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大清疆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股英武之气,身着四团龙补服,当是首席大学士阿桂。又一人须发也已花白,但苍老憔悴之态,早已密布,按年龄算,应是汉臣之首嵇璜。又一人灰髯低垂,神色清雅,看着过了六旬,气度却不输少年,阮元在扬州时还略有些印象,知道这就是自己座师,身兼军机大臣的王杰了。
最后尚有一位,相貌俊秀,神色雍容,双眸精湛,眼看是个精明强干之人。颌下胡须,略有数寸,但与前三位大学士不同,这人年纪不过四旬上下,须发自也都是黑色,袍服也非寻常大学士的一品仙鹤补服,而是两团方蟒。阮元在扬州江府,自也见过,知道这便是眼下乾隆身边最得宠的大臣和珅,因上一年林爽文之役平定,他已升了忠襄伯爵。
只是阿桂在殿上与众人寒暄过了,便不知何故,竟离了场。其他三名大学士将试卷交由礼部官员后,礼部官员便逐渐走下,将试卷发放给各位贡士。贡士们再拜行礼,方才到原来的座位上就坐。阮元这时,才缓缓打开试卷,只见这一年的殿试题目乃是:
制曰:朕寅承天佑。抚驭寰区。五十有四年。稽诸往牒。自三代以下所未有。用致海内小康。尉候广远。集家庆于五代。祝丰岁于三登。虔荷昊苍眷赉者独厚。子于父母不敢言报。惟是朝夕乾惕。日慎一日。仰体仁覆之心。布德于众兆民。由小康而臻上理。集思广益。冀于实政有裨。多士通经致用。葄史适宜。敦习尚以徵材。修浚防以溥利。妙损益以鉴古。讲肄有素。其伫予咨询焉。
经旨奥衍。章句其显也。易备四德者七卦。爻无卦名者五卦。言数者二十七卦。吉居一耳。有六爻皆吉者。有五爻皆吉者。是可偻指之。舜典、他籍所引。或以为唐书。或以为夏书。言仁、言性、言诚、言学、何以皆始商书。洪范有考定文。其可从欤。诗三百十一篇。名见礼及左传者凡几。十五国风。或谓斟酌序次。或谓以两相比。语出何氏。春秋最重书王冠于正月二月三月者可计也。有阙一时者。有阙二时者。有无月有日者。有有日无事者可详也。考工记不合周制者何官。中溜、投壶、迁庙、衅庙可补仪礼否。夏小正、周书时训、可代月令否。缕晰言之。将徵所学。
史家属词比事。出于春秋。互文尤关考证。班固之书。半资司马。其或因或改。异同得失。至为繁颐。南北史合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之书。亦有短长。缀谱系。划时代。何者为优。新旧唐书。今武英殿始合刻并存。修者谓事增而文减。论者或轩煦而轾祁。孰为定论。薛居五代史。佚之数百年。近始辑成。其视欧阳修五代史记。孰以事胜。孰以法胜。至若表罗古今。志补前代。汉末群牧。错见国志。典午载记。间入魏书。其参互论断。以为定衡焉。
