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晨曦若慧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子早已腻了,在没有任何希望的生活中,丫丫似乎已没有了灵魂。
对于婚姻的失望是彻底的,因为没有希望。一转眼十年了,大女儿已经八岁,小儿子六岁。孩子过几天要开学了,可是学费上哪去找呢?刚刚才向邻居借了一千块钱修建了房子,而住的房子建了很多年了,那些费用还没还清。每天丈夫偶尔有出车也能挣几十块回家,给丫丫十块钱过一天的生活。
丫丫把裤带勒紧地过日子,从不敢多花,也没钱可花。穷人的日子就是这样过的,一分钱也恨不得掰开来花。一到家里的油盐完了,手里小心翼翼地握着那十块钱,看见什么东西都忍住不买,就只能买点猪油,一顿饭把孩子饿得受不了。丫丫心疼得眼眶发红,眼看着孩子跟着受苦,而别人的孩子吃肉自己的孩子却很少吃到荤的,有时买点猪血和河里的小鱼,孩子就吃得津津有味。
人家孩子买玩具和新衣,他们却只有羡慕的份了,更别说吃零食了。孩子跟着自己也不如别的孩子哪!丫丫起早贪黑的干活,天还没亮就起来洗衣服、挑水,接着做饭、喂鸡,拖地板,忙了去买点东西就做针线活,这样也好补点家用。可是一天到晚,做针线只能三块钱的收入。现在什么都贵,米自己家种的,可是辛苦到最后种田的总是没能改善生活。
自古以来,农民的辛苦就换回的是清贫。不干活,用老牛拖车的种田方式过的只能是苦的日子。落后的生产力带给农民的只是贫穷。可是,在如此庞大的农村受教育的人不多,受高等教育的就更少,而生孩子却是农村人的特长,所以计生游击队总算是农村的一大特色。以前的人多力量大似乎已经过时了,没有觉醒的农村人还在重复着古老的劳动方式,因为文化的匮乏使农民只能靠简单是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靠体力的劳动力是廉价的,所以,所以他们过的只能是低等的生活。
而想要靠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又有几个呢?教育的投资农民的一般家庭也付不起。往往是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限制了农家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所以成绩突出的佼佼者是极少数的。这极少数的孩子是农村的幸运儿,他们靠着自己的天分和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走出农村拿下了一张长期的保险单,从此他们成了幸运的城市人的一员。而剩下的九成以上的人就被大浪淘沙淘掉了,他们没有超脱的知识所以就在中考和高考的独木桥中被挤落下来了。在彷徨和无助中,他们又得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头脑的和魄力的走出去闯世界的也有成功的,那是少数的幸运儿,可是多的是从学校出来就找对象,然后又重复地过着贫苦的日子,再没有计划地生了一队孩子,然后孩子一代又没有资金和精力培养好,又重复上一代的命运。
丫丫的丈夫的父亲也是这一类不幸的农民中的一员。他算是读过初中的农村人,在那一代人来说也算有文化的。只是碰上了父亲去世所以就只能离开学校做起了生意,开始是卖金子和补品的。从外地进货到各地叫卖,那时没有很多的药铺,所以挣了一些钱,生活也挺富足的。村民都挺羡慕的,夸他们有头脑。可是几年后,随着各地的药铺相继地开业,他们的生意走了下坡路,由于经营不得法,所以买来的货卖不出去了,压在家里损失了很多钱。受到打击之后,丫丫的公公开始很压抑,后来就迷上了赌博。没想到竟欠下了一屁股债,把田地都压上了。一气之下病倒了,没钱医治,最后三十五岁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去世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年幼的孩子,他年轻的老婆没什么收入,无法养孩子,改嫁到了邻村,由于对方不同意让孩子同去,所以可怜的两兄弟就只能随着伯父生活。还好伯父一家心地善良,对他们都很好,但是不幸的少生活对于两个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于是,大伯他们就从小向孩子灌输了不认娘的思想。
