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程雪羽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当我着手写这一组民族古典音乐散文时,听过的曲子一支又一首在耳畔交错奏响,其中就有阳关三叠这篇乐章。那略带淡淡愁绪的琴曲,似夕阳沉落,又如晨曦初升,散漫天际的从远到近,从近又至远飘荡。我不得不停下笔,聆听这支从心海漫出的曲子。
初听阳关三叠是在懵懂无知的少年时。那时侯我在鲁西的一个乡下中学里读书,教我们音乐的是一位极其儒雅的老先生,他姓任,据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文革时下放到我们中学,由于爱上那片淳朴的土地,所以政策放开后也没返城,一直滞留在那里教书。当时他已经退休,因为学校缺少音乐老师,他便主动提出来教我们音乐课。一个午后的音乐课上,任先生教完我们李叔同先生(即弘一法师)那首流传很广、曲调优美动听的送别之后,与我们随意谈了一些关于离别的音乐,其中有很长时间在谈着这首阳关三叠。在我们这群孩子的强烈要求下,任先生用竹箫为我们吹奏了这支曲子。
苍茫的古调与午后倦倦的秋阳融合在一起。秋阳在曲子里慢慢舒展开,似古人那长袖罗衫,又似戏曲里那曼歌的京剧道白那么漫长的音韵。深沉而婉转悠扬的箫声传入空旷的操场,操场的回音,更情致绵绵。秋阳斜洒在任先生灰白的发间、眉宇间,阳关古道的小酒馆两位挚友,温言相劝樽中酒的画面,似乎浮在眼前。柳色青青,雨露未干,朋友折柳相送,依依惜别,同时也有豁达,洒脱。烟雨蒙蒙里有惆怅,平沙莽莽里有豪情,那种复杂的送别之情,曲子蕴含着历历如绘。任先生吹的非常忘情,似乎融合了自己往日旧事,他的吹奏侧影本身就是一幅绝妙的画,许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时常想起。
当我能够深刻体会这首曲子时,已经是若干年以后的一个下午时分。我第一次走出山海关,北去塞外的小城读书。那一年整个神州都在涝水中浸没,到处贴满抗洪的口号,华夏大地一片水泽。车出山海关,有细雨笼罩,灰蒙的天地与苍茫无垠的荒野胶合在阴郁中,辽然无际的天宇,雄浑壮观,而又苍茫啾然。那支古曲零碎的片断在我耳畔无际蔓延、呜咽。我知道这种凄凉不是曲子真正所表达的内容,但我还是信口吟出:
劝君更近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
阳关三叠原名渭城曲,其源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王维在阳关附近的渭城为元二设宴饯行,即席吟了这首诗。元二其人我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没有找到关于他的记载,所以无以考据,只能从诗中知道他是诗人的一位友人。他要出使安西,王维从长安赶来送别。
安西即唐朝时的安西都护府,唐代曾在西北设两个都护府,一个即安西都护府,另一个是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在北庭都护府的西北,它是西北边陲的首要屏障,也是西北最远的边疆。大约在当时的龟兹城即现在的新疆库车县附近,管辖之处汉代的西域境地。
当时西北边疆地理和气候都非常恶劣,曾任安西节度判官的岑参有许多是描写那里气候的,比如在走马川行奉送师西征里的描述:“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如蒸,五花连线旋作冰,幕中草砚水凝。”他在另一首诗里也曾写道:“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看到王维那温温的诗句,我们不禁有疑问,难道不知道朋友前途艰辛跋涉,不知道地理气候恶劣?不,他是知道的,在他另一首诗送刘司直赴安西里曾云:“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青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前路是春风难度的阳关,从此朋友一去,繁华的长安,江山妩媚的中原只能在回望中,一去渺茫无际。诗人在洒脱之外心里毕竟还有依依之情。