士为四民之倡。朝廷登选。所以备任使。更以厚风俗也。乡举里选之典古矣。九品中正。流弊更甚。以文取士。自唐至今循之。其中糊名、易书、搜索之禁。分路、分额、分卷、分经之法。累代史志。言之详矣。然汉世已有私改漆书文字之讥。八义假手。一联巡乞。场屋丑之。至郁轮袍、绿衣吏、而扫地矣。上请之说。通榜之议。其何取焉。今制四子书以正其嵞。五经以博其趣。八韵以觇其才。五策以徵其实。立法善矣。士宜何如端醇淬砺。以副予文治乎。禹谟六府。箕畴五行。皆先曰水。除其害。所以溥其利。西北之渠。川蜀之堰。自豫以下之堤。沿江沿海之塘。其大势也。昔人谓禹贡无堤防字。然而地徙流合。人众土辟。若酾、若鬟、其何以鸠民而奠之。若夫陶庄之河。引溜北趋。窖金之洲。排江东注。海塘之筑。一劳永逸。要未尝非疏瀹与堤防并用。朕数十年临视图指。不惜数千万帑金。以为闾阎计。大都平成矣。其或随宜善守。尚有未尽。又偏隅井邑、畎浍沟洫之利。自田间来者。亦有可指陈欤。
说命以师古攸闻。周文以监代称盛。重古制也。然鉴古必取宜今。有可因。有不可泥。古有边防。今日无边防。幅员广矣。其诚无边防乎。古有马政。今日无马政。孳贡蕃矣。其诚无马政乎。古辟雍。今亦辟雍立之郊外则已迂。古养老。今亦养老。三老五更、袒割酱馈则已亵。今韶乐犹古。无取乐章之沿。今耤田犹古。无取劳酒之璅。古美命官交让。仿以为京察自陈则伪也。古取经筵讲学。责以为成就君德则诲也。朕久道慎修。思跻淳邃。而酌古准今。屏华崇实。具有微权。其有能知古知今。以会其通者。可推广陈之欤。凡兹五事者。蕴诸心为经史之实学。施诸政为教养之良规。见诸事为古今之善制。沐浴涵泳。服我作人之化者。端心声。祛臆说。实着于篇。服将亲采焉。
殿试题目,共有一千三百余字,自需要贡士一一斟酌,阮元把试题前后看了数次,有了思路,方下笔作答。题纸足以书写数千字,故而也不着急,只将制策所问,一一点明。
眼看太阳西移,已是申正时分,殿上贡士,已相继完卷。阮元仍在从容应答,直至酉时将近,方才将一篇试卷写满,眼看殿中尚有数人未能完卷,也不在意,交了试卷之后,阮元的十二年科举之路,才终于画上了句号。
殿试阅卷,要整整三日,阮元便在家中等候,而就在此时,江春的信也已经经由快马,送到了乾隆的身边。
殿试试卷评议,需有大臣读卷,之后再由皇帝与主持殿试的大臣共同商议,排列名次。这一年读卷官员之一,便是和珅,待第三日上,读卷之事已毕,只待商议最后的排名,便备好车马,准备前往宫内。忽然刘全匆匆赶来,似有要事。
和珅见他神色匆忙,也挥了挥手,示意他只说重点。刘全道:“老爷,宫里的呼什图传来消息,说扬州总商江春,似有子侄之辈,在今年取录进士之中。”呼什图是乾隆身边内监,颇能亲近乾隆,故而和珅为了打探宫中情报,已将他收买为自己心腹。
和珅也清楚,江春是两淮总商之首,平日又礼贤下士,深得文人士子之心。之前两次南巡,他也数次与江春会面,帮乾隆传达诏令,知道在乾隆眼中,江春也是东南士绅商贾之中,最为其所倚仗之人。自己发达之后,也曾想到过与其交结,乾隆五十年千叟宴时,他便从中美言,最终让江春如愿借了银子。只可惜江春远在扬州,自己虽想结交,却再也没有机会。
这时听闻,江春一家的子弟有来应试,且已经考过了殿试的,那么若能和此人结交,成为翰林师徒,想来日后两淮盐业,即便不能收为己用,助自己一臂之力,也不会与自己为敌。又想到,这一届的九十八名贡士里面,有一位叫江有本的,但看他身份籍贯,似与扬州江氏并无关联,一时也喃喃道:“姓江的只有个江有本,与江春并无联系,难道是姻戚之人?刘全,呼什图还听到了些什么?”
