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武夫当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外,袁肃还提供了另外一些新的创意,比如将咖啡豆磨成粉末,方便前线能够直接煮用。当然咖啡豆磨粉之后的保质期是一个问题,要么是在里面添加一些防腐剂,要么是承接快速订单。反正这个年代又没有食品卫生制度。再比如更为廉价的蛋白肉,味道与真肉极为相似,然而实际上却是用面皮制作而成。
军用布料、牛皮、猪皮,都是可以长期储存的商品,关键还是供应数量大小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开始承接的订单,需要立刻收购订单上所需要的数量。并且即便没有承接到订单,也要根据对市场提前的预算,而提前开始准备。
在很多不懂行情的人来说,如今大战马上就要开始,现阶段才开始筹备这些外销物资实在是太迟了。然而对于真正懂得行情的人来说,在这个时候筹备物资才是最正确的时间。早几年前筹备物资,那是协约国、同盟国以及西方其他未参战国的事情,这些年的军备竞赛已然让许多国家做好了充足准备。
等到战争正式开打,消耗开始逐步增大,这些国家提前准备的物资根不上消耗速度,那个时候便会开始寻求海外的贸易订单。
北方贸易公司所追求的并非战前准备阶段的市场,而是战时为了弥补消耗过大而慌不择路的市场。
不仅北方贸易公司在着手准备,袁肃还专门发了电文到上海,让上海贸易公司同样开始操办这方面的事务。南北两大肃仁公司实际上就是一家人,无非是负担了两片市场罢了。欧洲大战爆发之后所开辟的市场,远远不是两大肃仁公司能应付下来的市场,能多分一杯羹便多分一杯羹,反正两大公司都能赚钱袁肃便能拿两份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北方贸易公司和上海贸易公司开始着手储备外销物资,对于南北两地许多民族产业带来了一轮新的发展空间。两大公司都是在庞大政治势力和财阀势力支持下的大型贸易公司,而经过预测后所需要储备的外销物资,又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在这一轮收购的风潮中,极大的刺激了下游依附小产业的兴旺。畜牧业,纺织业,冶金业,副产品加工业,甚至一些市集的零售业,从这个夏天开始便是一路攀升。随着这些产业得到充裕的发展工业,也为带来了民生的改善。
也正是因为这次南北两大贸易公司的带动,使得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开启了黄金时代。
对于同样是进出口贸易的其他公司来说,北方贸易公司和上海贸易公司的规模其实并没有在行业内独占鳌头,但是两大公司每一次的贸易策略,竟然都能成为一个风向标,引导民族资本主义市场适时的转向。
只怕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现象,也是唯一一段由贸易实业来掌控资本主义市场的时期。而在这段时期结束之后,随后的百余年时间里,则会由更为灵活巧变、资本更为庞大、进出更为直接的金融业来掌控资本市场。
第70章,扩编军队
八月十日,袁肃再收到了河南发回的复电,张镇芳已然接受了聘礼,并且决定在四天之后于开封举办出门宴。复电中自然是希望袁肃也能出席这场出门宴,这种风俗是需要男女双方一起到场方才显得正式和热闹。
袁肃并非不想尊重这个习俗,只是前后时间太过仓促,自己手头上的事务又忙不开,实在是分身乏术。早些时候他已经又去了电文,解释目前滦州这边的情况,顺带还提及了一些与筹安会相关的消息。抛开之前一系列产业上的发展事宜不说,他当下还要筹备中央陆军第十师的建制,相对于扩充军权来说,生意反而还是次要的。
这段时间,司令部上上下下都在为中央陆军第十师的事议论纷纷。
袁肃的想法是借着这次扩编,索性一口气扩编到位。他可以预想到一旦袁世凯正式推行帝制,即便前期铺垫的再好,即便把所有能考虑的前提都做到位,即便是掌握了民族大义,势必还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并不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势力,二次革命的战争已经消耗掉全部革命势力的武装力量,孙中山现在只是光棍司令,再有呼声也掀不起什么实质的风浪了。而是西南各省的军阀,以及北洋内部的观望派势力。
前者地方割据由来已久,现在都有不服从中央政府的意思,更别说闹出这么大的事来一定会趁机大呼小叫,唯恐天下不乱,趁机从中谋利。后者是对帝制充满怀疑,并且又隐隐的希望在扳倒袁世凯之后建立北洋新秩序,从而让自身的势力地位更进一步。
