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全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百年前的风流债还不情,岂不辜负了胡、何二人的盛情厚望?
在满街爆竹声中,王有龄一个人悄俏地睡下了,却是怎么样也没有睡意。通前彻后,细思平生,有凄凉,也有欢欣,有感慨,却更多希望。他在想,不走何桂清那样的“正途”已是输人一着,但也不能就此认输,一个人总要能展其所长,虽说书读得没有何桂清好,但从小跟在父亲身边,了解民生,熟悉吏治,以及吃苦耐劳,习于交接,却不是那班埋首窗下,不通世务的书生可比。“世事洞明皆学问”妄自匪薄,志气消沉,聪明才智也就灰塞萎缩了。于今逢到大好机会,又正当国家多事,明主求治之际,风尘俗吏的作为,亦未见得会比金马玉堂的学士逊色!
转念到此,顿时浮起一片要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但以大器自期,觉得肚子里的货色还不够,不是同赋文章,而是于国计民生有关的学问。因此年初一那天逛琉璃厂,别人买吃的、玩的,王有时象那些好书成癖的名士一样,只在书铺里坐。王有龄此时的气度服饰,已非昔比,掌柜的十分巴结,先拜了年,摆上果盘,然后请教姓氏、乡里、科名。
“敝姓王,福建,秋闹刚刚侥幸。”王有龄的口气是自表新科举人,好在“王”是大姓,便冒充了也不怕拆穿。
“喔,喔”王老爷春风满面,本科一定‘联捷’。预贺,预贺!”
“谢谢。‘场中莫论文’,看运气罢了。”
“王老爷说得好一口官话,想来随老太爷在外多年?”
“是的。”王有龄心想,再盘问下去要露马脚了,便即问道:“可有什么实用之学的好书?”
“怎么没有?”那掌柜想了想,自己从书架子取了部新书来“这部书,不知王老爷有没有?”
一看是贺长龄的皇朝经世文编王有龄久闻其名,欣然答道:“我要一部。”
“这部书实在好。当今讲究实学,读熟了这部书,殿试策论一定出色。”
“有没有‘洋务’上的书?”
“讲洋务,有部贵省林大人编的书,非看不可。”
那是林则徐编的四洲志,王有龄也买了。书店掌柜看出王有龄所要的是些什么书,牵连不断,搬出一大堆来,一时也无暇细看内容,好在价钱多还公道,便来者不拒,捆载而旧。
从这天起,王有龄就在客店里“闭户读书”把一部皇朝经世文编中,谈盐法、河务、漕运的文章,反复研读,一个字都不肯轻易放过。他对湖南安化陶文毅公陶澍的政绩,原就敬仰已久,此时看了那些奏议、条陈,了解了改革盐法槽运的经过,越发向往。同时也有了一个心得,兴利不难,难于除弊!“革路蓝缕,以启山林”只要功夫用到了,自能生利,但已生之种,为人侵渔把持,弊端丛生,要去消除,使成了侵害人的“权利”自会遭遇到极大的反抗阻挠。他看陶澍的整顿盐务,改革漕运,论办法也不过实事求是,期于允当,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所可贵的是,他的除弊的决心与魄力。
这又归结到一个要点:权力。王有龄在想:俗语说的“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话实在不错。不过这个道理要从反面来看。有权在手,不能有所作为,庸庸碌碌,随波逐流,则虽未作恶,其恶与小人相等,因为官场弊端,就是在此辈手中变得根深蒂固,积重难返的。
由于有用世之志,不得不留意时局,正好客店里到了一个湖北来的差官,就住在他间壁,客中寂寞,携酒消夜,谈起两湖的情形,王有龄才知道洪杨军攻长沙不下,克宁乡、益阳,拥有了几千艘发船,出临资口,渡侗庭湖,占领岳州,乘胜东下,十一月陷汉阳,十二月里省城武昌也失守了!巡抚常大淳、学政、藩司、臬司、提督、总兵,还有道员、知府、知县、同知,几乎全城文武,无不身亡。说到悲惨之外,那差官把眼泪掉落在酒杯里。
王有龄也为之惨然停杯。常大淳由浙江巡抚调湖北,还不到一年,他在杭州曾经见过,纯粹是个秉性仁柔的书生,只因为在浙江巡抚往内平治过海盗,朝廷当他会用兵,调到湖北去阻遏洪杨军,结果与城同亡,说起来死得有点冤枉。
但是,地方官守上有责,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办理“团练”以求自保,生逢乱世,哪里管得到文是文,武是武?必须得有“上马杀贼,下马草露布”的本理,做官才能出人头地。有了这层省悟,玉有龄又到琉璃厂去买了些圣武记之类谈征点方略、练兵筹饷的书,预备利用旅途,好好看他一遍。
依照约定的日子,正月初七一早,由陆路自京师动身,经长辛店一直南下,出京除了由天津走海道以外,水陆两途在山东边境的德州文汇,运河自京东来,过此偏向西南,经临清、东昌南下,陆路自京西来,过此偏向东南,由平原、禹城、泰安、临沂,进入江苏省境,到清江浦,水陆两途又文汇了。
王有龄陆路走了二十天,在整天颠簸的大车中,依旧于不释卷,到晚宿店,豆大油灯下还做笔记。就这样把经世文编、圣武记、四洲志都已看完。有时车中默想,自觉内而漕、盐、兵事,外面夷情洋务,大致都已了然于胸。
他在路上早就打算好了。车子讲定到王家营子,渡过黄河就是清江浦,由此再雇船沿运河直放杭州。为了印证所学,不妨趁此弃车换船的机会,在情江浦好好住几天。这个以韩信而名闻天下的古淮阴,是南来水陆要冲的第一大码头,江南河道总督专驻此地,河务、漕运、以及淮盐的运销,都以此此为枢纽,能够实地考察一番,真个“胜读十年书”
哪知来到王家营子,就听说太平军起兵,越发厉害。一到清江浦,立刻就能闻到一种风声鹤嗅的味道,车马络绎,负载着乱糟糟的家具杂物,衣冠不整,口音杂出的异乡人,不计其数,个个脸上有惊惶忧郁的神色,显而易见的,都是些从南而逃来的难民。
“老爷!”高升悄悄说道“大事不妙!我看客店怕都客满了。带着行李去瞎闯,累赘得很。你老先在茶馆坐一坐,看好了行李,我找店,找妥当了再来请者爷过去。”
“好,好!”王有龄抬头一望,路南就是一家大茶馆,便说“我就在这里等。”
到了茶馆,先把行李堆在一边,开发了挑侍,要找座头休息。举目四顾,乱哄哄一片,只有当门之处一张直摆的长桌子空着。高升便走过去拂拂凳子上的尘土说道:“老爷请这里坐!”
他是北方人,没有在南方水路上走过,不懂其中的规矩。王有龄却略微有些知道,那张桌子叫“马头桌子”要漕帮里的“尤头”才有资格坐,所以慌忙拉住高升:“这里坐不得!”
“噢!”高升一愣。
王有龄此时无法跟他细说,同时茶博士也已赶了来招呼他与人拼桌。高升见安顿好了,也就匆匆自去。王有龄喝着茶,便向同桌的人打听消息。
消息坏得很?自武昌失守,洪杨军有了大小船只一万多艘。把金银财货,军械粮食,都装了上去,又用了几十万老百姓,沿着长江两岸,长驱而东。就这样一直到了广济县的武穴镇,跟两江总督陆建瀛碰上了。
湖北不归两江总督所管,陆建瀛是以钦差大臣的身分,出省迎敌。绿营暮气沉沉,早已不能打仗,新招募的兵又没有多少,哪经得住洪杨军如山洪暴发般顺流直冲,以致节节败退。
这时洪杨军的水师,也由九江,过湖口、彭泽,到了安微省境。守小孤山的江苏按察使,弃防而逃,这一下省城安庆的门户洞开。安徽巡抚蒋文庆只有两干多兵守城,陆建瀛兵败过境,不肯留守,直回江宁。蒋文庆看看保不住,把库款、粮食、军人的一部分,侈运庐州,自己坚守危城。其时城里守卒已经溃散,洪杨军轻而易举地破了城,蒋文庆被杀于抚署西辕门。这是十天前的事。
“十天前?”王有龄大惊问道:“那么现在‘长毛’到了什么地方了呢?”“这可就不知道了。”那茶客摇摇头,愁容满面的“芜湖大概总到了。说不定已到了江宁。”
王有龄大惊失色!洪杨军用兵能如此神速?他有点将信将疑。但稍为定一定心来想,亦无足奇,这就是他在旅途中读了许多书的好处,自古以来,长江以上游荆州为重镇,上游一失,顺流东下,下游一定不保,所以历史上南朝如定都金陵,必遣大将镇荆襄,保上游,而荆襄有变,金陵就如俎上之肉,此所以桓温在荆州,东晋君臣,寝食难安,而南唐李氏以上游早失,终于为宋太祖所平。
这一下,他对当前的形势得失,立刻便有了一个看法,朝中根本无知将略的人,置重兵于湖广、河南、防洪杨北上,却忽略了江南的空虚,这是把他们逼向东南财赋之区,实在是极大的失策。
照这情形看,金陵迟早不保。他想到何桂清,一颗心猛然往下一沉,随即记起,问桂清不在金陵,抹一抹额上的汗,松口气失声自语:“还好,还好!”同桌的茶客抬起忧郁的双眼望着他,他才发觉自己的失态,便陪着笑说“我想起一个好朋友,他”王有龄忽然问道:“请问,学台衙门,可是在江阴?”
“我倒不大清楚。”那人答道:“江苏的大官儿最多,真搞不清什么衙门在什么地方?”
“怎么搞不清。”邻桌上有人答话“不错,江苏的大官最多,不过衙门都在好地方。”他屈着手指数道:“从情江浦开始数好了,南河总督驻清江浦,漕运总督驻淮安,两江总督、驻防将军、江宁藩司驻江宁,江苏巡抚、江苏藩司驻苏州,学政驻江阴,两淮盐政驻扬州。”
果然是在江阴。王有龄心里在盘算,由运河到了扬州,不妨沿江东去,到江阴看一看何桂清,然后再经无锡、苏州、嘉兴回杭州,也还不迟。
刚刚盘算停当,高升气喘吁吁地寻了来了,他好不容易才觅着一间房,虽丢了定钱在那里,去迟了保不定又为他人所得,兵荒马乱,无处讲理,所以催着主人快走。
于是王有龄起身付了茶钱,主仆两人走出店来,拦着一名挑伕,把笨重箱笼挑了一担。高升背了铺盖卷,其余帽笼之类的轻便什物,便由王有龄亲手拿着,急匆匆赶到客店。是一间极狭窄的小屋,而且靠近厨房,抽烟弥漫,根本不宜作为客房。可是看到街上那些扶老携幼,彷惶不知何处可以容身的难民,王有龄便觉得这问小屋简直就是天堂了。
“你呢?”他关切地问高升“也得找个铺才好。”
“我就在老爷床前打地铺。反正雇好了船就走,也不过天把的事。”
“高升!我想绕到江阴去看一看何大人。”王有龄把他的打算说了出来。
“这个”高升迟疑地答道:“我劝老爷还是一直回杭州的好,一则要早早禀到,二则多换两次船,在平常不费事,这几天可是很大的麻烦。老爷,消息很不好,万一路断了,怎么办?”
高升的见识着实不低,分发浙江的候补州县,如果归路中断,逗留在江苏,那是一辈子都补不到缺的,所以王有龄一听他的话,翻然变计,当夜商量定规,尽快雇船赶回浙江。
第二天早晨一看,难民已到了许多,同时也有了确实消息,芜湖已经失守,官军水师大败,福山镇总兵阵亡,洪杨军正分水陆三路,进薄江宁。江南的老百姓,一二百年未经兵革,恐慌万状,因而雇船也不容易,南面战火弥漫,船家既怕送人虎口,又怕官府抓差扣船,不管哪一样,反正遇上了就要大倒其霉。
奔走了一天,总算有了结果,有一批浙江的漕船回空,可以附搭便客,论人计价,每人二十两银子,这比平时贵了十倍不止,事急无奈,王有龄惟有忍痛点头。
但也亏得是坐漕船,一路上“讨关”、“过坝”可得许多方便。风向也顺,船行极快,到了扬州,听说江宁已经被围,城外有七八十万头裹红中的太平军,城里只有四千旗兵,一千绿营兵,不过明太祖兴建的江宁城,坚固有名,一时不易攻下。
如果真的有七八十万人,洪杨军能不能攻下江宁,无关大局。王有龄心里在想,他们的兵力足够,分兵两路,一去往东,径取苏常,一支渡江而北,经营中原,这一来江宁成了孤城,不战自下。由于这个想法,王有龄对大局相当悲观,中宵不寐,听着运河的水声,心潮起伏,不知如何才能挽救江南的劫运?