毕竟前路是穷荒边域,风物与内地不同,纵使唐人的风采绝伦,心宇平静开阔,但毕竟人是七情六欲的人,诗人还是很留恋的,从诗外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渭城即秦代都城咸阳,它离当时的京都长安是一天的路程,李商隐有诗道;“送到咸阳见夕阳”元二是奉朝廷旨意出使安西都护府,从长安出发,当时王维一度做京官。他们在清晨别离,可见他们从前一天一起从长安,诗人送到此地。但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无论如何二人必须在此相别了。清晨二人再次设宴饯行,朋友从此天涯孤旅,诗人也要会长安了,颇有“君向潇湘我向秦”的味道。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惟有别矣!”生离死别是让人伤神的事,但又是人世轮回中不可避免的。离别,在人们谈起时总容易带上悲凉的色彩,更何况友人去的是遥遥西北边陲,可谓天涯。“一赴绝国,讵相见期?”依依的话别,到此嘎然而止,化为豪壮之语。因为他们是唐人,唐人风范是绝于任何时代,那个时代是古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跳动着国人最有的激情豪情,建工立业走向远方是他们的潮流,他们奔动着,成为五千年历史的激流。他们的目光放的很远,,把人生道路铺展的很广,三山五岳间有他们呼啸的声音,万里江山中有他们放达的脚步。他们的豪迈冠绝古今,你听高适漫歌长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李白更是豪气纵横“阳朔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王昌龄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惊奇句子。粗豪雄放,热血奔涌,这是盛唐之音。他们的诗风明朗开阔,健康积极,有铁板琵琶唱大风的雄壮古风。
王维本人前期的诗风慷慨激昂,而后期因为安史之乱他做过伪官,在朝廷不被重用了,才有了禅意。但处于那个豪情奔放的时代,局中的人都在感受着时代的召唤,所以诗人本意并不渲染绝域的荒际,前途的的艰辛,让人感到一种闻而却步。这一切作者并没有写,他用时代所特有的自信、平静、沉着的笔墨,轻轻勾画了一幅淡淡的画。
这是那时代特有,他们没儿女之间惺惺作态的泪洒胸襟。诗人知道前途无论多么艰辛,自己毕竟无法与老友分担。只有把握住眼前,多劝老友饮一杯才是现实的。惜别,祝愿,相思是华美而空洞的辞章,劝老友尽今日之欢最朴实的。诗人对朋友那饱满、深挚的感情化樽中酒,一切尽在酒中,这才是真挚、自然、朴素。诗人淡淡的话引出普遍的思想共鸣,所以诗久传不衰。感情由燃烧化为温温的持久,含蓄的表达让句子化为永恒的隽永。
三
送元上使安西这是一篇精妙绝伦的诗,同时也是一支蕴含着宫商羽微角五言韵律的歌,再看它是一幅诗外画,画外诗的画面。
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其人被后世称之“诗佛”他不仅是一个诗人,又是绘画史上的泼墨山水著称的画家,同时又兼通音乐。在诗画,诗曲中能够随脚出入,可见之艺术修养的多面性。在这首诗里作者把诗,画,曲三者融为一体,艺术之笔构画的浑然天成。
在诗的开始,作者高度凝炼词句,简单的字构成了画,谓城,朝雨,客舍,柳色,大胆用墨,用青青柳色诉说离别。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花意在告诉离别,同时“青青”二字又是明朗,清新的,它冲谈离别的惆怅。色彩对比,让诗之始就有洒脱,画面也清新明朗,富有生气,是一种绘画布局背景的衬。自然环境的和谐,是一种人心情绪的外现,同时也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朝雨代表着离别的谈谈的愁绪,青青柳色又涌动着友人前去的激情,也是一种内心复杂的表现,同时也是景与情的反衬。
其后两句是一种情绪的勃发,也是画面的高度的凝结。诗人没有停留在宴席上的渲染,同时又在饯行宴上。在宴上而又空间上又发生极大的转犊,空间直切到了阴关之外,孤旅奔行,遥远的边际,茫茫黄沙,荒野寂寥,这是诗人诗外之画,也是画之外之诗韵味无穷之处。情感的凝聚就在诗外之画中,哪是诗人设身处地的为朋友想,为朋友念的。这是诗画韵韵含蓄而又无限延长,一瞬间,画与诗突破了所有空间的限制,达到笔断意长存的美学至高点,同时也是曲子的缭绕列限绵长,一切停止而又在延续。这画曲的高度一到处。