这两个孩子虽然听了大伯的话,心里还是想念娘亲的,事实上,他们的母亲也常常偷偷地捎东西给孩子吃。天下哪个妈妈不爱孩子呢?只是现实的生活总是那么多的无奈,总是由不得人的。往往生存和道德会产生矛盾,而这种矛盾却是难以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的,怎么做都会有欠缺。尤其作为一个不能养活自己的女人,她们的归宿便是获得生存,所以,丫丫的婆婆在这种情况下背上了罪名。在农村往往人们是以简单的道德来判断的,片面的判断忽略了人性的怜悯。人们会赞扬守节的被饿死的女人,而不会同情怜悯被生活所迫的改嫁的寡妇。
两个孩子转眼也长大了,大儿子军在伯父的帮助下也成了家,学了点手艺勉强能维持生活,有生了四个孩子,负担挺重的。二儿子建就是丫丫的丈夫,长得挺帅,在母亲的帮助下买了辆四轮车在农村载货。车子是没牌照的,不能走太远。开始农村对车子管理较松,所以,还能运米和水泥,日子也可以过。只是到了结婚的年龄,还只让人操心的。穷人家的孩子做什么都难,哥哥有间房子,弟弟没有,平时就去哥哥那儿吃饭,而嫂嫂就没好声好气地对叔叔了。总是巴不不得叔叔不来吃,叔叔有时去载货太晚回来剩菜全凉了也不给热,叔叔也不敢说什么。只是有点钱就给嫂嫂,嫂嫂一拿钱就有笑容,其他时候就没有好脸色瞧了。
所以,漂泊了那么多年,谁都想有个自己的家,尤其像这种受过苦的可怜的人,从来都没有体会过家的温暖。生活真的是残酷啊,建可以说饱经沧桑,却没有碰到运气。在渴望爱情的年龄建也希望能逢着一个好的姑娘,给他一个完整的家,让孤独的心不再漂泊。可是,缘分的东西偏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建的忧郁和深沉也引起了年轻女孩的注意,可是,有一个建也喜欢的女子却要求建作入招女婿,因这女方没有儿子,建的家境也不好,所以想找他进门继承香火。
在乡下,除非是家穷得过不了日子,否则男方是不会入住女方继承香火的,那是很没有面子的事,而且让整个家族都唾弃的。人们要么就骂那男的好吃懒做,要么就骂他是窝囊废。总之,农村人是非常歧视入遨女婿的。所以,虽然建很爱那个女子,那女子有想和他在一起,可是最终他们还是劳燕双飞,相爱而不能相守。因女方听从父母之言在家中继承香火,所以不得出嫁,而建的亲人无论如何也不肯丢这个面子,结局当然只能是悲剧了。
然而,难过了一阵子之后,又有一个女孩看上了建。女孩的父母也有让建如招的意思,因他们家有没有生男。在农村生女就是这么可怜,嫁了就不再对父母尽抚养权了,所以父母的总是拼死拼活的要生个儿子才罢休。有的生了七八个女儿。还有农村遗留的不良之风是有人喜欢嘲笑生女不生男的,建的村里有一户人家兄弟几个只有老二没生到儿子,妯娌吵架时就被耻笑命苦,所以老二让老婆无论如何都要生出个儿子来,否则就打她。可怜那女人真的一个接一个的生,可到最后还生了九胎还没生出个儿子来,结果年纪轻轻就死了。
但是接下来的一代人就会有一个会成为牺牲品了,因入招的只是很烂的男子才送上门的,都是丧失劳动力或不肯劳动的,足以让那个女人吃同意辈子苦的。
建有不愿入女方的家门。所以那门本来丫丫父母同意的婚事也在丫丫的父母的操纵下接近了僵局。丫丫心里喜欢建,被他吸引住了,舍不得分开呢。可是,丫丫也是个可怜的女子,读到小学毕业父母就让她停学在家带妹妹、做针线,以增加收入,尽管她还是个挺聪明伶俐的女孩,看着别人能背书包去读书,自己却要在家干活,没少掉眼泪。父母又极其蛮不讲理,总是用命令的方式,一不满意就大吵大闹,对着丫丫狠很地打。丫丫受尽了苦头,总是流泪,可是父母也不理解,总埋怨丫丫没带来个弟弟,说她是扫把星。丫丫很想能离开家庭,去外面做工。她周围的女子都出去工厂,过得有自由有能挣点钱,比在家里强多了,还可以省得挨打挨骂。丫丫做梦都想离开那个恐怖的充满暴力的家,她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
