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鉴宝名媛有妖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带你们去那地方看看。”
许三伯所说的湖,就是村子后面的大池塘。来到河岸那头。白汐果然感觉到了一股沧桑的灵力。灵力的来源在于河中央,她打发谢文湛把许三伯给支开。然后捏起一点火诀,冉冉的火苗从掌心窜到了河中央,腾起一片水汽。
不一会儿,河水从中间立了起来。露出了一道黝黑的河床。避水之术,消耗的灵力极大。她的时间很有限,顾不得肮脏了,下到了河床。
走到河中央。她看到一小块铜板,中央雕刻着一个小小的龙钮。走到了跟前,拿捏住这颗龙钮,提起了铜板。底下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石函,深深镶嵌在湖中央泉眼之地。堵住了阴气不外泄,石函外面刻着许多铭文。
仔细读了读铭文,叹息一声。这又是一桩千年前的罪孽。大概就是这股女子的怨气,缠绕着那两个宋家的伙计,灵魂在烈火中煎熬。
深吸一口气,白汐破开了石函。“哗啦”一声,顿时一股腐烂的臭味弥漫开来。石函里面滑出来无数瓷器碎片,全部是红颜色的。这红,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面一点儿裂痕都没有。可惜了,没有一件完器。
她随手拿了一只破了半边的碗出来。然后收回了火焰,河水再次合拢,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她蹲在河边,舀起河水,洗干净了这一只红碗。这边谢文湛正好忽悠完了许三伯,也过来找她:“白汐,怎么样了?”
她把洗干净的碗,递给了他:“你看看,这是什么?”
谢文湛扣了扣瓷面,然后举起来看底部的款识:“宣德年间的祭红釉碗。这地方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祭红釉是祭祀郊坛的礼器,明代宣德年间,这里是河南总督家的后院……”她一边洗着手,一边读着刚才看到的,那个石函上的故事。
明代宣德年间,正是瓷器大放光芒的时候。而祭红釉尤为突出。人们在配制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掺入釉料中。即使这样,也往往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釉瓷器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色釉更为名贵。故事的开端,本是好事。
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时,十分尊敬母亲张太后,军国大事多禀告张太后裁决。当时海内升平,宣宗事太后“入奉起居,出奉游宴”。真可算母慈子孝。
有一年,张太后要拜谒长陵、献陵(明成祖和仁宗)。想到宫中新出的祭红釉十分美丽,就跟儿子说了。朱瞻基为了讨好母后,就要景德镇的工匠,献上数百只祭红碗来做礼器。但是那一年,老天爷不作美。景德镇遭遇连日的阴雨,连窑火都点不着。家家户户的干柴都几乎用完了,怎么烧的出来百来只祭红窑?!
督窑的司礼监太监张泗每日督促、鞭打窑工,声称再烧不出皇帝催要的红釉瓷器,就要杀人了。
离上交的日子还有五天时,连半百的祭红窑瓷器都没凑够。张泗终于发怒了,将一部分工匠投入了监狱。并且严刑拷打,百般折磨。
有一日夜晚,一位窑工的女儿,前去探望大牢里的父亲,她那美丽窈窕的身姿,勾动了张泗的念头——都说,祭红釉刚烧制成功的时候,是用女子的鲜血来参入釉料的,不如……当天夜晚,这一位姑娘,被张泗的手下抓去,并且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却换得一炉光彩照人的祭红釉瓷器。张泗大喜过望,当即照搬了这个法子,用窑工的家属来凑数……
年轻的皇帝,和慈祥的太后并不知道,他们献给祖宗的东西,是怎么做成的。
而张泗在规定的限期内,超额完成了烧制的数量。宣德帝将一部分多余的祭红釉分发给有功的大臣,这些大臣也带着它们告老还乡……但全国范围内,关于祭红窑的怪事,开始层出不穷。先是那张泗莫名其妙地胀肚而死。
然后有礼佛的大臣家眷,半夜三更在祠堂听到祭红窑内的哭声……
还有不少被赏赐了的大臣,莫名其妙会梦到自己被火焰炙烤。不久之后,就一病不起……
河南总督当时退居在清屏村里享清福,他下朝之后,就把皇上赏赐的三只祭红釉带在身边。
有天晚上,他也做了一个落进窑子里,被大火焚烧的梦。惊醒之后,他立即请来了当地的道士作法。
道士告诉他:这一批祭红窑,是活人的血做成的,摆在哪里,哪里就有祸事。唯一消解的法子,是用一块铜板压住冤魂,放置在湖水当中……于是,总督将陛下赏赐的三件祭红窑瓷器,全部扔进了后院。还喃喃自语:“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讲述完了,白汐转过眼看谢文湛:“这就是湖心当中祭红窑的来历,当时全国有一百多件。大概现在全世界也只剩下这几片残片。”
“这么说来,这件事和老伯无关吗?”