就这样忧心忡仲地到了杭州。一上岸第一个想别的不是家,是胡雪岩,但自然没有行装未卸,便上茶馆里去寻他的道理。而一到了家,却又有许多事要料理,当务之急是寻房子搬家。原来的住处过于狭隘,且莫说排场气派,首先高升就没有地方住,所以他在家只得坐一坐,喝了杯茶,随即带着高升去寻房屋经纪。
买卖房屋的经纪人,杭州叫做“瓦摇头”他们有日常聚会的地方,在一家茶馆,各行各业都有一家茶馆作为买卖联络的集中之处。称为“茶会”到了茶会上,那些连“瓦”见了他们都“摇头”的经纪人,一看王有龄的服饰气派,还带着底下人,都以为是大主顾来了,纷纷上来兜搭,问他是要买呢,还是“典”?
“我既不买,也不典。想租一宅房子。而且要快,最好今天就能搬进去。”
“这哪里来?”大家都有些失望地笑了。
“我有。”有个人说。
于是王有龄只与此人谈交易,问了房子的格局,大小恰如所砍,再问租金,也还不贵“那就去看一看再说。”王有龄这样表示“看定了立刻成约,当日起租。我做事喜欢痛快,疙里疙瘩的房子我可不要。”
听你老人家是福建口音夹杭州口音,想必也吃了好几年西湖水,难道还不知道‘杭铁头’说一下二?”
那房子在清和坊,这一带杭州称为“上城”从南宋以来,就是一城精华所在,离佑圣观巷的抚台衙门和藩司前的藩台衙门都不远“上院”方便,先就中王有龄的意。再看房子,五开间的正屋,一共两进,左右厢房,前面轿厅,后面还有一片竹林,盖着个小小的亭子,虽不富丽,也下寒酸,正合王有龄现在的身分。
看到他的脸色“瓦摇头”便说:“王老爷鸿运高照!原住的张老爷调升山西,昨天刚刚动身。这么好的房子,一天都不会空,就不定明天就租了出去,偏偏王老爷就是今天来看,真正巧极了!”
“是啊,巧得很!”王有龄也觉得事事顺遂,十分高兴“你马上去找房东,此刻就订约起租。”
“老爷!”高升插嘴问道:“哪一天搬进来?”
“拣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搬,万一来不及就是明天。”
这一天是无论如何来不及了,但也有许多事要做,第一步先雇人来打扫房子,第二步要买动用家具,为了不愿意露出暴发户的味道,王有龄特地买了半旧的红木桌椅,加上原有的一套,从云南带来的大理石的茶几、椅子,铺陈开来,显得很够气派。
真个“有钱好办事”搬到新居,不过两天工夫,诸事妥贴,厨房里厨子,上房里丫头、老妈,门房里坐着四个轿班,轿厅里停一顶簇新的蓝呢轿子。高升便是他的大管家。
这就该去寻胡雪岩了。王有龄觉得现在身分虽与前不同,但不可炫濯于患难之交,所以这天早晨,穿了件半旧棉袍,也不带底下人,安步当车,踱到了以前每日必到的那家茶馆。自然遇到很多熟人,却独独不见胡雪岩。
“小胡呢?”他问茶博士。
“好久没有来了。”
“咦!”王有龄心里有些着急“怎么回事?到哪里去了?”
“不晓得。”茶博士摇摇头“这个人神出鬼没,哪个也弄不清楚他的事。”
“这样”王有龄要了张包茶叶的纸,借支笔写了自己的地址,交给茶博士,郑重嘱咐:“如果遇见小胡,千万请他到我这里来。”
走出茶馆,想想不放心,怕茶博士把他的话置诸脑后,特为又回进去,取块两把重的碎银子,塞到茶博士千里。
“咦!咦!为啥?”
“我送你的。你替我寻一寻小胡,寻着了我再谢你。”
那茶博士有些发愣,心想这姓王的,以前一壶茶要冲上十七八回开水,中午两个烧饼当顿饭,如今随便出手就是两把银子,想来发了财了!可是看看他的服饰又不象怎么有钱,居然为了寻小胡,不惜整两银子送人,其中必有道理。
“这,这真不好意思了。”茶博士问道“不过我要请教你老人家,为啥寻小胡?”
“要好朋友嘛!”王有龄笑笑不说下去了。
作了这番安排,他怅惘的心情略减,相信那茶博士一天到晚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谊,眼皮宽,人头熟,只要肯留心访查,一定可以把小胡寻着。只怕小胡来访,不易找到地址,所以一回家便叫人去买了一张梅红笺,大书“闽候王有龄寓”六字,贴在门上。
这就要预备禀到、投信了。未上藩署以前,他先要到按察使衙门去看一个朋友。按察使通称桌司,尊称力桌台,掌管一省的刑名。王有龄的那个朋友就是臬司衙门的“刑名师爷”姓俞,绍兴人。“绍兴师爷”遍布十八行省、大小衙门,所以有句“无绍不成衙”的俗语,尤其是州县官,一成了缺,第一件大事就是延聘“刑名”、“钱谷”两幕友,请到了好手,才能一帆顺风,名利双收。
王有龄的这个朋友,就是刑名好手,不但一部大清律倒背如流,肚子里还藏着无数的案例。向来刑名案子,有律讲律,无律讲例,只要有例可援,定漱的文卷,报到刑部都不会被驳。江浙桌台衙门的“俞师爷”就是连刑部司官都知道其人的,等闲不会驳他经办的案子,所以历任臬司都要卑词厚币,挽留他“帮忙”
俞师爷的叔叔曾在福建“游幕”与王有龄也是总角之交,但平日不甚往来。这天见他登门相访,料知“无事不登三宝殿”便率直问道:“雪轩兄,何事见教?”
“有两件事想跟老兄来请教。”王有龄说“你知道的,我本来捐了个盐大使,去年到京里走了一趟,过了班,分发本省。”
盐大使“过班”自然是州县班子,俞师爷原来也捐了个八品官儿,好为祖宗三代请“诰封”这时见王有龄官比自己大了,便慢吞吞地拉长了绍兴腔说。“恭喜,恭喜!我要喊你‘大人’了。”
“老朋友何苦取笑。”王有龄问道:“我请问,椿藩台那件案子现在怎么了?”
“你也晓得这件案子!”俞师爷又间一句:“你可知道黄抚台的来头?”
“略略知道些。他的同年,在朝里势力大得很。”
“那就是了,何必再问?”
“不过我听说京里派了钦差来查。可有这事?”
“查不查都是一样。”俞师爷说“就是查,也是自己人来查。”
听这口意,王有龄明白他意何所指?自己不愿把跟何桂清的关系说破,那就无法深谈了。但有一点必须打听一下:“那么,那个‘自己人’到杭州来过没有?”
“咦!”俞师爷极注意地看着他“雪轩兄,你知道得不少啊!”“哪里。原是特意来请教。”
俞师爷沉吟了一会放低声音说:“既是老朋友,你来问我,我不能不说,不过这一案关系抚台的前程,话不好乱传,得罪了抚台犯不着。你问的话如果与你无关,最好不必去管这闲事,是为明哲保身之道。”
听俞师爷这么说,王有龄不能没有一个确实的回答,但要“为贤者讳”不肯直道他与何桂清的关系,只说,托人求了何桂情的一封“八行”不知道黄宗汉会不会买帐?
“原来如此!恭喜,恭喜,一定买帐。”
“何以见得?”
“老实告诉你!”俞师爷说:“何学台已经来过了。隔省的学政,无缘无故怎么跑到浙江来?怕引起外头的猜嫌,于黄抚台的官声不利,所以行踪极其隐秘。好在他是奉旨密查,这么做也不算不对。你想,何学台如此回护他的老同年,黄抚台对他的‘八行’,岂有不买帐之礼?”
“啊!”王有龄不由得笑了,他一直有些患得患夫之心,怕伺、黄二人的交情,并不如何往清自己所说的那么深厚,现在从旁人口中说出来,可以深信不疑了。
“再告诉你句话:黄抚台奉旨查问,奏复上去,说椿寿‘因库款不敷,漕务棘手,致肝疾举发,因而自尽,并无别情’。这‘并无别情’四个字,岂是随便说得的?只要有了‘别情’,不问‘别情’为何,皆是‘欺罔’的大罪,不杀头也得坐牢,全靠何学台替他隐瞒,你想想看,这是替他担了多大的干系?”
一听这活,王有龄倒有些替何桂清担心,因为帮着隐瞒,便是同犯“欺罔”之罪,一里事发,也是件不得了的事。
俞师爷再厉害,也猜不到他这一桩心事,只是为老朋友高兴,拍着他的肩说“你快上院投信去吧!包你不到十天,藩司就会‘挂牌’放缺。到那时候,我好好荐个同乡给你办刑名。”
“对了!”王有龄急忙拱手称谢“这件事非仰仗老兄不可,刑、钱两友,都要请老兄替我物色。”
“有,有!都在我身上。快办正事去吧!”
于是王有龄当天就上藩署禀到,递上手本,封了四两银子的“门包”
候补州县无其数,除非有大来头,藩司不会单独接见,王有龄也知道这个规矩,不过因为照道理必应有此一举,所以听得门上从里面回出来,说声:“上头身子不舒服,改日请王老爷来谈。”随即道了劳,转身而去。
蓝呢轿子由藩同前抬到佑对观巷抚台衙门,轿班一看照墙下停了好几顶绿呢大轿,不敢乱闯,远远地就停了下来,工有龄下了轿,跟高升交换了一个眼色,一前一后,走入大门。抚台衙门的门上,架子特别大,一看王有龄的“顶戴”例知是个候补州县,所以等高升从拜匣里拿出手本递去,连正眼郁不着他,喊一声“小八子,登门簿!”
那个被呼为“小八子”的,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但架子也下小,向高升说道“把手本拿过来!”
在藩台衙门,手本辽往里递一递,在这里连手本都是白费,好在高升是见过世面的,不慌不忙摸出个门包;递了给门上,他接在手里掂了掂,脸色略略好看了些,问一句:“贵上尊姓?”
“敝上姓王!”高升把何桂清的信取出来:“有封信,拜托递一递。”
看在门包的分上,那门上似乎万般无奈地说:“好了,好了,替你去跑一趟。”
他懒洋洋地地站起身,顺手抓了顶红缨帽戴在头上,一直往里走去。抚台衙门地方甚大,光是中间那条甬道就要走好半天,王有龄便耐心等着。但这一等的时间实在太久了,不但他们主仆忐忑不安,连门房里的人也都诧异:“怎么回事,刘二爷进去了这半天还不出来?”
“也许上头有别的事交代。”
这是个合理的猜测,王有龄听在耳朵里,凉了半截,黄宗汉根本就不理何桂清的信,更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否则决不会把等候谒见的人,轻搁在一边,管自己去交代别的事。
“刘二爷出来了!”高升悄悄说道。
王有龄抬眼一望,便觉异样,刘二已泅不似刚迸去时的那种一步懒似一步的神情,如今是脚步匆速,而且双眼望着自己这面,仿佛有什么紧要消息急于来通知似地。
这一下,他也精神一振,且迎着刘二,只见他奔到面前,先请了个安,含笑说道:“王大老爷!请门房里坐。”
何前倔而后恭?除掉王有龄主仆,门房里的,还有一直在那里的闲人,无不投以惊异的神色,有些就慢慢地跟了过来,想打听一下,这位戴“水晶顶子”的七品官儿,是何来历?连抚台衙门赫赫有名的刘二爷都对他这样客气?
等进了门房,刘二奉他上坐,倒上茶来,亲手捧过去,一面间道:“王大老爷公馆在哪里?”
“在清和坊。”王有龄说了地址,刘二叫人记了下来。
“是这样,”他说“上头交代,说手本暂时留下,此刻司道都在,请王大老爷进去,只怕没有工夫细谈。今天晚上请王大老爷过来吃个便饭,也不必穿公服。回头另外送帖子到公馆里去!”
“喔,喔!”王有龄从容答道“抚台太客气了!”
“上头又说,王大老爷是同乡世交,不便照一般的规矩接见。晚上请早些过来,我在这里伺候,请贵管家找刘二接贴就是了。”
高升这时正站在门外,听他这一说,便悄悄走了进去,王有龄看见了喊道“高升,你来见见刘二爷。”
“刘二爷!”高升请了个安。
刘二回了礼。跟班听差,客气些都称“二爷”所以刘二不管他行几,回他一声:“高二爷!”又说“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事只管招呼我,不必客气!”
“是,是!将来麻烦刘二爷的地方一定很多,请多关照。”
这时王有龄已站起身,刘二便喊:“看!王大老爷的轿子在那里,快抬过来。”
他的那顶蓝呢大轿、一直停在西辕门外,等抬到大门,王有龄才踱着八字步,走了出去,刘二哈着腰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那些司道的从人轿班,看刘二比伺候“首县”还要巴结,无不侧目而视,窃窃私议。
回家不久,果然送来一份黄宗汉的请帖,王有龄自然准时赴宴。虽然刘二已预先关照,只开便衣,他却不敢把抚台的客气话当真,依旧穿公服,备手本,只不过叫高升带着衣包备用。
到了扰台商门下轿,刘二已经等在那里、随限把他领到西花厅,说一声:“王大老爷请坐,等我到上面去回。”
没有多少时候,听得靠里一座通上房的侧门外面,有人咳嗽,随后便进来一个听差,一手托着银水烟袋,一手打开棉门帘,王有龄知道黄宗汉出来,随即站起,必恭必敬地立在下方。
黄宗汉穿的是便衣,驴脸狮鼻,两颊凹了下去,那双眼睛顾盼之,看到什么就是死盯一眼,一望而知是个极难伺候的人物。王有龄不敢怠慢,趋跄数步,迎面跪了下去,报乞请安。
“不敢当,不敢当!”黄字汉还了个揖,他那听差便来扶起客人。
主人非常客气,请客人“升炕”王有龄谦辞不敢,斜着身子在下方一张椅子上坐下。黄宗汉隔一张茶几坐在上首相陪。
“我跟根云,在同年中感情最好。雪轩兄既是根云的总角之交,那就跟自己人一样,何况又是同乡,不必拘泥俗礼!”