历史上袁世凯帝制覆灭,并非是前线作战不利的缘故,事实上一开始在湖南、四川的战事北洋军是占有不小的优势。只是从一开始袁世凯没有意识到北洋内部几个元老的态度,更没有意识到这些元老对整个局势走向的影响。
自民国成立之后,袁世凯与段祺瑞矛盾不断加剧,但真正闹到分裂还是因为称帝一事。
在这件事上段祺瑞要远远比袁世凯更有见识,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段祺瑞早就看出帝制的推行肯定会引起举国大乱,所以从始至终都是坚决反对帝制。
至此,袁世凯与段祺瑞的关系彻底陷入不可逆转的危机,袁世凯为了称帝最终逼迫段祺瑞自行辞职。
除了段祺瑞之外,就连冯国璋也是被袁世凯耍了一通。冯国璋得知袁世凯有复辟之心,更是大老远从南京返回北京,掏心窝子的劝说袁世凯不要误入歧途。当时袁世凯还郑重其事的表示绝无称帝之事,一切都是外界造谣。哪里知道没过几个月就登基称帝,使得冯国璋大失所望,坚决不授袁世凯的册封爵位。
两大重臣皆因此与袁世凯反目,北洋内部分崩离析已是到了边缘。
起初还有一些北洋官僚抱着观望心态,哪里知道国内反帝制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西南诸省纷纷独立。即便如此,北方的希望还都寄托在四川、湖南的一战上。只要北洋军能击溃护国军,这件事尚且还有回旋余地。
然而恰恰是掌握决策权的几个人物,在这个时候萌发出倒袁的野心,希望在逼退袁世凯之后,趁着北洋混乱之际坐收渔利。于是暗中授意前线作战部队消极应战,甚至出现在湖南的吴佩孚与蔡锷彼此私下通电十多封的滑稽现象。
许多教科书上都称是在蔡锷英明指挥之下击败了吴佩孚,事实上蔡锷当时手中的部队多是临时拼凑起来,滇军、川军、黔军都有。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远远没有吴佩孚麾下的北洋军精锐。
根据后来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包括吴佩孚与蔡锷私下互通的电文原件,北洋军真正战败的原因是吴佩孚根本不想打赢这场战争。具体原因一部分还是二次革命时遗留下来的问题,吴佩孚没得到湖南都督一职,积怨在心;另外一部分则是受了曹锟的指示。
综上所述,袁肃心里很清楚袁世凯称帝最大的阻碍还是来自北洋内部,迟早是要有一场大战役,不管是针对南方反帝制的军队,还是针对北洋内部的反对势力。他手下目前三个旅的人马虽然有一万三、四千号人,但远远还算不上能应付大阵仗。
在这个兵权即实权的年头,又有谁会嫌弃手下人马太多?
如今有中央政府的支持,麾下产业也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扩编军队易如反掌。
中央陆军第十师这个番号实际上不能满足袁肃的需求,一个师满打满算顶天只能编足两万人。更何况中央师的建制早就有了明文规定,下辖三个旅九个团,正常来算只有一万五千人,正好就是他现在手里三个旅的人马。
换言之,中央政府无非是要把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统一起来。
思来想去,在八月十二日这天,袁肃专门回了一封电文到北京总统府,专门呈报了关于中央陆军第十师编建的事宜。他表示自己会按照中央军的制度来编制第十师,但是第十师只是做为新番号新建制,与自己麾下三个旅并无直接关系。他称自己有计划将麾下现有的三个旅组编成中央陆军第一兵团,成为拱卫京畿的“近卫军”,并且还故意将“近卫军”错打成“禁卫军”,好让袁世凯有所领悟。
不难想象,袁世凯做事向来是老谋深算,称帝的念头只怕不是一天两天,又或者是临时心血来潮、有感而发。据说袁世凯早在满清退位前后那几天,心中已经萌发了取代溥仪的念头,只不过迫于时势所趋而无法践行。
既然老早袁世凯就有当皇帝的野心,那么从去年开始编制的中央军势必就是在打造效忠皇室的皇家卫队。
袁肃提出的第一兵团就是希望能暗合袁世凯的新意,让兵团的编制在帝制时期成为常规编制。“禁卫兵团”的名号不仅朗朗上口,更能显出一派大气。
不管中央政府的回复是什么,袁肃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办这件事。袁世凯已然开始筹划称帝的野心,自然会在许多事情上百般忍让。更何况这件事严格的来说也不算是“忍让”,就看袁世凯对自己是否真正信任了。
当天晚上,袁肃在刚刚装修完毕的军务会办公署召开会议,确定建立兵团和筹备陆军十师的相关细节。兵团和第十师分开来办,前者由麾下现有三个旅来改编,增设兵团司令部和兵团直属部队,至于后者在讨论之后,决定以山海关两个关防团为基础,设置编制处,开始增募新兵。
