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0小说网 qlh04.com,放宽历史的视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量或述及应赏人数及每人得钞因之金额可以计算无误者五十三次,其总额为宝钞88 607 315贯。其他十六次其钞额不详,但比较前述已知数可估计其总量近于7 000 000贯。是以此一年内,支出额近于95 000 000贯。当年宝钞收入额为20 382 990贯太祖实录,页3079。。收支相抵,实多付发约75 000 000贯。根据官定价柜,每钞一贯值米一石,此数为全国二年半田赋之总值。即以当日市价钞四贯值米一石,亦近于半年田赋。其不能经常继续,可以预断。

    政府因亟行宝钞,不愿鼓铸铜币,遇宝钞不行,政府仍有时禁止金银及铜币交易。据估计明代全季铸钱当不出千万贯(每贯1 000文)全汉升估计至16世纪末为止,铸钱总数“一共不过千把万贯”见自宋至明政府岁出入中银钱比例的变动,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1972),页364。本人估计略低,全明约铸八百万贯,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此数与北宋两年所铸数相等。铜钱又经常流至海外,铜价较钱高时,民间则熔钱为铜,故此以铜钱为货币,亦告失败。1544年因“钱法不通”人民倒毙于北京明史,卷81,世宗实录,页7119。。原文未叙及其间曲折,吾人可以推想因无适当货币,交易停顿,人民失业。

    嘉靖期间实行全面用银,并无政策上之准备,实为无可如何时之趋势。估计明代全国银数,当然为冒险性猜测。但彭信威称,中国银货至元代大量流入中亚,至明代用银时,其银货即不足。根据明亡时户部司务蒋臣言,其时全国银货估计约为250 000 000两,且包括银首饰及银器皿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1954),页461471。蒋臣事载于春明梦余录,卷35。。中国之银,国内所产有限,大部由日本及菲律宾输入。其数量仍不敷全国广泛应用全汉升估计自1571年至1821年共250年间,美洲白银输入中国2万万peso。见明季中国与菲律宾间的贸易及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载中国经济史论丛,页417434,446,449。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共产银3000万两。又明末72年,外银流入1万万元。见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载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6(1939)。。1600年前后,中国人口可至150 000 000人ping-ti ho,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cambridge,mass,1959),pp23,277,故虽有银至10万万两,然仍有周转不足之虞。而现在可供参考之数字,略示其所有额远低于此数,是以银根极紧,利息高,赊欠不易,信用借款无法发达,全国最发达之金融机关则为典当业16世纪中国有当铺2万家,至19世纪仍有 7000家,见彭信威中国货币史,页603。。其所放款为消费而非生产,无润泽工商业之可能性。

    因中国幅员广,人口多,江南诸地内河航行便利,一遇承平之际,其商业表面呈发达现象。但此发达程度,必须与全国人口幅员成比例,尤须突破传统习惯,改进商业组织,始能与西欧现代商业机构并论。以上所述,可见政治、法制、社会、金融各方面均阻碍此种突破之趋势。研究商人人身成分、商业资本、商业习惯,可以补助吾人之观点,证实其观测。

    直接提供以上各点之历史资料,不易觏见。即明代作家偶一提及商人及商业,亦不过此等作家之印象。彼等既未能与现代商业接触,自无法估计法制自由、借贷发达、金融活跃条件下工商业可以继续发展之程度。是以此等作家字面上所称之盛衰,与吾人今日历史观点所称之盛衰大有出入。

    在此情形下,小说资料可能为历史之助。因小说家叙述时事,必须牵涉其背景。此种铺叙,多近于事实,而非预为吾人制造结论。

    冯梦龙(1571—1646)生于明末,为崇祯中贡生,曾任知县见容肇祖冯梦龙生平及其著述,岭南学报,2/23。。其所辑明末短篇小说,于1624年及1627年之间刊行为喻世明言(1965年香港中华版)、警世通言及醒世恒言(均1956年北京作家出版社版)。每书有短篇小说四十篇,合共一百二十篇,通称三言。其中叙有前代人物者,亦有承袭宋元话本者,但其观点代表明末社会情形。其间若干资料,不能全部置信,如有涉及神鬼传奇者,有将历代官名前后改窜者,有叙述唐宋,而其物价全用明末为准据者。喻世明言中杨八老越国奇逢将嘉靖间倭寇事迹,讳称元代,显系避免评议当日政府。醒世恒言中施润泽滩阙遇友,称苏州吴江县盛泽镇“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但乾隆吴江县志卷四称盛泽镇明初居民只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见全汉升中国经济史论丛,页457。。此等未能置信之处,显而易见。除此之外,三言资料,涉及商人及商业者,前后重叠,可以彼此对证,尤可以与其他资料对证。如读者避免尽信其一时一事,或一篇一句,将其所叙作较有系统地收集编排,其结果当不至于全部脱离事实。

    以下为自三言中窥见晚明商人之姿态。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