“承蒙大人看得起,实在感激,不过礼不可废。”三有龄辩“一切要求大人教导!”
“哪里!倒是我要借重长才”
从这里开始,黄宗汉便问他的家世经历,谈了一会,听差来请示开席,又说陪客已经到了。
“那就请吧!”主人起身肃容“在席上再谈。”
走到里间,两位陪客己在等候,都是抚署的“文案”、一个姓朱的管奏折,一个姓秦的管应酬文字。两个人都是举人,会试不利,为黄宗汉邀来帮忙。
这一席自然是王有龄首座、怎么样也辞不了的。但论地位,论功名,一个捐班知县高踞在上,总不免局促异常。幸好他读了几部实用的书在肚子里,兼以一路来正赶上洪杨军长驱东下,见闻不同,所以席上谈得很热闹,把那臼惭形秽的感觉掩盖过去了。
酒列半酣,听差进来向黄宗汉耳边低声说了一句,只听他大声答道:“快拿来!”
拿来的是一解盖青紫泥大印的公文,拆开来看完,他顺手递了给“朱师爷”朱师爷却是看不到几行,便皱紧了双眉。
“江宁失守了。”黄宗汉平静地对王有龄说:“这是江苏巡抚来的咨文。”
“果然保不住!”王有龄咽然问道:“两江总督陆大人呢?”
“殉难了。死得冤枉!”黄宗汉说“长毛用地雷攻破两处城墙,进城以后,上元县刘令,奋勇抵抗,长毛不支,已经退出,不想陆制军从将军署回衙门,遇着溃散的长毛,护勇、轿班,齐轿而逃。陆制军就这么不明不白死在轿子里!唉,大冤枉了!”
黄宗汉表面表现得十分镇静,甚至可说是近乎冷漠,其实是练就了的一套矫情镇物的功夫,他的内心也很紧张,尤其是想到常大淳、蒋文庆、陆建瀛等人,洪杨军一路所经的督抚,纷纷阵亡,地方大吏起居八座,威风权势,非京官可比,但一遇到战乱,守上有责,非与城同存亡不可,象陆建瀛,即使不为洪杨军所杀,能逃出一条命来,也逃不脱革职拿问,丧师失地的罪名,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恩到这里,黄宗汉不免惊心。
又说了阵时局,行过两巡酒,他忽然问王有龄:“雪轩兄,你的见闻较为真切。照你看,江宁一失,以后如何?”
王有龄想了想答道:“贼势异常猖獗,而江南防务空虚,加川江南百姓百余年不知兵革,人心浮动,苏、常一带,甚为可虑。”
“好在向欣然已经追下来了。自收复武昌以来,八战八克,已拜钦差大臣之命,或许可以收复江宁。”
这是秦师爷的意见,王有龄不以为然,但抚署的文案,又是初交,不便驳他,只好微笑不答。
“我倒要请教,倘或苏常不守,转眼便要侵入本省。雪轩兄,”黄宗汉很注意地看着他“可能借箸代筹?”
这带点考问的意思在内,他不敢疏忽。细想一想,从容答道“洪杨军己成燎原之势,朝廷亦以全力对付,无奈如向帅虽为名将,尚无用武之地,收夏武昌,八战八克,功勋虽高,亦不无因人成事”
“怎么叫‘因人成事’?”黄字汉打断他的话问。
原是句含蓄的话,既然一定要追问,只好实说。王有龄向秦师爷歉意地笑一笑:“说实在的,洪杨军带着百姓,全军东下,向帅在后面撵,不过收夏了别人的弃地而已。”
“嗯,嗯!”黄宗汉点点头,向秦师爷说:“此论亦不算过苛。”然后又转眼看着王有龄,示意他说下去。
“以愚见,如今当苦撑待援,苏常能抵挡得一阵,朝廷一定会调遣精兵,诸路台围,那时候便是个相持的局面,胜负固非一时可决,但局面优势总是稳住了,因此,本省不可等喊临边境,再来出兵,上策莫如出境迎敌!”
黄宗汉凝视着他,突地击案称赏:“好一个‘出境迎敌’!”
他在想,出境迎敌,战火便可不致侵入本省,就无所谓“守土之责”万一吃了败仗,在他入境内,总还有个可以卸责的余地。这还下说,最妙的是,朝廷一再颁示谕旨,不可视他省的战事与己无关,务宜和衷共济,协力防剿,所以出省迎敌正符合上面的意思,等一出奏,必蒙优诏褒答。
专管奏折的朱师爷,也觉得王有龄想出来的这四个字很不坏,大有一番文章可做,也是频频点头。
“办法是好!”黄宗汉又说“不过做起来也不容易。练兵筹饷两事,吃重还在一个饷字!”
“是!”王有龄说:“有土斯有时,有财就有饷,有的就有兵“有兵就有上!”朱师爷接着就了这一句,阑座抚掌大笑。
于是又谈到筹响之道,王有龄认为保持响源,也就是说,守住宫庶之区最关紧要。然后又谈漕运,他亲身经历过运河的淤浅,感慨着说,时世的推移,只怕己历数千数的河运,将从此没落。而且江南战火已成燎原,运河更难保畅通,所以漕运改为海运,为势所必然,惟有早着先鞭。
这些议论,他自觉相当平实,黄宗汉和那两位师爷,居然也倾听不倦。但他忽生警觉,初次谒见抚台,这样子放言高论,不管话说得对不对,总会让入觉得他浮浅狂妄,所以有些失悔,直到终席再不肯多说一句话。
饭扣茗聚,黄宗汉才谈到他的正事“好在你刚到省。”他说“且等见了藩司再说。”
“是!”王有龄低头答道“总要求大人栽培。”
“好说,好说!”说着已端起了茶碗。
这是对值堂的听差暗示,也就是下逐客令,听差只要一见这个动作,便会拉开嗓子高唱:“送—客—!”
唱到这一声,王有龄慌忙起身请安,黄宗汉送了出来,到堂前请留步,主人不肯,直到花厅门口,再三相拦,黄宗汉才哈一哈腰回身而去。
依然是刘二领着出衙问。王有龄心里七上八下,看不出抚台的态度,好象很赏识,又好象是敷衍,极想距刘二打听一下,但要维持宫派,不便跟他在路上谈这事,打算着明干叫高升来探探消息。
绕出大堂,就看见簇新两盏“王”字大灯笼,一顶蓝呢轿子都停在门侗里。刘二亲手替他打开轿帘,等他倒退着坐进轿子。才低声说道:“王大老爷请放心,我们大人是这个样子的。要照应人,从不放在嘴上。他自会有话交代藩台。藩台是旗人,讲究礼数,王大老爷不可疏忽!”
“是,是!”王有龄在轿中拱手,感激他说“多亏你照应,承情之至。”
由于有了刘二的那几句话,王有龄这夜才能恬然上床。他自已奇怪,闲了这许多年,也不着急,一旦放缺已有九成把握,反倒左右不放心,这是为了什么?在枕上一个人琢瞎了半天,才悟出其中的道理,他这个官下尽是为自己做,还要有以安慰胡雪岩的期望,所以患得患失之心特甚。
想起胡雪岩便连带想起一件事,推推枕边人问道:“太太,今天可有人来过?”
“你是问那位胡少爷吗?”王太太是个老实的贤德妇人“我也是盼望了一天,深怕错过了,叫老妈子一遍一遍到门口去看。没有!没有来过。”
“这件事好奇怪”
“都要怪你!”王太太说“受人这样大的恩惠,竟不问一问人家是什么人家,住在哪里?我看天下的糊涂人,数你为第一了。
“那时也不知道怎么想来的?”王有龄回忆着当时的情形“事起突然,总有点儿不信其为真,仿佛做了个好梦,只愿这个梦做下去,不愿去追根落实,怕那一来连梦都做不成。”
“如果说是做梦,这个梦做得也太希奇,太好了。”王太太欢喜地感叹着“哪里想得到在通州又遇上那位何大人!”
“是啊!多年音问不通,我从前又不大看那些‘邸报’和进士题名的‘齿录’,竟不知道何桂清如此得意。”王有龄又说“想想也是,现成有这么好一条路子下去走,守在这里,苦得要命!不好笑吗?”
“现在总算快苦出头了!说来说去,都是老太爷当年种下的善因。就是遇到胡少爷,一定也是老大爷积了阴德。”
王有龄深以为然“公门里面好修行,做州县官,刑名钱谷一把抓,容易造孽,可是也容易积德。老太爷是苦读出身,体恤人情,当年真的做了许多好事。”
“你也要学学老太爷,为儿孙种些福田!”王太太又忧郁他说“受恩不可忘报,现在胡少爷踪影毫无,这件事真急人!”
“唉!”王有龄比她更烦恼“你不要再说了!说起来我连觉都睡不着。”
王太太知道丈夫明日还要起早上藩台衙门,便不再响。到了五更天,悄悄起身,把丫头老妈子都唤醒了。等王有龄起身。一切都已安排得妥妥帖帖,于是吃过早饭,穿戴整齐,坐着轿子,欣然“上院”
上院扑了个空,藩司麟桂为漕米海运的事,到上海去了,起码得有十天到半个月的工夫,才能回来,王有龄大为扫兴,只好用“好事多磨”这句话来自宽自解。
闲着无事,除了每天在家等胡雪岩以外,便是到臬司衙门去访俞师爷,打听时局。京里发来的邪报常有催促各省办理“团练”的上谕,这是仿照嘉庆年间,平“白莲教”时所用的坚壁清野之法,委派各省在籍的大员,本乎“守望相助”的古义,白办乡团练兵,保卫地方,上谕中规定的办法是,除了在籍大员会同地方官,邀集绅士筹办以外,并“着在京各部院堂官及翰、詹、科、道,各举所知,总期通晓事体,居心公正,素系人望者,责成倡办,自必经理得宜,舆情允阶”同时又训勉办理团练的绅士,说“该绅士等身受厚恩,应如何自固阎里,为敌汽同仇之计,所有劝谕、捐赀、浚濠、筑寨各事,总宜各就地方情形,妥为布置。一切经费,不得令官吏经手。如果办有成效,即由该督抚随时妻请奖励。”
“你看见没有?”俞师爷指着“一切经费,不得令官吏经手”这句话说“朝廷对各省地方官,只会刮地皮,不肯实心办事,痛心之情,溢于言表!”
“办法是订得不错,有了这句话,绅士不怕掣时,可以放手办事。但凡事以得人为第一,各地的劣绅也不少,如果有意侵渔把持,地方官问一问,便拿上谕来作个挡箭牌,其流弊亦有不可胜言者!”
俞师爷点点头说:“浙江不知会派谁?想来戴醇士总有份的。”
“戴醇士是谁?”王有龄问“是不是那位画山水出名的戴侍郎?”
“对了!正是他。”
过了几天,果然邸报载着上谕:“命在籍前任兵部侍郎戴熙,内阁学士朱品芳、朱兰,湖南巡抚陆费瑔等督办浙江团练事宜。”陆费瑔不姓陆,是姓陆费,只有浙江嘉兴才有这一族。
“气运在变了!”俞师爷下一次与王有龄见面时,这样感叹“本朝有大征伐,最初是用亲贵为‘大将军’,以后是用旗籍大员,亦多是祖上的勋绩军功的世家子弟,现在索性用汉人,而且是文人。此是国事的一大变,不知纸上谈兵的效用如何?”
王有龄想想这话果然不错,办团练的大臣,除了浙江省以外,外省的,据他所知,湖南是礼部恃郎曾国藩,安徽是内阁学士吕贤基,此外各省莫不是两榜进士出身,在籍的一二品文臣主持其事。内阁学士许乃刽甚至奉旨帮办江南军务,书生下但握兵权,而且要上战场了。
“雪轩兄!”俞师爷又说“时逢盛世,固然是修来的福分,时逢乱世,也是有作为的人的良机,象我依人作嫁,游幕终老,可以说此生已矣,你却不可错过这个良机!”
受到这番鼓励的王有龄,雄心壮志,越发跃然,因而用世之心,格外迫切,朝朝盼望麟佳归来,谒见奉委之后,好切切实实来做一番事业。这天晚上吃过饭,刚刚摊开一张自己所画的地图,预备在灯下对照着读圣武记,忽然高升戴着一顶红缨帽,进门便请安:“恭喜老爷,藩台的委札下来了!”