可是乡下的一些父母就是很怪,生了孩子就喜欢使用家长的权力,似乎只有让孩子做到言听计从才算家长做到火候了。在其他地方得不到权力的家长更为强烈。所以打骂孩子是一种习惯,孩子挨打也成了一种习惯。他们没见过也没读过“民主”二字,也恨恶这两个字。如果在电视上或生活中见到民主的父母他们会骂他们是白痴,意思是这些愚蠢的父母其实比他们没文化的乡下人还傻,有父母权力偏不会利用。
村里还有的是使用公婆之权威,这是一个生儿子的人的骄傲。只要娶了媳妇,那就意味着不用干活了,还能有人使唤了。那媳妇过门了就得就听老子的,否则闹得天翻地覆的,还是媳妇不对。村里有一对青年相爱了,女的是丫丫的朋友怀上了男的孩子有五个月了,可是男的父母就是不肯让儿子娶那女子,说女的没工作也不是他们父母喜欢的。再不娶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可拖延不得。可他就是说服不了父母,又舍不得女的,进退两难。最后那女的全家都出动去求男方来迎娶就是没有效。你说,这样的人还堂皇得很呢!受苦的只能是那女的了。幸好那男的最好求父母无效就在女方的帮助下带着女的逃了,他们到了远离他们村的城镇租起房子结婚了。
丫丫是打心理佩服他们,虽然村里人把这个故事搅得沸沸扬扬的,可她的女同伴毕竟得到了幸福。后来,女的生了个儿子,他们想起男方的父母看在孙子的分上认了,可是人男的怎么跪求父母,却也打动不了父母的心,连坐月子也不肯看媳妇和孙子一下。
家长权力在农村就是这样的好用,而且用的人还不少。最可怜的是那些盲目的孩子,为了取悦父母而把自己的一切都权利都抛弃了。因为很多孩子对于生活没有办法拥有自己的见解,只是人由父母操纵,所以自卑而懦弱。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悲剧。丫丫也是父母权力统治下的一个可怜的女子,她成绩很好但却与读书失之交臂。她想去工厂他们也不肯,她父亲一听她要去工厂就破口大骂:“什么工厂,是见不得人的,想去勾引男人吧?真是贱货。我不会让你去乱搞的,除非我死了。”说完“啪”的给了丫丫一记耳光。丫丫的脸疼得火辣辣的。
现在,丫丫找到了另外一半,她早就想离开再没有温暖的家了。十八岁的她显得有些早熟,她想到只要能离开哪个没有温暖的家,就是随便找一个她也跟他走,只要能... -->>
日子早已腻了,在没有任何希望的生活中,丫丫似乎已没有了灵魂。
对于婚姻的失望是彻底的,因为没有希望。一转眼十年了,大女儿已经八岁,小儿子六岁。孩子过几天要开学了,可是学费上哪去找呢?刚刚才向邻居借了一千块钱修建了房子,而住的房子建了很多年了,那些费用还没还清。每天丈夫偶尔有出车也能挣几十块回家,给丫丫十块钱过一天的生活。
丫丫把裤带勒紧地过日子,从不敢多花,也没钱可花。穷人的日子就是这样过的,一分钱也恨不得掰开来花。一到家里的油盐完了,手里小心翼翼地握着那十块钱,看见什么东西都忍住不买,就只能买点猪油,一顿饭把孩子饿得受不了。丫丫心疼得眼眶发红,眼看着孩子跟着受苦,而别人的孩子吃肉自己的孩子却很少吃到荤的,有时买点猪血和河里的小鱼,孩子就吃得津津有味。
人家孩子买玩具和新衣,他们却只有羡慕的份了,更别说吃零食了。孩子跟着自己也不如别的孩子哪!丫丫起早贪黑的干活,天还没亮就起来洗衣服、挑水,接着做饭、喂鸡,拖地板,忙了去买点东西就做针线活,这样也好补点家用。可是一天到晚,做针线只能三块钱的收入。现在什么都贵,米自己家种的,可是辛苦到最后种田的总是没能改善生活。
自古以来,农民的辛苦就换回的是清贫。不干活,用老牛拖车的种田方式过的只能是苦的日子。落后的生产力带给农民的只是贫穷。可是,在如此庞大的农村受教育的人不多,受高等教育的就更少,而生孩子却是农村人的特长,所以计生游击队总算是农村的一大特色。以前的人多力量大似乎已经过时了,没有觉醒的农村人还在重复着古老的劳动方式,因为文化的匮乏使农民只能靠简单是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靠体力的劳动力是廉价的,所以,所以他们过的只能是低等的生活。
