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彩云飞祥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临近八月十五,鲜果、月饼上市,街市上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和商人们的叫卖声,把节日装扮的更加和谐热闹。人们争抢购买着水果、月饼,相互奔走,互相祝福。这里既有亲情、友情的和谐,又有喜迎丰收的喜悦,更增添了节日忙忙碌碌的盛景。真乃是“又是一年月儿圆。”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元朝初年,蒙古族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乘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临近八月十五,鲜果、月饼上市,街市上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和商人们的叫卖声,把节日装扮的更加和谐热闹。人们争抢购买着水果、月饼,相互奔走,互相祝福。这里既有亲情、友情的和谐,又有喜迎丰收的喜悦,更增添了节日忙忙碌碌的盛景。真乃是“又是一年月儿圆。”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元朝初年,蒙古族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乘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