“什么?”这时王有龄才发觉高升手中有一封公文。
“藩台衙门派专人送来的。”说着他把委札递了上去。
打开来一看,是委王有龄做“海运局”的“坐办”这个衙门,专为漕米改为海运而设“总办”由藩司兼领“坐办”才是实际的主持人。王有龄未得正印官,不免失望,但总是一桩喜事,便问“人呢?”
那是指送委札的人,高升答道:“还在外头。是藩台衙门的书办。”
“噢!”他跟高升商量“你看要不要见他?”
“见倒不必了。不过要发赏。”
“那自然,自然。”
王太太是早就想到了,有人来送委札必要发赏,一个红纸包已包好了多日,这时便亲自拿了出来。
高升急忙又替太太请安道喜,夫妇俩又互相道贺。等把四两银子的红包拿了出去,家里的老妈子、厨子、轿班,得到消息,约齐了来磕头贺喜,王太太又要发赏,每人一两银子。这一夜真是皆大欢喜,只有王有龄微觉美中不足。
乱过一阵,他才想起一件要紧事,把高升找了来问道:“藩台是不是回来了?”
“今天下午到了,一到就‘上院’,必是抚台交代得很结实,所以连夜把委札送了来。”
“那明于一早要去谢委。”
“是!我已经交代轿班了,谢了委还要拜客,我此刻要在门房里预备。顶要紧一张拜客的名单,漏一个就得罪人。”
王有龄非常满意,连连点头。等高升退了出去,在门房里开拟名单,预备手本,他也在上房里动笔墨,把回杭州谒见黄抚台和奉委海运局坐办的经过,详详细细写了一封信,告诉在江阴的何桂清。
信写完已经十二点,王太太亲自伺候丈夫吃了点心,催他归寝。人在枕上,心却不静,一会儿想到要请个人来办笔墨,一会儿又想到明天谢委,麟藩台会问些什么?再又想到接任的日子,是自己挑,还是听上头吩咐?等把这些事都想停当,已经钟打两下了。
也不过睡了三个钟点,便即起身。人逢喜事精神爽,一点都看不出少睡的样子,到了藩台衙门,递上手本,麟桂立即请见。
磕头谢委,寒暄了一阵。麟桂很坦率地说:“你老哥是抚台交下来的人,我将来仰仗的地方甚多,凡事不必客气,反正有抚台在那里,政通人和,有些事你就自己作主好了。”
王有龄一听这话,醋意甚浓,赶紧欠身答道:“不敢!我虽承抚台看得起,实在出于大人的栽培,尊卑有别,也是朝廷体制所关,凡事自然秉命而行。”
“不是,不是!”麟桂不断摇手“我不是跟你说什么生分的话,也不是推责任,真正是老实话。这位抚台不容易伺候,漕运的事更难办,我的前任为些把条老命都送掉,所以不瞒你老哥说,兄弟颇有戒心。现在海运一事,千斤重担你一肩挑了过去,再好都没有。将来如何办理,你不妨多探探抚台的口气。我是垂拱而治,过一过手转上去,公事只准不驳,岂不是大家都痛快?”
倒真的是老实话!王有龄心想,照这样子看,是黄宗汉要来管海运,委自己出个面。麟桂只求不生麻烦,办得好“保案”里少不了他的名字,办不好有抚台在上面顶着,也可无事,这个打算是不错的。
于是他不多说什么,只很恭敬地答道:“我年轻识浅,一切总要求大人教导。”
“教导不敢当。不过海运是从我手里办起来的,一切情形,可以先跟你说一说。”
“是!”他把腰挺一挺,身子凑前些,聚精会神地听着。
“我先请问,你老哥预备哪一天接事?”
“要请大人吩咐。”
“总是越快越好!”麟桂喊道:“来啊!”唤来听差,叫取皇历来翻了翻,第三天就是宜于上任的黄道吉日,决定就在这天接事。
“再有一件事要请问,你老哥‘夹袋’里有几个人?”
王有龄一个“班底”也没有,如果是放了州县缺,还要找俞师爷去找人,海运局的情形不知如何?一时无法作答。就在这踌躇之间,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必须替他留个位置。
“只有一个人,姓胡,人极能干。就不知他肯不肯来?”
“既然如此,海运局里的旧人,请老哥尽力维持。”
原来如此!麟藩台是怕他一接事,自己有批人要安插,所以预先招呼。王有龄觉得这位藩台倒是老实人“我听大人的吩咐。”他又安了个伏笔“倘或抚台有人交下来,那时再来回禀大人,商量安置的办法。”
“好,好!”麟桂接着便谈到海运“江浙漕米改为海运,由新近调补的江苏藩司倪良耀总办。这位仁兄,你要当心他!”
“噢!”这是要紧地方,王有龄特为加了几分注意。
“亏得我们抚台圣眷隆,靠山硬,不然真叫他给坑了!”
原来倪良耀才具有限,总办江浙海运,不甚顺利,朝廷严旨催促,倪良耀便把责任推到浙江,说浙江的新漕才到了六万余石。其实已有三十几万石运到上海,黄宗汉据实奏复,因而有上谕切责倪良耀。
“有这个过节儿在那里,事情便难办了。倪良耀随时会找毛病,你要当心。此其一。”
“是。”王有龄问道:“请示其二。”
“二呢,我们浙江有些地方也很难弄。尤其是湖州府,地方士绅把持,大户欠粮的极多。今年新漕,奉旨提前启运,限期上越发紧迫。前任知府,误漕撤任,我现在在想”
麟桂忽然不说下去了。这是什么意思呢?王有龄心里思量:莫非要委署湖州府?这也不对啊!州县班子尚未署过实缺,何能平白开擢?也许是委署湖州府属的哪一县。果真如此,就太妙了!湖州府属七县,漕米最多的乌程。归安、德清三县。此三县富庶有名,一补就先补上一等大县,干个两三年,上头有人照应,升知府就有望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外面一个倪良耀,里面一个湖州府,把这两外对付得好,事情就容易了。其余的,等你接了事再说吧!”麟桂说到这里端茶碗送客。
出了藩台衙门,随即到抚署谒见。刘二非常亲热地道了喜,接着便说“上头正邀了‘杭嘉湖’、‘宁绍台’两位道台在谈公事,只怕没有工夫见王大老爷。我先去跑一趟看。”
果然,黄宗汉正邀了两个“兵备道”在谈出省堵敌的公事,无暇接见,但叫刘二传下话来:接事以后,好好整顿,不必有所瞻顾。又说,等稍为空一空,会来邀他上院,详谈一切。
所谓“不必瞻顾”自是指麟桂而言。把抚、藩两上司的话合在一起来看,王有龄才知道自己名为坐办,实在已挑起了总负浙江漕米海运的全责。
“我跟王大老爷说句私说,”刘二把他拉到一边,悄悄说道“上头有话风出来了:如今军务吃紧,漕米关系军食,朝廷极其关切。只要海运办得不误限期,这一案中可以特保王某,请朝廷破格擢用。是祸是福,都在王某自己。”
“真正是,抚台如此看得起我,我不知说什么好了。得便请你回一声,就就我决不负抚台的提拔。”
刘二答应一定把话转到。接着悄悄递过来两张履历片陪笑道:“一个是我娘舅,一个是我拜把兄弟,请王大老爷栽培。”
“好,好!”王有龄一口答应,看也不看,就把条子收了起来。
由此开始拜客,高升早已预备了一张名单,按照路途近远,顺路而去。
驻防将军、臬司、盐运使、杭嘉湖道、杭州府都算是上司,须用手本,仁和、钱塘两县平行用拜帖,此外是候补的道府、州县,仅不过到门拜帖,主人照例挡驾,却跑了一天都跑不完。
回到家,特为又派人到臬司衙门把俞师爷请来吃便饭,一在把杯小酌,一面说了这天抚、藩两宪的态度。俞师爷很替他高兴,说这个“坐办”的差使,通常该委候补道,至少也得一名候补知府,以王有龄的身分,派季这个差使,那是逾格的提拔,不该为不得州县正堂而烦恼。
这一番话说得王有龄余憾尽释,便向他讨教接事的规矩,又“要个办笔墨的朋友”俞师爷推荐了他的一个姓周的表弟,保证勤快可靠。王有龄欣然接纳,约定第二天就下“关书”
“还有件事要向老兄请教。”他把刘二的两张履历,拿给俞师爷看:“是抚署刘二的来头,一个是他娘舅,一个是他拜把兄弟。”
“什么娘舅兄弟?”俞师爷笑道“都是在刘二那里花了钱的,说至亲兄弟,托词而已!”
“原来如此!”王有龄又长了一分见识“想来年长的是‘娘舅’,年轻的是‘兄弟’。你看看如问安插?”
“刘二是头千年老狐狸,不买帐固不可,太买帐也不好,当你老实好欺,得寸进尺,以后有碍麻烦。”
俞师爷代他作主,看两个人都有“未入流”的功名,年轻的精力较好,派了“押运要员”年长的坐得住,派在收发上帮忙。处置妥帖,王有龄心悦诚服。
接享受贺,热闹了两三天,才得静下心来办事,第一步先看来往文卷。这时他才知道,黄宗汉奏报,已有三十余万石漕米运到上海交倪良耀之说,有些不尽实,实际上大部分的漕注还在运河粮船上,未曾交出,倘或出了意外,责任不轻,得要赶紧催运。
正在踌躇苦思之时,黄宗汉特为派了个“文巡捕”来,说:“有紧要公事,请王大老爷即刻上院。”到了抚台衙门,先叩谢宪恩,黄宗汉坦然坐受,等他起身,随即递了一封公事过来,说道:“你先看一看这道上谕。”
王有龄知道,这是军机处转达的谕旨,称为“延寄”不过虽久闻其名,却还是第一次瞻仰,只见所谓“煌煌天语”不过普通的宣纸白单帖所写,每页五行,每行二十字,既无钤印,亦无签押,如果不是那个铃了军机处印的封套,根本就不能相信这张不起眼的纸,便是圣旨。
一面这样想,一面双手捧着看完,他的记性好,只看了一遍,就把内容都记住了。
这道上谕仍旧是在催运漕米,对于倪良耀一再申述所派委员,不甚得力,朝廷颇为不耐,严词切贡,最后指令”该藩司即将浙省运到米石,井苏省起运未完米石,仍遵叠奉谕旨,赶紧催办,务令克期放洋。倘再稍有延误,朕必将倪良耀从重冶罪。”
“我另外接得京里的信,”黄宗汉说“从扬州失守以后,守将为防长毛东窜,要放闸泄尽淮水,让贼舟动弹不得。如果到了高邮、宝应,还要决洪泽湖淹长毛,那时汪洋一片,百姓一起淹在里面,本年新漕也就泡汤了。为此之故,对海运的漕米,催得急如星火。倪良耀再办不好,一定摘顶戴,我们浙江也得盘算一下。”
王有龄极细心地听着,等听到最后一句,随即完全明白,浙江的漕米实在也没有运足,万一倪良耀革职查办,那时无所顾忌,将实情和盘托出,黄抚台奏报不实,这一下出的纰漏可就大了。
为今之计,除却尽快运米到上海,由海船承兑足额以外,别无善策。他把这番意思说了出来,黄宗汉的脸上没有什么表示。
没有表示就是表示,表示不满!王有龄心想,除非告诉他,五天或者十天,一定运齐,他是不会满意的。但自己实在没有这个把握,只能这样答道:“我连夜派员去催,总之一丝一毫不敢疏忽。”
“也只好这样了。”黄宗汉淡淡地说了这一句,一端茶碗,自己先站起身来,哈一哈腰,往里走去。
王有龄大为沮丧。接事数天,第一次见抚台,落得这样一个局面,不但伤心,而且寒心,黄抚台是这样对部属,实在难伺候。
坐在轿子里,闷闷不乐,前两天初坐大轿,左顾右盼的那份得意心情,已消失无余。想着心事自然也不会注意到经过了哪些地方?就在这迷惘恍惚之中,蓦地里兜起一个影子,急忙顿足喊道:“停轿,停轿!”
健步如飞的轿班不知怎么回事,拼命煞住脚,还是冲了好几步才能停住。挟着“护书”跟在轿旁的高升,立即也赶到轿前,只见主人已掀开轿帘,探出头来,睁大了眼回头向来路上望。
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引起了路人的好奇,纷纷住足,遥遥注视,高升看看有失体统,便轻喊一声:“老爷!”
一见高升,王有龄便说:“快,快,有个穿墨布夹袍的,快拉住他。”
穿黑布夹袍的也多得很,是怎等样一个人呢?高或矮,胖还是瘦,年纪多大,总要略略说明了,才好去找。
他还在踌躇,王有龄已忍不得了,拼命拍轿杠,要轿班把它成倒,意思是要跨出轿来自己去追。这越发不象样了,高升连声喊道:“老爷,老爷,体统要紧,到底是谁?说了我去找。””还有谁?胡少爷!”
“啊!”高升拔脚便奔“胡少爷”是怎么个人,他听主人说过不止一遍,脑中早有了极深的印象。
百年前的风流债还不情,岂不辜负了胡、何二人的盛情厚望?
