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武夫当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60章,北洋新星
原本以为进攻葛行宇的作战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好似摧枯拉朽一般。可是何丰林万万没想到战事居然前后拖延了五天多的时间,期间还不得不加派兵力增援。
葛行宇的残部与官云正的残部在遭到重创之后,陆续化整为零,开始在山区里面进行游击战。何丰林的部队不怕打老虎,就怕拍苍蝇,硬是被几支游击队骚扰的阵脚大乱。最终还是在增援部队进山之后,发起了大规模的圈地围剿,用最粗放的作战方式这才遏制住了民军的游击战术。
到了五月三日,官军总算击溃了最后一支民军势力,并且成功俘获了官云正、葛行宇。
两天之后,何丰林班师返回南阳,正式对外公布了此次作战的结果,趾高气扬的宣扬官军彻底荡清了豫南山区的民军。当天晚上,何丰林、袁肃以及河南都督府派来的代表官员于南阳召开了一场大型的新闻发布会,不管是大报纸还是小报纸,也不管是地方报纸还是省际报纸,但凡能邀请到场的记者、代表全部都邀请。
事实上这次新闻发布会早在三天前便开始着手筹备,可是谁都没料到何丰林居然把战事拖延到今日才能结束。虽然有一些叫人失望的地方,可好歹一切都结束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袁肃以中央政府代表身份,宣布河南全省的军事戒严正式结束,从现在开始一切民生建设恢复正常,针对白朗起义的镇压战争不再是河南省的主要任务。他这么宣布的目的,自然是希望能让河南省尽快回复正常,同时也能给予陕西方面一些心理上的影响。就算白朗还打算返回河南,但河南这边已然没有立足之地。
消息已经发布之后,河南全省为之震动。轰轰烈烈折腾了一年之久的白朗起义,总算是时候到头了。对于许多老百姓们来说,他们似乎痛恨政府的欺压,但是此次白朗起义也没见得能为老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所谓“劫富济贫”只是一个口号而已,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民军部队少之又少。
即便像周宝林这样严以律己的民军头领,大部分时候还要考虑自己麾下人马的吃饭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资分给普通老百姓。更别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得了便宜就忘本的,也有从一开始就打算浑水摸鱼的,更有不少人获得了权力之后得意忘形,反而变得与官府一样横征暴敛、鱼肉百姓。
不管是民军的战争,还是官军的战争,夹在中间的老百姓始终是弱势群体。在很多人眼里他们不在乎什么劫富济贫,也不在乎官军的安抚或者官府的承诺,仅仅只要没有战争就已经能勉勉强强的苟活日子。
豫南山区的平顶,在大局上给了北洋政府很大的鼓舞,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总算是挽回了北洋军的几分颜面,不至于与外国使节讨论这些话题时尴尬的不行。而同样是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央军名号与袁肃的名字一起成为一时热点,放佛有许多遮掩不住的光芒,冥冥之中又或者刻意安排之下,将两者一起推到了世人面前。
大总统袁世凯似乎也改变了之前对袁肃的意见,虽然袁肃擅作主张让他感到大为恼火,可最终好歹还是漂亮的收拾了河南局面,而且在后面的行动当中同样是严格遵守了中央的命令,没有再调动第三旅展开任何军事行动,单单是统筹了地方部队来代为行动。在这一点上是让人感到很欣慰的。
更何况袁世凯敏锐的认识到,中央军要想趁机打响名堂,也必须有一个值得称道的灵魂人物进行辅助宣传。就好比一个电影明星一般,一支军队当中也需要一个明显般的人物,以此来彰显这支军队的与众不同之处。
中央军是区别于北洋军的全新陆军系统,不仅是精锐中的精锐,更是要摆脱北洋内部各方政治派别的影响,一心一意效忠于国家元首。正因为如此,这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势必要推陈出新。
