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才饮长沙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读二十六史,你会发现,经常有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并传现象。这是因为,这些人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
但是,南史。传十九,也就是谢晦和他的哥哥谢曕的传记中,却呈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经历。谢晦处处张扬,而谢曕却时时收敛。所以,谢晦官运亨通,最终成为刀下之鬼。而谢曕政绩平平,老年时因为生病,拒绝治疗,死亡。虽然,谢曕死得也很痛苦,但毕竟是自然死亡。我想,这种鲜明的对比便是我们分析这一传记的关健。
首先,我来说说谢晦的张扬。当时,刘穆之派人向刘裕报告政务,谢晦常常代表刘裕发表意见。
现在我们来看,谢晦这一表现意味着什么?我想,至少有两点:
一:如果不是在刘裕允许的前提下,便带有谋反倾向。
二:即便刘裕允许了,你这样做,别人一定会妒忌。因为枪打出头鸟啊!
果然,刘穆之生气了,气愤地说“现在谁说的算?”然后产生疑惑:刘裕现在说的还算不算啊?
在以后的时间里,刘穆之处处堤防谢晦。史书对这件事情的记载很简单,只说“刘裕打算任命谢晦为从事中郎,刘穆之坚决不同意。”并没有说明刘穆之当时的想法和表现。“堤防”一词仅仅是我的猜测,因为当时刘穆之是刘裕的重要谋士啊。宋书。刘穆之传说“刘穆之一直在刘裕手下出谋划策,裁决各种事务。以刘毅为首的几位大员嫉妒他,多次对刘裕说“刘穆之现在是不是权力太大了点?应该予以打削!”可刘裕还是重用刘穆之。而且,凡是刘穆之举荐的人才,刘裕全部委以重用。请大家想想,如果不是刘穆之一心朴实地为刘裕卖命,刘裕能如此重用他吗?
所以,谢晦的仕途一直得不到很大的发展。直到刘穆之轰掉。
后来,谢晦一路升官,先是右卫将军,又加侍中,永初二年又被加封为领军将军,加授散常侍,统领禁军。我想,随着他的官阶的提升,虚荣心开始膨胀。导致政治敏感程度也随之下降,军事指挥能力也逐渐消解。所以,当朝庭大军来征讨他的时候,谢晦居然还不相信。等到确定了之后,才仓促起军对抗。但是已经晚了,当他听说檀道济叛变他并发兵来攻打他的时候,才知道大势已去。结果还没等人家动手呢,他的军队一下就散了花。我认为,谢晦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张扬的个性和比较顺利的成长,导致了他内心的松懈。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谢曕。我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谢曕有一次对刘裕说,我本是一个寒素之士,父祖的官位都不是很大。可是我弟弟刚到三十,志气平凡,才能不高,却官居高位。福禄太过,灾难必生。极力请求贬降他的官职,好保全家小。
很显然,谢曕的这一做法是很典型的道家之术,即:“处下”所以,他的一生虽然很平安,但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做为。
因此,我的想法是,将这二人性格溶合在一起,即有远大的理想(虽然谢曕说弟弟志气平凡,才能不高,都是谦逊之辞),又有低调的处世态度。即谢安、王导之士也!
读二十六史,你会发现,经常有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并传现象。这是因为,这些人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
但是,南史。传十九,也就是谢晦和他的哥哥谢曕的传记中,却呈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经历。谢晦处处张扬,而谢曕却时时收敛。所以,谢晦官运亨通,最终成为刀下之鬼。而谢曕政绩平平,老年时因为生病,拒绝治疗,死亡。虽然,谢曕死得也很痛苦,但毕竟是自然死亡。我想,这种鲜明的对比便是我们分析这一传记的关健。
首先,我来说说谢晦的张扬。当时,刘穆之派人向刘裕报告政务,谢晦常常代表刘裕发表意见。
现在我们来看,谢晦这一表现意味着什么?我想,至少有两点:
一:如果不是在刘裕允许的前提下,便带有谋反倾向。
二:即便刘裕允许了,你这样做,别人一定会妒忌。因为枪打出头鸟啊!
果然,刘穆之生气了,气愤地说“现在谁说的算?”然后产生疑惑:刘裕现在说的还算不算啊?
在以后的时间里,刘穆之处处堤防谢晦。史书对这件事情的记载很简单,只说“刘裕打算任命谢晦为从事中郎,刘穆之坚决不同意。”并没有说明刘穆之当时的想法和表现。“堤防”一词仅仅是我的猜测,因为当时刘穆之是刘裕的重要谋士啊。宋书。刘穆之传说“刘穆之一直在刘裕手下出谋划策,裁决各种事务。以刘毅为首的几位大员嫉妒他,多次对刘裕说“刘穆之现在是不是权力太大了点?应该予以打削!”可刘裕还是重用刘穆之。而且,凡是刘穆之举荐的人才,刘裕全部委以重用。请大家想想,如果不是刘穆之一心朴实地为刘裕卖命,刘裕能如此重用他吗?
所以,谢晦的仕途一直得不到很大的发展。直到刘穆之轰掉。
后来,谢晦一路升官,先是右卫将军,又加侍中,永初二年又被加封为领军将军,加授散常侍,统领禁军。我想,随着他的官阶的提升,虚荣心开始膨胀。导致政治敏感程度也随之下降,军事指挥能力也逐渐消解。所以,当朝庭大军来征讨他的时候,谢晦居然还不相信。等到确定了之后,才仓促起军对抗。但是已经晚了,当他听说檀道济叛变他并发兵来攻打他的时候,才知道大势已去。结果还没等人家动手呢,他的军队一下就散了花。我认为,谢晦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张扬的个性和比较顺利的成长,导致了他内心的松懈。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谢曕。我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谢曕有一次对刘裕说,我本是一个寒素之士,父祖的官位都不是很大。可是我弟弟刚到三十,志气平凡,才能不高,却官居高位。福禄太过,灾难必生。极力请求贬降他的官职,好保全家小。
很显然,谢曕的这一做法是很典型的道家之术,即:“处下”所以,他的一生虽然很平安,但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做为。
因此,我的想法是,将这二人性格溶合在一起,即有远大的理想(虽然谢曕说弟弟志气平凡,才能不高,都是谦逊之辞),又有低调的处世态度。即谢安、王导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