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大清疆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几日之前,由于新君继位,即将大行封赏,王杰和董诰也到了吏部,与刘墉交办过相关文书,可刘墉耳聋眼花,二人说了半天,刘墉才勉强听清二人要把乾隆拟定的名单交由吏部审议。此时满臣中尚有一位吏部尚书保宁,可他实职是伊犁将军,不在朝廷任官,吏部唯一的现任尚书就是刘墉。
刘墉站起身来,颤颤巍巍的摸索了半天,都摸不到二人手里的名单。这时几人身边的吏部侍郎富纲忽然道:“既然刘大人身体不适,就由下官代劳吧。既然皇上都定了,吏部该做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此说着,自然是只准备按拟定人员上奏了。二人听着富纲这话,也不好争辩,只得把名单交给了他。
可二人也都清楚,富纲得入吏部,正是和珅一力保荐而成。随后,二人又回到东华门,准备去军机处值班,走着走着,二人不知不觉间,想起来这条路上,十年前二人曾与朱珪一同退朝,彼时为了与和珅相抗,三人绞尽脑汁,想着如果后面几科殿试,能选拔出新的人才,自然有利于对抗和珅,可十年过来,效果却不尽理想,而和珅的势力甚至数倍于十年之前。
从当年登科进士的情况看,确实有不少进士,在八九年的学习、锻炼过程中,崭露头角。那彦成这时已做到三品詹事,而且旗缺易补,年后加授内阁学士,应该不难。孙星衍拟了兖沂曹济道,是正四品,钱楷升了江南司员外郎,汪廷珍先前因办事不当,暂时降了侍讲,但也不算严重,故而已经拟着次年重任侍讲学士,只有胡长龄还是国子祭酒,一时无官可迁。至于阮元,自不用说,上一年山东督学,考绩出色,历任三品也有近四年了,这一次升任二品,大有可能。只是乾隆五十五、五十八年的进士资历尚浅,目前即便升迁,能得到的好位置也不多。
但即便如此,这些新科进士,影响力依然有限,大多只是中级官员,难以决定上层要事。可是和珅的党羽,无论中外,都已把持了大量要职:户部尚书福长安把持户部已近十年,和珅亲信苏凌阿补了刑部尚书,吏部侍郎富纲、户部侍郎永保、工部侍郎吴省钦、内阁学士吴省兰,亲附和珅,人尽周知。这一年上任的兵部侍郎李潢,被和珅请入府中,为小儿子做家教。福宁改了两江总督,和珅弟弟和琳在四川总督任上,和珅姻戚伍拉纳是闽浙总督,如果毕沅也算和党,他即将上任湖广总督,这又一个位置保不住了。西安将军恒瑞、荆州将军兴肇,身为宗室,却也时常与和珅互通声气。福州将军魁伦虽不是和珅同党,可他是福康安提拔,因此对福长安也有好感,与阿桂则几无交往,更瞧不起王杰等人。
此外巡抚、布政使、提督、总兵亲附和珅之人,更是不可胜计。清朝最关键的两个提督,九门提督是和珅自己兼职,直隶提督则是和珅心腹庆成,和珅还兼着镶黄旗的领侍卫内大臣。而这还不是最糟的问题,更让二人无奈的是,由于乾隆在位最后几年,各部院京卿能不罢免,就不罢免,到了这个时候,很多部院卿官都垂垂老矣,刘墉只是其中之一,其余礼部尚书纪昀七十二岁、刑部尚书胡季堂、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士松六十七岁,工部尚书彭元瑞六十五岁,就连王杰自己也已经七十一岁,只有五十六岁的董诰还算年轻。眼看一品大员均已白发苍苍,却又有什么精力再去同和珅相抗?
