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入慕之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历朝历代,所有不掌握实权但又想翻身的弱主,选择都并不多。
景璘也是如此。
当皇帝,最要紧的是兵权。可先帝征北戎的时候,精锐已经消耗殆尽。一年的战乱异常激烈,各地藩镇兵马洗了一轮牌,后来都归服到了太上皇手中。
景璘空有皇位,无依无靠。
幸好,无论什么权,都是由人来执掌的。
所以,太上皇并非没有墙角可挖。
自他登基至今,已经两年。
这两年里,从前的龚昭仪,当今的太后,以皇帝子嗣单薄为由,不断充实后宫。几乎每个月宫中都有新人。
与先帝那美人不问出身的做派不同,景璘的嫔妃,从最小的采女到最高的皇后,每个都来历不凡,最不济的也是出身在地方有些根基,叫得出名号的世家。
朝堂上的官宦,与各路世家密不可分。将世家们拉到自己这边,就等同于让朝臣们站到自己这边。
反正景璘只需要享受美人环伺就好了,稳赚不赔。
在我看来,太上皇要么是太清高,要么就是太不把景璘放在眼里了。
要是我,我会直接让景璘只能在自家亲信中选妃。这样一来,就连景璘晚上梦话说的什么,我第二天都能知道,他想靠联姻翻身,门也没有。
当然,话说回来,虽然景璘野心勃勃,却也不能做得太过显眼。
宫中少不得太上皇耳目盯着,景璘有必要让自己看上去是个又好色又全无主见的昏君。那么他跟哪个嫔妃好,必然不是出于什么深谋远虑,而是全凭身边的小人进谗言。
那个进谗言的小人,便是我。
我虽是个罪臣之女,但作为景璘的发小,太后的救命恩人,这两年,我在宫里过得很是不错。
宫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嫔妃们要想得到圣上的宠幸,做什么都不如让我在景璘面前说两句好话。
于是,我的玉清观里,每天都有来烧香问道的嫔妃。平日里见了我,每个人都露出亲切热情的笑容,仿佛失散多年的姊妹。
当然,我也并非只帮这点忙。
“你为何突然来见我?”我问景璘,“你不是打算带着一干近臣去云麓宫游春么?”
说到这个,景璘的神色复又变得难看。
“还不是刘温那匹夫!”他说,“朕要将李仕业任命为京兆尹,刘温竟敢联合一干党羽在朝堂上当庭反对,还推举邹承那面首来恶心朕!”
我了然。
第十一章弹劾
三月没过完,京城里的人们热烈地议论着两件事。
第一件,是宫里又有消息,说太上皇要回来了。
当然,这样的消息,每隔几个月都会传一回。喜欢太上皇的人不少,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故而每次有他的消息传出来,无论真假,两边总要来一番口舌之战。
第二件,是关于京兆尹的。
自从去年岁末老京兆尹李芳告老还乡,这个位置便一直空悬着。倒不是因为无人能胜任,而是想当的人太多了,争执不下。
据说,最被推崇的两个人选,一是李仕业,一是邹承。
二人都出身仕宦,为官多年。不同在于,李仕业是皇帝看中的人,邹承是吏部尚书刘温看中的人。
论理说,皇帝想让谁升迁谁就能升迁,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但在本朝,洛阳还有个太上皇。而刘温之所以敢跟皇帝别苗头,就是因为他是太上皇的人。
正当人们在茶余饭后议论着,等着看这两边似乎撕扯如何较劲的时候,这场较量突然有了结果。
邹承出身地方大姓,不过是个小宗旁支,算不得起眼。但他年轻时生得一表人才,还写得一手好字,被京中勋贵韦家看上,做了个上门女婿,从此平步青云。
韦家和刘家是姻亲,刘温得势之后,韦氏也受重用。邹承身为刘温的外甥女婿,半年之内,官阶连升三级,在朝中可谓炙手可热。
不过他有个毛病,便是好色。
妻子韦氏性情刚烈,邹承每要纳妾,都在家中碰一鼻子灰。不过纵然不敢在家造次,他也仍贼心不死,时常偷偷流连青楼伎馆。
就在几天前,韦氏突然带着一干家奴到了城南的丰茂坊里,光天化日之下,将一对衣衫不整的男女揪出了大街上,一阵乱棍殴打。这男子,正是邹承,女子则是他养的外室。
对于高门里的风流丑事,人们总是喜闻乐见。故而此事就像一阵风,一下传遍了整个京城。
据说这外室,是邹承两年前从青楼里买回来的,不敢带回家,就养在了外头,还偷偷生了个儿子。韦氏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不知在哪里听到了风声,勃然大怒,挑着邹承去会外室的时候,亲自领人上门捉奸。
对于邹承来说,这祸事显然不仅仅是自己偷腥被正室发现这么简单。
正当风口浪尖之时,朝中的御史突然发难,弹劾邹承在户部任职之时,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这弹劾是有备而来,人证物证俱全,在朝堂上一一列出。
众人哗然,皇帝大怒,严令彻查。
这一下,不仅邹承,就连他上头的刘温也焦头烂额起来。当初邹承进户部,也是刘温一手提拔的,拔出萝卜带出泥,刘温也不干净起来,接连因为一些旧案被御史弹劾。