刘全道:“呼什图说,今日扬州那边,快马送来了急件,是扬州总商江春所写,皇上听说是江总商来信,便立即拆开看了。先是……是说江总商似乎已是重病难愈,皇上感叹了一阵,后面就是江总商似乎说到有位外孙来京应考,现已中了贡士。至于姓名,皇上始终没说,只听皇上反复说了一个词,叫什么……《考工记》。剩下的,呼什图不清楚,也问不出来。”
但即便是这样些微线索,已经让和珅开始思考起相关细节:
首先,江春是扬州人,听闻祖籍在安徽歙县,那么江春的外孙,很可能籍贯也在扬州与歙县之间。殿试贡士姓名籍贯,这时他无不烂熟于心,其中有一位,似是江苏仪征人,仪征就在扬州之西五十里处。
之后,他又想起,考工记的内容,就在殿试试卷的第一部分。自己读卷之时,每读到“考工记不合周制”前后,乾隆都是不置可否。只因寻常儒者,往往只精于《四书五经》,《考工记》属于《周礼》,不在五经之列,故而此处作答,大半平平无奇。
但读到其中一篇的时候,竟然见乾隆略微点了点头。按照试卷顺序,这个人应该叫阮元,正好在填写籍贯的位置,写的就是江苏仪征。那么结合这些信息,江春的外孙,应该就是这个阮元了。
他熟知京城地理,自然知道扬州盐商在京城有座分号,就是内城三法司南面的两淮总商行馆,那么阮元也很有可能就是住在行馆之内。想到这里,便对刘全道:“刘全,去准备些礼物,送到正阳门那里,两淮总商行馆,就说,送给一个叫阮元的。至于礼物嘛……你去找找,府里应该有江南送来的安徽茶叶,或者,正阳门外面有个卖扬州糕点的铺子,去买一些也可。”
“老爷,平日都是您等着人家送礼,这一次怎么您要先送上礼了?”
“你有所不知,江春是两淮总商之首,这位置若无差池,便是父死子继,江春是有子嗣的,江家不倒,这阮元便是半个江家人。两淮盐务一年给朝廷赚的银子有多少?二百万两!这直省盐税不过五百万,直省关税也不过四百三十万,江家什么势力,还用我多说吗?这样的人,若是能为我们所用,将来我们能收回的,可不止百倍千倍呢。”
“老爷,您确定那人叫……阮什么?可别认错了人。”
和珅只好把阮元的名字,在自己手上又写了一遍,道:“老爷我认错过人吗?就是此人,你赶紧办就是。”
“致斋,你说你认错了什么人?”就在这时,一个温柔的女子声音在和珅后面响起,和珅自然知道,这是夫人冯霁雯来了,给阮元送礼的事,当然不能如实相告。故而沉吟了一会儿,道:“嗯……我是说,我识错了人,这不是阿中堂的孙子,来应了这届会试嘛,我本来想着他一个八旗贵胄,考什么会试呢,没想到啊,这糊名誊录,百中取五的会试,阿中堂的孙子竟然被取中了。”
“阿中堂的孙子我见过,是个不错的年轻人,这下一代八旗子弟里面,也就数他和德大人家的孩子最出息。当年你想和德大人的公子结亲,他家还不愿呢。这次呢,你又要办什么?”
“当然是给阿中堂家道贺了,我也知道,当年德保之所以不肯和我结亲,也是我平日与他来往太少,皇上突然和他商议此事,他当然不愿了。这阿中堂的孙子,我也觉得是个人才,这不,皇上前日还说,拟个二甲出身,不成问题的。”和珅听了夫人之言,也自然顺口编了下去。
“你可得了吧,阿中堂和你什么关系,我不清楚?你去送礼,小心刘全再被骂一顿。”
“不会的,阿中堂殿试之后,就去荆州治水去了,家里没有别人。他孙子也总是比我低上一辈,这个礼,我看他能收。”
“这样也好。”冯霁雯向来不喜所谓礼尚往来,但想着阿桂是当朝名宿,和珅毕竟只是晚辈,并不希望二人关系变僵。又道:“致斋,我知道,这次进士取录之后,其中最优之人,便要入翰林了。到时候,你可得看好了,一定要选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若是阿中堂的孙子名次够了,便也取他做庶吉士,可别因为你们的矛盾,把下一代人耽误了。”
和珅也清楚,这一年殿试的九十八人里,满洲、蒙古旗人一共只有三人,而庶吉士之中,至少会有一二旗人。阿中堂的孙子若是想补一个庶吉士的位置,其实并非难事。便道:“夫人放心,阿中堂的德才名望,我一向敬服,这次选取庶吉士,也自会照看他一些。”
“那样最好,只是……”冯霁雯想想,还是说了出来,道:“翰林取录,也非易事,到时候,若是有心术不正之人,来咱家请托送礼,你记得,一个都不放他们进来,也不让他们进翰林院,如何?”
