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安徽周玉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中作为一个男人的重要阶段。他高中乡试第一名后,安庆副将高登科将漂亮、忠厚的女儿高晓岚许配给他,他们在这个房子里结为夫妇,长子延年也在这里出生。
南水关“道院”
1901年前后,在“培德巷1号”仅生活两年的陈独秀一家又迁到南水关西端的“道院”1902年,陈乔年出生在这里。“道院”共有五进,是公房,解放后改为土产仓库。上世纪80年代扩建安庆市一水厂时拆毁了一部分,主要是花墙、月门(即进门第一幢)。据悉,拆毁前文化局艺术科刘奎石和博物馆吴振华分别拍了几张照片,现存放在安庆文物局。
为什么这里挂的牌子是“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而不是陈独秀故居?张健初先生认为,为保存这缩水的陈独秀故居是动了心思的,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说“故居”就难保存,只能以他两个为中国革命不息奋斗并付出生命代价的儿子的名义保存下来。
高登科多希望女婿陈独秀能一路科举。然而,门前大江流,滚滚波涛激荡了陈独秀广阔的胸襟,他无法安定,更无意潜心科举。当母亲去世后,嗣父陈昔凡要求他与兄长庆元一起去东北抄抄文稿时,他选择了去日本留学。
3、南水关22号
“陈家大洋房”位置肯定不是培德巷1号,是不是这个供水集团这里的“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呢?张健初先生表示不是的,陈家在这里也没住多久,搬到了南水关22号。在那里,陈昔凡建起了“法月之家”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需要马匹,商人纷纷从蒙古贩马到奉天,地方官员趁机大抽牲口税,在这里任职的陈昔凡成了暴发户,并在奉天、池州购买近千亩土地,在北京开了古玩铺子,老家安庆四牌楼也置了10余间店铺。
1908年,官至省级道员的陈昔凡看到大清江山日暮途穷,审时度势,回归归故里,将“法月之家”进行扩建。据介绍,其中西合璧,总面积3300平方米左右,有三个大门楼,一个是洋式派,一个是本式派,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后门,门楼上高悬魏体“宝宅”“法月”金字。主体建筑为“三天井四院,五开间六进,后二进为重檐楼房,宅前宅后均有花园。”合起来一共二十七大间,人称“陈家大洋房”陈松年就诞生在这里。
告老还乡的陈昔凡潜心书画,并因为崇仰邓石如、刘石庵、王石谷、沈石田,而将自己的居室取名“四石师斋”同时致力于收藏。陈独秀1919年致吕澎的信中说:“我家所藏和见过的王画(王石谷的作品),不下二百多件。”
而陈独秀则热衷于办报,传播先进思想。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陈独秀先后四次留学日本,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回国就是组织“青年励志社”、组织藏书楼演讲、成立“安徽爱国会”创办安徽俗话报。来南水关交谈的,都是一些后来彪炳史册的青年才俊,他们讨论的问题不得而知,但主题肯定是改造社会、改造中国。
4、“陈家大洋房”的波折
陈独秀与这座房子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是1909年。在北京女子师范读书的姨妹高君曼来到这里,她非常折服姐夫陈独秀的才识,整天听他指点时事。相近的思想激烈碰撞,两人越过了雷池。
南水关陈家也因此与几十米外的长江一样,波涛滚滚。陈昔凡称要与陈独秀断绝父子关系。
新年伊始,陈独秀带着高君曼去杭州任教。再次回到安庆时他担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自然不愿再住进南水关。于是,他们住在宣家花园。
“陈家大洋房”气派的时间并不长久。因为寂寞,陈昔凡去浙江看望换帖弟兄曾子固,两人答应去东北给英商收购大豆,却遭到英商算计,家产又赔得差不多了。
时局也是处在动荡之中,随后袁世凯一上台了。因为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他的爪牙倪嗣冲抄了“陈家大洋房”后来的特殊岁月里,陈家大洋房完全拆除了。
南水关陈家,因为出了个陈独秀,父亲没有体会到儿子的孝敬、妻子没有体会到丈夫的温存,子女更没体会到父亲的慈爱。就是高君曼,伴随陈独秀的岁月也是担惊受怕,乃至临终时告诫女儿子美不要找搞政治的丈夫。