“大概是的吧。”她有点灰心:“东西很邪门,但也不是破不了。回头之后再想办法……苏瑜还在车上等着我们呢。”
但回去之后,白汐却看到——越野车里空无一人。
苏瑜... -->>
“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带你们去那地方看看。”
许三伯所说的湖,就是村子后面的大池塘。来到河岸那头。白汐果然感觉到了一股沧桑的灵力。灵力的来源在于河中央,她打发谢文湛把许三伯给支开。然后捏起一点火诀,冉冉的火苗从掌心窜到了河中央,腾起一片水汽。
不一会儿,河水从中间立了起来。露出了一道黝黑的河床。避水之术,消耗的灵力极大。她的时间很有限,顾不得肮脏了,下到了河床。
走到河中央。她看到一小块铜板,中央雕刻着一个小小的龙钮。走到了跟前,拿捏住这颗龙钮,提起了铜板。底下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石函,深深镶嵌在湖中央泉眼之地。堵住了阴气不外泄,石函外面刻着许多铭文。
仔细读了读铭文,叹息一声。这又是一桩千年前的罪孽。大概就是这股女子的怨气,缠绕着那两个宋家的伙计,灵魂在烈火中煎熬。
深吸一口气,白汐破开了石函。“哗啦”一声,顿时一股腐烂的臭味弥漫开来。石函里面滑出来无数瓷器碎片,全部是红颜色的。这红,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面一点儿裂痕都没有。可惜了,没有一件完器。
她随手拿了一只破了半边的碗出来。然后收回了火焰,河水再次合拢,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她蹲在河边,舀起河水,洗干净了这一只红碗。这边谢文湛正好忽悠完了许三伯,也过来找她:“白汐,怎么样了?”
她把洗干净的碗,递给了他:“你看看,这是什么?”
谢文湛扣了扣瓷面,然后举起来看底部的款识:“宣德年间的祭红釉碗。这地方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祭红釉是祭祀郊坛的礼器,明代宣德年间,这里是河南总督家的后院……”她一边洗着手,一边读着刚才看到的,那个石函上的故事。
明代宣德年间,正是瓷器大放光芒的时候。而祭红釉尤为突出。人们在配制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掺入釉料中。即使这样,也往往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釉瓷器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色釉更为名贵。故事的开端,本是好事。
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时,十分尊敬母亲张太后,军国大事多禀告张太后裁决。当时海内升平,宣宗事太后“入奉起居,出奉游宴”。真可算母慈子孝。
有一年,张太后要拜谒长陵、献陵(明成祖和仁宗)。想到宫中新出的祭红釉十分美丽,就跟儿子说了。朱瞻基为了讨好母后,就要景德镇的工匠,献上数百只祭红碗来做礼器。但是那一年,老天爷不作美。景德镇遭遇连日的阴雨,连窑火都点不着。家家户户的干柴都几乎用完了,怎么烧的出来百来只祭红窑?!
督窑的司礼监太监张泗每日督促、鞭打窑工,声称再烧不出皇帝催要的红釉瓷器,就要杀人了。
离上交的日子还有五天时,连半百的祭红窑瓷器都没凑够。张泗终于发怒了,将一部分工匠投入了监狱。并且严刑拷打,百般折磨。
有一日夜晚,一位窑工的女儿,前去探望大牢里的父亲,她那美丽窈窕的身姿,勾动了张泗的念头——都说,祭红釉刚烧制成功的时候,是用女子的鲜血来参入釉料的,不如……当天夜晚,这一位姑娘,被张泗的手下抓去,并且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却换得一炉光彩照人的祭红釉瓷器。张泗大喜过望,当即照搬了这个法子,用窑工的家属来凑数……
年轻的皇帝,和慈祥的太后并不知道,他们献给祖宗的东西,是怎么做成的。
而张泗在规定的限期内,超额完成了烧制的数量。宣德帝将一部分多余的祭红釉分发给有功的大臣,这些大臣也带着它们告老还乡……但全国范围内,关于祭红窑的怪事,开始层出不穷。先是那张泗莫名其妙地胀肚而死。
然后有礼佛的大臣家眷,半夜三更在祠堂听到祭红窑内的哭声……
还有不少被赏赐了的大臣,莫名其妙会梦到自己被火焰炙烤。不久之后,就一病不起……
河南总督当时退居在清屏村里享清福,他下朝之后,就把皇上赏赐的三只祭红釉带在身边。
有天晚上,他也做了一个落进窑子里,被大火焚烧的梦。惊醒之后,他立即请来了当地的道士作法。
道士告诉他:这一批祭红窑,是活人的血做成的,摆在哪里,哪里就有祸事。唯一消解的法子,是用一块铜板压住冤魂,放置在湖水当中……于是,总督将陛下赏赐的三件祭红窑瓷器,全部扔进了后院。还喃喃自语:“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讲述完了,白汐转过眼看谢文湛:“这就是湖心当中祭红窑的来历,当时全国有一百多件。大概现在全世界也只剩下这几片残片。”
“这么说来,这件事和老伯无关吗?”
“大概是的吧。”她有点灰心:“东西很邪门,但也不是破不了。回头之后再想办法……苏瑜还在车上等着我们呢。”
但回去之后,白汐却看到——越野车里空无一人。
苏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