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横刀十六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军返回邺城,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来。
城中羯人、赵人都不支持他,带出去的四万大军,回来的只有两万七八千,逃散都有一小半了。
张豺连杀数十人,却依旧不能制止邺城之人投归石遵。
张雄幽幽道:“不如投降彭城王……”
张豺内外交困,手上一支能战的人马都没有,连旧部都快指挥不动。
而他欲杀李农,将羯赵境内所有的汉臣都得罪了,王谟、刘群等闭门不出。
汉臣不追随他,羯人更不可能,石世被立为太子才数月,没有丝毫声望,更不可能服众。
随着石遵的步步靠近,似乎只剩下这一条路了。
邺城之中大量的“国人”根本不会听他一个晋人的号令。
听到亲弟弟的提议,张豺心动了,“彭城王宽宏大度,兴许能容我?”
第一百七十三章江东
烟波浩渺的大江东奔而去。
瓜州渡口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渡口上力夫、仆役忙碌着装卸货物。
江东被东吴经营百年,衣冠南渡后,大量没有“衣冠”的百姓也跟着南渡,让江东如烈火烹油一般繁荣起来。
不过跟渡口边停泊的小船相比,江面上的那艘五层赤楼帛兰船异常显眼,船上旌旗林立,士卒披甲持矛而立,船身饰以锦帛,桅杆上悬着一面“征北大将军的”的大纛,随着江风徐徐飘扬。
江东最有权势者并非王谢荀殷,而是征北大将军、都督徐、兖、青、扬诸军事、兼任徐兖二州刺史的褚裒。
其女是当今太后,其外孙便是当今江东之主司马聃。
尚书令顾和、扬州刺史殷浩皆是其故旧。
其妻谢真石乃谢氏女,小舅子正是西中郎将、假节、督扬州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谢尚。
早年康帝驾崩,新君司马聃年幼,王胡之、何充等人便上书建议让褚裒总揽国政。
褚裒惧遭人猜忌,便上疏请求出镇京口。
楼船之上,褚裒望着浩浩荡荡江水,心中也不免激荡起来,就在五日之前,羯赵的扬州刺史王浃以淮南投降江东。
西中郎将陈逵进兵,乘势收复寿春。
压在江东头顶上的一把利剑就此折去。
不止是寿春,徐州也暗中投附褚裒,还有羯赵豫州刺史张遇也派人联络江东。
江东形势一片大好,仿佛整个中原都在渴望东晋北伐。
褚裒此番南下,正是为了游说江东朝廷,乘羯赵将乱,主动北伐,一举收复故都。
而南下之前,他就已经派前锋督护王颐之直奔淮北重镇彭城,督护麋嶷进军下邳,赵军望风而溃,麋嶷兵不血刃拿下下邳。
“大都督此番北伐必定马到功成!”一旁的谢肃恭维道。
谢、褚情同一家,谢肃兵败黑云山之后,被送到了荆襄桓温处,桓温又送回建康,谢家颜面尽失,免去了散骑常侍之职,贬到京口大营担任参军。
“吾秣兵历马六载,麾下将士皆是北地侨人,勇烈善战,今可一战而克洛阳,再战而直捣邺城!”
这并非是褚裒的狂言。
衣冠们都南渡了,压制江东士族,占据建康朝堂,而北地南下的流民大多被安置在江北侨郡之中。
褚裒麾下四万精兵,粮草充足,装备齐全,部将王颐之、麋嶷、王龛、李迈勇冠三军。
“大都督此时进兵略有不妥。”谢肃拱手道。
褚裒正在兴头上,却被人打断了,不悦道:“这是为何?”
“中原百战之地,大都督已得寿春、彭城、下邳等重镇,亦屯兵淮北,坐观北国之衅,召聚流民,石虎虽卒,然其爪牙姚弋仲、蒲洪、段龛等依旧犀利,今石遵首作俑者,其后必有人效焉,大都督只需作壁上观,便能坐收渔利也,待羯赵国力耗空,大都督提淮北流民北伐,必事半功倍!”
谢肃原本底子并不差,兵败之后,经过挫折,人也沉稳多了。
褚裒为人谦和,不然当初也不会辞去录尚书事之职,而效仿郗鉴出镇京口,远离朝堂是非之地,“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汝言甚合时势,此去建康,禀明陛下之后,吾便提兵北上彭城,坐观中原大战!”
与褚裒一同上表请求北伐的还有江陵桓温。
灭掉成汉之后,桓温并未在蜀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占领成都仅仅一个月,便提兵返回江陵,只是将蜀中人口迁出一部分到荆襄。
这也导致蜀中空虚,成汉余孽时叛时降,王誓、隗文各拥兵万余,不过都成不了什么气候。
此刻桓温更关注的是江东。
当初出兵蜀中,并未得到江东朝廷的允许,桓温便与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率军西进。
成功之后,威势大胜,建康忌惮不已,担心其日后难制,会稽王司马昱推举与桓温齐名的殷浩,参与国事,以期能制衡桓温。
但此刻的桓温占据蜀中、荆襄富庶之地,还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麾下五十万大军,自然不会将一个殷浩放在眼中。
不过朝廷一直不答复桓温的北伐请求,让他深感郁闷和不满,“前者灭成汉,朝廷本欲封吾豫章郡公,却因荀蕤劝止,最终封了一个临贺郡公,孰为可恨!殷浩志大才疏之辈,焉能与某相抗?”