这怨谁呢?硬汉子陈独秀思考的不是一个家,在动荡的乱世,他的思想随着门前的长江,行走得很远很远。
生中作为一个男人的重要阶段。他高中乡试第一名后,安庆副将高登科将漂亮、忠厚的女儿高晓岚许配给他,他们在这个房子里结为夫妇,长子延年也在这里出生。
南水关“道院”
1901年前后,在“培德巷1号”仅生活两年的陈独秀一家又迁到南水关西端的“道院”1902年,陈乔年出生在这里。“道院”共有五进,是公房,解放后改为土产仓库。上世纪80年代扩建安庆市一水厂时拆毁了一部分,主要是花墙、月门(即进门第一幢)。据悉,拆毁前文化局艺术科刘奎石和博物馆吴振华分别拍了几张照片,现存放在安庆文物局。
为什么这里挂的牌子是“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而不是陈独秀故居?张健初先生认为,为保存这缩水的陈独秀故居是动了心思的,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说“故居”就难保存,只能以他两个为中国革命不息奋斗并付出生命代价的儿子的名义保存下来。
高登科多希望女婿陈独秀能一路科举。然而,门前大江流,滚滚波涛激荡了陈独秀广阔的胸襟,他无法安定,更无意潜心科举。当母亲去世后,嗣父陈昔凡要求他与兄长庆元一起去东北抄抄文稿时,他选择了去日本留学。
3、南水关22号
“陈家大洋房”位置肯定不是培德巷1号,是不是这个供水集团这里的“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呢?张健初先生表示不是的,陈家在这里也没住多久,搬到了南水关22号。在那里,陈昔凡建起了“法月之家”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需要马匹,商人纷纷从蒙古贩马到奉天,地方官员趁机大抽牲口税,在这里任职的陈昔凡成了暴发户,并在奉天、池州购买近千亩土地,在北京开了古玩铺子,老家安庆四牌楼也置了10余间店铺。
1908年,官至省级道员的陈昔凡看到大清江山日暮途穷,审时度势,回归归故里,将“法月之家”进行扩建。据介绍,其中西合璧,总面积3300平方米左右,有三个大门楼,一个是洋式派,一个是本式派,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后门,门楼上高悬魏体“宝宅”“法月”金字。主体建筑为“三天井四院,五开间六进,后二进为重檐楼房,宅前宅后均有花园。”合起来一共二十七大间,人称“陈家大洋房”陈松年就诞生在这里。
告老还乡的陈昔凡潜心书画,并因为崇仰邓石如、刘石庵、王石谷、沈石田,而将自己的居室取名“四石师斋”同时致力于收藏。陈独秀1919年致吕澎的信中说:“我家所藏和见过的王画(王石谷的作品),不下二百多件。”
而陈独秀则热衷于办报,传播先进思想。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陈独秀先后四次留学日本,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回国就是组织“青年励志社”、组织藏书楼演讲、成立“安徽爱国会”创办安徽俗话报。来南水关交谈的,都是一些后来彪炳史册的青年才俊,他们讨论的问题不得而知,但主题肯定是改造社会、改造中国。
4、“陈家大洋房”的波折
陈独秀与这座房子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是1909年。在北京女子师范读书的姨妹高君曼来到这里,她非常折服姐夫陈独秀的才识,整天听他指点时事。相近的思想激烈碰撞,两人越过了雷池。
南水关陈家也因此与几十米外的长江一样,波涛滚滚。陈昔凡称要与陈独秀断绝父子关系。
新年伊始,陈独秀带着高君曼去杭州任教。再次回到安庆时他担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自然不愿再住进南水关。于是,他们住在宣家花园。
“陈家大洋房”气派的时间并不长久。因为寂寞,陈昔凡去浙江看望换帖弟兄曾子固,两人答应去东北给英商收购大豆,却遭到英商算计,家产又赔得差不多了。
时局也是处在动荡之中,随后袁世凯一上台了。因为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他的爪牙倪嗣冲抄了“陈家大洋房”后来的特殊岁月里,陈家大洋房完全拆除了。
南水关陈家,因为出了个陈独秀,父亲没有体会到儿子的孝敬、妻子没有体会到丈夫的温存,子女更没体会到父亲的慈爱。就是高君曼,伴随陈独秀的岁月也是担惊受怕,乃至临终时告诫女儿子美不要找搞政治的丈夫。
这怨谁呢?硬汉子陈独秀思考的不是一个家,在动荡的乱世,他的思想随着门前的长江,行走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