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天下第一捕[综武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夏祈音看了两张名帖,翻到第三张,目光一顿。
“师父?”见夏祈音停下手上的动作,左明珠略有些疑惑,“可是这人有什么问题?”
“你在筛选帖子时,难道没有了解他的身份吗?”夏祈音翻开帖子,点了点落款。
“苏轼?”左明珠道,“这位苏公子是国子监学生,他父亲是《大宋朝闻报》主编苏洵。苏轼虽未科举入仕,但写了一手好文章,《大宋朝闻报》、《国风》文刊等都刊登过他的文章,我便将他的名帖选入了。”
“他的文章写得好不好我比你清楚,可你既知他文章写的好,又是国子监学生。以他的年纪科举走仕途才最稳当,为什么送自荐贴来这里不奇怪吗?”
是啊,苏轼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回来谋求举荐?左明珠有些茫然。
“论个亲戚,他是我表兄。”
“哈?”左明珠越发茫然了。
苏轼才学不凡,以他的年纪,科举入仕,前程最是光明。且他与夏祈音又是亲戚,为什么要拐弯抹角送自荐贴呢?
“这个家伙十分聪慧,怕是听到了什么风声,知道我要去西北。”夏祈音头疼地扶额。
苏洵为《大宋朝闻报》,苏轼、苏辙身在信息最通畅的汴京城,耳濡目染,消息定然十分灵通。西北局势紧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走向如何。
朝堂上虽颇多争议,但赵昉常召苏轼、苏辙伴读。以这兄弟两人对朝政的敏锐度,不可能不知道赵昉的立场。苏轼生性豪迈,又皆年少热血,怕是想要跟着去西北被拒绝,就将帖子送到了这里试图说服她带他同行。
“明早是国子监休沐日,你去苏府请苏轼和苏辙过府一叙。”夏祈音吩咐道。
苏轼性子冲动,做事十分激情,以至于苏辙都习惯了跟在后面给他扫尾。这对兄弟大多数时候,都是弟弟更像哥哥。
苏轼的性子并不是一个容易劝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苏辙都是给他扫尾,而不是阻止他做什么。若是粗暴的拒绝,以苏轼的性子绝对会提刀暗中随他们西行。可他那刀法吧——
唬唬外行也就罢了!赵昉修天子之剑,不善武功,但也有学些武艺强身健体加傍身。正动起手来,赵昉都比他强几分。
若因各种变数,让苏轼出什么意外,绝对能够让赵昉呕死。至于为什么赵昉特别看重苏轼,原因也很简单。不仅仅是因为苏轼文采过人会名留青史,更因为这家伙是个不会拉帮结派的头铁。
党争是大宋的一大隐患,苏轼是那少有的两面不沾,甚至有些可爱的不识时务。他只支持自己认为对的,反对自己认为错的。不管哪一边占据优势,一旦出错,苏轼就照怼不误。这样没有私心又耿直的臣子,自然是赵昉最喜欢了。
大宋弊端极多,已经到了不变法不行的地步。可变法并非一蹴而就,范仲淹看好的继任者王安石过于激进和理想化。这就需要变法时有一个善于挑刺泼冷水的人,负责站在局外发现问题反馈上去,赵昉才能及时调整修正,探索一条最适合的路。
会挑刺的人并不止一个苏轼,但这些人更多是为了反对变法而挑刺,赵昉要的是一个为天下百姓去挑刺的人。赵昉考察了不少人,最看好的便是苏轼。苏轼与赵昉年龄相近,赵昉走上朝堂时,苏轼也恰好入仕。
将苏轼的帖子单独拿出来,夏祈音又翻看了几张帖子,选了几张递给左明珠:“这几个约他们过来,让无思试一试他们的武功,再调查一下背景。若武功背景都没问题,就把资料送给赫连春水和徐青藤。”
文人除非自恃文采过人又屡试不第的会走小道谋求贵人举荐,大部分读书人都更偏向科举入仕。故此,夏祈音这边收到的自荐贴来自读书人的不多,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江湖。
本朝武举不兴,武举后大多进入军中。可许多江湖高手只是武功高强,少有善于领兵作战之人,进入军中无法发挥才能。相较而言如展昭、殷羡这样被举荐进宫,领护卫职反而更适合一些江湖高手。
赵昉的锦衣卫中招揽了不少如赫连春水、徐青藤这样的将门子弟,但锦衣卫的整体实力并不尽如人意。若能从江湖上挑选一些高手进入锦衣卫,可以迅速提高锦衣卫的实力。这事不能操之过急,还要徐徐图之。
如今锦衣卫的编制没有满员,得用的千户就赫连春水和徐青藤。待锦衣卫整体实力提升,加上赵昉身份的变化,赫连春水、徐青藤再进一步是板上钉钉。夏祈音遇到合适的人推荐去锦衣卫,由这两位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做最后的甄选。
次日,苏轼和苏辙收到夏祈音的传信一早就过来了。
早上刚下了大雨,苏轼兄弟二人过来时雨还没有停。大雨丝毫没有打断苏轼的兴致,以至于跟在他身后的苏辙收伞进门时,脸上满是无奈。
“小表姐!”苏辙眼中还带着几分惺忪,仿佛没睡醒。
“小表弟夜里没睡好?”夏祈音关心道,“莫不是又为阿轼表哥操心操的一夜未睡?”
苏辙睁圆了眼睛,不明白夏祈音为什么要在表弟前面加个小字。
苏轼抗议道:“这可与我没关系,是他自己读书读太晚了!”