“这个自然。”和珅在夫人面前从来都是一副正直形象。
“只是……我还是不放心。这几年来,到咱家请托送礼的,从来就没少过,半年前河南有个不知好歹的混账知府,到咱家来送灵芝,那么大的灵芝,他得花多少银子啊?当时被我赶了出去。这半年我看着,来的人才少了些。致斋,若说之前咱们家境贫寒,也就罢了,可眼下,你已经是伯爵了,生前荣宠至此,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啊?可别……别再误了德儿。”她说的是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平日为人忠直,与父亲并不相同。
“德儿的事,夫人放心好了。皇上前些日子,已经许了和孝公主和德儿的亲事,德儿的未来,就算有了皇上作保。至于那些送礼的,你看,不也都半年没人过来了吗?”
当然和珅也清楚,眼下来和府送礼的官员,大多知道冯霁雯脾气,故而都是先贿赂和府下人,让他们帮忙打听和府内情,直等冯霁雯不在家,或者和珅在前厅的时候,才进来送礼。其实这半年和府在收受礼品上的收入,一点都不比之前少。
这些自然不能和夫人说,故而和珅安慰了夫人几句,也就前往正门,乘车去圆明园了。冯霁雯看着远去的车辆,虽然和珅在她面前,已经亲口许下承诺,但树大招风,未来的事自然不会那么简单。
这日阮元和其他十几个江南贡士正好闲来有空,便一同出门饮宴了半日,待回到家里,只见行馆厅中,已摆上了数个礼盒,点心茶叶一应俱全。阮元也不知其中缘故,便找来江镇鸿,想问清白天发生了什么。
江镇鸿道:“听下人说,这是中午的时候,有个老先生过来送的,说伯元你中了贡士,眼看殿试成绩出来,就要进士登科了,故而先略备薄礼。如此而已,姓名,家世,倒是什么都没说。”
杨吉听了好奇,不禁问道:“那是什么样的老先生?”
江镇鸿道:“我也没见过,下人说,看着很老实,衣着打扮,确是不错,只是有些谨小慎微的样子,倒似乎不是个主人,竟是仆人做久了似的。不过他这般送礼,倒是有趣,这茶叶、点心,也算不得多么贵重,可茶是咱安徽的六安茶,点心都是扬州式样,没点心思,可想不到这些。”
阮元看了,也觉得一时难以决断,道:“舅父,这礼物的确不算贵重,即使朝廷官员之内,也只是寻常的礼尚往来。可是他这样一送礼,我们也是无功不受禄,只怕日后还要回礼,将来积小成大,也大有可能。更何况……”
“之后若是对方有事相求,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好意思拒绝。”江镇鸿补充道。
“既然如此,甥儿以为,不如先将礼物收着,若查明了对方是谁,再还于他便是。”阮元想了想,还是提出了一个谨慎的方案。
“说的也是。”江镇鸿沉吟半晌,倒也没有别的办法。又想道:“可是伯元,若是一年半载都找不到这送礼的人,只怕点心到那个时候,早就不能吃了啊?”