关键就在于“新”这个字上,经过河南一战,中央军可以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和带来全新的国防希望粉墨登场。而随着这个全新陆军系统诞生的灵魂人物,也自然应该是一个崭新的“新星”。
既然袁肃能够迷途知返,再加上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崭新的面孔,不得不说是最合适的人选。更何况做为袁氏一族唯一一个可以拿得上台面的军政人物,袁世凯更应该不遗余力的进行栽培和扶持。
因此,在南阳新闻发布会的相关电文发到北京,袁世凯饶有兴趣的看完之后,毫不犹豫的当场决定,将利用中央政府的各种资源,大张旗鼓的把袁肃这个后起之秀包装一番,让其成为中央军最为耀眼的代言人。
短短几天的时间,北京几份权威报纸便刊登了着重介绍袁肃和中央军的专题新闻,包括袁肃的身世、简历以及个人获得的荣誉,也包括中央军改革的前奏、筹谋以及现阶段执行细节。顺带的将此次河南一战穿针引线的夹带其中,既做到不让河南民乱有更多的影响,也能做到传递河南民乱结束的通知。
由中央政府出面策划的专题新闻,其内容自然会最大化的来美化中央军以及袁肃的形象,不过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强调侧重点在于“中央军”,袁肃只不过是中央军的“代言人”,但是随着报道陆续连载刊出,内容还是不自觉的有些偏题。
各大报纸的主笔哪怕有再好的想象力,可毕竟不是军事专家,对这个才刚刚诞生不到一年的中央军了解根本不多,更何况中央军的背后还与“二次革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稍有不慎便会越过雷池。相比之下,袁肃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岂不说其入仕这几年干过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不至于无事可写,就算真的不想炒冷饭,胡编乱造一个人总比胡编乱造一支军队要简单的多。
于是,很快在中央政府授意之下的舆论造势,竟变成了袁肃成了主角,中央军反倒成了陪衬。许多读过最近几天报纸的人,都以为中央军是在袁肃英明的领导之下,才能在河南打出漂亮的成绩,成功遏止住民乱膨胀的情势。
就连袁肃自己都万万没有想到,他在河南做的事情,却会先在北方造成极大的影响。他同样万万没有想到,为了迎合中央军“新星”的身份,自己居然还有了一个“全新的履历”,从一个族谱上找不到名字的落魄子弟,摇身一变竟成了根正苗红的项城袁氏正统。
幼年丧父丧母家庭贫寒,不得不变卖家产四下躲债,却被说成是不畏门寒、一心求学,甚至还把当初他游学几个书院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罗列出来,表示自己是出自名师门下。事实上当时只是寄学门下,别说罗列出来的名师许多是不认识的,甚至在那会儿还有几人早已辞世。真正是让人啼笑皆非。
非但如此,昔日袁肃在山海关主持赈灾一事,也遭到了一番戏剧化的重制。完全就好像是在写演义小说一般,把他在山海关发生的几件事大书特书,先是及时赈灾,后又私募善款救灾,甚至连之前一直被政府加以掩饰的窦神父案、赵方毓案也都再次爆料出来。俨然将其美化为一个不畏强权、大公无私、秉持公义的正人君子。
虽然袁肃觉得这些报道当中有许多是经不起推敲的地方,等到后世太平年代,必然会有无数学者、专家跳出来“打假”、“推敲”。不过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在公还是在私,他都觉得中央政府确实有必要如此这般的大做文章。
在公而言,北洋政府目前正处于一个公信力攻坚难关的环节,由于南方革命党和军阀大肆舆论抨击,许多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存在极大的不信任。知识分子恰恰是这个年代中国发展的中坚群体,如果无法拉拢这一群人,非但会阻碍国家进步、发展,更是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负作用。
北洋军阀都是一些老派的人,不懂得运用新时代里资讯的力量。此次袁世凯原本是打算宣传中央军,歪打正着的变成了一次制造“北洋明星”的行动。往小一点说这是北洋政府开始懂得变动,学会利用舆论工具来造势;往大一点说则是利用一个“政治明星”来带给国人希望,有了希望便能缓解各种矛盾。