阳关三叠的曲律和背景来源于此诗。在古代诗和韵是分不开的,诗词都是与间律唱和的。诗言志,作为单纯的文学体裁是诗以后的延变。间乐是许多优秀诗词广泛流传的一种凭藉,同时也是衡量测验他们艺术质量的一种天然尺度。管弦之音无凝推广了诗词的流传。
在诗人的诗中久为传唱的也不止谓城曲一首。象高适,王翰,白居易,王之涣等等的诗都有八律之说。说其中有一个小故事,高适,岑彦,王之涣在一起饮酒,召来歌妓,王之涣说:“如果下一首唱的不是自己的诗,当以终生避席。”三人对歌妓皆无暗示,果然第二支曲子唱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之句,由此可见诗词八律是当时的一种风气,如当今的流行歌曲。唐时著名乐师李龟年就曾谱唱过王维的其他诗句,如“红豆生南国”“清风明月苦相思“等。
阳关三叠作为曲子在唐代早已流行。在其同时或稍后的诗人词句里有了“唱谓城”或“唱阳关”的词句。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还有宋代的李清照等人的诗词们都有可寻到踪迹。这是一支纯粹的友情曲,千百年来引起千万人普通共鸣,艺术生命力加此久远,我们不得不认可它的艺术感染力,而它艺术感染力如此强烈源于什么?那就是情谊的真挚。
艺术是不允许伪作,它是以真情实感动人。浩如烟海的古曲多不胜数,历史,岁月是无情判官,大浪淘沙方知真金子的可贵。那些庸娟俗语粉的曲子被时光淘光了,独留下这支穿越时间,空间感受人肺腑的阳关三叠。
据说,演唱阳关三叠时伴奏的笛子吹出最后一迭高音时,笛子都破裂了,我们从其中能感受到感情之强烈。无论是诗,还是曲子到最后所表现的是宴席即将结束,友人即将踏上远去的行程,主宾双方的惜别之情都达到了浓郁饱和的极点。主人那深沉的句子似乎是脱口而出的,是那么的自然,朴素,而以强烈真挚感人肺腑。吟此句,我总有“作旷达语,倍觉悲痛”的感觉,疑惑前言是否分析偏差了。
细细聆听曲子,我浸透在音乐里,方知原来感觉没错,曲子节奏舒缓而雅正,曲韵绵绵却不哀愤,如饮一杯淡酒,湿湿的,绵绵的,韵长而语短。这种看似淡,实则深的感情才是友情。
四
当我未落笔写这篇文字时,一边倾听着曲子,一边默诵着古诗,心头涌现着所有关于友情的思绪。友情同爱情一样都是后天的感情,它们不同于亲情,那是一种先天性的,是一种固定,源于无法拒绝与抛舍的血缘。爱情与友情的不同在于,爱情是一棵“嫁接树”... -->>
一
当我着手写这一组民族古典音乐散文时,听过的曲子一支又一首在耳畔交错奏响,其中就有阳关三叠这篇乐章。那略带淡淡愁绪的琴曲,似夕阳沉落,又如晨曦初升,散漫天际的从远到近,从近又至远飘荡。我不得不停下笔,聆听这支从心海漫出的曲子。
初听阳关三叠是在懵懂无知的少年时。那时侯我在鲁西的一个乡下中学里读书,教我们音乐的是一位极其儒雅的老先生,他姓任,据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文革时下放到我们中学,由于爱上那片淳朴的土地,所以政策放开后也没返城,一直滞留在那里教书。当时他已经退休,因为学校缺少音乐老师,他便主动提出来教我们音乐课。一个午后的音乐课上,任先生教完我们李叔同先生(即弘一法师)那首流传很广、曲调优美动听的送别之后,与我们随意谈了一些关于离别的音乐,其中有很长时间在谈着这首阳关三叠。在我们这群孩子的强烈要求下,任先生用竹箫为我们吹奏了这支曲子。
苍茫的古调与午后倦倦的秋阳融合在一起。秋阳在曲子里慢慢舒展开,似古人那长袖罗衫,又似戏曲里那曼歌的京剧道白那么漫长的音韵。深沉而婉转悠扬的箫声传入空旷的操场,操场的回音,更情致绵绵。秋阳斜洒在任先生灰白的发间、眉宇间,阳关古道的小酒馆两位挚友,温言相劝樽中酒的画面,似乎浮在眼前。柳色青青,雨露未干,朋友折柳相送,依依惜别,同时也有豁达,洒脱。烟雨蒙蒙里有惆怅,平沙莽莽里有豪情,那种复杂的送别之情,曲子蕴含着历历如绘。任先生吹的非常忘情,似乎融合了自己往日旧事,他的吹奏侧影本身就是一幅绝妙的画,许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时常想起。
当我能够深刻体会这首曲子时,已经是若干年以后的一个下午时分。我第一次走出山海关,北去塞外的小城读书。那一年整个神州都在涝水中浸没,到处贴满抗洪的口号,华夏大地一片水泽。车出山海关,有细雨笼罩,灰蒙的天地与苍茫无垠的荒野胶合在阴郁中,辽然无际的天宇,雄浑壮观,而又苍茫啾然。那支古曲零碎的片断在我耳畔无际蔓延、呜咽。我知道这种凄凉不是曲子真正所表达的内容,但我还是信口吟出:
劝君更近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