“舅父放心,若真是如此,到时候我们还他些别的礼物便是。”
话是这样说,但阮元看着这些礼物,也不免有些担忧。如果之后真的成了进士,授了官职,只怕还有更多的礼尚往来等在后面,到那个时候,才真的要多费一番心思。
股英武之气,身着四团龙补服,当是首席大学士阿桂。又一人须发也已花白,但苍老憔悴之态,早已密布,按年龄算,应是汉臣之首嵇璜。又一人灰髯低垂,神色清雅,看着过了六旬,气度却不输少年,阮元在扬州时还略有些印象,知道这就是自己座师,身兼军机大臣的王杰了。
最后尚有一位,相貌俊秀,神色雍容,双眸精湛,眼看是个精明强干之人。颌下胡须,略有数寸,但与前三位大学士不同,这人年纪不过四旬上下,须发自也都是黑色,袍服也非寻常大学士的一品仙鹤补服,而是两团方蟒。阮元在扬州江府,自也见过,知道这便是眼下乾隆身边最得宠的大臣和珅,因上一年林爽文之役平定,他已升了忠襄伯爵。
只是阿桂在殿上与众人寒暄过了,便不知何故,竟离了场。其他三名大学士将试卷交由礼部官员后,礼部官员便逐渐走下,将试卷发放给各位贡士。贡士们再拜行礼,方才到原来的座位上就坐。阮元这时,才缓缓打开试卷,只见这一年的殿试题目乃是:
制曰:朕寅承天佑。抚驭寰区。五十有四年。稽诸往牒。自三代以下所未有。用致海内小康。尉候广远。集家庆于五代。祝丰岁于三登。虔荷昊苍眷赉者独厚。子于父母不敢言报。惟是朝夕乾惕。日慎一日。仰体仁覆之心。布德于众兆民。由小康而臻上理。集思广益。冀于实政有裨。多士通经致用。葄史适宜。敦习尚以徵材。修浚防以溥利。妙损益以鉴古。讲肄有素。其伫予咨询焉。
经旨奥衍。章句其显也。易备四德者七卦。爻无卦名者五卦。言数者二十七卦。吉居一耳。有六爻皆吉者。有五爻皆吉者。是可偻指之。舜典、他籍所引。或以为唐书。或以为夏书。言仁、言性、言诚、言学、何以皆始商书。洪范有考定文。其可从欤。诗三百十一篇。名见礼及左传者凡几。十五国风。或谓斟酌序次。或谓以两相比。语出何氏。春秋最重书王冠于正月二月三月者可计也。有阙一时者。有阙二时者。有无月有日者。有有日无事者可详也。考工记不合周制者何官。中溜、投壶、迁庙、衅庙可补仪礼否。夏小正、周书时训、可代月令否。缕晰言之。将徵所学。
史家属词比事。出于春秋。互文尤关考证。班固之书。半资司马。其或因或改。异同得失。至为繁颐。南北史合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之书。亦有短长。缀谱系。划时代。何者为优。新旧唐书。今武英殿始合刻并存。修者谓事增而文减。论者或轩煦而轾祁。孰为定论。薛居五代史。佚之数百年。近始辑成。其视欧阳修五代史记。孰以事胜。孰以法胜。至若表罗古今。志补前代。汉末群牧。错见国志。典午载记。间入魏书。其参互论断。以为定衡焉。