在私而言,就算袁世凯没有这次造势行动,袁肃也会秘密安排一些舆论声势,借着河南平乱先把自己的名声再抬高一个档次。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是想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和个人资历,紧接着便可以利用这些资本、资历来打出少壮派的旗帜来。
不得不说,此次中央政府的舆论造势,给予袁肃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第61章,返回北京
从南阳返回商丘,刚到城门口就看到许多老百姓夹道相迎,可想而知这段时间省内省外袁肃名声的高涨。不过毕竟新闻舆论造势有许多掺水的地方,但袁肃在商丘的布政是真真切切获得了民心,正如他之前在山海关就任大都督时的一样,其实他所作所为并不是很好,仅仅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之所以能够让老百姓们大为感动,那是因为普天之下的大部分官员从来都没做到哪怕一半的份内职责。
当天,袁肃在民政公署召开了一次会议,确定将在月底之前启程返回北京。陆军部和河南都督府的文件都已经下来了,中央政府方面提前在北京安排好了一场记者会,希望袁肃能尽快北上出席这次记者会。
河南这边大致上是没有其他问题了,就算白朗还会返回河南,可如今大局已定,到时候省内的几支部队出马,足以应对强弩之末的白朗残部。商丘和淮北的军务统一交由郭文远来主持,关于商丘、淮北两地分区驻扎的安排,等一切定夺下来后只消发一封电文到北京报备即可。让袁肃唯一有几分挂记的,还是周宝林独立团的整顿一事,他再三叮嘱独立团的消息要随时汇报。
又过了一天,袁肃在商丘再次接见了之前在南阳投诚的几个民军头领。豫南作战结束后,他曾经与李典进行过一次会谈,不过当时仅仅只是说了一些安抚、鼓励的话,如今所有事情都处理妥当,上报到陆军部的作战表彰名单也全部通过,是时候该正式给这些民军一个名分,顺带兑现当初的承诺。
这次接见的民军头领,除了李典及其麾下的几个骨干之外,还包括周宝林的几个心腹亲信。尽管周宝林出于严以律己、功过分明的原则,并不希望袁肃接见他的手下,可是在袁肃再三强调之下最终还是推荐了几个名单。
会面安排在商丘的一家酒楼,正是袁肃之前处决十七师那十八名军官的酒楼。经过袁肃的折腾,这家酒楼已经成了商丘最注明的地头,无论是店老板还是店伙计,每天都会乐此不疲的向往来客人绘声绘色的描述那天晚上所发生的情况。
袁肃再次大驾光临酒楼,酒楼上上下下都激动不已,连忙收拾了最好的包间,甚至还把隔壁的包间都清空了,以免打搅袁肃等人的雅兴。以李典为首的前民军头目,以前是过着大摇大摆、万事不求人的日子,如今却在袁肃这个年轻人面前一个个显得战战兢兢,十分拘谨。客套了一番,在袁肃的招呼之下,众人才陆续落座。
在酒席开始之前,袁肃没有太多的废话,直接切入正题,对到场的所有人进行了一一称赞,并且将陆军部批核下来的正式军衔和军职官文派发了下去。他还特意提到李典在诱敌作战时,果断处决临阵脱逃的军官,对稳定军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正因为这件事,他专门保举李典荣升独立团团部司法官,是今天到场众人当中获升军衔最高的一人。
正经事谈完,宴席这才开始,袁肃还破例的准备了一些酒水,与众人一起喝上一碗酒。
他之所以还要专门与这些人见面,交代公务只是其次,毕竟陆军部批核下来的文件转交到独立团团部代办也是一样。他最主要的还是拉近与这些人关系,让这些昔日的民军能够尽快与过往的身份做一个决断,更快也更好的融入到自己麾下这个团体中。
五月二十八日,在早晨开完交接的会议之后,袁肃于正午时分启程返回北京。
这一路北上并不轻松,先是乘小船沿淮河北上到最近京汉线站点,再转火车到天津。每次中途转车都会有当地政府的官员以及社会名流到场迎接,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也要磨蹭好几个钟头。在天津时还被耽误了一整天时间,天津镇守使与当地官绅一定要邀请袁肃参加专门安排的宴席。
对袁肃如此客气的人大多都是政客官僚或者是商人绅士,倒是并没有军中要职人员前来捧场。这一点袁肃自己还是心知肚明的,北洋政府可以打造出一个“新星”,只有沽名钓誉的人才会不耻的贴近过来。政客官僚是敏感的察觉到袁肃身份地位的变化,希望能先混一个面熟,算是为日后铺垫一个交情;商人绅士们则自是不比... -->>