在满街爆竹声中,王有龄一个人悄俏地睡下了,却是怎么样也没有睡意。通前彻后,细思平生,有凄凉,也有欢欣,有感慨,却更多希望。他在想,不走何桂清那样的“正途”已是输人一着,但也不能就此认输,一个人总要能展其所长,虽说书读得没有何桂清好,但从小跟在父亲身边,了解民生,熟悉吏治,以及吃苦耐劳,习于交接,却不是那班埋首窗下,不通世务的书生可比。“世事洞明皆学问”妄自匪薄,志气消沉,聪明才智也就灰塞萎缩了。于今逢到大好机会,又正当国家多事,明主求治之际,风尘俗吏的作为,亦未见得会比金马玉堂的学士逊色!
转念到此,顿时浮起一片要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但以大器自期,觉得肚子里的货色还不够,不是同赋文章,而是于国计民生有关的学问。因此年初一那天逛琉璃厂,别人买吃的、玩的,王有时象那些好书成癖的名士一样,只在书铺里坐。王有龄此时的气度服饰,已非昔比,掌柜的十分巴结,先拜了年,摆上果盘,然后请教姓氏、乡里、科名。
“敝姓王,福建,秋闹刚刚侥幸。”王有龄的口气是自表新科举人,好在“王”是大姓,便冒充了也不怕拆穿。
“喔,喔”王老爷春风满面,本科一定‘联捷’。预贺,预贺!”
“谢谢。‘场中莫论文’,看运气罢了。”
“王老爷说得好一口官话,想来随老太爷在外多年?”
“是的。”王有龄心想,再盘问下去要露马脚了,便即问道:“可有什么实用之学的好书?”
“怎么没有?”那掌柜想了想,自己从书架子取了部新书来“这部书,不知王老爷有没有?”
一看是贺长龄的皇朝经世文编王有龄久闻其名,欣然答道:“我要一部。”
“这部书实在好。当今讲究实学,读熟了这部书,殿试策论一定出色。”
“有没有‘洋务’上的书?”
“讲洋务,有部贵省林大人编的书,非看不可。”
那是林则徐编的四洲志,王有龄也买了。书店掌柜看出王有龄所要的是些什么书,牵连不断,搬出一大堆来,一时也无暇细看内容,好在价钱多还公道,便来者不拒,捆载而旧。
从这天起,王有龄就在客店里“闭户读书”把一部皇朝经世文编中,谈盐法、河务、漕运的文章,反复研读,一个字都不肯轻易放过。他对湖南安化陶文毅公陶澍的政绩,原就敬仰已久,此时看了那些奏议、条陈,了解了改革盐法槽运的经过,越发向往。同时也有了一个心得,兴利不难,难于除弊!“革路蓝缕,以启山林”只要功夫用到了,自能生利,但已生之种,为人侵渔把持,弊端丛生,要去消除,使成了侵害人的“权利”自会遭遇到极大的反抗阻挠。他看陶澍的整顿盐务,改革漕运,论办法也不过实事求是,期于允当,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所可贵的是,他的除弊的决心与魄力。
这又归结到一个要点:权力。王有龄在想:俗语说的“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话实在不错。不过这个道理要从反面来看。有权在手,不能有所作为,庸庸碌碌,随波逐流,则虽未作恶,其恶与小人相等,因为官场弊端,就是在此辈手中变得根深蒂固,积重难返的。
由于有用世之志,不得不留意时局,正好客店里到了一个湖北来的差官,就住在他间壁,客中寂寞,携酒消夜,谈起两湖的情形,王有龄才知道洪杨军攻长沙不下,克宁乡、益阳,拥有了几千艘发船,出临资口,渡侗庭湖,占领岳州,乘胜东下,十一月陷汉阳,十二月里省城武昌也失守了!巡抚常大淳、学政、藩司、臬司、提督、总兵,还有道员、知府、知县、同知,几乎全城文武,无不身亡。说到悲惨之外,那差官把眼泪掉落在酒杯里。
王有龄也为之惨然停杯。常大淳由浙江巡抚调湖北,还不到一年,他在杭州曾经见过,纯粹是个秉性仁柔的书生,只因为在浙江巡抚往内平治过海盗,朝廷当他会用兵,调到湖北去阻遏洪杨军,结果与城同亡,说起来死得有点冤枉。
但是,地方官守上有责,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办理“团练”以求自保,生逢乱世,哪里管得到文是文,武是武?必须得有“上马杀贼,下马草露布”的本理,做官才能出人头地。有了这层省悟,玉有龄又到琉璃厂去买了些圣武记之类谈征点方略、练兵筹饷的书,预备利用旅途,好好看他一遍。
依照约定的日子,正月初七一早,由陆路自京师动身,经长辛店一直南下,出京除了由天津走海道以外,水陆两途在山东边境的德州文汇,运河自京东来,过此偏向西南,经临清、东昌南下,陆路自京西来,过此偏向东南,由平原、禹城、泰安、临沂,进入江苏省境,到清江浦,水陆两途又文汇了。
王有龄陆路走了二十天,在整天颠簸的大车中,依旧于不释卷,到晚宿店,豆大油灯下还做笔记。就这样把经世文编、圣武记、四洲志都已看完。有时车中默想,自觉内而漕、盐、兵事,外面夷情洋务,大致都已了然于胸。
他在路上早就打算好了。车子讲定到王家营子,渡过黄河就是清江浦,由此再雇船沿运河直放杭州。为了印证所学,不妨趁此弃车换船的机会,在情江浦好好住几天。这个以韩信而名闻天下的古淮阴,是南来水陆要冲的第一大码头,江南河道总督专驻此地,河务、漕运、以及淮盐的运销,都以此此为枢纽,能够实地考察一番,真个“胜读十年书”
哪知来到王家营子,就听说太平军起兵,越发厉害。一到清江浦,立刻就能闻到一种风声鹤嗅的味道,车马络绎,负载着乱糟糟的家具杂物,衣冠不整,口音杂出的异乡人,不计其数,个个脸上有惊惶忧郁的神色,显而易见的,都是些从南而逃来的难民。
“老爷!”高升悄悄说道“大事不妙!我看客店怕都客满了。带着行李去瞎闯,累赘得很。你老先在茶馆坐一坐,看好了行李,我找店,找妥当了再来请者爷过去。”
“好,好!”王有龄抬头一望,路南就是一家大茶馆,便说“我就在这里等。”
到了茶馆,先把行李堆在一边,开发了挑侍,要找座头休息。举目四顾,乱哄哄一片,只有当门之处一张直摆的长桌子空着。高升便走过去拂拂凳子上的尘土说道:“老爷请这里坐!”
他是北方人,没有在南方水路上走过,不懂其中的规矩。王有龄却略微有些知道,那张桌子叫“马头桌子”要漕帮里的“尤头”才有资格坐,所以慌忙拉住高升:“这里坐不得!”
“噢!”高升一愣。
王有龄此时无法跟他细说,同时茶博士也已赶了来招呼他与人拼桌。高升见安顿好了,也就匆匆自去。王有龄喝着茶,便向同桌的人打听消息。
消息坏得很?自武昌失守,洪杨军有了大小船只一万多艘。把金银财货,军械粮食,都装了上去,又用了几十万老百姓,沿着长江两岸,长驱而东。就这样一直到了广济县的武穴镇,跟两江总督陆建瀛碰上了。
湖北不归两江总督所管,陆建瀛是以钦差大臣的身分,出省迎敌。绿营暮气沉沉,早已不能打仗,新招募的兵又没有多少,哪经得住洪杨军如山洪暴发般顺流直冲,以致节节败退。
这时洪杨军的水师,也由九江,过湖口、彭泽,到了安微省境。守小孤山的江苏按察使,弃防而逃,这一下省城安庆的门户洞开。安徽巡抚蒋文庆只有两干多兵守城,陆建瀛兵败过境,不肯留守,直回江宁。蒋文庆看看保不住,把库款、粮食、军人的一部分,侈运庐州,自己坚守危城。其时城里守卒已经溃散,洪杨军轻而易举地破了城,蒋文庆被杀于抚署西辕门。这是十天前的事。
“十天前?”王有龄大惊问道:“那么现在‘长毛’到了什么地方了呢?”“这可就不知道了。”那茶客摇摇头,愁容满面的“芜湖大概总到了。说不定已到了江宁。”
王有龄大惊失色!洪杨军用兵能如此神速?他有点将信将疑。但稍为定一定心来想,亦无足奇,这就是他在旅途中读了许多书的好处,自古以来,长江以上游荆州为重镇,上游一失,顺流东下,下游一定不保,所以历史上南朝如定都金陵,必遣大将镇荆襄,保上游,而荆襄有变,金陵就如俎上之肉,此所以桓温在荆州,东晋君臣,寝食难安,而南唐李氏以上游早失,终于为宋太祖所平。
这一下,他对当前的形势得失,立刻便有了一个看法,朝中根本无知将略的人,置重兵于湖广、河南、防洪杨北上,却忽略了江南的空虚,这是把他们逼向东南财赋之区,实在是极大的失策。
照这情形看,金陵迟早不保。他想到何桂清,一颗心猛然往下一沉,随即记起,问桂清不在金陵,抹一抹额上的汗,松口气失声自语:“还好,还好!”同桌的茶客抬起忧郁的双眼望着他,他才发觉自己的失态,便陪着笑说“我想起一个好朋友,他”王有龄忽然问道:“请问,学台衙门,可是在江阴?”
“我倒不大清楚。”那人答道:“江苏的大官儿最多,真搞不清什么衙门在什么地方?”
“怎么搞不清。”邻桌上有人答话“不错,江苏的大官最多,不过衙门都在好地方。”他屈着手指数道:“从情江浦开始数好了,南河总督驻清江浦,漕运总督驻淮安,两江总督、驻防将军、江宁藩司驻江宁,江苏巡抚、江苏藩司驻苏州,学政驻江阴,两淮盐政驻扬州。”
果然是在江阴。王有龄心里在盘算,由运河到了扬州,不妨沿江东去,到江阴看一看何桂清,然后再经无锡、苏州、嘉兴回杭州,也还不迟。
刚刚盘算停当,高升气喘吁吁地寻了来了,他好不容易才觅着一间房,虽丢了定钱在那里,去迟了保不定又为他人所得,兵荒马乱,无处讲理,所以催着主人快走。
于是王有龄起身付了茶钱,主仆两人走出店来,拦着一名挑伕,把笨重箱笼挑了一担。高升背了铺盖卷,其余帽笼之类的轻便什物,便由王有龄亲手拿着,急匆匆赶到客店。是一间极狭窄的小屋,而且靠近厨房,抽烟弥漫,根本不宜作为客房。可是看到街上那些扶老携幼,彷惶不知何处可以容身的难民,王有龄便觉得这问小屋简直就是天堂了。
“你呢?”他关切地问高升“也得找个铺才好。”
“我就在老爷床前打地铺。反正雇好了船就走,也不过天把的事。”
“高升!我想绕到江阴去看一看何大人。”王有龄把他的打算说了出来。
“这个”高升迟疑地答道:“我劝老爷还是一直回杭州的好,一则要早早禀到,二则多换两次船,在平常不费事,这几天可是很大的麻烦。老爷,消息很不好,万一路断了,怎么办?”
高升的见识着实不低,分发浙江的候补州县,如果归路中断,逗留在江苏,那是一辈子都补不到缺的,所以王有龄一听他的话,翻然变计,当夜商量定规,尽快雇船赶回浙江。
第二天早晨一看,难民已到了许多,同时也有了确实消息,芜湖已经失守,官军水师大败,福山镇总兵阵亡,洪杨军正分水陆三路,进薄江宁。江南的老百姓,一二百年未经兵革,恐慌万状,因而雇船也不容易,南面战火弥漫,船家既怕送人虎口,又怕官府抓差扣船,不管哪一样,反正遇上了就要大倒其霉。
奔走了一天,总算有了结果,有一批浙江的漕船回空,可以附搭便客,论人计价,每人二十两银子,这比平时贵了十倍不止,事急无奈,王有龄惟有忍痛点头。
但也亏得是坐漕船,一路上“讨关”、“过坝”可得许多方便。风向也顺,船行极快,到了扬州,听说江宁已经被围,城外有七八十万头裹红中的太平军,城里只有四千旗兵,一千绿营兵,不过明太祖兴建的江宁城,坚固有名,一时不易攻下。
如果真的有七八十万人,洪杨军能不能攻下江宁,无关大局。王有龄心里在想,他们的兵力足够,分兵两路,一去往东,径取苏常,一支渡江而北,经营中原,这一来江宁成了孤城,不战自下。由于这个想法,王有龄对大局相当悲观,中宵不寐,听着运河的水声,心潮起伏,不知如何才能挽救江南的劫运?