而想要靠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又有几个呢?教育的投资农民的一般家庭也付不起。往往是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限制了农家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所以成绩突出的佼佼者是极少数的。这极少数的孩子是农村的幸运儿,他们靠着自己的天分和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走出农村拿下了一张长期的保险单,从此他们成了幸运的城市人的一员。而剩下的九成以上的人就被大浪淘沙淘掉了,他们没有超脱的知识所以就在中考和高考的独木桥中被挤落下来了。在彷徨和无助中,他们又得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头脑的和魄力的走出去闯世界的也有成功的,那是少数的幸运儿,可是多的是从学校出来就找对象,然后又重复地过着贫苦的日子,再没有计划地生了一队孩子,然后孩子一代又没有资金和精力培养好,又重复上一代的命运。
丫丫的丈夫的父亲也是这一类不幸的农民中的一员。他算是读过初中的农村人,在那一代人来说也算有文化的。只是碰上了父亲去世所以就只能离开学校做起了生意,开始是卖金子和补品的。从外地进货到各地叫卖,那时没有很多的药铺,所以挣了一些钱,生活也挺富足的。村民都挺羡慕的,夸他们有头脑。可是几年后,随着各地的药铺相继地开业,他们的生意走了下坡路,由于经营不得法,所以买来的货卖不出去了,压在家里损失了很多钱。受到打击之后,丫丫的公公开始很压抑,后来就迷上了赌博。没想到竟欠下了一屁股债,把田地都压上了。一气之下病倒了,没钱医治,最后三十五岁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去世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年幼的孩子,他年轻的老婆没什么收入,无法养孩子,改嫁到了邻村,由于对方不同意让孩子同去,所以可怜的两兄弟就只能随着伯父生活。还好伯父一家心地善良,对他们都很好,但是不幸的少生活对于两个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于是,大伯他们就从小向孩子灌输了不认娘的思想。
这两个孩子虽然听了大伯的话,心里还是想念娘亲的,事实上,他们的母亲也常常偷偷地捎东西给孩子吃。天下哪个妈妈不爱孩子呢?只是现实的生活总是那么多的无奈,总是由不得人的。往往生存和道德会产生矛盾,而这种矛盾却是难以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的,怎么做都会有欠缺。尤其作为一个不能养活自己的女人,她们的归宿便是获得生存,所以,丫丫的婆婆在这种情况下背上了罪名。在农村往往人们是以简单的道德来判断的,片面的判断忽略了人性的怜悯。人们会赞扬守节的被饿死的女人,而不会同情怜悯被生活所迫的改嫁的寡妇。
两个孩子转眼也长大了,大儿子军在伯父的帮助下也成了家,学了点手艺勉强能维持生活,有生了四个孩子,负担挺重的。二儿子建就是丫丫的丈夫,长得挺帅,在母亲的帮助下买了辆四轮车在农村载货。车子是没牌照的,不能走太远。开始农村对车子管理较松,所以,还能运米和水泥,日子也可以过。只是到了结婚的年龄,还只让人操心的。穷人家的孩子做什么都难,哥哥有间房子,弟弟没有,平时就去哥哥那儿吃饭,而嫂嫂就没好声好气地对叔叔了。总是巴不不得叔叔不来吃,叔叔有时去载货太晚回来剩菜全凉了也不给热,叔叔也不敢说什么。只是有点钱就给嫂嫂,嫂嫂一拿钱就有笑容,其他时候就没有好脸色瞧了。
所以,漂泊了那么多年,谁都想有个自己的家,尤其像这种受过苦的可怜的人,从来都没有体会过家的温暖。生活真的是残酷啊,建可以说饱经沧桑,却没有碰到运气。在渴望爱情的年龄建也希望能逢着一个好的姑娘,给他一个完整的家,让孤独的心不再漂泊。可是,缘分的东西偏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建的忧郁和深沉也引起了年轻女孩的注意,可是,有一个建也喜欢的女子却要求建作入招女婿,因这女方没有儿子,建的家境也不好,所以想找他进门继承香火。