想到这里,董诰终是尚有些火气,道:“可这些老臣,总是忠心为了大清朝廷,为了天下百姓的人啊。若是这些老臣也不在了,却还有什么人,可以支撑起这大清朝了。”
可就在这时,迎面忽然传来一个声音道:“董大人这话在下就听不懂了,董大人说只有老臣才能撑起这大清朝,难道我这个军机大臣、户部尚书,便撑不起大清朝了吗?难道和中堂便撑不起大清朝了吗?董大人,你为官也三十多年了,怎么还会说出如此蠢话?”原来王董二人已经到了军机处之前,而他们对面站着的,正是和珅与福长安,说话的自然是福长安了。
王杰见了福长安,自然恼怒,正要发作,忽觉手臂上一紧,却是董诰按住了他。只听董诰道:“福大人,我倒想知道,是谁给了福大人勇气,让福大人说出这般话的,是令尊吗?令尊在世之时,我也识得,他礼贤下士,高风亮节,与你这不肖子却有云泥之别!若是令尊尚在,我董诰自愿退出军机处,只因令尊办事,我董诰放心!可你呢?平日逢迎取容,滥用私党,朝廷纲纪凌夷,你不管不顾,竟还推波助澜!若是令尊在天有灵,见你这般行径,真不知该如何安稳呢!”王杰听了,也自是感动,董诰原本谦敬谨慎,公议时发言不多,不想今日竟然与福长安正面相对,想来也是为了护着自己,不让自己这个大学士先失了仪态之故。
福长安也怒道:“董诰!今日皇上在圆明园,阿中堂去了圆明园直房,只剩我等四人,你便原形毕露了,是不是?你觉得我配不上这个位置,你不要忘了,你也是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咱二人官品职务,是一样的!你有何资格辱骂于我,又有何资格提及我阿玛?你说我滥用私党,毁了朝廷纲纪,证据何在?只靠你空口出言,说什么就是什么吗?你觉得我撑不起大清朝了,我难道每日不是与你一样,五更入值,日落方退?我平日经手的文书,比你少吗?若说我撑不起大清朝,你董诰又能撑起什么?”
董诰也不甘示弱,道:“福长安,我劝你与和珅,都摸着自己良心想一想,你们举荐的人,做京官的,哪一个进过半句忠言?做外官的,哪一个不是成倍的往百姓身上摊派赋税?我董诰虽说为人愚笨了些,可最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你若不信,便去浙江富阳打听打听,我为官以来,可曾增添过一亩田产,一处房宅?我行得端立得正,却不惧你这般诋毁之言!”
福长安也针锋相对,道:“董诰,你也少拿清廉这番话安慰自己,你和王杰自诩清流,你们做这个军机大臣,办成了什么事?就拿你们最引以为傲的科举来说吧,我四人同任军机处,经历了四次科举,你们选出来几个人才了?你说自己愚笨,看来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嘛?”
其实历代科举选拔进士,能成才的总是少数,福长安这样问话也是强词夺理,可王杰与董诰也无法直言相辩。二人心知肚明,平日大事决断、新官选任,二人只有参议之权,决定权都在乾隆手里,二人实际成就不多,也和乾隆处处偏向和珅,对二人建议往往弃而不问有关,可这番理由,二人却又如何说得出口?
和珅这时也插话道:“诚斋,不要多说了,其实这大家都清楚,办事嘛,总是这样,没有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对了,董大人的父亲是董文恪公,听说当年做尚书的时候,皇上也说文恪公是能臣呢。看在文恪公辛劳一生的份上,诚斋你今日也不当这般说话啊?”
董文恪公即是乾隆前期名臣、名画家董邦达,也是董诰之父,是以董诰除了政务精通,画艺却也精湛。董诰明白,这话说的是福长安,实际上实在暗讽自己,眼看王杰脸色,一样的难看,便道:“我等为国为民之心,天日可鉴!可与你二人在一起,却平白误了这许多时候。也罢,今日我手中公文,我自行去南书房细看,却不与你等在一起了!”说罢便折而向南书房方向去了。王杰眼看他不愿再进军机处,也跟了上去。