阳关三叠原名渭城曲,其源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王维在阳关附近的渭城为元二设宴饯行,即席吟了这首诗。元二其人我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没有找到关于他的记载,所以无以考据,只能从诗中知道他是诗人的一位友人。他要出使安西,王维从长安赶来送别。
安西即唐朝时的安西都护府,唐代曾在西北设两个都护府,一个即安西都护府,另一个是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在北庭都护府的西北,它是西北边陲的首要屏障,也是西北最远的边疆。大约在当时的龟兹城即现在的新疆库车县附近,管辖之处汉代的西域境地。
当时西北边疆地理和气候都非常恶劣,曾任安西节度判官的岑参有许多是描写那里气候的,比如在走马川行奉送师西征里的描述:“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如蒸,五花连线旋作冰,幕中草砚水凝。”他在另一首诗里也曾写道:“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看到王维那温温的诗句,我们不禁有疑问,难道不知道朋友前途艰辛跋涉,不知道地理气候恶劣?不,他是知道的,在他另一首诗送刘司直赴安西里曾云:“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青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前路是春风难度的阳关,从此朋友一去,繁华的长安,江山妩媚的中原只能在回望中,一去渺茫无际。诗人在洒脱之外心里毕竟还有依依之情。毕竟前路是穷荒边域,风物与内地不同,纵使唐人的风采绝伦,心宇平静开阔,但毕竟人是七情六欲的人,诗人还是很留恋的,从诗外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渭城即秦代都城咸阳,它离当时的京都长安是一天的路程,李商隐有诗道;“送到咸阳见夕阳”元二是奉朝廷旨意出使安西都护府,从长安出发,当时王维一度做京官。他们在清晨别离,可见他们从前一天一起从长安,诗人送到此地。但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无论如何二人必须在此相别了。清晨二人再次设宴饯行,朋友从此天涯孤旅,诗人也要会长安了,颇有“君向潇湘我向秦”的味道。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惟有别矣!”生离死别是让人伤神的事,但又是人世轮回中不可避免的。离别,在人们谈起时总容易带上悲凉的色彩,更何况友人去的是遥遥西北边陲,可谓天涯。“一赴绝国,讵相见期?”依依的话别,到此嘎然而止,化为豪壮之语。因为他们是唐人,唐人风范是绝于任何时代,那个时代是古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跳动着国人最有的激情豪情,建工立业走向远方是他们的潮流,他们奔动着,成为五千年历史的激流。他们的目光放的很远,,把人生道路铺展的很广,三山五岳间有他们呼啸的声音,万里江山中有他们放达的脚步。他们的豪迈冠绝古今,你听高适漫歌长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李白更是豪气纵横“阳朔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王昌龄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惊奇句子。粗豪雄放,热血奔涌,这是盛唐之音。他们的诗风明朗开阔,健康积极,有铁板琵琶唱大风的雄壮古风。
王维本人前期的诗风慷慨激昂,而后期因为安史之乱他做过伪官,在朝廷不被重用了,才有了禅意。但处于那个豪情奔放的时代,局中的人都在感受着时代的召唤,所以诗人本意并不渲染绝域的荒际,前途的的艰辛,让人感到一种闻而却步。这一切作者并没有写,他用时代所特有的自信、平静、沉着的笔墨,轻轻勾画了一幅淡淡的画。