在乡下,除非是家穷得过不了日子,否则男方是不会入住女方继承香火的,那是很没有面子的事,而且让整个家族都唾弃的。人们要么就骂那男的好吃懒做,要么就骂他是窝囊废。总之,农村人是非常歧视入遨女婿的。所以,虽然建很爱那个女子,那女子有想和他在一起,可是最终他们还是劳燕双飞,相爱而不能相守。因女方听从父母之言在家中继承香火,所以不得出嫁,而建的亲人无论如何也不肯丢这个面子,结局当然只能是悲剧了。
然而,难过了一阵子之后,又有一个女孩看上了建。女孩的父母也有让建如招的意思,因他们家有没有生男。在农村生女就是这么可怜,嫁了就不再对父母尽抚养权了,所以父母的总是拼死拼活的要生个儿子才罢休。有的生了七八个女儿。还有农村遗留的不良之风是有人喜欢嘲笑生女不生男的,建的村里有一户人家兄弟几个只有老二没生到儿子,妯娌吵架时就被耻笑命苦,所以老二让老婆无论如何都要生出个儿子来,否则就打她。可怜那女人真的一个接一个的生,可到最后还生了九胎还没生出个儿子来,结果年纪轻轻就死了。
但是接下来的一代人就会有一个会成为牺牲品了,因入招的只是很烂的男子才送上门的,都是丧失劳动力或不肯劳动的,足以让那个女人吃同意辈子苦的。
建有不愿入女方的家门。所以那门本来丫丫父母同意的婚事也在丫丫的父母的操纵下接近了僵局。丫丫心里喜欢建,被他吸引住了,舍不得分开呢。可是,丫丫也是个可怜的女子,读到小学毕业父母就让她停学在家带妹妹、做针线,以增加收入,尽管她还是个挺聪明伶俐的女孩,看着别人能背书包去读书,自己却要在家干活,没少掉眼泪。父母又极其蛮不讲理,总是用命令的方式,一不满意就大吵大闹,对着丫丫狠很地打。丫丫受尽了苦头,总是流泪,可是父母也不理解,总埋怨丫丫没带来个弟弟,说她是扫把星。丫丫很想能离开家庭,去外面做工。她周围的女子都出去工厂,过得有自由有能挣点钱,比在家里强多了,还可以省得挨打挨骂。丫丫做梦都想离开那个恐怖的充满暴力的家,她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
可是乡下的一些父母就是很怪,生了孩子就喜欢使用家长的权力,似乎只有让孩子做到言听计从才算家长做到火候了。在其他地方得不到权力的家长更为强烈。所以打骂孩子是一种习惯,孩子挨打也成了一种习惯。他们没见过也没读过“民主”二字,也恨恶这两个字。如果在电视上或生活中见到民主的父母他们会骂他们是白痴,意思是这些愚蠢的父母其实比他们没文化的乡下人还傻,有父母权力偏不会利用。
村里还有的是使用公婆之权威,这是一个生儿子的人的骄傲。只要娶了媳妇,那就意味着不用干活了,还能有人使唤了。那媳妇过门了就得就听老子的,否则闹得天翻地覆的,还是媳妇不对。村里有一对青年相爱了,女的是丫丫的朋友怀上了男的孩子有五个月了,可是男的父母就是不肯让儿子娶那女子,说女的没工作也不是他们父母喜欢的。再不娶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可拖延不得。可他就是说服不了父母,又舍不得女的,进退两难。最后那女的全家都出动去求男方来迎娶就是没有效。你说,这样的人还堂皇得很呢!受苦的只能是那女的了。幸好那男的最好求父母无效就在女方的帮助下带着女的逃了,他们到了远离他们村的城镇租起房子结婚了。
丫丫是打心理佩服他们,虽然村里人把这个故事搅得沸沸扬扬的,可她的女同伴毕竟得到了幸福。后来,女的生了个儿子,他们想起男方的父母看在孙子的分上认了,可是人男的怎么跪求父母,却也打动不了父母的心,连坐月子也不肯看媳妇和孙子一下。
家长权力在农村就是这样的好用,而且用的人还不少。最可怜的是那些盲目的孩子,为了取悦父母而把自己的一切都权利都抛弃了。因为很多孩子对于生活没有办法拥有自己的见解,只是人由父母操纵,所以自卑而懦弱。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悲剧。丫丫也是父母权力统治下的一个可怜的女子,她成绩很好但却与读书失之交臂。她想去工厂他们也不肯,她父亲一听她要去工厂就破口大骂:“什么工厂,是见不得人的,想去勾引男人吧?真是贱货。我不会让你去乱搞的,除非我死了。”说完“啪”的给了丫丫一记耳光。丫丫的脸疼得火辣辣的。
现在,丫丫找到了另外一半,她早就想离开再没有温暖的家了。十八岁的她显得有些早熟,她想到只要能离开哪个没有温暖的家,就是随便找一个她也跟他走,只要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