第十师麾下三个旅番号,紧随前九个中央师的番号,分别设为第二十八旅、二十九旅和三十旅。关防团第一团团长袁绩熙升任二十八旅旅长,第二团团长董政国为二十九旅旅长,山海关民兵总司令纪伏义为第三十旅旅长。暂设副师长统管师部,副师长由高顺代理。
命令连夜下达,从明日起正式开始第十师编制。
第一兵团方面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详细磋商,根据在会议上的讨论,目前下辖的三个旅可谓是袁肃手中最能打的人马,可偏偏这几支人马从诞生到现在就一直没有重型火力,一门大炮都没有,哪怕是河南镇压民乱时缴获的三门民军大炮,后来也都归还给十七师去了。
炮兵做为近代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压制火力,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离不开。很难想象没有炮兵的支援,第一兵团今后在大战场上如何能伸展开手脚。
所以司令部这边普遍的认为,既然组建兵团一级的作战单位,索性就在兵团司令部直属单位中增设炮兵。大炮可以购买,但炮兵的训练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效果的。这件事必须尽快确定,也必须尽快展开炮兵训练工作。
才过了一天,袁肃便下定决心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尽快在麾下建立炮兵系统。
他发了电报到上海和天津,希望通过国际军火商人购买一批优良并且新式的火炮,并且点名一定要克虏伯厂的产品。可惜他购买军火不是时候,偏偏赶上欧洲大战拉开帷幕。虽然未必买不到,但即便能买到,而且要的还是优良并且新式的火炮,价格上要比市场价贵了三到六倍不等。
只怪一开始袁肃认为自己的发展不会那么快,在国内战场上也用不了什么大型炮火,一般的作战重机枪就足以应付了。所以他麾下三个旅装备的重机枪倒是不少,每个团最少配备四个火力加强连,每个旅至少是三十四挺重机枪。
之外,袁肃还提供了另外一些新的创意,比如将咖啡豆磨成粉末,方便前线能够直接煮用。当然咖啡豆磨粉之后的保质期是一个问题,要么是在里面添加一些防腐剂,要么是承接快速订单。反正这个年代又没有食品卫生制度。再比如更为廉价的蛋白肉,味道与真肉极为相似,然而实际上却是用面皮制作而成。
军用布料、牛皮、猪皮,都是可以长期储存的商品,关键还是供应数量大小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开始承接的订单,需要立刻收购订单上所需要的数量。并且即便没有承接到订单,也要根据对市场提前的预算,而提前开始准备。
在很多不懂行情的人来说,如今大战马上就要开始,现阶段才开始筹备这些外销物资实在是太迟了。然而对于真正懂得行情的人来说,在这个时候筹备物资才是最正确的时间。早几年前筹备物资,那是协约国、同盟国以及西方其他未参战国的事情,这些年的军备竞赛已然让许多国家做好了充足准备。
等到战争正式开打,消耗开始逐步增大,这些国家提前准备的物资根不上消耗速度,那个时候便会开始寻求海外的贸易订单。
北方贸易公司所追求的并非战前准备阶段的市场,而是战时为了弥补消耗过大而慌不择路的市场。
不仅北方贸易公司在着手准备,袁肃还专门发了电文到上海,让上海贸易公司同样开始操办这方面的事务。南北两大肃仁公司实际上就是一家人,无非是负担了两片市场罢了。欧洲大战爆发之后所开辟的市场,远远不是两大肃仁公司能应付下来的市场,能多分一杯羹便多分一杯羹,反正两大公司都能赚钱袁肃便能拿两份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北方贸易公司和上海贸易公司开始着手储备外销物资,对于南北两地许多民族产业带来了一轮新的发展空间。两大公司都是在庞大政治势力和财阀势力支持下的大型贸易公司,而经过预测后所需要储备的外销物资,又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在这一轮收购的风潮中,极大的刺激了下游依附小产业的兴旺。畜牧业,纺织业,冶金业,副产品加工业,甚至一些市集的零售业,从这个夏天开始便是一路攀升。随着这些产业得到充裕的发展工业,也为带来了民生的改善。
也正是因为这次南北两大贸易公司的带动,使得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开启了黄金时代。