这是那时代特有,他们没儿女之间惺惺作态的泪洒胸襟。诗人知道前途无论多么艰辛,自己毕竟无法与老友分担。只有把握住眼前,多劝老友饮一杯才是现实的。惜别,祝愿,相思是华美而空洞的辞章,劝老友尽今日之欢最朴实的。诗人对朋友那饱满、深挚的感情化樽中酒,一切尽在酒中,这才是真挚、自然、朴素。诗人淡淡的话引出普遍的思想共鸣,所以诗久传不衰。感情由燃烧化为温温的持久,含蓄的表达让句子化为永恒的隽永。
三
送元上使安西这是一篇精妙绝伦的诗,同时也是一支蕴含着宫商羽微角五言韵律的歌,再看它是一幅诗外画,画外诗的画面。
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其人被后世称之“诗佛”他不仅是一个诗人,又是绘画史上的泼墨山水著称的画家,同时又兼通音乐。在诗画,诗曲中能够随脚出入,可见之艺术修养的多面性。在这首诗里作者把诗,画,曲三者融为一体,艺术之笔构画的浑然天成。
在诗的开始,作者高度凝炼词句,简单的字构成了画,谓城,朝雨,客舍,柳色,大胆用墨,用青青柳色诉说离别。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花意在告诉离别,同时“青青”二字又是明朗,清新的,它冲谈离别的惆怅。色彩对比,让诗之始就有洒脱,画面也清新明朗,富有生气,是一种绘画布局背景的衬。自然环境的和谐,是一种人心情绪的外现,同时也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朝雨代表着离别的谈谈的愁绪,青青柳色又涌动着友人前去的激情,也是一种内心复杂的表现,同时也是景与情的反衬。
其后两句是一种情绪的勃发,也是画面的高度的凝结。诗人没有停留在宴席上的渲染,同时又在饯行宴上。在宴上而又空间上又发生极大的转犊,空间直切到了阴关之外,孤旅奔行,遥远的边际,茫茫黄沙,荒野寂寥,这是诗人诗外之画,也是画之外之诗韵味无穷之处。情感的凝聚就在诗外之画中,哪是诗人设身处地的为朋友想,为朋友念的。这是诗画韵韵含蓄而又无限延长,一瞬间,画与诗突破了所有空间的限制,达到笔断意长存的美学至高点,同时也是曲子的缭绕列限绵长,一切停止而又在延续。这画曲的高度一到处。
阳关三叠的曲律和背景来源于此诗。在古代诗和韵是分不开的,诗词都是与间律唱和的。诗言志,作为单纯的文学体裁是诗以后的延变。间乐是许多优秀诗词广泛流传的一种凭藉,同时也是衡量测验他们艺术质量的一种天然尺度。管弦之音无凝推广了诗词的流传。
在诗人的诗中久为传唱的也不止谓城曲一首。象高适,王翰,白居易,王之涣等等的诗都有八律之说。说其中有一个小故事,高适,岑彦,王之涣在一起饮酒,召来歌妓,王之涣说:“如果下一首唱的不是自己的诗,当以终生避席。”三人对歌妓皆无暗示,果然第二支曲子唱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之句,由此可见诗词八律是当时的一种风气,如当今的流行歌曲。唐时著名乐师李龟年就曾谱唱过王维的其他诗句,如“红豆生南国”“清风明月苦相思“等。
阳关三叠作为曲子在唐代早已流行。在其同时或稍后的诗人词句里有了“唱谓城”或“唱阳关”的词句。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还有宋代的李清照等人的诗词们都有可寻到踪迹。这是一支纯粹的友情曲,千百年来引起千万人普通共鸣,艺术生命力加此久远,我们不得不认可它的艺术感染力,而它艺术感染力如此强烈源于什么?那就是情谊的真挚。
艺术是不允许伪作,它是以真情实感动人。浩如烟海的古曲多不胜数,历史,岁月是无情判官,大浪淘沙方知真金子的可贵。那些庸娟俗语粉的曲子被时光淘光了,独留下这支穿越时间,空间感受人肺腑的阳关三叠。
据说,演唱阳关三叠时伴奏的笛子吹出最后一迭高音时,笛子都破裂了,我们从其中能感受到感情之强烈。无论是诗,还是曲子到最后所表现的是宴席即将结束,友人即将踏上远去的行程,主宾双方的惜别之情都达到了浓郁饱和的极点。主人那深沉的句子似乎是脱口而出的,是那么的自然,朴素,而以强烈真挚感人肺腑。吟此句,我总有“作旷达语,倍觉悲痛”的感觉,疑惑前言是否分析偏差了。
细细聆听曲子,我浸透在音乐里,方知原来感觉没错,曲子节奏舒缓而雅正,曲韵绵绵却不哀愤,如饮一杯淡酒,湿湿的,绵绵的,韵长而语短。这种看似淡,实则深的感情才是友情。
四
当我未落笔写这篇文字时,一边倾听着曲子,一边默诵着古诗,心头涌现着所有关于友情的思绪。友情同爱情一样都是后天的感情,它们不同于亲情,那是一种先天性的,是一种固定,源于无法拒绝与抛舍的血缘。爱情与友情的不同在于,爱情是一棵“嫁接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