就这样忧心忡仲地到了杭州。一上岸第一个想别的不是家,是胡雪岩,但自然没有行装未卸,便上茶馆里去寻他的道理。而一到了家,却又有许多事要料理,当务之急是寻房子搬家。原来的住处过于狭隘,且莫说排场气派,首先高升就没有地方住,所以他在家只得坐一坐,喝了杯茶,随即带着高升去寻房屋经纪。
买卖房屋的经纪人,杭州叫做“瓦摇头”他们有日常聚会的地方,在一家茶馆,各行各业都有一家茶馆作为买卖联络的集中之处。称为“茶会”到了茶会上,那些连“瓦”见了他们都“摇头”的经纪人,一看王有龄的服饰气派,还带着底下人,都以为是大主顾来了,纷纷上来兜搭,问他是要买呢,还是“典”?
“我既不买,也不典。想租一宅房子。而且要快,最好今天就能搬进去。”
“这哪里来?”大家都有些失望地笑了。
“我有。”有个人说。
于是王有龄只与此人谈交易,问了房子的格局,大小恰如所砍,再问租金,也还不贵“那就去看一看再说。”王有龄这样表示“看定了立刻成约,当日起租。我做事喜欢痛快,疙里疙瘩的房子我可不要。”
听你老人家是福建口音夹杭州口音,想必也吃了好几年西湖水,难道还不知道‘杭铁头’说一下二?”
那房子在清和坊,这一带杭州称为“上城”从南宋以来,就是一城精华所在,离佑圣观巷的抚台衙门和藩司前的藩台衙门都不远“上院”方便,先就中王有龄的意。再看房子,五开间的正屋,一共两进,左右厢房,前面轿厅,后面还有一片竹林,盖着个小小的亭子,虽不富丽,也下寒酸,正合王有龄现在的身分。
看到他的脸色“瓦摇头”便说:“王老爷鸿运高照!原住的张老爷调升山西,昨天刚刚动身。这么好的房子,一天都不会空,就不定明天就租了出去,偏偏王老爷就是今天来看,真正巧极了!”
“是啊,巧得很!”王有龄也觉得事事顺遂,十分高兴“你马上去找房东,此刻就订约起租。”
“老爷!”高升插嘴问道:“哪一天搬进来?”
“拣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搬,万一来不及就是明天。”
这一天是无论如何来不及了,但也有许多事要做,第一步先雇人来打扫房子,第二步要买动用家具,为了不愿意露出暴发户的味道,王有龄特地买了半旧的红木桌椅,加上原有的一套,从云南带来的大理石的茶几、椅子,铺陈开来,显得很够气派。
真个“有钱好办事”搬到新居,不过两天工夫,诸事妥贴,厨房里厨子,上房里丫头、老妈,门房里坐着四个轿班,轿厅里停一顶簇新的蓝呢轿子。高升便是他的大管家。
这就该去寻胡雪岩了。王有龄觉得现在身分虽与前不同,但不可炫濯于患难之交,所以这天早晨,穿了件半旧棉袍,也不带底下人,安步当车,踱到了以前每日必到的那家茶馆。自然遇到很多熟人,却独独不见胡雪岩。
“小胡呢?”他问茶博士。
“好久没有来了。”
“咦!”王有龄心里有些着急“怎么回事?到哪里去了?”
“不晓得。”茶博士摇摇头“这个人神出鬼没,哪个也弄不清楚他的事。”
“这样”王有龄要了张包茶叶的纸,借支笔写了自己的地址,交给茶博士,郑重嘱咐:“如果遇见小胡,千万请他到我这里来。”
走出茶馆,想想不放心,怕茶博士把他的话置诸脑后,特为又回进去,取块两把重的碎银子,塞到茶博士千里。
“咦!咦!为啥?”
“我送你的。你替我寻一寻小胡,寻着了我再谢你。”
那茶博士有些发愣,心想这姓王的,以前一壶茶要冲上十七八回开水,中午两个烧饼当顿饭,如今随便出手就是两把银子,想来发了财了!可是看看他的服饰又不象怎么有钱,居然为了寻小胡,不惜整两银子送人,其中必有道理。
“这,这真不好意思了。”茶博士问道“不过我要请教你老人家,为啥寻小胡?”
“要好朋友嘛!”王有龄笑笑不说下去了。
作了这番安排,他怅惘的心情略减,相信那茶博士一天到晚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谊,眼皮宽,人头熟,只要肯留心访查,一定可以把小胡寻着。只怕小胡来访,不易找到地址,所以一回家便叫人去买了一张梅红笺,大书“闽候王有龄寓”六字,贴在门上。
这就要预备禀到、投信了。未上藩署以前,他先要到按察使衙门去看一个朋友。按察使通称桌司,尊称力桌台,掌管一省的刑名。王有龄的那个朋友就是臬司衙门的“刑名师爷”姓俞,绍兴人。“绍兴师爷”遍布十八行省、大小衙门,所以有句“无绍不成衙”的俗语,尤其是州县官,一成了缺,第一件大事就是延聘“刑名”、“钱谷”两幕友,请到了好手,才能一帆顺风,名利双收。
王有龄的这个朋友,就是刑名好手,不但一部大清律倒背如流,肚子里还藏着无数的案例。向来刑名案子,有律讲律,无律讲例,只要有例可援,定漱的文卷,报到刑部都不会被驳。江浙桌台衙门的“俞师爷”就是连刑部司官都知道其人的,等闲不会驳他经办的案子,所以历任臬司都要卑词厚币,挽留他“帮忙”
俞师爷的叔叔曾在福建“游幕”与王有龄也是总角之交,但平日不甚往来。这天见他登门相访,料知“无事不登三宝殿”便率直问道:“雪轩兄,何事见教?”
“有两件事想跟老兄来请教。”王有龄说“你知道的,我本来捐了个盐大使,去年到京里走了一趟,过了班,分发本省。”
盐大使“过班”自然是州县班子,俞师爷原来也捐了个八品官儿,好为祖宗三代请“诰封”这时见王有龄官比自己大了,便慢吞吞地拉长了绍兴腔说。“恭喜,恭喜!我要喊你‘大人’了。”
“老朋友何苦取笑。”王有龄问道:“我请问,椿藩台那件案子现在怎么了?”
“你也晓得这件案子!”俞师爷又间一句:“你可知道黄抚台的来头?”
“略略知道些。他的同年,在朝里势力大得很。”
“那就是了,何必再问?”
“不过我听说京里派了钦差来查。可有这事?”
“查不查都是一样。”俞师爷说“就是查,也是自己人来查。”
听这口意,王有龄明白他意何所指?自己不愿把跟何桂清的关系说破,那就无法深谈了。但有一点必须打听一下:“那么,那个‘自己人’到杭州来过没有?”
“咦!”俞师爷极注意地看着他“雪轩兄,你知道得不少啊!”“哪里。原是特意来请教。”
俞师爷沉吟了一会放低声音说:“既是老朋友,你来问我,我不能不说,不过这一案关系抚台的前程,话不好乱传,得罪了抚台犯不着。你问的话如果与你无关,最好不必去管这闲事,是为明哲保身之道。”
听俞师爷这么说,王有龄不能没有一个确实的回答,但要“为贤者讳”不肯直道他与何桂清的关系,只说,托人求了何桂情的一封“八行”不知道黄宗汉会不会买帐?
“原来如此!恭喜,恭喜,一定买帐。”
“何以见得?”
“老实告诉你!”俞师爷说:“何学台已经来过了。隔省的学政,无缘无故怎么跑到浙江来?怕引起外头的猜嫌,于黄抚台的官声不利,所以行踪极其隐秘。好在他是奉旨密查,这么做也不算不对。你想,何学台如此回护他的老同年,黄抚台对他的‘八行’,岂有不买帐之礼?”
“啊!”王有龄不由得笑了,他一直有些患得患夫之心,怕伺、黄二人的交情,并不如何往清自己所说的那么深厚,现在从旁人口中说出来,可以深信不疑了。
“再告诉你句话:黄抚台奉旨查问,奏复上去,说椿寿‘因库款不敷,漕务棘手,致肝疾举发,因而自尽,并无别情’。这‘并无别情’四个字,岂是随便说得的?只要有了‘别情’,不问‘别情’为何,皆是‘欺罔’的大罪,不杀头也得坐牢,全靠何学台替他隐瞒,你想想看,这是替他担了多大的干系?”
一听这活,王有龄倒有些替何桂清担心,因为帮着隐瞒,便是同犯“欺罔”之罪,一里事发,也是件不得了的事。
俞师爷再厉害,也猜不到他这一桩心事,只是为老朋友高兴,拍着他的肩说“你快上院投信去吧!包你不到十天,藩司就会‘挂牌’放缺。到那时候,我好好荐个同乡给你办刑名。”
“对了!”王有龄急忙拱手称谢“这件事非仰仗老兄不可,刑、钱两友,都要请老兄替我物色。”
“有,有!都在我身上。快办正事去吧!”
于是王有龄当天就上藩署禀到,递上手本,封了四两银子的“门包”
候补州县无其数,除非有大来头,藩司不会单独接见,王有龄也知道这个规矩,不过因为照道理必应有此一举,所以听得门上从里面回出来,说声:“上头身子不舒服,改日请王老爷来谈。”随即道了劳,转身而去。
蓝呢轿子由藩同前抬到佑对观巷抚台衙门,轿班一看照墙下停了好几顶绿呢大轿,不敢乱闯,远远地就停了下来,工有龄下了轿,跟高升交换了一个眼色,一前一后,走入大门。抚台衙门的门上,架子特别大,一看王有龄的“顶戴”例知是个候补州县,所以等高升从拜匣里拿出手本递去,连正眼郁不着他,喊一声“小八子,登门簿!”
那个被呼为“小八子”的,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但架子也下小,向高升说道“把手本拿过来!”
在藩台衙门,手本辽往里递一递,在这里连手本都是白费,好在高升是见过世面的,不慌不忙摸出个门包;递了给门上,他接在手里掂了掂,脸色略略好看了些,问一句:“贵上尊姓?”
“敝上姓王!”高升把何桂清的信取出来:“有封信,拜托递一递。”
看在门包的分上,那门上似乎万般无奈地说:“好了,好了,替你去跑一趟。”
他懒洋洋地地站起身,顺手抓了顶红缨帽戴在头上,一直往里走去。抚台衙门地方甚大,光是中间那条甬道就要走好半天,王有龄便耐心等着。但这一等的时间实在太久了,不但他们主仆忐忑不安,连门房里的人也都诧异:“怎么回事,刘二爷进去了这半天还不出来?”
“也许上头有别的事交代。”
这是个合理的猜测,王有龄听在耳朵里,凉了半截,黄宗汉根本就不理何桂清的信,更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否则决不会把等候谒见的人,轻搁在一边,管自己去交代别的事。
“刘二爷出来了!”高升悄悄说道。
王有龄抬眼一望,便觉异样,刘二已泅不似刚迸去时的那种一步懒似一步的神情,如今是脚步匆速,而且双眼望着自己这面,仿佛有什么紧要消息急于来通知似地。
这一下,他也精神一振,且迎着刘二,只见他奔到面前,先请了个安,含笑说道:“王大老爷!请门房里坐。”
何前倔而后恭?除掉王有龄主仆,门房里的,还有一直在那里的闲人,无不投以惊异的神色,有些就慢慢地跟了过来,想打听一下,这位戴“水晶顶子”的七品官儿,是何来历?连抚台衙门赫赫有名的刘二爷都对他这样客气?
等进了门房,刘二奉他上坐,倒上茶来,亲手捧过去,一面间道:“王大老爷公馆在哪里?”
“在清和坊。”王有龄说了地址,刘二叫人记了下来。
“是这样,”他说“上头交代,说手本暂时留下,此刻司道都在,请王大老爷进去,只怕没有工夫细谈。今天晚上请王大老爷过来吃个便饭,也不必穿公服。回头另外送帖子到公馆里去!”
“喔,喔!”王有龄从容答道“抚台太客气了!”
“上头又说,王大老爷是同乡世交,不便照一般的规矩接见。晚上请早些过来,我在这里伺候,请贵管家找刘二接贴就是了。”
高升这时正站在门外,听他这一说,便悄悄走了进去,王有龄看见了喊道“高升,你来见见刘二爷。”
“刘二爷!”高升请了个安。
刘二回了礼。跟班听差,客气些都称“二爷”所以刘二不管他行几,回他一声:“高二爷!”又说“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事只管招呼我,不必客气!”
“是,是!将来麻烦刘二爷的地方一定很多,请多关照。”
这时王有龄已站起身,刘二便喊:“看!王大老爷的轿子在那里,快抬过来。”
他的那顶蓝呢大轿、一直停在西辕门外,等抬到大门,王有龄才踱着八字步,走了出去,刘二哈着腰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那些司道的从人轿班,看刘二比伺候“首县”还要巴结,无不侧目而视,窃窃私议。
回家不久,果然送来一份黄宗汉的请帖,王有龄自然准时赴宴。虽然刘二已预先关照,只开便衣,他却不敢把抚台的客气话当真,依旧穿公服,备手本,只不过叫高升带着衣包备用。
到了扰台商门下轿,刘二已经等在那里、随限把他领到西花厅,说一声:“王大老爷请坐,等我到上面去回。”
没有多少时候,听得靠里一座通上房的侧门外面,有人咳嗽,随后便进来一个听差,一手托着银水烟袋,一手打开棉门帘,王有龄知道黄宗汉出来,随即站起,必恭必敬地立在下方。
黄宗汉穿的是便衣,驴脸狮鼻,两颊凹了下去,那双眼睛顾盼之,看到什么就是死盯一眼,一望而知是个极难伺候的人物。王有龄不敢怠慢,趋跄数步,迎面跪了下去,报乞请安。
“不敢当,不敢当!”黄字汉还了个揖,他那听差便来扶起客人。
主人非常客气,请客人“升炕”王有龄谦辞不敢,斜着身子在下方一张椅子上坐下。黄宗汉隔一张茶几坐在上首相陪。
“我跟根云,在同年中感情最好。雪轩兄既是根云的总角之交,那就跟自己人一样,何况又是同乡,不必拘泥俗礼!”