第60章,北洋新星
原本以为进攻葛行宇的作战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好似摧枯拉朽一般。可是何丰林万万没想到战事居然前后拖延了五天多的时间,期间还不得不加派兵力增援。
葛行宇的残部与官云正的残部在遭到重创之后,陆续化整为零,开始在山区里面进行游击战。何丰林的部队不怕打老虎,就怕拍苍蝇,硬是被几支游击队骚扰的阵脚大乱。最终还是在增援部队进山之后,发起了大规模的圈地围剿,用最粗放的作战方式这才遏制住了民军的游击战术。
到了五月三日,官军总算击溃了最后一支民军势力,并且成功俘获了官云正、葛行宇。
两天之后,何丰林班师返回南阳,正式对外公布了此次作战的结果,趾高气扬的宣扬官军彻底荡清了豫南山区的民军。当天晚上,何丰林、袁肃以及河南都督府派来的代表官员于南阳召开了一场大型的新闻发布会,不管是大报纸还是小报纸,也不管是地方报纸还是省际报纸,但凡能邀请到场的记者、代表全部都邀请。
事实上这次新闻发布会早在三天前便开始着手筹备,可是谁都没料到何丰林居然把战事拖延到今日才能结束。虽然有一些叫人失望的地方,可好歹一切都结束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袁肃以中央政府代表身份,宣布河南全省的军事戒严正式结束,从现在开始一切民生建设恢复正常,针对白朗起义的镇压战争不再是河南省的主要任务。他这么宣布的目的,自然是希望能让河南省尽快回复正常,同时也能给予陕西方面一些心理上的影响。就算白朗还打算返回河南,但河南这边已然没有立足之地。
消息已经发布之后,河南全省为之震动。轰轰烈烈折腾了一年之久的白朗起义,总算是时候到头了。对于许多老百姓们来说,他们似乎痛恨政府的欺压,但是此次白朗起义也没见得能为老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所谓“劫富济贫”只是一个口号而已,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民军部队少之又少。
即便像周宝林这样严以律己的民军头领,大部分时候还要考虑自己麾下人马的吃饭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资分给普通老百姓。更别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得了便宜就忘本的,也有从一开始就打算浑水摸鱼的,更有不少人获得了权力之后得意忘形,反而变得与官府一样横征暴敛、鱼肉百姓。
不管是民军的战争,还是官军的战争,夹在中间的老百姓始终是弱势群体。在很多人眼里他们不在乎什么劫富济贫,也不在乎官军的安抚或者官府的承诺,仅仅只要没有战争就已经能勉勉强强的苟活日子。
豫南山区的平顶,在大局上给了北洋政府很大的鼓舞,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总算是挽回了北洋军的几分颜面,不至于与外国使节讨论这些话题时尴尬的不行。而同样是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央军名号与袁肃的名字一起成为一时热点,放佛有许多遮掩不住的光芒,冥冥之中又或者刻意安排之下,将两者一起推到了世人面前。
大总统袁世凯似乎也改变了之前对袁肃的意见,虽然袁肃擅作主张让他感到大为恼火,可最终好歹还是漂亮的收拾了河南局面,而且在后面的行动当中同样是严格遵守了中央的命令,没有再调动第三旅展开任何军事行动,单单是统筹了地方部队来代为行动。在这一点上是让人感到很欣慰的。
更何况袁世凯敏锐的认识到,中央军要想趁机打响名堂,也必须有一个值得称道的灵魂人物进行辅助宣传。就好比一个电影明星一般,一支军队当中也需要一个明显般的人物,以此来彰显这支军队的与众不同之处。
中央军是区别于北洋军的全新陆军系统,不仅是精锐中的精锐,更是要摆脱北洋内部各方政治派别的影响,一心一意效忠于国家元首。正因为如此,这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势必要推陈出新。
关键就在于“新”这个字上,经过河南一战,中央军可以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和带来全新的国防希望粉墨登场。而随着这个全新陆军系统诞生的灵魂人物,也自然应该是一个崭新的“新星”。