士为四民之倡。朝廷登选。所以备任使。更以厚风俗也。乡举里选之典古矣。九品中正。流弊更甚。以文取士。自唐至今循之。其中糊名、易书、搜索之禁。分路、分额、分卷、分经之法。累代史志。言之详矣。然汉世已有私改漆书文字之讥。八义假手。一联巡乞。场屋丑之。至郁轮袍、绿衣吏、而扫地矣。上请之说。通榜之议。其何取焉。今制四子书以正其嵞。五经以博其趣。八韵以觇其才。五策以徵其实。立法善矣。士宜何如端醇淬砺。以副予文治乎。禹谟六府。箕畴五行。皆先曰水。除其害。所以溥其利。西北之渠。川蜀之堰。自豫以下之堤。沿江沿海之塘。其大势也。昔人谓禹贡无堤防字。然而地徙流合。人众土辟。若酾、若鬟、其何以鸠民而奠之。若夫陶庄之河。引溜北趋。窖金之洲。排江东注。海塘之筑。一劳永逸。要未尝非疏瀹与堤防并用。朕数十年临视图指。不惜数千万帑金。以为闾阎计。大都平成矣。其或随宜善守。尚有未尽。又偏隅井邑、畎浍沟洫之利。自田间来者。亦有可指陈欤。
说命以师古攸闻。周文以监代称盛。重古制也。然鉴古必取宜今。有可因。有不可泥。古有边防。今日无边防。幅员广矣。其诚无边防乎。古有马政。今日无马政。孳贡蕃矣。其诚无马政乎。古辟雍。今亦辟雍立之郊外则已迂。古养老。今亦养老。三老五更、袒割酱馈则已亵。今韶乐犹古。无取乐章之沿。今耤田犹古。无取劳酒之璅。古美命官交让。仿以为京察自陈则伪也。古取经筵讲学。责以为成就君德则诲也。朕久道慎修。思跻淳邃。而酌古准今。屏华崇实。具有微权。其有能知古知今。以会其通者。可推广陈之欤。凡兹五事者。蕴诸心为经史之实学。施诸政为教养之良规。见诸事为古今之善制。沐浴涵泳。服我作人之化者。端心声。祛臆说。实着于篇。服将亲采焉。
殿试题目,共有一千三百余字,自需要贡士一一斟酌,阮元把试题前后看了数次,有了思路,方下笔作答。题纸足以书写数千字,故而也不着急,只将制策所问,一一点明。
眼看太阳西移,已是申正时分,殿上贡士,已相继完卷。阮元仍在从容应答,直至酉时将近,方才将一篇试卷写满,眼看殿中尚有数人未能完卷,也不在意,交了试卷之后,阮元的十二年科举之路,才终于画上了句号。
殿试阅卷,要整整三日,阮元便在家中等候,而就在此时,江春的信也已经经由快马,送到了乾隆的身边。
殿试试卷评议,需有大臣读卷,之后再由皇帝与主持殿试的大臣共同商议,排列名次。这一年读卷官员之一,便是和珅,待第三日上,读卷之事已毕,只待商议最后的排名,便备好车马,准备前往宫内。忽然刘全匆匆赶来,似有要事。
和珅见他神色匆忙,也挥了挥手,示意他只说重点。刘全道:“老爷,宫里的呼什图传来消息,说扬州总商江春,似有子侄之辈,在今年取录进士之中。”呼什图是乾隆身边内监,颇能亲近乾隆,故而和珅为了打探宫中情报,已将他收买为自己心腹。
和珅也清楚,江春是两淮总商之首,平日又礼贤下士,深得文人士子之心。之前两次南巡,他也数次与江春会面,帮乾隆传达诏令,知道在乾隆眼中,江春也是东南士绅商贾之中,最为其所倚仗之人。自己发达之后,也曾想到过与其交结,乾隆五十年千叟宴时,他便从中美言,最终让江春如愿借了银子。只可惜江春远在扬州,自己虽想结交,却再也没有机会。
这时听闻,江春一家的子弟有来应试,且已经考过了殿试的,那么若能和此人结交,成为翰林师徒,想来日后两淮盐业,即便不能收为己用,助自己一臂之力,也不会与自己为敌。又想到,这一届的九十八名贡士里面,有一位叫江有本的,但看他身份籍贯,似与扬州江氏并无关联,一时也喃喃道:“姓江的只有个江有本,与江春并无联系,难道是姻戚之人?刘全,呼什图还听到了些什么?”