对于同样是进出口贸易的其他公司来说,北方贸易公司和上海贸易公司的规模其实并没有在行业内独占鳌头,但是两大公司每一次的贸易策略,竟然都能成为一个风向标,引导民族资本主义市场适时的转向。
只怕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现象,也是唯一一段由贸易实业来掌控资本主义市场的时期。而在这段时期结束之后,随后的百余年时间里,则会由更为灵活巧变、资本更为庞大、进出更为直接的金融业来掌控资本市场。
第70章,扩编军队
八月十日,袁肃再收到了河南发回的复电,张镇芳已然接受了聘礼,并且决定在四天之后于开封举办出门宴。复电中自然是希望袁肃也能出席这场出门宴,这种风俗是需要男女双方一起到场方才显得正式和热闹。
袁肃并非不想尊重这个习俗,只是前后时间太过仓促,自己手头上的事务又忙不开,实在是分身乏术。早些时候他已经又去了电文,解释目前滦州这边的情况,顺带还提及了一些与筹安会相关的消息。抛开之前一系列产业上的发展事宜不说,他当下还要筹备中央陆军第十师的建制,相对于扩充军权来说,生意反而还是次要的。
这段时间,司令部上上下下都在为中央陆军第十师的事议论纷纷。
袁肃的想法是借着这次扩编,索性一口气扩编到位。他可以预想到一旦袁世凯正式推行帝制,即便前期铺垫的再好,即便把所有能考虑的前提都做到位,即便是掌握了民族大义,势必还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并不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势力,二次革命的战争已经消耗掉全部革命势力的武装力量,孙中山现在只是光棍司令,再有呼声也掀不起什么实质的风浪了。而是西南各省的军阀,以及北洋内部的观望派势力。
前者地方割据由来已久,现在都有不服从中央政府的意思,更别说闹出这么大的事来一定会趁机大呼小叫,唯恐天下不乱,趁机从中谋利。后者是对帝制充满怀疑,并且又隐隐的希望在扳倒袁世凯之后建立北洋新秩序,从而让自身的势力地位更进一步。
历史上袁世凯帝制覆灭,并非是前线作战不利的缘故,事实上一开始在湖南、四川的战事北洋军是占有不小的优势。只是从一开始袁世凯没有意识到北洋内部几个元老的态度,更没有意识到这些元老对整个局势走向的影响。
自民国成立之后,袁世凯与段祺瑞矛盾不断加剧,但真正闹到分裂还是因为称帝一事。
在这件事上段祺瑞要远远比袁世凯更有见识,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段祺瑞早就看出帝制的推行肯定会引起举国大乱,所以从始至终都是坚决反对帝制。
至此,袁世凯与段祺瑞的关系彻底陷入不可逆转的危机,袁世凯为了称帝最终逼迫段祺瑞自行辞职。
除了段祺瑞之外,就连冯国璋也是被袁世凯耍了一通。冯国璋得知袁世凯有复辟之心,更是大老远从南京返回北京,掏心窝子的劝说袁世凯不要误入歧途。当时袁世凯还郑重其事的表示绝无称帝之事,一切都是外界造谣。哪里知道没过几个月就登基称帝,使得冯国璋大失所望,坚决不授袁世凯的册封爵位。
两大重臣皆因此与袁世凯反目,北洋内部分崩离析已是到了边缘。
起初还有一些北洋官僚抱着观望心态,哪里知道国内反帝制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西南诸省纷纷独立。即便如此,北方的希望还都寄托在四川、湖南的一战上。只要北洋军能击溃护国军,这件事尚且还有回旋余地。
然而恰恰是掌握决策权的几个人物,在这个时候萌发出倒袁的野心,希望在逼退袁世凯之后,趁着北洋混乱之际坐收渔利。于是暗中授意前线作战部队消极应战,甚至出现在湖南的吴佩孚与蔡锷彼此私下通电十多封的滑稽现象。
许多教科书上都称是在蔡锷英明指挥之下击败了吴佩孚,事实上蔡锷当时手中的部队多是临时拼凑起来,滇军、川军、黔军都有。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远远没有吴佩孚麾下的北洋军精锐。
根据后来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包括吴佩孚与蔡锷私下互通的电文原件,北洋军真正战败的原因是吴佩孚根本不想打赢这场战争。具体原因一部分还是二次革命时遗留下来的问题,吴佩孚没得到湖南都督一职,积怨在心;另外一部分则是受了曹锟的指示。
综上所述,袁肃心里很清楚袁世凯称帝最大的阻碍还是来自北洋内部,迟早是要有一场大战役,不管是针对南方反帝制的军队,还是针对北洋内部的反对势力。他手下目前三个旅的人马虽然有一万三、四千号人,但远远还算不上能应付大阵仗。
在这个兵权即实权的年头,又有谁会嫌弃手下人马太多?