既然袁肃能够迷途知返,再加上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崭新的面孔,不得不说是最合适的人选。更何况做为袁氏一族唯一一个可以拿得上台面的军政人物,袁世凯更应该不遗余力的进行栽培和扶持。
因此,在南阳新闻发布会的相关电文发到北京,袁世凯饶有兴趣的看完之后,毫不犹豫的当场决定,将利用中央政府的各种资源,大张旗鼓的把袁肃这个后起之秀包装一番,让其成为中央军最为耀眼的代言人。
短短几天的时间,北京几份权威报纸便刊登了着重介绍袁肃和中央军的专题新闻,包括袁肃的身世、简历以及个人获得的荣誉,也包括中央军改革的前奏、筹谋以及现阶段执行细节。顺带的将此次河南一战穿针引线的夹带其中,既做到不让河南民乱有更多的影响,也能做到传递河南民乱结束的通知。
由中央政府出面策划的专题新闻,其内容自然会最大化的来美化中央军以及袁肃的形象,不过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强调侧重点在于“中央军”,袁肃只不过是中央军的“代言人”,但是随着报道陆续连载刊出,内容还是不自觉的有些偏题。
各大报纸的主笔哪怕有再好的想象力,可毕竟不是军事专家,对这个才刚刚诞生不到一年的中央军了解根本不多,更何况中央军的背后还与“二次革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稍有不慎便会越过雷池。相比之下,袁肃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岂不说其入仕这几年干过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不至于无事可写,就算真的不想炒冷饭,胡编乱造一个人总比胡编乱造一支军队要简单的多。
于是,很快在中央政府授意之下的舆论造势,竟变成了袁肃成了主角,中央军反倒成了陪衬。许多读过最近几天报纸的人,都以为中央军是在袁肃英明的领导之下,才能在河南打出漂亮的成绩,成功遏止住民乱膨胀的情势。
就连袁肃自己都万万没有想到,他在河南做的事情,却会先在北方造成极大的影响。他同样万万没有想到,为了迎合中央军“新星”的身份,自己居然还有了一个“全新的履历”,从一个族谱上找不到名字的落魄子弟,摇身一变竟成了根正苗红的项城袁氏正统。
幼年丧父丧母家庭贫寒,不得不变卖家产四下躲债,却被说成是不畏门寒、一心求学,甚至还把当初他游学几个书院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罗列出来,表示自己是出自名师门下。事实上当时只是寄学门下,别说罗列出来的名师许多是不认识的,甚至在那会儿还有几人早已辞世。真正是让人啼笑皆非。
非但如此,昔日袁肃在山海关主持赈灾一事,也遭到了一番戏剧化的重制。完全就好像是在写演义小说一般,把他在山海关发生的几件事大书特书,先是及时赈灾,后又私募善款救灾,甚至连之前一直被政府加以掩饰的窦神父案、赵方毓案也都再次爆料出来。俨然将其美化为一个不畏强权、大公无私、秉持公义的正人君子。
虽然袁肃觉得这些报道当中有许多是经不起推敲的地方,等到后世太平年代,必然会有无数学者、专家跳出来“打假”、“推敲”。不过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在公还是在私,他都觉得中央政府确实有必要如此这般的大做文章。
在公而言,北洋政府目前正处于一个公信力攻坚难关的环节,由于南方革命党和军阀大肆舆论抨击,许多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存在极大的不信任。知识分子恰恰是这个年代中国发展的中坚群体,如果无法拉拢这一群人,非但会阻碍国家进步、发展,更是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负作用。
北洋军阀都是一些老派的人,不懂得运用新时代里资讯的力量。此次袁世凯原本是打算宣传中央军,歪打正着的变成了一次制造“北洋明星”的行动。往小一点说这是北洋政府开始懂得变动,学会利用舆论工具来造势;往大一点说则是利用一个“政治明星”来带给国人希望,有了希望便能缓解各种矛盾。