两晋的郡公都是实封,可以郡立国,封国置相,世袭罔替。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大军返回邺城,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来。
城中羯人、赵人都不支持他,带出去的四万大军,回来的只有两万七八千,逃散都有一小半了。
张豺连杀数十人,却依旧不能制止邺城之人投归石遵。
张雄幽幽道:“不如投降彭城王……”
张豺内外交困,手上一支能战的人马都没有,连旧部都快指挥不动。
而他欲杀李农,将羯赵境内所有的汉臣都得罪了,王谟、刘群等闭门不出。
汉臣不追随他,羯人更不可能,石世被立为太子才数月,没有丝毫声望,更不可能服众。
随着石遵的步步靠近,似乎只剩下这一条路了。
邺城之中大量的“国人”根本不会听他一个晋人的号令。
听到亲弟弟的提议,张豺心动了,“彭城王宽宏大度,兴许能容我?”
第一百七十三章江东
烟波浩渺的大江东奔而去。
瓜州渡口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渡口上力夫、仆役忙碌着装卸货物。
江东被东吴经营百年,衣冠南渡后,大量没有“衣冠”的百姓也跟着南渡,让江东如烈火烹油一般繁荣起来。
不过跟渡口边停泊的小船相比,江面上的那艘五层赤楼帛兰船异常显眼,船上旌旗林立,士卒披甲持矛而立,船身饰以锦帛,桅杆上悬着一面“征北大将军的”的大纛,随着江风徐徐飘扬。
江东最有权势者并非王谢荀殷,而是征北大将军、都督徐、兖、青、扬诸军事、兼任徐兖二州刺史的褚裒。
其女是当今太后,其外孙便是当今江东之主司马聃。
尚书令顾和、扬州刺史殷浩皆是其故旧。
其妻谢真石乃谢氏女,小舅子正是西中郎将、假节、督扬州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谢尚。
早年康帝驾崩,新君司马聃年幼,王胡之、何充等人便上书建议让褚裒总揽国政。
褚裒惧遭人猜忌,便上疏请求出镇京口。
楼船之上,褚裒望着浩浩荡荡江水,心中也不免激荡起来,就在五日之前,羯赵的扬州刺史王浃以淮南投降江东。
西中郎将陈逵进兵,乘势收复寿春。
压在江东头顶上的一把利剑就此折去。
不止是寿春,徐州也暗中投附褚裒,还有羯赵豫州刺史张遇也派人联络江东。
江东形势一片大好,仿佛整个中原都在渴望东晋北伐。
褚裒此番南下,正是为了游说江东朝廷,乘羯赵将乱,主动北伐,一举收复故都。
而南下之前,他就已经派前锋督护王颐之直奔淮北重镇彭城,督护麋嶷进军下邳,赵军望风而溃,麋嶷兵不血刃拿下下邳。
“大都督此番北伐必定马到功成!”一旁的谢肃恭维道。
谢、褚情同一家,谢肃兵败黑云山之后,被送到了荆襄桓温处,桓温又送回建康,谢家颜面尽失,免去了散骑常侍之职,贬到京口大营担任参军。
“吾秣兵历马六载,麾下将士皆是北地侨人,勇烈善战,今可一战而克洛阳,再战而直捣邺城!”
这并非是褚裒的狂言。
衣冠们都南渡了,压制江东士族,占据建康朝堂,而北地南下的流民大多被安置在江北侨郡之中。
褚裒麾下四万精兵,粮草充足,装备齐全,部将王颐之、麋嶷、王龛、李迈勇冠三军。
“大都督此时进兵略有不妥。”谢肃拱手道。
褚裒正在兴头上,却被人打断了,不悦道:“这是为何?”
“中原百战之地,大都督已得寿春、彭城、下邳等重镇,亦屯兵淮北,坐观北国之衅,召聚流民,石虎虽卒,然其爪牙姚弋仲、蒲洪、段龛等依旧犀利,今石遵首作俑者,其后必有人效焉,大都督只需作壁上观,便能坐收渔利也,待羯赵国力耗空,大都督提淮北流民北伐,必事半功倍!”
谢肃原本底子并不差,兵败之后,经过挫折,人也沉稳多了。
褚裒为人谦和,不然当初也不会辞去录尚书事之职,而效仿郗鉴出镇京口,远离朝堂是非之地,“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汝言甚合时势,此去建康,禀明陛下之后,吾便提兵北上彭城,坐观中原大战!”
与褚裒一同上表请求北伐的还有江陵桓温。
灭掉成汉之后,桓温并未在蜀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占领成都仅仅一个月,便提兵返回江陵,只是将蜀中人口迁出一部分到荆襄。
这也导致蜀中空虚,成汉余孽时叛时降,王誓、隗文各拥兵万余,不过都成不了什么气候。
此刻桓温更关注的是江东。
当初出兵蜀中,并未得到江东朝廷的允许,桓温便与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率军西进。
成功之后,威势大胜,建康忌惮不已,担心其日后难制,会稽王司马昱推举与桓温齐名的殷浩,参与国事,以期能制衡桓温。
但此刻的桓温占据蜀中、荆襄富庶之地,还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麾下五十万大军,自然不会将一个殷浩放在眼中。
不过朝廷一直不答复桓温的北伐请求,让他深感郁闷和不满,“前者灭成汉,朝廷本欲封吾豫章郡公,却因荀蕤劝止,最终封了一个临贺郡公,孰为可恨!殷浩志大才疏之辈,焉能与某相抗?”
两晋的郡公都是实封,可以郡立国,封国置相,世袭罔替。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