如今有中央政府的支持,麾下产业也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扩编军队易如反掌。
中央陆军第十师这个番号实际上不能满足袁肃的需求,一个师满打满算顶天只能编足两万人。更何况中央师的建制早就有了明文规定,下辖三个旅九个团,正常来算只有一万五千人,正好就是他现在手里三个旅的人马。
换言之,中央政府无非是要把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统一起来。
思来想去,在八月十二日这天,袁肃专门回了一封电文到北京总统府,专门呈报了关于中央陆军第十师编建的事宜。他表示自己会按照中央军的制度来编制第十师,但是第十师只是做为新番号新建制,与自己麾下三个旅并无直接关系。他称自己有计划将麾下现有的三个旅组编成中央陆军第一兵团,成为拱卫京畿的“近卫军”,并且还故意将“近卫军”错打成“禁卫军”,好让袁世凯有所领悟。
不难想象,袁世凯做事向来是老谋深算,称帝的念头只怕不是一天两天,又或者是临时心血来潮、有感而发。据说袁世凯早在满清退位前后那几天,心中已经萌发了取代溥仪的念头,只不过迫于时势所趋而无法践行。
既然老早袁世凯就有当皇帝的野心,那么从去年开始编制的中央军势必就是在打造效忠皇室的皇家卫队。
袁肃提出的第一兵团就是希望能暗合袁世凯的新意,让兵团的编制在帝制时期成为常规编制。“禁卫兵团”的名号不仅朗朗上口,更能显出一派大气。
不管中央政府的回复是什么,袁肃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办这件事。袁世凯已然开始筹划称帝的野心,自然会在许多事情上百般忍让。更何况这件事严格的来说也不算是“忍让”,就看袁世凯对自己是否真正信任了。
当天晚上,袁肃在刚刚装修完毕的军务会办公署召开会议,确定建立兵团和筹备陆军十师的相关细节。兵团和第十师分开来办,前者由麾下现有三个旅来改编,增设兵团司令部和兵团直属部队,至于后者在讨论之后,决定以山海关两个关防团为基础,设置编制处,开始增募新兵。
第十师麾下三个旅番号,紧随前九个中央师的番号,分别设为第二十八旅、二十九旅和三十旅。关防团第一团团长袁绩熙升任二十八旅旅长,第二团团长董政国为二十九旅旅长,山海关民兵总司令纪伏义为第三十旅旅长。暂设副师长统管师部,副师长由高顺代理。
命令连夜下达,从明日起正式开始第十师编制。
第一兵团方面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详细磋商,根据在会议上的讨论,目前下辖的三个旅可谓是袁肃手中最能打的人马,可偏偏这几支人马从诞生到现在就一直没有重型火力,一门大炮都没有,哪怕是河南镇压民乱时缴获的三门民军大炮,后来也都归还给十七师去了。
炮兵做为近代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压制火力,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离不开。很难想象没有炮兵的支援,第一兵团今后在大战场上如何能伸展开手脚。
所以司令部这边普遍的认为,既然组建兵团一级的作战单位,索性就在兵团司令部直属单位中增设炮兵。大炮可以购买,但炮兵的训练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效果的。这件事必须尽快确定,也必须尽快展开炮兵训练工作。
才过了一天,袁肃便下定决心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尽快在麾下建立炮兵系统。
他发了电报到上海和天津,希望通过国际军火商人购买一批优良并且新式的火炮,并且点名一定要克虏伯厂的产品。可惜他购买军火不是时候,偏偏赶上欧洲大战拉开帷幕。虽然未必买不到,但即便能买到,而且要的还是优良并且新式的火炮,价格上要比市场价贵了三到六倍不等。
只怪一开始袁肃认为自己的发展不会那么快,在国内战场上也用不了什么大型炮火,一般的作战重机枪就足以应付了。所以他麾下三个旅装备的重机枪倒是不少,每个团最少配备四个火力加强连,每个旅至少是三十四挺重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