在私而言,就算袁世凯没有这次造势行动,袁肃也会秘密安排一些舆论声势,借着河南平乱先把自己的名声再抬高一个档次。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是想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和个人资历,紧接着便可以利用这些资本、资历来打出少壮派的旗帜来。
不得不说,此次中央政府的舆论造势,给予袁肃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第61章,返回北京
从南阳返回商丘,刚到城门口就看到许多老百姓夹道相迎,可想而知这段时间省内省外袁肃名声的高涨。不过毕竟新闻舆论造势有许多掺水的地方,但袁肃在商丘的布政是真真切切获得了民心,正如他之前在山海关就任大都督时的一样,其实他所作所为并不是很好,仅仅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之所以能够让老百姓们大为感动,那是因为普天之下的大部分官员从来都没做到哪怕一半的份内职责。
当天,袁肃在民政公署召开了一次会议,确定将在月底之前启程返回北京。陆军部和河南都督府的文件都已经下来了,中央政府方面提前在北京安排好了一场记者会,希望袁肃能尽快北上出席这次记者会。
河南这边大致上是没有其他问题了,就算白朗还会返回河南,可如今大局已定,到时候省内的几支部队出马,足以应对强弩之末的白朗残部。商丘和淮北的军务统一交由郭文远来主持,关于商丘、淮北两地分区驻扎的安排,等一切定夺下来后只消发一封电文到北京报备即可。让袁肃唯一有几分挂记的,还是周宝林独立团的整顿一事,他再三叮嘱独立团的消息要随时汇报。
又过了一天,袁肃在商丘再次接见了之前在南阳投诚的几个民军头领。豫南作战结束后,他曾经与李典进行过一次会谈,不过当时仅仅只是说了一些安抚、鼓励的话,如今所有事情都处理妥当,上报到陆军部的作战表彰名单也全部通过,是时候该正式给这些民军一个名分,顺带兑现当初的承诺。
这次接见的民军头领,除了李典及其麾下的几个骨干之外,还包括周宝林的几个心腹亲信。尽管周宝林出于严以律己、功过分明的原则,并不希望袁肃接见他的手下,可是在袁肃再三强调之下最终还是推荐了几个名单。
会面安排在商丘的一家酒楼,正是袁肃之前处决十七师那十八名军官的酒楼。经过袁肃的折腾,这家酒楼已经成了商丘最注明的地头,无论是店老板还是店伙计,每天都会乐此不疲的向往来客人绘声绘色的描述那天晚上所发生的情况。
袁肃再次大驾光临酒楼,酒楼上上下下都激动不已,连忙收拾了最好的包间,甚至还把隔壁的包间都清空了,以免打搅袁肃等人的雅兴。以李典为首的前民军头目,以前是过着大摇大摆、万事不求人的日子,如今却在袁肃这个年轻人面前一个个显得战战兢兢,十分拘谨。客套了一番,在袁肃的招呼之下,众人才陆续落座。
在酒席开始之前,袁肃没有太多的废话,直接切入正题,对到场的所有人进行了一一称赞,并且将陆军部批核下来的正式军衔和军职官文派发了下去。他还特意提到李典在诱敌作战时,果断处决临阵脱逃的军官,对稳定军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正因为这件事,他专门保举李典荣升独立团团部司法官,是今天到场众人当中获升军衔最高的一人。
正经事谈完,宴席这才开始,袁肃还破例的准备了一些酒水,与众人一起喝上一碗酒。
他之所以还要专门与这些人见面,交代公务只是其次,毕竟陆军部批核下来的文件转交到独立团团部代办也是一样。他最主要的还是拉近与这些人关系,让这些昔日的民军能够尽快与过往的身份做一个决断,更快也更好的融入到自己麾下这个团体中。
五月二十八日,在早晨开完交接的会议之后,袁肃于正午时分启程返回北京。
这一路北上并不轻松,先是乘小船沿淮河北上到最近京汉线站点,再转火车到天津。每次中途转车都会有当地政府的官员以及社会名流到场迎接,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也要磨蹭好几个钟头。在天津时还被耽误了一整天时间,天津镇守使与当地官绅一定要邀请袁肃参加专门安排的宴席。
对袁肃如此客气的人大多都是政客官僚或者是商人绅士,倒是并没有军中要职人员前来捧场。这一点袁肃自己还是心知肚明的,北洋政府可以打造出一个“新星”,只有沽名钓誉的人才会不耻的贴近过来。政客官僚是敏感的察觉到袁肃身份地位的变化,希望能先混一个面熟,算是为日后铺垫一个交情;商人绅士们则自是不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