... -->>
历朝历代,所有不掌握实权但又想翻身的弱主,选择都并不多。
景璘也是如此。
当皇帝,最要紧的是兵权。可先帝征北戎的时候,精锐已经消耗殆尽。一年的战乱异常激烈,各地藩镇兵马洗了一轮牌,后来都归服到了太上皇手中。
景璘空有皇位,无依无靠。
幸好,无论什么权,都是由人来执掌的。
所以,太上皇并非没有墙角可挖。
自他登基至今,已经两年。
这两年里,从前的龚昭仪,当今的太后,以皇帝子嗣单薄为由,不断充实后宫。几乎每个月宫中都有新人。
与先帝那美人不问出身的做派不同,景璘的嫔妃,从最小的采女到最高的皇后,每个都来历不凡,最不济的也是出身在地方有些根基,叫得出名号的世家。
朝堂上的官宦,与各路世家密不可分。将世家们拉到自己这边,就等同于让朝臣们站到自己这边。
反正景璘只需要享受美人环伺就好了,稳赚不赔。
在我看来,太上皇要么是太清高,要么就是太不把景璘放在眼里了。
要是我,我会直接让景璘只能在自家亲信中选妃。这样一来,就连景璘晚上梦话说的什么,我第二天都能知道,他想靠联姻翻身,门也没有。
当然,话说回来,虽然景璘野心勃勃,却也不能做得太过显眼。
宫中少不得太上皇耳目盯着,景璘有必要让自己看上去是个又好色又全无主见的昏君。那么他跟哪个嫔妃好,必然不是出于什么深谋远虑,而是全凭身边的小人进谗言。
那个进谗言的小人,便是我。
我虽是个罪臣之女,但作为景璘的发小,太后的救命恩人,这两年,我在宫里过得很是不错。
宫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嫔妃们要想得到圣上的宠幸,做什么都不如让我在景璘面前说两句好话。
于是,我的玉清观里,每天都有来烧香问道的嫔妃。平日里见了我,每个人都露出亲切热情的笑容,仿佛失散多年的姊妹。
当然,我也并非只帮这点忙。
“你为何突然来见我?”我问景璘,“你不是打算带着一干近臣去云麓宫游春么?”
说到这个,景璘的神色复又变得难看。
“还不是刘温那匹夫!”他说,“朕要将李仕业任命为京兆尹,刘温竟敢联合一干党羽在朝堂上当庭反对,还推举邹承那面首来恶心朕!”
我了然。
第十一章弹劾
三月没过完,京城里的人们热烈地议论着两件事。
第一件,是宫里又有消息,说太上皇要回来了。
当然,这样的消息,每隔几个月都会传一回。喜欢太上皇的人不少,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故而每次有他的消息传出来,无论真假,两边总要来一番口舌之战。
第二件,是关于京兆尹的。
自从去年岁末老京兆尹李芳告老还乡,这个位置便一直空悬着。倒不是因为无人能胜任,而是想当的人太多了,争执不下。
据说,最被推崇的两个人选,一是李仕业,一是邹承。
二人都出身仕宦,为官多年。不同在于,李仕业是皇帝看中的人,邹承是吏部尚书刘温看中的人。
论理说,皇帝想让谁升迁谁就能升迁,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但在本朝,洛阳还有个太上皇。而刘温之所以敢跟皇帝别苗头,就是因为他是太上皇的人。
正当人们在茶余饭后议论着,等着看这两边似乎撕扯如何较劲的时候,这场较量突然有了结果。
邹承出身地方大姓,不过是个小宗旁支,算不得起眼。但他年轻时生得一表人才,还写得一手好字,被京中勋贵韦家看上,做了个上门女婿,从此平步青云。
韦家和刘家是姻亲,刘温得势之后,韦氏也受重用。邹承身为刘温的外甥女婿,半年之内,官阶连升三级,在朝中可谓炙手可热。
不过他有个毛病,便是好色。
妻子韦氏性情刚烈,邹承每要纳妾,都在家中碰一鼻子灰。不过纵然不敢在家造次,他也仍贼心不死,时常偷偷流连青楼伎馆。
就在几天前,韦氏突然带着一干家奴到了城南的丰茂坊里,光天化日之下,将一对衣衫不整的男女揪出了大街上,一阵乱棍殴打。这男子,正是邹承,女子则是他养的外室。
对于高门里的风流丑事,人们总是喜闻乐见。故而此事就像一阵风,一下传遍了整个京城。
据说这外室,是邹承两年前从青楼里买回来的,不敢带回家,就养在了外头,还偷偷生了个儿子。韦氏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不知在哪里听到了风声,勃然大怒,挑着邹承去会外室的时候,亲自领人上门捉奸。
对于邹承来说,这祸事显然不仅仅是自己偷腥被正室发现这么简单。
正当风口浪尖之时,朝中的御史突然发难,弹劾邹承在户部任职之时,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这弹劾是有备而来,人证物证俱全,在朝堂上一一列出。
众人哗然,皇帝大怒,严令彻查。
这一下,不仅邹承,就连他上头的刘温也焦头烂额起来。当初邹承进户部,也是刘温一手提拔的,拔出萝卜带出泥,刘温也不干净起来,接连因为一些旧案被御史弹劾。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