“承蒙大人看得起,实在感激,不过礼不可废。”三有龄辩“一切要求大人教导!”
“哪里!倒是我要借重长才”
从这里开始,黄宗汉便问他的家世经历,谈了一会,听差来请示开席,又说陪客已经到了。
“那就请吧!”主人起身肃容“在席上再谈。”
走到里间,两位陪客己在等候,都是抚署的“文案”、一个姓朱的管奏折,一个姓秦的管应酬文字。两个人都是举人,会试不利,为黄宗汉邀来帮忙。
这一席自然是王有龄首座、怎么样也辞不了的。但论地位,论功名,一个捐班知县高踞在上,总不免局促异常。幸好他读了几部实用的书在肚子里,兼以一路来正赶上洪杨军长驱东下,见闻不同,所以席上谈得很热闹,把那臼惭形秽的感觉掩盖过去了。
酒列半酣,听差进来向黄宗汉耳边低声说了一句,只听他大声答道:“快拿来!”
拿来的是一解盖青紫泥大印的公文,拆开来看完,他顺手递了给“朱师爷”朱师爷却是看不到几行,便皱紧了双眉。
“江宁失守了。”黄宗汉平静地对王有龄说:“这是江苏巡抚来的咨文。”
“果然保不住!”王有龄咽然问道:“两江总督陆大人呢?”
“殉难了。死得冤枉!”黄宗汉说“长毛用地雷攻破两处城墙,进城以后,上元县刘令,奋勇抵抗,长毛不支,已经退出,不想陆制军从将军署回衙门,遇着溃散的长毛,护勇、轿班,齐轿而逃。陆制军就这么不明不白死在轿子里!唉,大冤枉了!”
黄宗汉表面表现得十分镇静,甚至可说是近乎冷漠,其实是练就了的一套矫情镇物的功夫,他的内心也很紧张,尤其是想到常大淳、蒋文庆、陆建瀛等人,洪杨军一路所经的督抚,纷纷阵亡,地方大吏起居八座,威风权势,非京官可比,但一遇到战乱,守上有责,非与城同存亡不可,象陆建瀛,即使不为洪杨军所杀,能逃出一条命来,也逃不脱革职拿问,丧师失地的罪名,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恩到这里,黄宗汉不免惊心。
又说了阵时局,行过两巡酒,他忽然问王有龄:“雪轩兄,你的见闻较为真切。照你看,江宁一失,以后如何?”
王有龄想了想答道:“贼势异常猖獗,而江南防务空虚,加川江南百姓百余年不知兵革,人心浮动,苏、常一带,甚为可虑。”
“好在向欣然已经追下来了。自收复武昌以来,八战八克,已拜钦差大臣之命,或许可以收复江宁。”
这是秦师爷的意见,王有龄不以为然,但抚署的文案,又是初交,不便驳他,只好微笑不答。
“我倒要请教,倘或苏常不守,转眼便要侵入本省。雪轩兄,”黄宗汉很注意地看着他“可能借箸代筹?”
这带点考问的意思在内,他不敢疏忽。细想一想,从容答道“洪杨军己成燎原之势,朝廷亦以全力对付,无奈如向帅虽为名将,尚无用武之地,收夏武昌,八战八克,功勋虽高,亦不无因人成事”
“怎么叫‘因人成事’?”黄字汉打断他的话问。
原是句含蓄的话,既然一定要追问,只好实说。王有龄向秦师爷歉意地笑一笑:“说实在的,洪杨军带着百姓,全军东下,向帅在后面撵,不过收夏了别人的弃地而已。”
“嗯,嗯!”黄宗汉点点头,向秦师爷说:“此论亦不算过苛。”然后又转眼看着王有龄,示意他说下去。
“以愚见,如今当苦撑待援,苏常能抵挡得一阵,朝廷一定会调遣精兵,诸路台围,那时候便是个相持的局面,胜负固非一时可决,但局面优势总是稳住了,因此,本省不可等喊临边境,再来出兵,上策莫如出境迎敌!”
黄宗汉凝视着他,突地击案称赏:“好一个‘出境迎敌’!”
他在想,出境迎敌,战火便可不致侵入本省,就无所谓“守土之责”万一吃了败仗,在他入境内,总还有个可以卸责的余地。这还下说,最妙的是,朝廷一再颁示谕旨,不可视他省的战事与己无关,务宜和衷共济,协力防剿,所以出省迎敌正符合上面的意思,等一出奏,必蒙优诏褒答。
专管奏折的朱师爷,也觉得王有龄想出来的这四个字很不坏,大有一番文章可做,也是频频点头。
“办法是好!”黄宗汉又说“不过做起来也不容易。练兵筹饷两事,吃重还在一个饷字!”
“是!”王有龄说:“有土斯有时,有财就有饷,有的就有兵“有兵就有上!”朱师爷接着就了这一句,阑座抚掌大笑。
于是又谈到筹响之道,王有龄认为保持响源,也就是说,守住宫庶之区最关紧要。然后又谈漕运,他亲身经历过运河的淤浅,感慨着说,时世的推移,只怕己历数千数的河运,将从此没落。而且江南战火已成燎原,运河更难保畅通,所以漕运改为海运,为势所必然,惟有早着先鞭。
这些议论,他自觉相当平实,黄宗汉和那两位师爷,居然也倾听不倦。但他忽生警觉,初次谒见抚台,这样子放言高论,不管话说得对不对,总会让入觉得他浮浅狂妄,所以有些失悔,直到终席再不肯多说一句话。
饭扣茗聚,黄宗汉才谈到他的正事“好在你刚到省。”他说“且等见了藩司再说。”
“是!”王有龄低头答道“总要求大人栽培。”
“好说,好说!”说着已端起了茶碗。
这是对值堂的听差暗示,也就是下逐客令,听差只要一见这个动作,便会拉开嗓子高唱:“送—客—!”
唱到这一声,王有龄慌忙起身请安,黄宗汉送了出来,到堂前请留步,主人不肯,直到花厅门口,再三相拦,黄宗汉才哈一哈腰回身而去。
依然是刘二领着出衙问。王有龄心里七上八下,看不出抚台的态度,好象很赏识,又好象是敷衍,极想距刘二打听一下,但要维持宫派,不便跟他在路上谈这事,打算着明干叫高升来探探消息。
绕出大堂,就看见簇新两盏“王”字大灯笼,一顶蓝呢轿子都停在门侗里。刘二亲手替他打开轿帘,等他倒退着坐进轿子。才低声说道:“王大老爷请放心,我们大人是这个样子的。要照应人,从不放在嘴上。他自会有话交代藩台。藩台是旗人,讲究礼数,王大老爷不可疏忽!”
“是,是!”王有龄在轿中拱手,感激他说“多亏你照应,承情之至。”
由于有了刘二的那几句话,王有龄这夜才能恬然上床。他自已奇怪,闲了这许多年,也不着急,一旦放缺已有九成把握,反倒左右不放心,这是为了什么?在枕上一个人琢瞎了半天,才悟出其中的道理,他这个官下尽是为自己做,还要有以安慰胡雪岩的期望,所以患得患失之心特甚。
想起胡雪岩便连带想起一件事,推推枕边人问道:“太太,今天可有人来过?”
“你是问那位胡少爷吗?”王太太是个老实的贤德妇人“我也是盼望了一天,深怕错过了,叫老妈子一遍一遍到门口去看。没有!没有来过。”
“这件事好奇怪”
“都要怪你!”王太太说“受人这样大的恩惠,竟不问一问人家是什么人家,住在哪里?我看天下的糊涂人,数你为第一了。
“那时也不知道怎么想来的?”王有龄回忆着当时的情形“事起突然,总有点儿不信其为真,仿佛做了个好梦,只愿这个梦做下去,不愿去追根落实,怕那一来连梦都做不成。”
“如果说是做梦,这个梦做得也太希奇,太好了。”王太太欢喜地感叹着“哪里想得到在通州又遇上那位何大人!”
“是啊!多年音问不通,我从前又不大看那些‘邸报’和进士题名的‘齿录’,竟不知道何桂清如此得意。”王有龄又说“想想也是,现成有这么好一条路子下去走,守在这里,苦得要命!不好笑吗?”
“现在总算快苦出头了!说来说去,都是老太爷当年种下的善因。就是遇到胡少爷,一定也是老大爷积了阴德。”
王有龄深以为然“公门里面好修行,做州县官,刑名钱谷一把抓,容易造孽,可是也容易积德。老太爷是苦读出身,体恤人情,当年真的做了许多好事。”
“你也要学学老太爷,为儿孙种些福田!”王太太又忧郁他说“受恩不可忘报,现在胡少爷踪影毫无,这件事真急人!”
“唉!”王有龄比她更烦恼“你不要再说了!说起来我连觉都睡不着。”
王太太知道丈夫明日还要起早上藩台衙门,便不再响。到了五更天,悄悄起身,把丫头老妈子都唤醒了。等王有龄起身。一切都已安排得妥妥帖帖,于是吃过早饭,穿戴整齐,坐着轿子,欣然“上院”
上院扑了个空,藩司麟桂为漕米海运的事,到上海去了,起码得有十天到半个月的工夫,才能回来,王有龄大为扫兴,只好用“好事多磨”这句话来自宽自解。
闲着无事,除了每天在家等胡雪岩以外,便是到臬司衙门去访俞师爷,打听时局。京里发来的邪报常有催促各省办理“团练”的上谕,这是仿照嘉庆年间,平“白莲教”时所用的坚壁清野之法,委派各省在籍的大员,本乎“守望相助”的古义,白办乡团练兵,保卫地方,上谕中规定的办法是,除了在籍大员会同地方官,邀集绅士筹办以外,并“着在京各部院堂官及翰、詹、科、道,各举所知,总期通晓事体,居心公正,素系人望者,责成倡办,自必经理得宜,舆情允阶”同时又训勉办理团练的绅士,说“该绅士等身受厚恩,应如何自固阎里,为敌汽同仇之计,所有劝谕、捐赀、浚濠、筑寨各事,总宜各就地方情形,妥为布置。一切经费,不得令官吏经手。如果办有成效,即由该督抚随时妻请奖励。”
“你看见没有?”俞师爷指着“一切经费,不得令官吏经手”这句话说“朝廷对各省地方官,只会刮地皮,不肯实心办事,痛心之情,溢于言表!”
“办法是订得不错,有了这句话,绅士不怕掣时,可以放手办事。但凡事以得人为第一,各地的劣绅也不少,如果有意侵渔把持,地方官问一问,便拿上谕来作个挡箭牌,其流弊亦有不可胜言者!”
俞师爷点点头说:“浙江不知会派谁?想来戴醇士总有份的。”
“戴醇士是谁?”王有龄问“是不是那位画山水出名的戴侍郎?”
“对了!正是他。”
过了几天,果然邸报载着上谕:“命在籍前任兵部侍郎戴熙,内阁学士朱品芳、朱兰,湖南巡抚陆费瑔等督办浙江团练事宜。”陆费瑔不姓陆,是姓陆费,只有浙江嘉兴才有这一族。
“气运在变了!”俞师爷下一次与王有龄见面时,这样感叹“本朝有大征伐,最初是用亲贵为‘大将军’,以后是用旗籍大员,亦多是祖上的勋绩军功的世家子弟,现在索性用汉人,而且是文人。此是国事的一大变,不知纸上谈兵的效用如何?”
王有龄想想这话果然不错,办团练的大臣,除了浙江省以外,外省的,据他所知,湖南是礼部恃郎曾国藩,安徽是内阁学士吕贤基,此外各省莫不是两榜进士出身,在籍的一二品文臣主持其事。内阁学士许乃刽甚至奉旨帮办江南军务,书生下但握兵权,而且要上战场了。
“雪轩兄!”俞师爷又说“时逢盛世,固然是修来的福分,时逢乱世,也是有作为的人的良机,象我依人作嫁,游幕终老,可以说此生已矣,你却不可错过这个良机!”
受到这番鼓励的王有龄,雄心壮志,越发跃然,因而用世之心,格外迫切,朝朝盼望麟佳归来,谒见奉委之后,好切切实实来做一番事业。这天晚上吃过饭,刚刚摊开一张自己所画的地图,预备在灯下对照着读圣武记,忽然高升戴着一顶红缨帽,进门便请安:“恭喜老爷,藩台的委札下来了!”