“和你们在一起共事,对我们又有何好处?”福长安在二人身后说着。说罢,也同和珅道:“致斋,索性我们也搬出去办事算了,若是阿中堂回来了,他又向着王杰他们,肯定又要和我们啰嗦一番,眼不见心不烦,挺好。”
和珅心中却也在琢磨,若是自己真搬出军机处,也是个观察朝中大臣的机会,若是识相的,肯定自己到哪里,就跟到哪里,更容易有效发掘,针对异己之人。于是点了点头,同意了福长安的意见,二人便只在隆宗门外的造办处直庐。之前进入军机处的松筠,因和珅对他不满,已奏请外放了吉林将军,又改任驻藏大臣,远离中枢。故而此时军机处中,就只剩了阿桂一人。
阿桂听着,也不禁暗自恼怒,道:“这些个混账东西,这国家朝仪,在他们眼里,便竟如儿戏一般!南园,你先起来,你说这些,自然也非我所愿,可是……”说着说着,心中那股火气,竟又渐渐退散了下去。“可我毕竟老了,这些事,只怕是有心无力了。”
“阿中堂,下官看... -->>
几日之前,由于新君继位,即将大行封赏,王杰和董诰也到了吏部,与刘墉交办过相关文书,可刘墉耳聋眼花,二人说了半天,刘墉才勉强听清二人要把乾隆拟定的名单交由吏部审议。此时满臣中尚有一位吏部尚书保宁,可他实职是伊犁将军,不在朝廷任官,吏部唯一的现任尚书就是刘墉。
刘墉站起身来,颤颤巍巍的摸索了半天,都摸不到二人手里的名单。这时几人身边的吏部侍郎富纲忽然道:“既然刘大人身体不适,就由下官代劳吧。既然皇上都定了,吏部该做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此说着,自然是只准备按拟定人员上奏了。二人听着富纲这话,也不好争辩,只得把名单交给了他。
可二人也都清楚,富纲得入吏部,正是和珅一力保荐而成。随后,二人又回到东华门,准备去军机处值班,走着走着,二人不知不觉间,想起来这条路上,十年前二人曾与朱珪一同退朝,彼时为了与和珅相抗,三人绞尽脑汁,想着如果后面几科殿试,能选拔出新的人才,自然有利于对抗和珅,可十年过来,效果却不尽理想,而和珅的势力甚至数倍于十年之前。
从当年登科进士的情况看,确实有不少进士,在八九年的学习、锻炼过程中,崭露头角。那彦成这时已做到三品詹事,而且旗缺易补,年后加授内阁学士,应该不难。孙星衍拟了兖沂曹济道,是正四品,钱楷升了江南司员外郎,汪廷珍先前因办事不当,暂时降了侍讲,但也不算严重,故而已经拟着次年重任侍讲学士,只有胡长龄还是国子祭酒,一时无官可迁。至于阮元,自不用说,上一年山东督学,考绩出色,历任三品也有近四年了,这一次升任二品,大有可能。只是乾隆五十五、五十八年的进士资历尚浅,目前即便升迁,能得到的好位置也不多。
但即便如此,这些新科进士,影响力依然有限,大多只是中级官员,难以决定上层要事。可是和珅的党羽,无论中外,都已把持了大量要职:户部尚书福长安把持户部已近十年,和珅亲信苏凌阿补了刑部尚书,吏部侍郎富纲、户部侍郎永保、工部侍郎吴省钦、内阁学士吴省兰,亲附和珅,人尽周知。这一年上任的兵部侍郎李潢,被和珅请入府中,为小儿子做家教。福宁改了两江总督,和珅弟弟和琳在四川总督任上,和珅姻戚伍拉纳是闽浙总督,如果毕沅也算和党,他即将上任湖广总督,这又一个位置保不住了。西安将军恒瑞、荆州将军兴肇,身为宗室,却也时常与和珅互通声气。福州将军魁伦虽不是和珅同党,可他是福康安提拔,因此对福长安也有好感,与阿桂则几无交往,更瞧不起王杰等人。
此外巡抚、布政使、提督、总兵亲附和珅之人,更是不可胜计。清朝最关键的两个提督,九门提督是和珅自己兼职,直隶提督则是和珅心腹庆成,和珅还兼着镶黄旗的领侍卫内大臣。而这还不是最糟的问题,更让二人无奈的是,由于乾隆在位最后几年,各部院京卿能不罢免,就不罢免,到了这个时候,很多部院卿官都垂垂老矣,刘墉只是其中之一,其余礼部尚书纪昀七十二岁、刑部尚书胡季堂、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士松六十七岁,工部尚书彭元瑞六十五岁,就连王杰自己也已经七十一岁,只有五十六岁的董诰还算年轻。眼看一品大员均已白发苍苍,却又有什么精力再去同和珅相抗?