刘全道:“呼什图说,今日扬州那边,快马送来了急件,是扬州总商江春所写,皇上听说是江总商来信,便立即拆开看了。先是……是说江总商似乎已是重病难愈,皇上感叹了一阵,后面就是江总商似乎说到有位外孙来京应考,现已中了贡士。至于姓名,皇上始终没说,只听皇上反复说了一个词,叫什么……《考工记》。剩下的,呼什图不清楚,也问不出来。”
但即便是这样些微线索,已经让和珅开始思考起相关细节:
首先,江春是扬州人,听闻祖籍在安徽歙县,那么江春的外孙,很可能籍贯也在扬州与歙县之间。殿试贡士姓名籍贯,这时他无不烂熟于心,其中有一位,似是江苏仪征人,仪征就在扬州之西五十里处。
之后,他又想起,考工记的内容,就在殿试试卷的第一部分。自己读卷之时,每读到“考工记不合周制”前后,乾隆都是不置可否。只因寻常儒者,往往只精于《四书五经》,《考工记》属于《周礼》,不在五经之列,故而此处作答,大半平平无奇。
但读到其中一篇的时候,竟然见乾隆略微点了点头。按照试卷顺序,这个人应该叫阮元,正好在填写籍贯的位置,写的就是江苏仪征。那么结合这些信息,江春的外孙,应该就是这个阮元了。
他熟知京城地理,自然知道扬州盐商在京城有座分号,就是内城三法司南面的两淮总商行馆,那么阮元也很有可能就是住在行馆之内。想到这里,便对刘全道:“刘全,去准备些礼物,送到正阳门那里,两淮总商行馆,就说,送给一个叫阮元的。至于礼物嘛……你去找找,府里应该有江南送来的安徽茶叶,或者,正阳门外面有个卖扬州糕点的铺子,去买一些也可。”
“老爷,平日都是您等着人家送礼,这一次怎么您要先送上礼了?”
“你有所不知,江春是两淮总商之首,这位置若无差池,便是父死子继,江春是有子嗣的,江家不倒,这阮元便是半个江家人。两淮盐务一年给朝廷赚的银子有多少?二百万两!这直省盐税不过五百万,直省关税也不过四百三十万,江家什么势力,还用我多说吗?这样的人,若是能为我们所用,将来我们能收回的,可不止百倍千倍呢。”
“老爷,您确定那人叫……阮什么?可别认错了人。”
和珅只好把阮元的名字,在自己手上又写了一遍,道:“老爷我认错过人吗?就是此人,你赶紧办就是。”
“致斋,你说你认错了什么人?”就在这时,一个温柔的女子声音在和珅后面响起,和珅自然知道,这是夫人冯霁雯来了,给阮元送礼的事,当然不能如实相告。故而沉吟了一会儿,道:“嗯……我是说,我识错了人,这不是阿中堂的孙子,来应了这届会试嘛,我本来想着他一个八旗贵胄,考什么会试呢,没想到啊,这糊名誊录,百中取五的会试,阿中堂的孙子竟然被取中了。”
“阿中堂的孙子我见过,是个不错的年轻人,这下一代八旗子弟里面,也就数他和德大人家的孩子最出息。当年你想和德大人的公子结亲,他家还不愿呢。这次呢,你又要办什么?”
“当然是给阿中堂家道贺了,我也知道,当年德保之所以不肯和我结亲,也是我平日与他来往太少,皇上突然和他商议此事,他当然不愿了。这阿中堂的孙子,我也觉得是个人才,这不,皇上前日还说,拟个二甲出身,不成问题的。”和珅听了夫人之言,也自然顺口编了下去。
“你可得了吧,阿中堂和你什么关系,我不清楚?你去送礼,小心刘全再被骂一顿。”
“不会的,阿中堂殿试之后,就去荆州治水去了,家里没有别人。他孙子也总是比我低上一辈,这个礼,我看他能收。”
“这样也好。”冯霁雯向来不喜所谓礼尚往来,但想着阿桂是当朝名宿,和珅毕竟只是晚辈,并不希望二人关系变僵。又道:“致斋,我知道,这次进士取录之后,其中最优之人,便要入翰林了。到时候,你可得看好了,一定要选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若是阿中堂的孙子名次够了,便也取他做庶吉士,可别因为你们的矛盾,把下一代人耽误了。”
和珅也清楚,这一年殿试的九十八人里,满洲、蒙古旗人一共只有三人,而庶吉士之中,至少会有一二旗人。阿中堂的孙子若是想补一个庶吉士的位置,其实并非难事。便道:“夫人放心,阿中堂的德才名望,我一向敬服,这次选取庶吉士,也自会照看他一些。”
“那样最好,只是……”冯霁雯想想,还是说了出来,道:“翰林取录,也非易事,到时候,若是有心术不正之人,来咱家请托送礼,你记得,一个都不放他们进来,也不让他们进翰林院,如何?”
