯垒起的鸡窝和鸭圈,再往左,离得稍远,便是猪圈和牛栏了。下风处,是粪池,用以积肥。堂屋门向南,有一处不大的场院,有一棵大榆树,浓荫蔽日,既是活动场所,又供休闲时吃饭、纳凉所用。那时的农村,大概都是这种格局。
我家的院子是在围沟外的,算是新宅子,虽然到今天已是不新。父母结婚时,将我家宅基地的一片桦树林削出一半,建了院子。门楼朝西,正屋朝南。一样是土坯垒墙,却是以淮草苫顶,红瓦镶边的。这便显出与其它房屋的不一样了。那时,农村的房子都是土坯房,草顶(坯是借刚刚收割过后尚湿软的稻田,以石磙子轧平,打桩拉线,以坯锹一块块铲出的,方正粗笨的大块头,因土中植有稻根,便愈发的结实、耐用,与当地农人的憨直性情颇为吻合;淮草是生于淮河边上的一种茅草,挺直、坚硬、油滑,雨过不湿,最宜苫顶),像我家这种以红瓦镶边的格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金镶玉”是很突出很漂亮的了。父亲是个讲究的人,将闲时从西边窑场捡来的断砖碎瓦铺了院子,植了梨树,便显出与普通农家小院不同的清爽干净来。屋子是两间,东间做卧室,西间是堂屋。屋壁上并未像当时流行的那样张挂伟人像,而是悬了朴素的字画,颇有些文化气息。壁间还挂着笛子、二胡,屋子里便有了音乐的流动。
听母亲说,那时,我家的小院刚刚落成,便围满了看景的邻人。母亲点亮一盏带灯罩的煤油灯,雪亮的光映在壁上,邻人便惊呼:他家点电灯了也!
我就轻笑。我并不是在嘲笑邻人的无知。那时,农村都是以碗盏盛了豆油或棉籽油,以棉线搓成捻子来照明的,再后来,有了煤油,便辛苦讨要来装药的玻璃瓶子,在铁皮盖上钻了孔,穿了捻子。精细的的还用铁丝在瓶颈上拧了把手,挂在壁间的钉子上。这种灯,常常冒着黑黑的油烟,灯光昏黄闪烁,自是不能与带玻璃罩子的台灯相比了。如今,家家户户都是用了日光灯的,明亮的世界里,谁还记得起点煤油灯的日子呢?
我是个沉湎于往事的人,怀旧的情绪总是浸染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回到家乡,自然要去小村看看。
自我家搬迁至小镇后,姥爷和姥姥便从老宅子搬到我家的小院居住,几十年的老屋便推倒,平整出一块土地来,种了庄稼。推倒老屋的时候,我不在家,未能亲眼目睹它低矮的身子扑向土地的一瞬。我想,老屋是会流泪的,或者是叹息。它的骨架,曾经构建了好几代人的欢乐啊!
我家的小院尚存。年逾七旬的姥爷和姥姥住在那里。只是,由于沿淮公路的修建,我家的院子被削去了一角,院子南墙外的树林也消失了。有了路,便也有了车,小院往昔的静谧,如今,到哪里去寻?院中平整的砖路未再修整,已是坑洼不平;闲不住的姥爷又平整出一小片菜园子,堆了个草垛,建了个猪圈,小院便显得拥挤不堪,脏且乱,没有了往日的漂亮。邻人们都陆续搬出老宅,去路边建了新的楼房、平房,我家的老屋在那些高大的红砖楼房面前,萎缩了身子,形容枯槁,便不再引人驻足。也许,只有我这个对往昔岁月念念不忘的离人,才会一再地流连、回味、叹惋吧?
2005年6月26日
补记:小晤绿茶
我是极少交朋友的。但并不等于我没有朋友。在信阳,的的确确是有那么一位素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朋友。早在数日前,于qq上偶遇信阳绿茶,提及回乡一事,绿茶便真诚相邀我路过信阳时作短暂停留,以作小晤。我素来不喜麻烦朋友,便再三婉拒了。临行前晚,再次在qq上碰面,思虑再三,终抵不过亲见传说中的绿茶一面的诱惑,应下来。
列车飞快地驶往信阳。途中,绿茶已发来短信,询问确切抵达时间,可知其情义深重。列车于10:39分抵达信阳。下车伊始,接到电话,方得悉一帮高中时的死党也因参加考试,于凌晨到了信阳。匆忙赶往盐业宾馆相见。旧友相聚,甚欢。本应一起痛饮,只因约了绿茶“重色轻友”又是古训,便涎着脸皮抛开一干死党,于馆中等候绿茶接见。死党也未相强,出门去胡吃海喝了。都是铁杆好友,不拘礼数的。
绿茶于我是并不陌生的。早在零距离文学家园混论坛时,她主持的茶楼以信阳绿茶和牛肉包子诱人垂涎的同时,也由文字的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中,触及了活生生的血肉和灵魂。只是,她的声音是不熟悉的。
当电话响起,带着浓重信阳口音的女声呼我“青铜”便知是绿茶无疑。出宾馆门,遥见一辆米黄色的雪佛兰,驾驶座上,一位短发精当的女子,墨镜遮面,肤白胜雪。我走上前去,一声招呼,如多年老友,拉开侧门坐下,并未对视,也未寒暄,仿佛昨天刚才见过。
绿茶比我印象中的要娇小许多。其实,我早该想到的,以信阳山水之灵秀,育出个大块头的女子来,倒是让人大跌眼镜了。
同餐的还有小雅,一位写作高手。同样是信阳女子的灵韵生动。她是西陆文学的当家花旦,掌中一枝神笔,惯作散文、工于小说、也写诗歌。
二人话多幽默、机智,一餐饭时,谈及信阳文朋诗友林野大兽、张振立、田君等人,多是相熟或神交,又因同在大河风论坛(小雅常在小说版出没,神龙见首不见尾)聚首,故友新知,相见甚欢。想来,网络真是个好物事,能将千里情缘一线相牵。
饭毕出门,举目四顾,贤山如黛,师河穿城而过,如衔玉带,真是好所在。更因有朋友生活在此间,内心便生出许多喜欢。
2005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