想到这里,董诰终是尚有些火气,道:“可这些老臣,总是忠心为了大清朝廷,为了天下百姓的人啊。若是这些老臣也不在了,却还有什么人,可以支撑起这大清朝了。”
可就在这时,迎面忽然传来一个声音道:“董大人这话在下就听不懂了,董大人说只有老臣才能撑起这大清朝,难道我这个军机大臣、户部尚书,便撑不起大清朝了吗?难道和中堂便撑不起大清朝了吗?董大人,你为官也三十多年了,怎么还会说出如此蠢话?”原来王董二人已经到了军机处之前,而他们对面站着的,正是和珅与福长安,说话的自然是福长安了。
王杰见了福长安,自然恼怒,正要发作,忽觉手臂上一紧,却是董诰按住了他。只听董诰道:“福大人,我倒想知道,是谁给了福大人勇气,让福大人说出这般话的,是令尊吗?令尊在世之时,我也识得,他礼贤下士,高风亮节,与你这不肖子却有云泥之别!若是令尊尚在,我董诰自愿退出军机处,只因令尊办事,我董诰放心!可你呢?平日逢迎取容,滥用私党,朝廷纲纪凌夷,你不管不顾,竟还推波助澜!若是令尊在天有灵,见你这般行径,真不知该如何安稳呢!”王杰听了,也自是感动,董诰原本谦敬谨慎,公议时发言不多,不想今日竟然与福长安正面相对,想来也是为了护着自己,不让自己这个大学士先失了仪态之故。
福长安也怒道:“董诰!今日皇上在圆明园,阿中堂去了圆明园直房,只剩我等四人,你便原形毕露了,是不是?你觉得我配不上这个位置,你不要忘了,你也是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咱二人官品职务,是一样的!你有何资格辱骂于我,又有何资格提及我阿玛?你说我滥用私党,毁了朝廷纲纪,证据何在?只靠你空口出言,说什么就是什么吗?你觉得我撑不起大清朝了,我难道每日不是与你一样,五更入值,日落方退?我平日经手的文书,比你少吗?若说我撑不起大清朝,你董诰又能撑起什么?”
董诰也不甘示弱,道:“福长安,我劝你与和珅,都摸着自己良心想一想,你们举荐的人,做京官的,哪一个进过半句忠言?做外官的,哪一个不是成倍的往百姓身上摊派赋税?我董诰虽说为人愚笨了些,可最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你若不信,便去浙江富阳打听打听,我为官以来,可曾增添过一亩田产,一处房宅?我行得端立得正,却不惧你这般诋毁之言!”
福长安也针锋相对,道:“董诰,你也少拿清廉这番话安慰自己,你和王杰自诩清流,你们做这个军机大臣,办成了什么事?就拿你们最引以为傲的科举来说吧,我四人同任军机处,经历了四次科举,你们选出来几个人才了?你说自己愚笨,看来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嘛?”
其实历代科举选拔进士,能成才的总是少数,福长安这样问话也是强词夺理,可王杰与董诰也无法直言相辩。二人心知肚明,平日大事决断、新官选任,二人只有参议之权,决定权都在乾隆手里,二人实际成就不多,也和乾隆处处偏向和珅,对二人建议往往弃而不问有关,可这番理由,二人却又如何说得出口?
和珅这时也插话道:“诚斋,不要多说了,其实这大家都清楚,办事嘛,总是这样,没有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对了,董大人的父亲是董文恪公,听说当年做尚书的时候,皇上也说文恪公是能臣呢。看在文恪公辛劳一生的份上,诚斋你今日也不当这般说话啊?”
董文恪公即是乾隆前期名臣、名画家董邦达,也是董诰之父,是以董诰除了政务精通,画艺却也精湛。董诰明白,这话说的是福长安,实际上实在暗讽自己,眼看王杰脸色,一样的难看,便道:“我等为国为民之心,天日可鉴!可与你二人在一起,却平白误了这许多时候。也罢,今日我手中公文,我自行去南书房细看,却不与你等在一起了!”说罢便折而向南书房方向去了。王杰眼看他不愿再进军机处,也跟了上去。
“和你们在一起共事,对我们又有何好处?”福长安在二人身后说着。说罢,也同和珅道:“致斋,索性我们也搬出去办事算了,若是阿中堂回来了,他又向着王杰他们,肯定又要和我们啰嗦一番,眼不见心不烦,挺好。”
和珅心中却也在琢磨,若是自己真搬出军机处,也是个观察朝中大臣的机会,若是识相的,肯定自己到哪里,就跟到哪里,更容易有效发掘,针对异己之人。于是点了点头,同意了福长安的意见,二人便只在隆宗门外的造办处直庐。之前进入军机处的松筠,因和珅对他不满,已奏请外放了吉林将军,又改任驻藏大臣,远离中枢。故而此时军机处中,就只剩了阿桂一人。
阿桂听着,也不禁暗自恼怒,道:“这些个混账东西,这国家朝仪,在他们眼里,便竟如儿戏一般!南园,你先起来,你说这些,自然也非我所愿,可是……”说着说着,心中那股火气,竟又渐渐退散了下去。“可我毕竟老了,这些事,只怕是有心无力了。”
“阿中堂,下官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