“这个自然。”和珅在夫人面前从来都是一副正直形象。
“只是……我还是不放心。这几年来,到咱家请托送礼的,从来就没少过,半年前河南有个不知好歹的混账知府,到咱家来送灵芝,那么大的灵芝,他得花多少银子啊?当时被我赶了出去。这半年我看着,来的人才少了些。致斋,若说之前咱们家境贫寒,也就罢了,可眼下,你已经是伯爵了,生前荣宠至此,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啊?可别……别再误了德儿。”她说的是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平日为人忠直,与父亲并不相同。
“德儿的事,夫人放心好了。皇上前些日子,已经许了和孝公主和德儿的亲事,德儿的未来,就算有了皇上作保。至于那些送礼的,你看,不也都半年没人过来了吗?”
当然和珅也清楚,眼下来和府送礼的官员,大多知道冯霁雯脾气,故而都是先贿赂和府下人,让他们帮忙打听和府内情,直等冯霁雯不在家,或者和珅在前厅的时候,才进来送礼。其实这半年和府在收受礼品上的收入,一点都不比之前少。
这些自然不能和夫人说,故而和珅安慰了夫人几句,也就前往正门,乘车去圆明园了。冯霁雯看着远去的车辆,虽然和珅在她面前,已经亲口许下承诺,但树大招风,未来的事自然不会那么简单。
这日阮元和其他十几个江南贡士正好闲来有空,便一同出门饮宴了半日,待回到家里,只见行馆厅中,已摆上了数个礼盒,点心茶叶一应俱全。阮元也不知其中缘故,便找来江镇鸿,想问清白天发生了什么。
江镇鸿道:“听下人说,这是中午的时候,有个老先生过来送的,说伯元你中了贡士,眼看殿试成绩出来,就要进士登科了,故而先略备薄礼。如此而已,姓名,家世,倒是什么都没说。”
杨吉听了好奇,不禁问道:“那是什么样的老先生?”
江镇鸿道:“我也没见过,下人说,看着很老实,衣着打扮,确是不错,只是有些谨小慎微的样子,倒似乎不是个主人,竟是仆人做久了似的。不过他这般送礼,倒是有趣,这茶叶、点心,也算不得多么贵重,可茶是咱安徽的六安茶,点心都是扬州式样,没点心思,可想不到这些。”
阮元看了,也觉得一时难以决断,道:“舅父,这礼物的确不算贵重,即使朝廷官员之内,也只是寻常的礼尚往来。可是他这样一送礼,我们也是无功不受禄,只怕日后还要回礼,将来积小成大,也大有可能。更何况……”
“之后若是对方有事相求,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好意思拒绝。”江镇鸿补充道。
“既然如此,甥儿以为,不如先将礼物收着,若查明了对方是谁,再还于他便是。”阮元想了想,还是提出了一个谨慎的方案。
“说的也是。”江镇鸿沉吟半晌,倒也没有别的办法。又想道:“可是伯元,若是一年半载都找不到这送礼的人,只怕点心到那个时候,早就不能吃了啊?”
“舅父放心,若真是如此,到时候我们还他些别的礼物便是。”
话是这样说,但阮元看着这些礼物,也不免有些担忧。如果之后真的成了进士,授了官职,只怕还有更多的礼尚往来等在后面,到那个时候,才真的要多费一番心思。