“什么?”这时王有龄才发觉高升手中有一封公文。
“藩台衙门派专人送来的。”说着他把委札递了上去。
打开来一看,是委王有龄做“海运局”的“坐办”这个衙门,专为漕米改为海运而设“总办”由藩司兼领“坐办”才是实际的主持人。王有龄未得正印官,不免失望,但总是一桩喜事,便问“人呢?”
那是指送委札的人,高升答道:“还在外头。是藩台衙门的书办。”
“噢!”他跟高升商量“你看要不要见他?”
“见倒不必了。不过要发赏。”
“那自然,自然。”
王太太是早就想到了,有人来送委札必要发赏,一个红纸包已包好了多日,这时便亲自拿了出来。
高升急忙又替太太请安道喜,夫妇俩又互相道贺。等把四两银子的红包拿了出去,家里的老妈子、厨子、轿班,得到消息,约齐了来磕头贺喜,王太太又要发赏,每人一两银子。这一夜真是皆大欢喜,只有王有龄微觉美中不足。
乱过一阵,他才想起一件要紧事,把高升找了来问道:“藩台是不是回来了?”
“今天下午到了,一到就‘上院’,必是抚台交代得很结实,所以连夜把委札送了来。”
“那明于一早要去谢委。”
“是!我已经交代轿班了,谢了委还要拜客,我此刻要在门房里预备。顶要紧一张拜客的名单,漏一个就得罪人。”
王有龄非常满意,连连点头。等高升退了出去,在门房里开拟名单,预备手本,他也在上房里动笔墨,把回杭州谒见黄抚台和奉委海运局坐办的经过,详详细细写了一封信,告诉在江阴的何桂清。
信写完已经十二点,王太太亲自伺候丈夫吃了点心,催他归寝。人在枕上,心却不静,一会儿想到要请个人来办笔墨,一会儿又想到明天谢委,麟藩台会问些什么?再又想到接任的日子,是自己挑,还是听上头吩咐?等把这些事都想停当,已经钟打两下了。
也不过睡了三个钟点,便即起身。人逢喜事精神爽,一点都看不出少睡的样子,到了藩台衙门,递上手本,麟桂立即请见。
磕头谢委,寒暄了一阵。麟桂很坦率地说:“你老哥是抚台交下来的人,我将来仰仗的地方甚多,凡事不必客气,反正有抚台在那里,政通人和,有些事你就自己作主好了。”
王有龄一听这话,醋意甚浓,赶紧欠身答道:“不敢!我虽承抚台看得起,实在出于大人的栽培,尊卑有别,也是朝廷体制所关,凡事自然秉命而行。”
“不是,不是!”麟桂不断摇手“我不是跟你说什么生分的话,也不是推责任,真正是老实话。这位抚台不容易伺候,漕运的事更难办,我的前任为些把条老命都送掉,所以不瞒你老哥说,兄弟颇有戒心。现在海运一事,千斤重担你一肩挑了过去,再好都没有。将来如何办理,你不妨多探探抚台的口气。我是垂拱而治,过一过手转上去,公事只准不驳,岂不是大家都痛快?”
倒真的是老实话!王有龄心想,照这样子看,是黄宗汉要来管海运,委自己出个面。麟桂只求不生麻烦,办得好“保案”里少不了他的名字,办不好有抚台在上面顶着,也可无事,这个打算是不错的。
于是他不多说什么,只很恭敬地答道:“我年轻识浅,一切总要求大人教导。”
“教导不敢当。不过海运是从我手里办起来的,一切情形,可以先跟你说一说。”
“是!”他把腰挺一挺,身子凑前些,聚精会神地听着。
“我先请问,你老哥预备哪一天接事?”
“要请大人吩咐。”
“总是越快越好!”麟桂喊道:“来啊!”唤来听差,叫取皇历来翻了翻,第三天就是宜于上任的黄道吉日,决定就在这天接事。
“再有一件事要请问,你老哥‘夹袋’里有几个人?”
王有龄一个“班底”也没有,如果是放了州县缺,还要找俞师爷去找人,海运局的情形不知如何?一时无法作答。就在这踌躇之间,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必须替他留个位置。
“只有一个人,姓胡,人极能干。就不知他肯不肯来?”
“既然如此,海运局里的旧人,请老哥尽力维持。”
原来如此!麟藩台是怕他一接事,自己有批人要安插,所以预先招呼。王有龄觉得这位藩台倒是老实人“我听大人的吩咐。”他又安了个伏笔“倘或抚台有人交下来,那时再来回禀大人,商量安置的办法。”
“好,好!”麟桂接着便谈到海运“江浙漕米改为海运,由新近调补的江苏藩司倪良耀总办。这位仁兄,你要当心他!”
“噢!”这是要紧地方,王有龄特为加了几分注意。
“亏得我们抚台圣眷隆,靠山硬,不然真叫他给坑了!”
原来倪良耀才具有限,总办江浙海运,不甚顺利,朝廷严旨催促,倪良耀便把责任推到浙江,说浙江的新漕才到了六万余石。其实已有三十几万石运到上海,黄宗汉据实奏复,因而有上谕切责倪良耀。
“有这个过节儿在那里,事情便难办了。倪良耀随时会找毛病,你要当心。此其一。”
“是。”王有龄问道:“请示其二。”
“二呢,我们浙江有些地方也很难弄。尤其是湖州府,地方士绅把持,大户欠粮的极多。今年新漕,奉旨提前启运,限期上越发紧迫。前任知府,误漕撤任,我现在在想”
麟桂忽然不说下去了。这是什么意思呢?王有龄心里思量:莫非要委署湖州府?这也不对啊!州县班子尚未署过实缺,何能平白开擢?也许是委署湖州府属的哪一县。果真如此,就太妙了!湖州府属七县,漕米最多的乌程。归安、德清三县。此三县富庶有名,一补就先补上一等大县,干个两三年,上头有人照应,升知府就有望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外面一个倪良耀,里面一个湖州府,把这两外对付得好,事情就容易了。其余的,等你接了事再说吧!”麟桂说到这里端茶碗送客。
出了藩台衙门,随即到抚署谒见。刘二非常亲热地道了喜,接着便说“上头正邀了‘杭嘉湖’、‘宁绍台’两位道台在谈公事,只怕没有工夫见王大老爷。我先去跑一趟看。”
果然,黄宗汉正邀了两个“兵备道”在谈出省堵敌的公事,无暇接见,但叫刘二传下话来:接事以后,好好整顿,不必有所瞻顾。又说,等稍为空一空,会来邀他上院,详谈一切。
所谓“不必瞻顾”自是指麟桂而言。把抚、藩两上司的话合在一起来看,王有龄才知道自己名为坐办,实在已挑起了总负浙江漕米海运的全责。
“我跟王大老爷说句私说,”刘二把他拉到一边,悄悄说道“上头有话风出来了:如今军务吃紧,漕米关系军食,朝廷极其关切。只要海运办得不误限期,这一案中可以特保王某,请朝廷破格擢用。是祸是福,都在王某自己。”
“真正是,抚台如此看得起我,我不知说什么好了。得便请你回一声,就就我决不负抚台的提拔。”
刘二答应一定把话转到。接着悄悄递过来两张履历片陪笑道:“一个是我娘舅,一个是我拜把兄弟,请王大老爷栽培。”
“好,好!”王有龄一口答应,看也不看,就把条子收了起来。
由此开始拜客,高升早已预备了一张名单,按照路途近远,顺路而去。
驻防将军、臬司、盐运使、杭嘉湖道、杭州府都算是上司,须用手本,仁和、钱塘两县平行用拜帖,此外是候补的道府、州县,仅不过到门拜帖,主人照例挡驾,却跑了一天都跑不完。
回到家,特为又派人到臬司衙门把俞师爷请来吃便饭,一在把杯小酌,一面说了这天抚、藩两宪的态度。俞师爷很替他高兴,说这个“坐办”的差使,通常该委候补道,至少也得一名候补知府,以王有龄的身分,派季这个差使,那是逾格的提拔,不该为不得州县正堂而烦恼。
这一番话说得王有龄余憾尽释,便向他讨教接事的规矩,又“要个办笔墨的朋友”俞师爷推荐了他的一个姓周的表弟,保证勤快可靠。王有龄欣然接纳,约定第二天就下“关书”
“还有件事要向老兄请教。”他把刘二的两张履历,拿给俞师爷看:“是抚署刘二的来头,一个是他娘舅,一个是他拜把兄弟。”
“什么娘舅兄弟?”俞师爷笑道“都是在刘二那里花了钱的,说至亲兄弟,托词而已!”
“原来如此!”王有龄又长了一分见识“想来年长的是‘娘舅’,年轻的是‘兄弟’。你看看如问安插?”
“刘二是头千年老狐狸,不买帐固不可,太买帐也不好,当你老实好欺,得寸进尺,以后有碍麻烦。”
俞师爷代他作主,看两个人都有“未入流”的功名,年轻的精力较好,派了“押运要员”年长的坐得住,派在收发上帮忙。处置妥帖,王有龄心悦诚服。
接享受贺,热闹了两三天,才得静下心来办事,第一步先看来往文卷。这时他才知道,黄宗汉奏报,已有三十余万石漕米运到上海交倪良耀之说,有些不尽实,实际上大部分的漕注还在运河粮船上,未曾交出,倘或出了意外,责任不轻,得要赶紧催运。
正在踌躇苦思之时,黄宗汉特为派了个“文巡捕”来,说:“有紧要公事,请王大老爷即刻上院。”到了抚台衙门,先叩谢宪恩,黄宗汉坦然坐受,等他起身,随即递了一封公事过来,说道:“你先看一看这道上谕。”
王有龄知道,这是军机处转达的谕旨,称为“延寄”不过虽久闻其名,却还是第一次瞻仰,只见所谓“煌煌天语”不过普通的宣纸白单帖所写,每页五行,每行二十字,既无钤印,亦无签押,如果不是那个铃了军机处印的封套,根本就不能相信这张不起眼的纸,便是圣旨。
一面这样想,一面双手捧着看完,他的记性好,只看了一遍,就把内容都记住了。
这道上谕仍旧是在催运漕米,对于倪良耀一再申述所派委员,不甚得力,朝廷颇为不耐,严词切贡,最后指令”该藩司即将浙省运到米石,井苏省起运未完米石,仍遵叠奉谕旨,赶紧催办,务令克期放洋。倘再稍有延误,朕必将倪良耀从重冶罪。”
“我另外接得京里的信,”黄宗汉说“从扬州失守以后,守将为防长毛东窜,要放闸泄尽淮水,让贼舟动弹不得。如果到了高邮、宝应,还要决洪泽湖淹长毛,那时汪洋一片,百姓一起淹在里面,本年新漕也就泡汤了。为此之故,对海运的漕米,催得急如星火。倪良耀再办不好,一定摘顶戴,我们浙江也得盘算一下。”
王有龄极细心地听着,等听到最后一句,随即完全明白,浙江的漕米实在也没有运足,万一倪良耀革职查办,那时无所顾忌,将实情和盘托出,黄抚台奏报不实,这一下出的纰漏可就大了。
为今之计,除却尽快运米到上海,由海船承兑足额以外,别无善策。他把这番意思说了出来,黄宗汉的脸上没有什么表示。
没有表示就是表示,表示不满!王有龄心想,除非告诉他,五天或者十天,一定运齐,他是不会满意的。但自己实在没有这个把握,只能这样答道:“我连夜派员去催,总之一丝一毫不敢疏忽。”
“也只好这样了。”黄宗汉淡淡地说了这一句,一端茶碗,自己先站起身来,哈一哈腰,往里走去。
王有龄大为沮丧。接事数天,第一次见抚台,落得这样一个局面,不但伤心,而且寒心,黄抚台是这样对部属,实在难伺候。
坐在轿子里,闷闷不乐,前两天初坐大轿,左顾右盼的那份得意心情,已消失无余。想着心事自然也不会注意到经过了哪些地方?就在这迷惘恍惚之中,蓦地里兜起一个影子,急忙顿足喊道:“停轿,停轿!”
健步如飞的轿班不知怎么回事,拼命煞住脚,还是冲了好几步才能停住。挟着“护书”跟在轿旁的高升,立即也赶到轿前,只见主人已掀开轿帘,探出头来,睁大了眼回头向来路上望。
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引起了路人的好奇,纷纷住足,遥遥注视,高升看看有失体统,便轻喊一声:“老爷!”
一见高升,王有龄便说:“快,快,有个穿墨布夹袍的,快拉住他。”
穿黑布夹袍的也多得很,是怎等样一个人呢?高或矮,胖还是瘦,年纪多大,总要略略说明了,才好去找。
他还在踌躇,王有龄已忍不得了,拼命拍轿杠,要轿班把它成倒,意思是要跨出轿来自己去追。这越发不象样了,高升连声喊道:“老爷,老爷,体统要紧,到底是谁?说了我去找。””还有谁?胡少爷!”
“啊!”高升拔脚便奔“胡少爷”是怎么个人,他听主人说过不止一遍,脑中早有了极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