&nb... -->>
夏祈音看了两张名帖,翻到第三张,目光一顿。
“师父?”见夏祈音停下手上的动作,左明珠略有些疑惑,“可是这人有什么问题?”
“你在筛选帖子时,难道没有了解他的身份吗?”夏祈音翻开帖子,点了点落款。
“苏轼?”左明珠道,“这位苏公子是国子监学生,他父亲是《大宋朝闻报》主编苏洵。苏轼虽未科举入仕,但写了一手好文章,《大宋朝闻报》、《国风》文刊等都刊登过他的文章,我便将他的名帖选入了。”
“他的文章写得好不好我比你清楚,可你既知他文章写的好,又是国子监学生。以他的年纪科举走仕途才最稳当,为什么送自荐贴来这里不奇怪吗?”
是啊,苏轼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回来谋求举荐?左明珠有些茫然。
“论个亲戚,他是我表兄。”
“哈?”左明珠越发茫然了。
苏轼才学不凡,以他的年纪,科举入仕,前程最是光明。且他与夏祈音又是亲戚,为什么要拐弯抹角送自荐贴呢?
“这个家伙十分聪慧,怕是听到了什么风声,知道我要去西北。”夏祈音头疼地扶额。
苏洵为《大宋朝闻报》,苏轼、苏辙身在信息最通畅的汴京城,耳濡目染,消息定然十分灵通。西北局势紧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走向如何。
朝堂上虽颇多争议,但赵昉常召苏轼、苏辙伴读。以这兄弟两人对朝政的敏锐度,不可能不知道赵昉的立场。苏轼生性豪迈,又皆年少热血,怕是想要跟着去西北被拒绝,就将帖子送到了这里试图说服她带他同行。
“明早是国子监休沐日,你去苏府请苏轼和苏辙过府一叙。”夏祈音吩咐道。
苏轼性子冲动,做事十分激情,以至于苏辙都习惯了跟在后面给他扫尾。这对兄弟大多数时候,都是弟弟更像哥哥。
苏轼的性子并不是一个容易劝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苏辙都是给他扫尾,而不是阻止他做什么。若是粗暴的拒绝,以苏轼的性子绝对会提刀暗中随他们西行。可他那刀法吧——
唬唬外行也就罢了!赵昉修天子之剑,不善武功,但也有学些武艺强身健体加傍身。正动起手来,赵昉都比他强几分。
若因各种变数,让苏轼出什么意外,绝对能够让赵昉呕死。至于为什么赵昉特别看重苏轼,原因也很简单。不仅仅是因为苏轼文采过人会名留青史,更因为这家伙是个不会拉帮结派的头铁。
党争是大宋的一大隐患,苏轼是那少有的两面不沾,甚至有些可爱的不识时务。他只支持自己认为对的,反对自己认为错的。不管哪一边占据优势,一旦出错,苏轼就照怼不误。这样没有私心又耿直的臣子,自然是赵昉最喜欢了。
大宋弊端极多,已经到了不变法不行的地步。可变法并非一蹴而就,范仲淹看好的继任者王安石过于激进和理想化。这就需要变法时有一个善于挑刺泼冷水的人,负责站在局外发现问题反馈上去,赵昉才能及时调整修正,探索一条最适合的路。
会挑刺的人并不止一个苏轼,但这些人更多是为了反对变法而挑刺,赵昉要的是一个为天下百姓去挑刺的人。赵昉考察了不少人,最看好的便是苏轼。苏轼与赵昉年龄相近,赵昉走上朝堂时,苏轼也恰好入仕。
将苏轼的帖子单独拿出来,夏祈音又翻看了几张帖子,选了几张递给左明珠:“这几个约他们过来,让无思试一试他们的武功,再调查一下背景。若武功背景都没问题,就把资料送给赫连春水和徐青藤。”
文人除非自恃文采过人又屡试不第的会走小道谋求贵人举荐,大部分读书人都更偏向科举入仕。故此,夏祈音这边收到的自荐贴来自读书人的不多,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江湖。
本朝武举不兴,武举后大多进入军中。可许多江湖高手只是武功高强,少有善于领兵作战之人,进入军中无法发挥才能。相较而言如展昭、殷羡这样被举荐进宫,领护卫职反而更适合一些江湖高手。
赵昉的锦衣卫中招揽了不少如赫连春水、徐青藤这样的将门子弟,但锦衣卫的整体实力并不尽如人意。若能从江湖上挑选一些高手进入锦衣卫,可以迅速提高锦衣卫的实力。这事不能操之过急,还要徐徐图之。
如今锦衣卫的编制没有满员,得用的千户就赫连春水和徐青藤。待锦衣卫整体实力提升,加上赵昉身份的变化,赫连春水、徐青藤再进一步是板上钉钉。夏祈音遇到合适的人推荐去锦衣卫,由这两位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做最后的甄选。
次日,苏轼和苏辙收到夏祈音的传信一早就过来了。
早上刚下了大雨,苏轼兄弟二人过来时雨还没有停。大雨丝毫没有打断苏轼的兴致,以至于跟在他身后的苏辙收伞进门时,脸上满是无奈。
“小表姐!”苏辙眼中还带着几分惺忪,仿佛没睡醒。
“小表弟夜里没睡好?”夏祈音关心道,“莫不是又为阿轼表哥操心操的一夜未睡?”
苏辙睁圆了眼睛,不明白夏祈音为什么要在表弟前面加个小字。
苏轼抗议道:“这可与我没关系,是他自己读书读太晚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